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概述了湿地的定义及分类,湿地的效益及评价,湿地研究的现状、进展与方向,湿地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千湖之省”——湖北省为实例,系统研究了湖北省湿地资源,包括湿地类型、面积、分布,以及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出了湖北省湿地分类系统、湿地植被分类系统、湖北省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创建了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标准,据此确定了湖北省32块国际、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详细介绍和评估了湖北省的重要湿地以及1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创建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新方法——野生动物司法价格法,并应用于湖北省湿地水禽经济价值评估。
本书可供湿地生态学、环境科学、自然资源保护学、资源经济学、自然保护区学等专业的科研与管理人员及本科生、研究生参考。
根据湖北省湿地多年生态调查数据,本书首先研究了湖北省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高等植物、鱼类、两栖动物、湿地爬行动物、水禽和湿地兽类),其次,提出了湖北省湿地分类系统、湿地植被分类系统、湖北省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建立了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确定了32块国际、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详细介绍和评估了主要的重要湿地以及15个主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再次,创建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新方法——野生动物司法价格法,并应用于湖北省湿地水禽经济价值评估;分析了湖北省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其成因、湿地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湿地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管理层次上探讨了湖北省湿地管理的策略及行动,作者希望本书能为湖北省湿地资源的保护、恢复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政府相关部门湿地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
(1)提出了湖北省湿地分级式分类系统,该系统将湖北省湿地分为6级,包括了湖北省所有的湿地类型,便于与国家湿地分类系统进行衔接,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层次数据的汇总,且能与国际湿地局湿地分类系统接轨,符合《Ramsar公约》的要求;同时,也能与湖北省湿地植被分类系统进行很好的衔接,尤其是进行6级以下分类时衔接非常理想。
(2)报道湖北省湿地总面积为346.350 3万hm2,占湖北省国土总面积的18.63%.其中,单块面积大于或等于100 hm2的湿地有河流、湖泊、沼泽、库塘等四大类以及永久性河流等七小类,总面积为93.624.4万hm2,占湖北省国土总面积的5.04%.河流(39.251 2万hm)、湖泊(28.849 8万hm2)、库塘(19.685 7万hm2)和沼泽及沼泽化草甸(5.835 7万hm)湿地面积分别占41.93%.、30.82%、21.03%和6.23%附录列出了湖北省680处主要湿地名录,其中河流湿地179条(块)(永久性河流155条,泛洪平原24块),永久性湖泊湿地261个,沼泽湿地14块(藓类沼泽4块,草本沼泽9块,森林沼泽1块),库塘湿地226个。
(3)参照《Ramsalt公约》确定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提出了湖北省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建立了国家重要和省级重要湿地标准,依此确定了32块重要湿地,并对长江、天鹅洲长江故道、沉湖、网湖、梁子湖、龙感湖、洪湖、涨渡湖、小河水杉森林沼泽9块国际重要湿地,汉江、忠建河以及万江河大鲵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斧头湖、长湖、漳河水库6块国家重要湿地以及清江、府’?不河、沮漳河、郧水、南河、西凉湖、■汊湖、大冶湖、保安湖、黄盖湖、神农架藓类沼泽(2个)、隔河岩水库、富水水库、白莲河水库、徐家河水库、陆水水库17块省重要湿地中的主要类型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评估。
(4)提出了湖北省湿地植被分类系统,将湖北省湿地植被初步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48个群系,详细描述和评价了主要湿地植被类型,结果表明:①湖北湿地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不强,基本上为隐域性分布;西部神农架林区亚高山局部地区表现出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特性;②以草丛沼泽和沉水植被类型为主;③具有独特或新发现的湿地植被类型。
(5)查明湖北省湿地高等植物有1 007种,隶属于103科327属,分别占中国湿地高等植物科、属、种的59.88%、66.06%、61.33%,占湖北省高等植物科、属、种的34.80%、20.68%、15.74%.结果表明,湖北省湿地植物具有种类非常丰富、以湿生植物为主(水生植物以沉水植物为主)的特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5种(I级有莼菜1种,Ⅱ级有水蕨、粗梗水蕨、莲和野菱4种)。
