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然的呼唤(基于人的自然本性的管理认识理论研究)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赵树进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管理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哲学是管理的导航,管理是哲学的体现与实施。管理哲学是关于管理思想观和方法论的理论。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各个领域正在发生着全新的革命性变革。传统的管理思维、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经愈来愈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原有的价值、信仰和管理运行模式不断被解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最高管理理论思维的管理哲学,面临着新时期发展的良好机遇和现实的强有力挑战。但是,对于管理哲学目前所处的现状,同经济哲学等其他应用哲学在社会上得到普遍认同的地位相比,管理哲学却是身处闺阁少人识。

内容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应该从人的自然本性来认识管理,因为在自然界和人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地演化,分化出不同的民族,各个不同的民族又产生出各自不同的文化,包括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俗习惯,等等;文化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模式也就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对管理的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但是,不管他们的文化有多么的不同,所有的人都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他们的自然本性必然是一致的,所以,人们考虑管理的问题时,与人的自然本性联系起来则是有必要的。进一步讲,有必要将人的社会身份还原成自然人的身份,根据人的自然本性从人的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来认识管理和处理人类世界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认为还应该从系统哲学的角度认识和处理管理上的问题,人类社会“如同人的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一样相互作用和依赖,互相影响和制约:皮肤病的根源可能在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可能表现在运动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分泌可以影响肝细胞的代谢,肝细胞的代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诊治人类社会问题,也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简单方法,而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的方法”。要树立“问题出在组织中,根源却在社会上”的系统管理思想。

目录

第1章 导言

第2章 感悟大管理

2.1两种世界观和两种方法论

2.2从西方管理思想史看中国当代的“管理”问题

2.2.1西方百年管理科学史

2.2.2蕴藏在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思想

2.2.3我国管理学界存在的问题

2.3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感悟大管理

2.3.1系统与环境

2.3.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系统管理

2.3.3治脚气与洗袜子的启示

第3章 解读“管理”

3.1管理的语义及其内涵

3.1.1古今中外话管理

3.1.2管理的名词性及现代内涵

3.2管理的产生、演变及发展趋势

3.2.1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3.2.2管理的演变

3.2.3当代管理学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

3.3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3.3.1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3.3.2管理学——科学与艺术的殊途同归

第4章 管理的主体性及客体论辩

4.1人的主体性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4.1.1人类主体性的产生与发展

4.1.2基于人类主体性的个人与组织的矛盾和同一

4.2管理者、管理主体及其主体性

4.3“人人都是被管理者”?

4.3.1基于自然观的人的主客体性的消解

4.3.2管理的主体间性

4.3.3社会组织系统中人的“悖论性”存在

4.3.4个人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影响

第5章 基于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

5.1人性的内涵及其假设的标准

5.1.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性的看法

5.1.2人性假设的标准

5.1.3现实中错误的人性假设及其后果

5.2人性假设的混乱局面

5.2.1“政治人”的基本假设

5.2.2“经济人”的基本假设

5.2.3“社会人”的基本假设

5.2.4复杂的“社会人”的基本假设

5.2.5“文化人”的基本假设

5.3人性自由的确认

5.3.1人性自由来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

5.3.2从自然的自组织性到人性自由

5.3.3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体现的人性自由

5.4人性善恶的辨析

5.5管理是保持组织秩序与个人自由之间适当张力的调节剂

第6章 管理的超学科研究

6.1管理与政治的关系——政治的管理作用与管理的政治职能

6.1.1政治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6.1.2政治活动不等于管理活动

6.1.3政治与社会管理

6.1.4社会生活中的政治表现

6.2伦理对管理活动的作用

6.2.1伦理有助于管理功能的发挥

6.2.2伦理有助于管理制度的形成

6.2.3伦理的管理作用的特点

6.2.4伦理使管理从强制压迫到自觉服从

6.3管理学与经济学

6.4管理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6.4.1政治系统的非人格化

6.4.2经济系统的人格化

6.4.3文化子系统的二元化结构

6.4.4管理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子系统的通约项

第7章 达尔文进化论范式对管理学研究的意义

7.1研究人的新范式

7.1.1进化论的纲领:“自然选择”

