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经是全球第三大电影制作中心,仅次于美国和印度,更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究竟香港这一细小的本土市场是如何养活一个生机蓬勃的电影业,香港电影业又是如何跨向国际、开拓自己绵延曲折的登峰之路呢?
香港电影的故事,迄今还没有人可以从头到尾说一遍。历史从来不可能是无所不包的故事,钟宝贤选择了从行业史的角度出发,带领我们从北到南,从战前到战后,从国语到粤语,从大片厂制到外判制,从大银幕到小荧屏,从闹哄哄的戏院到冰冷冷的网络世界,老老实实地沿着历史的足迹走过来,踏出属于香港这个城市的舞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香港百年光影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钟宝贤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香港曾经是全球第三大电影制作中心,仅次于美国和印度,更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究竟香港这一细小的本土市场是如何养活一个生机蓬勃的电影业,香港电影业又是如何跨向国际、开拓自己绵延曲折的登峰之路呢? 香港电影的故事,迄今还没有人可以从头到尾说一遍。历史从来不可能是无所不包的故事,钟宝贤选择了从行业史的角度出发,带领我们从北到南,从战前到战后,从国语到粤语,从大片厂制到外判制,从大银幕到小荧屏,从闹哄哄的戏院到冰冷冷的网络世界,老老实实地沿着历史的足迹走过来,踏出属于香港这个城市的舞步…… 内容推荐 本书以商业史的角度阐释香港电影业百年兴衰,但背后诉说的也是一个城市成长的故事。多年以来,在中西文化落差之间、左右阵营夹缝之中、东南亚民族差异之处,香港和它的电影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开拓生机,绝处逢生。但步入21世纪,随着以上落差、夹缝渐渐收窄,香港和与之血脉相连的电影业该如何自处,以寻求自己的位置呢?历史或许已为答案埋下了伏线。 目录 序言黄爱玲 自序 前言 第一章导论:电影工业的结构/1 1.电影这商品/2 2.欧美影业百年风云/6 3.香港影业百年风雨/21 4.小结:一个工业的生命周期?/33 第二章 电影工业的孕育/35 1.电影放映业的兴起/36 2.电影制作业的萌芽/49 3.“联华”衰落/67 4.小结:戏院与电影——百年姻缘/74 第三章电影中心南移/77 1.粤语片的诞生/78 2.战乱与劫后重生/87 3.战后香港的亲右电影阵营/97 4.战后香港的亲左电影阵营/103 5.左右两阵营的角力/108 6.小结:政治与市场/114 第四章新马资金登陆/117 1.榴莲飘香粤片重生/118 2.伶星离合:50年代粤语片/132 3.“四大公司”与影圈改革/140 4.青春跃动:60年代粤语片/152 5.粤语片工业由盛转衰/1 75 6.小结:“成也片花。败也片花”/185 第五章 片厂制与外判制的交替/189 1.大片厂崛起/190 2.邵氏影业王国的扩张/212 3.新挑战者——“嘉禾”公司//220 4.小结:电影与戏院之间的第三者——电视诞生/246 第六章 以院线为基础的产销秩序/251 1.电影工业生态环境的转变/252 2.电影新浪潮/259 3.以院线为骨干的产销秩序/276 4.80年代的电影业大战/290 5.小结:电影与电视传统汇流/311 第七章两岸三地的整合/315 1.院线秩序及其瓦解/316 2.影业生态的转变/336 3.两岸三地电影业的整合/348 4.香港加工的明星/359 5.小结:历史重演——“成也片花,败也片花”/365 第八章产销新秩序——播映“窗口”的转变/369 1.播映窗口的转变/370 2.新旧公司的转型/396 3.21世纪新势力/425 4.小结:新秩序/430 主要参考资料/435 大事年表/440 鸣谢/443 结语:香港和她的星光大道/446 试读章节 2.新旧公司的转型 步人90年代末,网络热潮和有线电视工业扩张,令影视市场对“内容供应商”突然重视起来。即使网络热潮在2000年下半年退却,但不少投资者仍相信电影在有线电视、网络电视市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大量资金便投入电影制作,以期发掘网络的潜在商机。此外,中国内地加入世贸在即,大小公司都对内地市场充满无限憧憬,就连好莱坞也估计中国内地在10年内将成为美国电影出口的第二大市场,超过欧洲及日本(在90年代,美国本土市场每年的票房约为75亿美元,欧洲为44亿美元,日本则为16亿美元,而中国内地却只有2亿美元)。在银幕与人口比例方面,中国内地的比例为1:120000,美国则为1:8600,这些数字令投资者对内地影视市场产生无限期望。在90年代中,香港影视工业的各路人马也在筹组班底,准备进占网络热钱开拓的影视“应许地”。2.1嘉禾集团的困阻 在1994年11月,“嘉禾”放映及发行部组成嘉禾娱乐有限公司(“嘉娱”),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但至90年代末,邹文怀的影业王国出现重重隐忧。