(6)按照“生态上依赖湿地”的原则,确认湖北省湿地野生脊椎动物计438种,隶属于28目73科224属,其中鱼类12目26科107属202种,两栖类2目10科19属51种,湿地爬行类2目8科23属35种,水禽7目19科58属131种,湿地兽类5目10科17属19种。结果表明:①鱼类以江汉平原区系的湖泊和河流鱼类为主,其中鲤科鱼类居多,占52.48%;两栖类、湿地爬行类和湿地兽类以东洋种为主;水禽以冬候鸟居多,占57.25%.②种类非常丰富,不但种类占全国的比例高达25.48%,而且占湖北省野生脊椎动物总数的比例高达48.13%,高于中国湿地野生脊椎动物占中国野生脊椎动物总数的比例(26.88%);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I级12种,Ⅱ级23种),占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脊椎动物总数117种的29.91%,占全国湿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脊椎动物总数113种的30.97%。
(7)水禽是本书研究的重点,研究期间共观察到107种,占总种数的81.68%,其中发现黄嘴白鹭、小苇■、红脚苦恶鸟和长嘴剑鹆4个新记录种;角■鹧等24种未发现种,湖北省水禽种群数量为1593969只,密度约为46只/km;国家重点保护水禽24种3838只(I级7种1676只,Ⅱ级17种2 162只);CITES附录水禽23种406 316只(附录16种1505只,附录Ⅱ7种3 321只,附录Ⅲ10种,401490只);湖北省重点保护水禽24种48417只;国家“三有”水禽106种1590131只。
(8)首次创建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新方法——野生动物司法价格法(wirldlife judicial price method),并应用于湖北省湿地水禽经济价值的评估,该法具有简单、规范、统一,不存在统计误差的优点,不但可广泛应用于中国范围内所有的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经济价值的评估,而且能通过湿地主要物种——水禽的变化来定量评估湿地经济价值的变化。因此,该方法在湿地管理、评价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根据该法,计算出湖北省湿地水禽总经济价值为257210058元人民币,平均每只为161元人民币。 (9)用大量的数据论证了湖北省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湖泊数量和面积急剧减少,地表水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其主要原因是围垦、基建与城市化、过度渔猎、大型水利工程的影响、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水土流失以及外来种入侵等,分析了湖北省湿地管理在机构及能力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科研与监测、保护规划及法制工作、宣传教育、技术培训与科研合作等方面的现状,指出湿地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运用最新生物多样性数据(尤其是水禽隆冬同步调查数据)介绍和仔细评价了1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10)在全面评述湖北省湿地资源及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应用湿地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湿地生态系统和流域管理的方法,根据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提出了湖北省可持续湿地管理的9个基本策略及20多项行动纲领,供政府决策参考。
另外,本书还概述了湿地的定义及分类,湿地的效益及评价,湿地研究的现状、进展与方向,湿地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摘要
第1章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1.1 湿地的定义
1.2 湿地的分类
第2章 湿地效益及其评价
2.1 湿地效益的形成及类型
2.2 湿地效益的存在特征
2.3 湿地效益的评价
第3章 湿地研究的现状、进展与方向
3.1 中国湿地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 国际湿地研究现状及前沿
3.3 湿地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第4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4.1 自然环境
4.2 经济和社会环境
4.3 研究目的
4.4 研究意义
4.5 研究方法
第5章 湖北省湿地的类型、面积与分布
5.1 湖北省湿地分类系统
5.2 研究对象
5.3 湖北省湿地的类型及面积
5.4 河流湿地
5.5 湖泊湿地
5.6 沼泽湿地
5.7 库塘湿地
第6章 湖北省的重要湿地
6.1 重要湿地确定的原则
6.2 重要湿地类型及面积
6.3.重要湿地简介
第7章 湖北省湿地高等植物
7.1 区系概况
7.2 湿地植被
第8章 湖北省湿地野生脊椎动物
8.1 区系概况
8.2 鱼类
8.3 两栖动物
8.4 湿地爬行动物
8.5 湿地水禽
8.6 湿地兽类
第9章 湿地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9.1 湿地管理的概念
9.2 湿地的生态平衡
9.3 湿地管理的基本原理
9.4 湿地的可持续管理
第10章 湿地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新方法:野生动物司法价格法
10.1 野生动物司法价格法的定义
10.2 野生动物司法价格的确定方法
10.3 野生动物司法价格法在湿地水禽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10.4 讨论
第11章 湖北省湿地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11.1 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
11.2 威胁及问题成因
第12章 湖北省湿地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湿地管理的现状
12.2 湿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13章 湖北省湿地自然保护区
13.1 概况
13.2 主要湿地自然保护区简介
第14章 湖北省湿地可持续管理策略及行动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湖北省主要湿地名录
附录2 湖北省湿地高等植物名录
附录3 湖北省鱼类名录
附录4 湖北省两栖动物名录
附录5 湖北省湿地爬行动物名录
附录6 湖北省湿地水禽名录
附录7 湖北省湿地兽类名录
附录8 湖北省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