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属于社会人类的;因此,对文化性质的认识和解释必须诉求于人类学,尤其是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而当作者进入文化人类学之后发现,这一学科同语言学竟有着一块很大的交迭领域;其中,语言与交谈(speaking)就是一个重要的沦域,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描述为:交谈既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一种文化行为,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又是文化实践的一种工具。在这里,语言与文化、思维、行为、交际、社会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意义网络.要解析清楚这个网络,决不是语言学或者文化人类学任一个单一学科所能实现的理论目标,也不是它们当中某个单一的方法论所能担当完成的工作任务。于是,便有了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化,又有了它们的交迭领域;再于是,便有了作者设计的这个研究课题,又有了这个研究课题的初步成果,也就是这本小册子。
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在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产生出一块很大的交迭领域,其核心就是“语言与文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本书根据这一核心设置了四个相关的重要论题,即文化本体论、语言世界观、语言使用作为文化实践以及交际民族文化研究框架,并进行了大历史跨度和大学科扇面的描述和阐释,既有助于完善人类文化语言学的学科体系框架,丰富和深化对语言、文化及其关系的理论认识以及经验研究,又对语言学史和语言学流派研究有所裨益。
第一章 引论: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交叉和渗透
第一节 语言作为人类条件
一、人类学的中心问题及其探索路径
1.人与语言:问题的提出
2.人类的生物性和行为性变革:问题的切入
二、语言的语言学界定
1.语言是文化意识和符号行为的前提
2.语言的基本属性
三、语言产生的生物学理据
1.大脑新皮质的产生和功能化分区
2.元音化与意识控制
四、语言进化的社会特征及其进化论解释
1.语言能力对社会协调活动的影响
2.环境对语言进化的社会文化作用
第二节 人类作为社会文化系统
一、人类的社会性质及其表现
1.人类的性质与人类社会
2.社会结构
(1)结构观
(2)功能观
(3)权力观
3.社会互动
二、社会、文化以及文化的社会化
1.文化的涵义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2.文化产生的社会过程
3.文化的社会化
第三节 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化
一、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历史渊源
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建树与影响
2.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过程
二、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的交迭领域
1.理论联系
2.交迭途径与动力
(1)Humboldt
(2)Boas、Sapir和Whorf
(3)Malinowski
(4)Lévi-Strauss
(5)Bloomfield和Hockett
(6)Hymes、Goodenough和Geertz
三、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学科及其理论任务
1.人类文化语言学及其他
2.边缘学科的理论目标与任务
第二章 文化本体论
第一节 文化人类学流派及其文化观分野
一、早期进化主义
1.对原始人社群的文化分析与结论
2.理论贡献与缺陷
二、历史特殊主义
1.对早期进化主义的批判
2.相对主义的悖论
三、播化主义
1.理论与影响
2.理论分异与未解问题
四、新进化主义
1.文化物质主义思想
2.文化生态方法
五、功能主义与结构主义
1.人类需求与制度
2.社会制度与法权规范
3.结构与认知
六、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心理学
1.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理论
2.文化相对主义的认知理据
第二节 认知文化观:文化的认知理据
一、文化与认知互为视角
二、文化与生物学
1.人类普遍特征与文化多样性
2.文化变异的生物学解释及其扬弃
三、文化变异的认知解释
1.文化作为信息
2.学习和推理:人类的普遍认知能力
(1)因果推理
(2)演绎推理
(3)概率推理
3.认知能力的领域特定性
(1)颜色范畴化
(2)数学与计算
(3)社会分类
第三节 文化认知观:认知的生态、社会和文化特征
一、文化主义:反自然心智观
1.心智的物质属性:计算心智论的扬弃
2.处境认知
二、认知活动的文化工具
1.语言
2.图式与框架
3.模型
第三章 语言世界观(上)
第一节 语言世界观问题的萌发、认识深化与扬弃
一、希腊古典时期的智识活动成就与语言问题探究
1.民俗语言学的产生背景与特点
2.希腊古典时期语言研究的哲学环境与历史分期
3.古希腊由语言探究引发的两次哲学争论
