泱泱中华,江山代有才人出。五千年的中华,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一个又一个伟大人物横空出世,推动着整个民族勇往直前,一代天骄把中国社会演绎得惊天动地,轰轰烈烈,中国历史的画卷因此而五彩斑澜。多姿多彩。一部中华史无不印证着一句话:“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百位影响世界历史的中国文化名人,他们或叱咤风云,或一度默默无闻;但是他们用智慧、才艺奉献人类,成为一代开山鼻祖;或使一个时代、事件,乃至精神终止。他们或被万代颂扬,或被唾骂千古,在书写人生的同时,也书写着历史……但是,历史不能抹去他们曾经的存在和足迹。
各个历史事件,或大或小,或奇崛或平淡,贯穿起来,构成一部人类史。没有历史的前进,便没有人类的今天,没有一个个历史事件的发生,人类也就停留在亘古。本书从浩瀚的历史中,从无尽的大大小小人物和事件中,精心选择了对中国、对世界影响巨大的中国文化名人近百人,涉及文化、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历史前进的脚步,领略人类进步的一个个阶梯。
小引——七十四朵玫瑰
1.老子——中国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2.孔子——中国儒家学说的创立者
3.孟子——中国人本思想的倡导者
4.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屈原——热血衷肠的爱国诗人
6.李斯——焚书坑儒的始作俑者
7.陆贾——能言善辩的汉初大臣
8.晁错——穿朝衣弃东市的汉代忠臣
9.贾谊——才高命薄的西汉文人
10.枚乘——七体文学的首创者
11.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倡导者
12.司马相如——风流倜傥的蜀中才子
13.刘安与刘向——热衷著述的汉代宗室文人
14.东方朔——幽默机智的西汉文士
15.司马迁——忍辱含垢而发愤著述的史学家
16.扬雄——淡泊自守的贤达文人
17.班氏父子——汉代史著文坛上的父子兵
18.蔡伯喈——多才多艺的东汉文人
19.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0.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
21.阮籍——疏放不羁的魏晋文人
22.“竹林七贤”——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23.嵇康——蔑视权贵的正直斗士
24.张华——才学不可详载的西晋重臣
25.左思——引起“洛阳纸贵”的勤奋文人
26.陆机——太康时期的文人精英
27.千宝、刘勰、江淹——晋、齐、梁时的名家
28.王羲之——以书法著称的文学家
29.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者
30.谢灵运——山水诗的首创人
31.谢跳——“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人物
32.萧统——封建时代的仁孝储君
33.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34.陈子昂——初唐诗文革新人物
35.孟浩然、王维——唐代田园山水诗的领军人物
36.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诗仙”
37.颜真卿——长于书法的英烈文人
38.杜甫——写“诗史”的诗圣
39.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大家
40.自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发起人
41.刘禹锡、柳宗元——命运多舛的刚毅文人
42.王之涣、崔颢、李贺、卢仝、贾岛——风格各异的几位唐代作家
43.李商隐、温庭筠——才情高卓但时运不佳的晚唐文人
44.元稹、杜牧、罗隐、皮日休、杜龟蒙——中晚唐时期的几位才子
45.李璟和李煜——南唐时期的两位父子词人
46.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北宋政治家兼词人
47.柳永——不幸生活的歌者
48.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49.苏洵、苏辙——喜言兵法.擅长政论的苏门两父子
50.王安石——文学主张强调“实用”的变法家
51.苏东坡——豪放词家
52.黄庭坚,秦少游——才艺丰瞻的宋词双雄
53.周邦彦、范成大、杨万里——风格迥异的几位宋代文人
54.李清照——婉约派的正宗词人
55.陆游——艰难时世中的南宋爱国诗人
56.辛弃疾——词坛第一开辟手
57.施耐庵——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的塑造者
58.宋濂——正派谨.瞋的政治文人
59.刘基——通晓政治军事的文学家
60.方孝孺、夏完淳——气节如山的忠贞文士
61.“三杨”——明代“台阁体”:之学的倡导人
62.唐寅、文徵明、祝允明——才情纵横的吴中风流才子
63.吴承恩——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创作者
64.李贽——被诬为“异端”的民主斗士
65.汤显祖——“四大奇梦”的创作者
66.徐霞客——中国地理考察第一人
67.戴名世——《南山集》冤案的受害者