7.1.2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研究范式

7.2达尔文进化论对思想领域的启示

7.2.1人的动物性与社会性在生物学上的统一

7.2.2人的利他与利己行为在伦理道德上的统

7.2.3人的竞争与合作在利益博弈上的统一

7.3管理活动与酶促作用的类比研究

7.3.1酶是什么

7.3.2生物体与人类社会组织的类比

7.3.3管理与酶的相似性

7.4现代生物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必将推动管理学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们都是无神论者,即我们认为,人类的命运由人类自己来掌握,我们身在其中的世界不是由上帝主宰的。既然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不是由上帝主宰的,那么,谁来主宰这个世界呢?当然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即人类自己管理自己的世界。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工厂企业不断扩大,人们对管理更加重视起来。特别是20世纪初,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问世以来,人们从科学的进路探讨管理,出版多种版本的《管理学》,各种管理学派及其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更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管理的认识和深化了理性化的管理方法。然而,尽管人类尽了最大的努力,从古希腊的哲学家、中国古代的圣贤,到近现代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管理大师、科学家,为济民、治国等人类的“管理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今世界仍然是老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面对存在许多问题的人类世界,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只能怪自己“管理不到位”,究其原因则可能是对管理的认识或管理思想及其方法出了问题。

作为指导人类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应该致力于说明现实的社会文化状况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以及管理对它们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们对于管理的认识。在自然界和人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地演化,分化出不同的民族,各个不同的民族又产生出不同的文化,包括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俗习惯;文化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模式也就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对管理的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但是,不管他们的文化有多么的不同,所有的人都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他们的自然本性必然是一致的,所以,人们考虑管理的问题时,与人的自然本性联系起来则是有必要的。进一步讲,有必要将人的社会身份还原成自然人的身份,根据人的自然本性从人的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来认识管理和处理人类世界的问题。

人类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人类社会中,各层次、各子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和依赖,互相影响和制约。如同人的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一样相互作用和依赖,互相影响和制约:皮肤病的根源可能在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可能表现在运动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分泌可以影响肝细胞的代谢,肝细胞的代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诊治人类社会问题,也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简单方法,而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的方法。因此,从系统哲学的角度认识管理的问题也是有必要的。

毫无疑问,人们研究管理是为了认识管理,认识管理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利益。因此,人们研究管理是为了让人类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正确的管理应该代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使人类获得最大利益,这个最大的利益就是人类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的自由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在此意义上,管理理论的研究必须以人的活生生的生活和火辣辣的社会活动为依据,以人类现实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人类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宗旨,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

人类社会问题多多,人类的管理方兴未艾,人类对管理的认识理应加深。管理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来自于管理理论自身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和社会实践中所提出的具有时代特点的管理学问题。对于管理的认识不应仅把它视为一种简单的认知活动,更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实际的创新并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融注于其中。因此,本书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以管理的目的为着眼点,探讨管理的认识问题,旨在深化人们对管理的认识,确立“问题出在组织中,根源却在社会上”的管理系统思想,为构建管理理论提供一些新的材料。

