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的前世今生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周闻道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放”心的地方是物质的,是一个适合于人置放心灵,寄托精神和情感的地方。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谈到家时,我们往往更多地联想到家庭的概念,忽略了家的本质功能,忽略了物质构成的家,作为“放”人“放”心的重要地方,这么一种特殊的存在;心,被置放于一个虚幻的空间。

如果只有厨房和饭桌,饿了时就餐,宴客时举杯交箸,可能是酒楼餐馆;仅仅有卧室、卫生间和床,供劳累了一天的你安身养性,无异于宾馆旅店,或者,最多叫房子。家,“放”人“放”心的物质存在,一种与这种存在密切相关的牵挂,一种温馨,一个心灵的港湾!

内容推荐

家为何物?自从人类从混沌中走出,自从母系氏族解体,多少人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家,栖居的场所;家,温馨的港湾;家,心灵的驿站。面对家,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本书立足家是“放”心的地方,内省与外视,以对40多种不同类型的家的解构,向我们展示了家的形形色色,以及透过其物质、情感、时间和艺术构成背后的人生百态。翻开本书,古埃及帝王的家、现代百姓的家、超级富豪的家、乞丐的家、鳏夫的家、超生户的家、二奶的家、离婚不离家者的家、现代最前沿的网上爱情公寓,都会向我们款款走来。本书图文并茂,文笔流畅优美。一书在手,领略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录

家为何物

第一辑 家的物质构成

房屋

客厅

厨房

阳台

卧室

书房

第二辑 家的情感构成

一种心绪的序言

城郊廉租屋

台湾温馨小屋

小北街44号

七个人,六根柱,一间房

山腰,那装满悲怆的空房

离婚,离不掉的家

二奶,排不开的满屋闲愁

峨眉春梦

一种忧思两处囚

月儿缺了,网上那个家

底层

生命与爱情都没有排序

初春,在元宝坡寻找爱情

第三辑 家的时间构成

沉寂的戏台

江口吊脚楼

蟆颐观问道

生水天一阁

是父是于是家

屯堡石头寨

董宋大本堂

从乾隆年间走来的刘家人院

刘氏庄园

寻找巴金的家

小平故居

多娜泰拉的怡情豪宅

想起黑猫夫人

图坦卡蒙冥宫

卡纳克神庙

哈德良别墅

第四辑 家的艺术构成

深山茅屋

野渡人家

乡野农家乐

岷江渔家

追寻云的家

小区的诱惑

小区的误会

小区的背影

新环巷轶事

迷惘的奢华

在林雪儿家坐天观井

一个周末的意识流

谁染霜林醉

一眼窗能看见多少

出门

屋后

关于家的四种构成

试读章节

门是家与世界的通道。象形的“门”字,其实早已把门的功能诠释得简明清楚。单扇为户,双扇为门,无须定神凝思,我们便形象生动地领悟了门的形态与意义。《说文解字》上说,“门,闻也,从二户;户,护也,半门曰户”,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至于宫中的门称闱,屋内的门称闾,上圆下方的门谓闺,天门曰阊,巷门叫闳,等等,则是中国文化之下门的形形色色,究其根源,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纷繁的世界众相纷呈,但最终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存在的依据。作为家的物质形态的房屋,产生和存在的依据便是遮风雨,防猛兽;而门的产生,当是房屋构成的必然。房屋一开始便是封闭型、防守型的,需要屋顶和墙壁,甚至屋外还要围一圈围墙。但是,房屋的封闭,又必须是有限的有选择的,不能作茧自缚,把造房者、用房者自己封锁在屋内或屋外。于是,几乎在构思设计和建造房子的同时,人们就想到了门。门是完成房屋功能的最后一道机关,又是完善房屋功能的第一道机关,是家的唯一可动的物质形态,是房屋的点睛之笔。