68.方苞——桐城派的鼻祖
69.郑板桥——特立独行的“怪”才
70.刘大櫆、姚鼐——桐城派的发展人和集大成者
71.蒲松龄、吴敬梓——清代杰出的文学家
72.曹雪芹——中国封建社会最伟:欠的批判者
73.纪昀——《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74.金圣叹、龚自珍——清代著名的文评家和思想家
参考书目
跋——为伊消得人憔悴
55.陆游——艰难时世中的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是我国南宋初期著各的爱国诗人。他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故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卒于宋宁宗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此从《中华文学通史》。关于陆游的字和名,清人张思岩、宗怖所辑的《词林纪事》说,陆游名游,字务观,是因为陆母生他时梦见秦观的缘故,因而以秦观的名作字,秦观的字(少游)作名。陆游号放翁,这也有个来历。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在川陕期间,正值诗人范成大镇守川蜀,他请陆游在幕中任参议宫。因平时两人就有诗交,此时更是“主宾唱酬”,十分融洽,每有短章大篇,众人都要传诵。交谊深厚至此,所以,陆游也就不怎么拘守官场礼节了。谁知,这就引起了同僚们的讥讽和议论。又加上陆游平时的抱负不得伸展,精神非常苦闷,所以就用放纵一些的行为,舒展自己压抑的精神。不料这又遭到了一些议论。面对这种现象,陆游干脆就给自己取了个“放翁”的号,来讥刺那些人。此外,陆游还自称“龟堂老子”。
陆游出生在一个世宦家庭,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父陆宰,官至朝请大夫,直秘阁。这样的家庭带给他很好的文学熏陶。但是,陆游生活的时代是南宋王朝最为腐败的时期。他出生后的第二年,首都汴梁陷落。襁褓中的他就不得不随着父亲向南逃亡,几经波折才回到故乡山阴(今绍兴)。一路上饱经丧乱之苦,有时甚至“经旬不炊”,得饿肚子。这样的生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他从小听到的是士大夫们“裂眦嚼齿”、“流涕痛哭”地谈说国事。爱国主义的种子,虽然在陆游心里播撒得很早,但可以说,他爱国的心意,一辈子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这就是为什么他在晚年还要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示儿的道理。
陆游的一生经历过很多波折。其中第一个波折就是他的婚姻。20岁时他与表妹唐琬结婚,夫妻情投意合,十分恩爱。但是,这位唐琬不得婆婆欢心,婆婆硬逼着儿子离婚。古代以孝道为重,为了尊重母亲的意愿,陆游只得离婚。离婚后,陆游非常痛苦。后来唐琬另适赵士程。十年之后,三人偶然相遇在绍兴沈园。唐琬把以前的事都告诉了赵士程,叫他去置办酒肴,三人在沈园饮酒,共话别后情景。陆游怅然久之,千情万绪一起涌上心头,随即赋《钗头凤》一阕,感怀割扯不断的愁绪。词中写道:“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宮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厂后来,陆游闲居在鉴湖三山,晚岁人城,必登沈园旁的禹迹寺(禹王庙)眺望沈园,又吟得绝句二首:“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嵇山土,犹吊遗踪一怅然”。“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情其景,可想而知。唐琬怀着一腔哀怨,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而陆游直到晚年,仍不能忘怀。这段缱绻情愁,也可谓千古遗恨了。
陆游经历的第二个波折是他的登科。陆游少年有才,12岁即能诗文。当时的主考部门曾推举他为第一,但因他名列秦桧孙秦埙之前,秦桧大怒,判了主考官的罪,刷下了陆游的名字。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仍把陆游列在秦埙前面,又遭到了秦桧的破坏。陆游的登科又失败了。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得到一个“福州宁德簿”的官职。任职后,陆游直言进谏,如严行禁绝官员私买珍玩的等,得到皇帝的嘉许,他升迁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孝宗即位后,他又有所升迁,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但是好景不长。孝宗最初主战,所以起用了陆游。可是因为抗金名将张浚抗战受挫,孝宗屈膝求和,在贬谪张浚的同时,也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把陆游罢黜了。这是他第一次被罢黜。
陆游的一生经历了三次罢黜。第一次罢黜后,他回家闲居了ISt年,这大概在他40岁左右的时候。这四年的闲居,不仅耽误了他的大好年华,而且严重地影响了他的生计。为此他不断地上书,希望求得一官半职。到45岁的时候,他才得到一个夔州通判的小官。这个官位,不仅职务小,而且,远在四川的奉节。但为了生活,他还是举家前往,开始了长达9年的川陕生活。好容易期满之后,他又没事可做了。为了生计,他只得又上书求职。直到乾道八年(1172年)主战的四川宣抚使王炎聘用了他,请他襄理军务,他才又有了一份差事。
