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现代语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论文多篇。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进行东方学研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本书为其代表作之一,主要反映了他对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
中国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代前言)
第一章 国学漫谈
国学漫谈
21世纪国学研究瞻望
对国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中国文化的内涵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天人合一”新解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国外中国学研究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精华与糟粕
饶宗颐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第二章 国学细述
漫谈伦理道德
谈孝
老子在欧洲
思想家与哲学家
关于神韵(节选)
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
中国古史应当重写
建议重写《中国通史》
历史研究断想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我最喜爱的书
漫谈古书今译
中国姓氏文化
漫谈中国散文
漫谈竹枝词
成语和典故
论书院
从太学到北大
《文韬武略宝典——<论语>与<孙子兵法>》序
含英咀华古为今用——就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答记者问
《儒林外史》取材的来源
第三章 佛教与中国文化
研究中国文化应该把宗教考虑进来
佛教的传人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唐初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例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列子》与佛典——对于《列子》成书时代和著者的一个推测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读书札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