二、中世纪—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思想和哲学争论
1.语言学史事件及其文化意义
(1)希腊一罗马语言学的统一性
(2)中世纪的语法研究及其成就
(3)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研究
(4)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语言研究的学术环境
2.Modlstae学派与思辨语法
(1)Modistae学派
(2)思辨语法
3.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
(1)普遍语言方案
(2)Poft-Royal语法
第二节 语言世界观问题的明晰化
一、哲学人类学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思想与意义
1.学科历史背景
2.人类本性的概念及其对“语言世界观”问题的影响
二、18世纪语言哲学领域关于语言起源与发展的思辨和研究
1.Condmac和Rousseau
2.Herder
(1)Herder的语言哲学思想与《论语言的起源》
(2)语言与思维同源和并行发展
(3)人类语言发展的条件和因素
三、Humboldt的语言思想和语言学理论
1.作为人文主义语言思想家的Humboldt
2.Humboldt关于语言本质的思想
(1)语言表现为有机体
(2)语言的共性与差异
(3)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
第四章 语言世界观(下)
第一节 “鲍阿斯传统”
一、语言相对性原理:理论背景、演变和基本含义表述
二、从Boas到Sapir:语言相对性原理的理论奠基
1.Boas:语言作为文化的反映
2.Sapir:语言与思想形式的相对性
三、Whorf:语言相对性原理建构
1.语言学生涯的背景与道路
2.世界观和隐性范畴
3.“认知移用”
四、语言相对性原理中的康德主义成分
1.认知人类学关于相对主义与普遍主义的哲学解释
2.康德哲学的调和性
3.新康德主义对语言相对性原理的影响
第二节 语言世界观问题研究的当代扇面
一、后鲍阿斯时代的语言相对性问题研究
1.“鲍阿斯传统”的沉浮
2.语言意识:Silverstein对语言相对性原理的语用学阐释
3.新沃尔夫主义:语言相对性问题的经验研究
二、Chomsky:人类语言学普遍主义理论倾向的新源头
1.从经验主义到唯理主义
2.生成语法的心理学和哲学含义
三、语言相对性问题的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阐释
1.类型学方法:语言普遍特征中的变异模式及其论证
2.批评性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关于“语言—思维—文化”关系的论证
(1)政治话语与社会现实建构
(2)科学话语与科学现实建构
第五章 语言使用作为文化实践
第一节 关于语言使用的范式和论纲:比较与评价
一、Malinowski:语言作为行动方式
1.“民族文化研究”方法的理论产物
2.“语言之民族文化研究理论”
3.语言的语用功能
二、从Austin到Searle:言语行为理论
1.分析哲学对语言使用问题的关注及其理论影响
2.语言行为语用分析的概念框架
3.文化人类学与分析哲学的冲突:言语行为理论之批评
(1)关于言语行为的真实条件
(2)关于言语行为的意图
(3)乡土个人理论
三、Wittgenstein:语言游戏
1.Wittgenstein的哲学生涯与思想结晶
2.语言使用观的文化人类学倾向
3.关于语言使用的游戏隐喻
(1)语言游戏的含义
(2)语言游戏作为分析单位
4.反对与赞同:语言游戏概念所遭受的两种态度
第二节 文化实践的体化性特征
一、文化作为实践系统
1.文化观的后结构主义表述
(1)后结构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
(2)象征人类学:文化作为象征符号系统
(3)认知人类学:文化作为知识系统
(4)后结构主义文化观的哲学理据
2.结构耦合:从生物—神经现象到社会—文化现象
3.文化行为作为人类习性
二、文化作为参与系统
1.“参与”是人类互动的一种特性
(1)“活动理论”:“参与”概念的发展心理学理据
(2)言语事件:“参与”概念的社会语言学理据
2.参与的分析单位与范畴
(1)参与框架
(2)参与者框架
第三节 文化实践中的意义建构与理解
一、意义作为符号
1.符号与意义
2.从语言符号到文化符号
3.文化的经验与文化意义系统
二、意义作为行动
1.文化行为与象征行动
2.象征性行动作为语言实践系统中的符号
3.语言实践中的意义及其文化解释
4.语用学之意义理论及其文化人类学批判
第六章 交际民族文化研究
第一节 语言一文化同源关系研究的重要途径
一、“交际民族文化研究”的理论背景、渊源及影响
1.Hymes和Gumperz与“交际民族文化研究”
2.超越与局限:“交际民族文化研究”之评价
二、“交际民族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构架
1.“The ethnography ofspeaking”:Hymes的立论之作
2.Hymes的言语观
3.民族文化途径言语研究
第二节 “交际民族文化研究”对语言使用跨文化差异的理论解释与经验研究
一、重塑语言世界观问题
1.从结构相对性到功能相对性
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依存性质与影响方向
3.语言使用相对性的经验例证:Hymes对Whorf的有限超越
4.Hymes之外的其他研究路径
二、语言使用的文化分异与言语社群
1.从“社群”到“言语社群”
2.“言语社群”概念的跨学科探讨:分歧与趋同
3.言语社群作为“交际民族文化研究”框架的工作概念
4.言语社群是一种话语社群
参考文献
内容索引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