门是家和家乡的楚河汉界,走出家门半步,就是家乡的地界,那感觉便有区别。把自己栖息的房屋和家,放置在平原、山丘或城市的某个位置,不管你是否自愿,事实上,你就在那里放置了心灵和情感的磁极。无论行走多远,漂泊何处,都逃不出它的磁场的引力。于是,人除了家之外,还有家的磁场辐射的区域,叫家乡或故乡。游子在外,故乡便是身上的衣,或风筝的线,走得越远,就越温暖越牵挂越难割舍。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更多意义上,说的便是家乡而非家。即便童年,那些在家的日子,留下了许多痛苦,许多忧伤;远走高飞后,有多大造化,多么辉煌,衣锦还乡,仍是许多英雄豪杰最优先而神圣的选择。西楚霸王败走垓下,宁愿自刎乌江,也不愿在江东父老面前丢人现眼。家是自己的,而家乡或故乡,既是自己的,又是大家的,是家的普遍结合概念,是家乡人集体无意识里一个共同的神圣。离乡背井的人,偶然听见一声熟悉的乡音,就会激动万分;如果在异国他乡,国籍,也是一份亲情的通行证。在故乡这块奇妙的磁场内,离极核的距离越远,亲情就会把越大的距离拉近。

真正的个性和区别,在门和门内的世界。往往是,门外代表普遍,共性,公开,而门内代表个性,特殊和隐秘,从先人们最原始的石门、树枝树叶门,到后来的竹门、木门、防盗门,以及现代都市大厦流行的地弹门、旋转门、自动感应门等等,门的物质形态,在不断翻新甚至标新立异,但门的基本功能并没有改变;门外共同的家乡或故乡,永远统一不了门内丰富多彩的世界和情感,许多恩爱夫妻的缠绵绯恻,或不可告人的密谋策划,天伦之乐的演绎,大都是发生在门内而非门外;一些婆媳不和,夫妻反目,或女人的红杏出墙,男人的“家外有家”“花外有花”的故事,也大都发生在门内,虽然可能是在不同的家、不同的门,却否定不了共同的隐秘。

门内的主人不同,家的地位和辐射或聚合能量不同,门的热闹程度、出入对象也就大相径庭。门庭若市与门可罗雀,反映的便是两种不同的情形;有的家门,也不是任何人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这除了一般法律意义的不得随便私人民宅,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隐私的需要,有的门还是一种身份,一个界线,一种地位和威严。有位朋友每当谈起他有一次去串门,拜访一位大权在握的领导,而吃闭门羹的事,就充满无比的愤懑。

那时,朋友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为了爱人调动的事,他花了一个月的薪水。买了名贵烟酒,去拜访那位领导,他掌管着市里的人事大权。他先是在白天认真打听、寻找,弄清那位领导的家的地址,并踩熟了线路;然后,乘晚上夜色朦胧街市昏暗,提着礼品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小心翼翼地来到领导门前。在举手按门铃的一瞬,他突然犹豫了,心里想这样是不是太冒失,领导会不会接受或嫌带的东西少了土了。他的思想充满矛盾,并激烈地斗争着,在门外犹豫徘徊不知所措,就像冒充土地测量师的K,要去晋见拥有至高权的CC伯爵,而不能进入城堡。当他犹豫半天,终于鼓起勇气,正要再次举手按门铃时,门突然打开了,是主人送另一位到这里串门的领导出门。两位领导见到他,先是微微一怔,串门的领导很快老练地得体地一个点头一个微笑离开了,他要找的领导却一副难堪一脸愠怒,没容他开口,便砰地一声把门重重地关了,把他一人孤独地留在门外。

他恨入地无门,悻悻而回,这才感到自己犯了大忌,闯了大祸,犯了一个难以解释难以说清难以挽回的错误。自己在这个单位待着都难,遑论爱人调动了。从此以后,每当想起那次倒霉的送礼,想起领导家的门,他就心有余悸,像做贼被人抓住现行般难受。

就这样,门像一个分水岭,隔开了两个世界。同样的家,门内门外却有许多区别。P4-6

序言

家为何物?一个多么滑稽的问题。就像问人为何物,山为何物,树为何物一样。现实生活中,好像就有这么一些问题,天天置身其中,耳濡目染,熟悉得像自己手上的指纹。多自问几个为什么,就会感到一脸的茫然,仿佛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

先人是质朴的,造字之初,已融入了他们对家的理解。一幢房子,下面栖息着几个人,有大有小,相携相惜,紧紧依偎,一副风雨同舟的样子。哲学家们就要理性得多,以形而上的眼光,观照着世界。哲学家眼里,纷繁复杂的世界,由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组成。世界是当然的“大”家,也应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不能例外。那么,家的物质和精神形态都有些什么东西呢?我思考着家。