回顾历史,邹文怀与邵逸夫一直是华语影视圈中的劲敌。邵逸夫虽在80年代初淡出电影业转投电视工业,却保留了大批戏院和片厂物业,避过了90年代中的影业低潮,在逆市中得到电视业收益及物业利息作避风港;反观邹文怀,虽然其出品的电影屡创票房高峰,却没有着意分散投资,邹氏在香港的院线、戏院皆是租用物业,就连斧山道片厂亦在1998年约满后被政府收回。同年,香港政府拨出将军澳一块地皮兴建电影城,计划把将军澳规划成一个传媒走廊。“嘉禾”片厂刚好约满,遂与嘉里集团合作竞投,岂料退隐影业多年的“邵氏”却伙同“中国星”等财团加入竞争,“嘉禾”与“邵氏”30多年之争再掀战幔。1998年8月,鹿死谁手终于揭晓,“邵氏”领导的财团以7,800万元投得该地,“嘉禾”铩羽而归。随着股东何冠昌于1998年逝世,旧嘉禾电影公司(即1970年成立者)亦在1999年清盘。2000年8月,“邵氏”再下一城,组成香港数码影城有限公司(包括“邵氏兄弟”、“邵氏置业”、“寰亚”、“中国星”等7家公司)竞标,以1800万元购入毗邻相连地段,合并发展,这次“嘉娱”已无意竞标。 其实,自90年代初,“嘉禾”已渐渐收缩制片业务,在1992年把片库内400部影片(1970至1992年间作品)卖给亚洲卫星电视公司,1998年再把余下的170部作品卖给时代华纳公司,“嘉禾”也由一家拍片公司蜕化为一家发行及院线公司,其利润主要来自东南亚的电影发行。1996年2月,邹文怀邀请澳洲村展集团(Village Roadstlow Ltd.)入股,“嘉娱”因此集资了15800万元,管理人员亦改以新加坡财务界人士为主,人股后的“嘉娱”在东南亚设立的银幕大增,在新加坡增至78块,在泰国为78块,在马来西亚为144块,而在香港则仅有35块。村展集团其实是澳洲的戏院大王,专营电影及录影带生意,市值逾6亿澳元,并与华纳兄弟在黄金海岸合作华纳片场及海洋世界等主题公园。早在1988年,“嘉禾”便与“村展”在新加坡经营电影城,后将势力伸延至泰国及韩国,双方合作的电影院共有220家,合作方式是由“嘉禾”供片,排期上戏院,“村展”则以资金支援。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亚洲各国货币纷纷贬值,东南亚市场突然崩溃,韩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分别破产,大大打击了电影业,“嘉禾”在1997年亏蚀高达八九千万元。本地西片发行也深受翻版业打击,“嘉禾”母公司被迫清盘,“嘉娱”的财政主导权遂落入澳洲村展集团之手。“嘉娱”股价江河日下,市值跌至2亿多,“村展”有意夺取“嘉娱”在东南亚地区经营的200家戏院发行业务(以守候东南亚经济复苏后的厚利),于是乘机吸纳“嘉娱”的股份,所持股份由9.8%增至16%(表8.11),最后在1998年6月,“村展”宣布以7毫一股全面收购“嘉娱”的股份,邹文怀经营半生的江山形势险峻,遂急忙向好友求助,作出反击,宣布配售约两成新股给由李嘉诚、郭鹤年及梅铎组成的投资财团,此举除为“嘉娱”引入新资金外,也令“村展”难以收集到足够的股份而动摇邹文怀大股东的地位。身为第二大股东的“村展”亦不甘示弱,立即向法庭申请禁止令,阻止“嘉娱”的配售行动。同年7月,法院裁决“嘉娱”获胜,“村展”不能阻止“嘉娱”配股。邹氏手上持有逾三成的“嘉娱”股份,加上新股东的两成股份,从而超过五成“嘉娱”股份,即使“村展”购人大量市面股份,亦无法动摇邹氏对“嘉娱”的控制。“村展”遂在7月13日宣布中止全面收购“嘉娱”的计划。…… P396-399 序言 自序 我想,每一本书的诞生或许也有它自己的历史,这本书千头万绪,但其中一线渊源可能是这样的:在我进幼儿园前,我妈妈因要外出做工,于是买了格宇簿,嘱我天天在家里练字,她身逢战乱.没进过学校念书,“人”和“一”字大概就是她仅懂得教我写的字;后来年纪稍长我进了学校,放学后妈妈都问我每天学了什么字,爸爸偶然从宿舍回家,也嘱我要写“家书”寄给我在乡间的祖母,但所谓“家书”其实也不过是一些连贯不起任何意思的单字,但爸爸说祖母读通了;待我上了小学,我开始懂得写简单短句,但学写信封时却出了点问题,我把地址写成了“中山小 杭下基 市长兴 里”时,爸爸便要我重写,他说这样写,别人会见笑,就这样一天一天写下去.我祖母在80多岁高龄时仍会亲自读信再执笔回信,后来因为视力老化她只好嘱人代笔,直至93岁的一天,她吃午饭时说有点倦,闭上眼睛坐着小睡,就是这样静静离去,之后这许多年间,我已没再执笔写家书了。 修订这书稿时,我倒有一点点像当年学执笔、学写信的感觉,这书有很多有待改善的地方,我祈求读者原谅,不要见笑;我也祈许能再多学一点,将来有机会把故事重写一遍,我这辈学习历史的学生,很少有写“百年史”这类大题目,因为战线太长,不易固守,也不易有学术突破。但执笔写这书时,我想背后也不只是因为学术上的好奇心,重溯来时路,我也在重访故人,尝试圆满一段学习旅程,感谢很多圈内外的前辈、香港三联书店的李安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谭燕女士帮忙,助我圆这段旅程;也很感激我的祖母高玉艮女士、先父钟桑坚先生(来港后他用了钟新添这一名字)和家母黄苏女女士,为我的旅途种下这许多渊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