为使读者便于理解,现给出本书各章节的主题思想、简要内容和逻辑关联:  如果说人类是自然界和社会组织的管理者,那么,人类要想管理好这个世界,至少应该弄清楚四个问题:一、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即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世界观?二、根据方法论,认识世界有什么样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样的适用条件或应用范围?三、我们这个世界存在什么问题?四、人类在管理上还有什么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管理,如同医生诊治疾病,要了解病人患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如果没有治愈,在诊疗上有什么问题?因此,在第二章中,首先以人类两种自然观的形成为切入点,说明机械的、静止的、孤立的自然观的局限性以及运动发展的、有机联系的自然观对人类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性;然后概述了实证主义还原论和系统方法论产生的渊源,大致勾勒了两种方法论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并试图说明两种自然观与两种方法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指出了还原论对认识和解决复杂的人类社会系统中的问题不能得心应手的原因;又以较大篇幅简要回顾了管理科学发展史并从中抽提出一些应被重视但没有受到人们所重视的管理思想,进而根据朱镕基所指出的管理思想现代化的重要性,围绕着管理思想的问题检讨了我国管理界存在的三个方面的不足;最后,以我国古代先贤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统思想为论据给出本书将探讨的“大管理”的涵义;强调环境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即组织管理仅考虑组织内的情况是不够的,要连同组织外的情况即环境一起加以管理才行。假设我们把组织内的管理称为一般管理的话,就可把加上环境的管理称作大管理:管理一组织内管理;大管理一(组织内+环境)管理。

实际上,几乎所有人文社科的学科均与管理学有一定的联系,如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宗教学、哲学、法学等等;同样,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活动均与管理相关,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宗教活动、文化活动等等。本书所指的“管理”实质上就是在所有这些社会子系统中发挥作用并靠这些学科中的一些理论方法来实现的。简单举例来讲,包括社会政治子系统中的管理和用政治理论或手段进行的社会组织管理,这种管理就是社会大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系统“大管理”。这也是管理的系统思想。

在第二章中反复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是想说明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必须在哲学的指导下展开,要用人类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各个部分和要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正确世界观来看待和处理管理的问题;提出“大管理”的理念并非要哗众取宠,制造噱头,加重“管理”的“语言污染”,而是要强调管理的系统思想的重要性,其中暗藏的意思则是当前的管理理论研究中还不太重视或尚缺乏这种系统思想。P1-4

序言

赵树进同志是一位医疗卫生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1992年已获医学博士学位;同时,他还是一位系统论和哲学的爱好者,2001年跟成思危教授和我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博士学位,本书就是以他的学位论文为基础写成的。

在本书中,赵树进同志认为“应该从人的自然本性来认识管理,因为在自然界和人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地演化,分化出不同的民族,各个不同的民族又产生出各自不同的文化,包括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俗习惯,等等;文化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模式也就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对管理的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但是,不管他们的文化有多么的不同,所有的人都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他们的自然本性必然是一致的,所以,人们考虑管理的问题时,与人的自然本性联系起来则是有必要的。进一步讲,有必要将人的社会身份还原成自然人的身份,根据人的自然本性从人的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来认识管理和处理人类世界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认为还应该从系统哲学的角度认识和处理管理上的问题,人类社会“如同人的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一样相互作用和依赖,互相影响和制约:皮肤病的根源可能在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可能表现在运动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分泌可以影响肝细胞的代谢,肝细胞的代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诊治人类社会问题,也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简单方法,而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的方法”。要树立“问题出在组织中,根源却在社会上”的系统管理思想。

赵树进同志在本书中从人类社会组织管理这一基本社会事实和现象人手,运用系统论自然观和叙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管理的主客体性、人性假设、管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子系统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刻的论述,从一般或普遍意义上阐述管理的内涵与实质,以达尔文进化论研究范式作指导对人类社会组织中的管理活动与生物体内的酶促作用作类比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有一定的新意,为解决人类社会组织中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管理学的理论建设提供新的质材。

我推荐本书出版,一是认为它确有新意,二是它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作为一部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著作,本书无论在理论框架的构成还是观点的分析陈述等方面都显粗糙,希望学术界的专家提出批评指正。

2006年2月13日

后记

五年韶光,荏苒而逝。不觉得本书的写作过程就要过去了,尽管还有些许不满意,但总算就要付梓了。如果说人生的每一段路程均需某种形式的总结的话,那么,这本我为之度过多少不寐之夜现在已然付梓的著作自然可当作五年来学业上的总结。