我想起了老祖宗马克思的话。他说:家庭、社会和私有制是联系在一起的,从原始公社解体,私有制产生,家庭就产生,家就出现。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区别在于,家以谁为主体,谁为核心;配偶是否相对固定,孩子是否弄得清父亲母亲。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竟没有独立的关于家的词条,只有家庭。词典说,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基本上是老祖宗的意思。在这里,家庭具有浓浓的私有制和占有的色彩;或者说,被人为地打上了私有制和占有的烙印,而自然因素情感因素,却恰恰被忽视。从这种忽视中,我们不难发现,家的血肉家的温馨已被丢失,无论是物质形态的家,还是和精神形态的家,都被严重扭曲。

其实,细细揣摩,家与家庭还是有区别的。家更富有人文元素,情感元素。有一家房地产商重金征集家的广告辞,各路精英纷纷出招,经过激烈角逐,金榜题名的是:家,“放”心的地方,这六个朴实无华充满动感情感的字,是多么柔柔地贴近了家的本质贴近我们的心啊!一个“放”,一个“心”,把家的社会功能与自然属性巧妙融合,使家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水乳交融,把家的温馨、家的安全可靠,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不是么?再伟大再热血再刚烈的志士仁人,流浪漂泊的心,总有需要泊岸停靠所谓“放”心之时。早出晚归,仍是日常少不了的生活程序。出发和归来,家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人生就是这样,让你的步履围着家,画上一个个的圆,又回来了,逃不出的是家的围城。心是精神的情感的,“放”心的地方是物质的,是一个适合于人置放心灵,寄托精神和情感的地方。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谈到家时,我们往往更多地联想到家庭的概念,忽略了家的本质功能,忽略了物质构成的家,作为“放”人“放”心的重要地方,这么一种特殊的存在;心,被置放于一个虚幻的空间。

当然,仅仅有物质是不够的,还不是家。如果只有厨房和饭桌,饿了时就餐,宴客时举杯交箸,可能是酒楼餐馆;仅仅有卧室、卫生间和床,供劳累了一天的你安身养性,无异于宾馆旅店,或者,最多叫房子。家,“放”人“放”心的物质存在,一种与这种存在密切相关的牵挂,一种温馨,一个心灵的港湾!

我常常问自己,真正了解家吗?当翻开历史,走进家,面对那个生动的象形,我们可否感到汗颜?

后记

家,首先以感官的形式存在,家的社会属性,被抽象出来。门当户对,衣食住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素面朝天,四两拨千斤。看见它的毛发,看见它的皮肤,看见它的骨骼,看见它的肌体,看见它的婀娜多姿,看见它的健美挺拔……所有的呈现,为还原一种在场;所有关于家的讲述,定是从曼妙的触摸开始,背景渐渐点亮,细节徐徐展开。

天,阴了,又晴了。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晴却有晴。月亮,缺了又圆了。缺缺圆圆的,还是曾经牵挂的月亮吗?怦然心跳,轻声呼吸,浅斟低酌,边走边唱。酸甜无言,冷暖自知。不同的版本,相同的话题。在家的命题范畴里,没有谁对谁错。家,永远以最柔软最春水涣涣的一面,侧眼凝视众生,甚至将谁一点一点彻底瓦解,直至成为身体里兀自流淌的那一滴。

历史原来还可以这样的面貌存在:四方天井,两扇门楣,一角楼檐,半节戏台。弥漫过来的不只是水。褪去的不仅是光芒。白驹过隙,尘埃落定,世事纷纭,物是人非。存在即是合理,承传便为永恒。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吊脚楼石头寨的斑驳;庄园大院的沧桑;道观神庙的厚重;豪宅冥宫的钝痛;楼阁与祠堂,有寒风呼啦啦吹彻,有细雨燕子斜。让时间之水湮没青石台阶,湮没断壁残垣,让词语飞升在家园之上。仰望或者倾听。

从一棵树到一座房屋,需要经过这样的程序:把树砍了,剥皮,墨线取直;钻孔,用极锐利的那种风钻最好;然后穿榫头,挑方,压脊,树柱础,扯牌坊。最后的几道工序,封墙,雕窗,立门楣。复杂的工艺,类似乡妹子做女红,乐音师调和声,甚至可以看到那些横来直去的线条之上的魏晋风度了。把它置于深山,盖上从山腰采来的野茅草。有樵语传来,把它迁到江边吧,看过渔家的灯火吗,若明若灭的那种。没有花朵,依然微笑。拈一枚落叶,好沉的秋天。看见它的背面,谁正抱着一团朴素安然隐去,那是生活的全部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