这份差事开拓了他人生的一个辉煌时代。他可以身着戎装,驰骋疆场,为国家的安全与尊严而奉献自己了。他豪情满怀,给王炎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憧憬着“王师人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的远景,抒发着“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的激情。但是,腐败透顶的南宋小王朝,不惜以国家民族的利益,换取自身苟安的眼前欢乐,罢免了王炎,陆游也被改任他官,他只好“悲歌仰面”另就他职了。从此,他“心如林下僧”。王师北定中原的消息,只有在死后的家祭中听取了。
不久,范成大镇守四川,他被邀人幕府。在这里,陆游得到了一个被后人时时提及的别号——放翁。其原因上文已有所交代。总之,除了这一点可堪纪念外,范成大幕府的生涯,于他的抱负仍没有多大的意义。不过,9年的川陕生活,在王炎幕下的作为,和西部的山川形胜及风物民情给他以激励,使他写出了大量优秀的诗作。因为地处剑南,他给自己这一时期的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
陆游的第二次被罢黜,是在调回福建、江西之后。由于他的诗名大振,引起了孝宗皇帝的召见,于是他回到了内地。皇帝千里迢迢地把他召回到京城,但并没有重用他,只是把他放到福建、江西这些地方,做了管理茶盐一类公事的小官。这个时期,江西发生水灾,陆游“草行露宿”,视察灾情,见灾民流离失所,无衣无食,他开仓赈济,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不料,这又触犯了当道,扣了他一个“擅权”的罪名,罢了他的职,让他还乡了。P284-286
跋——为伊消得人憔悴
大半辈子和文字打交道,编、采、论各种体裁的东西也做过不少,但为作品作跋,还是第一次。因为生性闲散,又长年为文字所累,退休以后就不愿再动笔了。然而,这一次奉命写作,是无法推托了。因为作者和我,不仅是四十年前的大学同窗,更是半生相濡以沫、“慢慢一起变老”的同伴,所以不得不勉为其难。当然,这也是我所愿意做的一件事。
这里所说的“伊”,不是“她”,也不是“他”,而是“它”,是这本书。用这句话形容作者的劳作是再恰切不过了。
所谓的慢慢变老是说一个过程。我们都曾年轻过,充满活力,充满理想,也拥有美丽和健康。写一本书,为后人留下点什么是她的追求。隐藏着这个理想一直走到了晚年。还好,终于有可以写书的一天了。
这部作品,从立意到构思,再到完成写作,历时数年,可谓作者的呕心之作,我是它的见证人。
由于作者和我都是学文学的,长期以来,耳濡目染,精研细读,接触了古今中外大量文人学士的作品。不仅是他们那些精美的作品滋养了我们的心灵,陶冶了我们的性情,而且,他们的人生奋斗历程、品格修养,尤为我们所景仰。为此,作者萌发了把这些事迹汇总成文的心愿,一来可以从中吸取营养,勉励自己,二来也可以激励后人。实现这个愿望的契机出现了,在作一个课题的时候,她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资料,于是,她决心把这些散落在历史角落中的有趣资料收集撰述出来,为读者提供一些古代文人生活和创作的故事,以便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说起文学家就不能不先提到古代那些伟大的作家。从先秦时代起历经汉唐以至宋元明清各代,可以说,在我们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文学家留下的经典作品,就是这长河中一道道最亮丽的五彩斑斓的光环。是这些耀眼的光环,为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无法想像,如果没有这些文学巨匠的辛勤耕耘与收获的累累硕果,我们的历史将会多么苍白和没有生气。
当然,要完成这样一部既要较为完美又要较为通俗易懂、既要有一定学术含量又要生动有趣的著作,是有一定困难的。首先,“古代文学家”这个命题范围就显其大,不仅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学家灿若星河,他们的作品也浩如烟海,而要把对他们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评介综合成篇的确是作者想做而又难做的事情。为此,她跑书店,蹲图书馆,上网搜寻,向私人借阅。爬罗剔块,绞尽脑汁,各种版本检阅对照,取长补短,去粗取精,分析研究,最后用合适的语言将它们表述出来。可以说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历经数载,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老伴,也不得不为之动容,为之叹息。
现在,这部作品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虽然它还不很成熟,不很完善,但在我这个同行看来,也总算差强人意的。在当今所谓“畅销书”充斥市场,甚嚣尘上的情势下,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辑诸君独具慧眼,推出此书,是令人佩服与尊敬的。
朱定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