其实,“管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体内;可是,五年前,我对它却是那样的陌生。回想起来,当时,虽然也有“兴趣”的成份,更多的实际上是一时冲动,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十多年后再来认识“管理”。现在,不仅初识或粗识了“管理”,而且还在书中研究“大管理”的理念。我承认自己刻苦,而且非常刻苦;然而,无论自己多么刻苦,如果没有导师成思危教授和孙东川教授的指导和教诲,都不可能有今天的收获。两位教授循循善诱,适时引导,把系统理论这把“钥匙”交给了我,让我打开了管理科学恢宏的理论大厦之门,又把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把“砌刀”交给了我,让我能为这座大厦添加一砖抑或一瓦。他们让我认识到自己学识上的幼稚,体会到人文学科的精彩,更让我有机会真实具体地感受了一回研究管理学的欢畅与痛快。人们常说,学习使人进步,我要说,良师是进步之途的明灯,谨以此言来感谢两位导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恩。在本书交印之际,我还是时常忐忑不安,唯恐“大门”只是开了一条缝而不能窥其全貌,“砖瓦”加之却有所偏差。因此,我必须实事求是地指出,书中所有谬误均系学生所致,只能说明自己的能力太差,学识太浅而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不可雕之木,与两位教授无任何关系。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愿不吝其言来表达五年来所有指导、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主要老师、领导。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陈禹教授、成教授的秘书崔文良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陈铁群教授、华工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振刚教授、华工管理学院蓝海林、朱桂龙、龙志和、侯先荣、徐学军等诸位教授、广州军区联勤部副部长孙方敏少将、副政委韩伟少将、广州军区总医院院长黄始振少将、政委王济鹤大校。我还要感谢钟拥军、朱怀意、张彩江、申彦晶和王丽萍等同学,他们为我完成论文提供了许多资料,感谢邓敏佳和覃柏,协助我完成了大量的电脑文字录入工作。我更要郑重地对我的两位同事吴新荣主任药师和蒋琳兰主任药师表示感谢,她们无私地承担了并出色地完成了本应该由我来做的工作,让我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本书的写作。

缕缕墨香,飘然而至;再和拌着丝丝宽慰,化作成淡淡的甜美,渗沁人我的心海。就是这墨香、宽慰和甜美,必须和我心中的女神一起分享。她用她那特有的温柔一笑,即可抚平我那常显现的浮躁;她那我常感怀到的睿智使我略带忧伤和卑微的人生底色中平添出些许亢奋和自信的绚丽;她就是我的妻子,孙桂玲女士。关于她对我最近20年来人生之旅的扶掖,用再多的感谢之言也显着空洞和苍白,我愿将这本倾注五年之心血而凝她无限之关爱的拙作在完成的过程中就为我带来的喜悦和幸福献给她,并将本书献给她,只作为我的报答之万一。

不把写作作为谋生的手段,或是写得“有趣”而忘了为什么写作和为谁写作之时,这写作便成为作者的生活,变得非常必要,非写不可。写作如能如此非功利,作者就能通过作品表达其人和其文的真实。在付梓之际说这样的话,道理很简单,只不过是要向读者说明本书完全是作者由对管理的研究兴趣而写就的,是非功利的,因为本书尽管是在本人的第二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但出版著作对我已不再重要了。

正如所预期的,本书在理论功底上还欠扎实,有些观点还值得讨论,但它终究是作者经过“温火慢熬”(深思熟虑)而产生的,虽仍夹生,但毕竟“新鲜”,是自己煮出的“饭”。不揣冒昧,把它奉献给读者,奉献给管理学理论工作者和管理的实践者或对“管理”感兴趣者。如能给你们增添点“营养”,则万分荣幸;如能帮我指出“味道”差在哪里,则可视为对“厨师”的恩宠有加。

赵树进

2006年11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