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你对新疆又有多少了解?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配发的图片,为我们介绍了美丽富饶的新疆,神秘的新疆。全书语言通俗,内容丰富,富有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较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疆之谜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杨新才 |
出版社 |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人,你对新疆又有多少了解?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配发的图片,为我们介绍了美丽富饶的新疆,神秘的新疆。全书语言通俗,内容丰富,富有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较强。 内容推荐 毛主席真的给盛世才写过信吗?坎儿井究竟是谁发现的?楼兰埋藏着什么秘密?你听说过用纸糊的棺材吗?塔克拉玛干究竟是什么意思?美丽而神秘的喀纳斯湖中的湖怪是怎么回事?深藏在阿尔泰山中的巨大石堆大墓中埋葬着谁?草原上那些栩栩如生的石人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曾经称霸塔里木盆地的新疆虎现在还能寻到踪迹吗?近两千年前的古墓中为何出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这本书将带你探求丝绸之路上那一个个神秘而难解的谜团,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为一体的书,阅读它,相信你能在乐趣中增长一些新的见识。 目录 序一 序二 阿尔泰山中神秘的石堆大墓 蚕桑西迁之谜 “于阒”究竟是什么含义 小河墓地之谜 楼兰美女之谜 尼雅之谜 举世无双的葬具——纸棺 汗血宝马之谜 神秘的石球从哪里来 陶棺之谜 “塔里木”究竟是什么含义 乌鲁木齐的“奥帕茨”之谜 罗布泊灾难之谜 胡须墓之谜 楼兰之谜 罗布泊究竟是不是游移湖 香妃之谜 天池之谜 “塔克拉玛干”是进去出不来吗 毛泽东给盛世才写过亲笔信吗 鸟鼠为何同穴而居 神秘的约特干宝藏 准噶尔盆地还有赛加羚吗 神秘的古代面具 彭加木失踪之谜 余纯顺遇难之谜 李白生在哪里 公主堡为谁而建 野马悲歌 野驼迷踪 岩画是谁的作品 唐轮台地望之谜 乌鲁木齐地名之谜 “阴阳湖”之谜 神秘莫测的“魔鬼谷” 扑朔迷离的“大脚怪” 喀纳斯“湖怪”之谜 新疆虎之谜 “哈密瓜”花开谁家 交河故城的未解之谜 诡谲的“魔鬼城” 阿尔泰山中的神秘部落 维吾尔族族名的来历及含义 哈萨克族族名之谜 你了解新疆的馕吗 麴斌造寺碑去了哪里 坎儿井之谜 神秘的吐峪沟 流沙河在哪里 乌尔禾野人之谜 草原石人姓什么 岩石上的神秘脚印 吐鲁番的葡萄从哪里来 火焰山为什么是红的 黄沙为什么能治病 谁是谋杀杨增新的真凶 罗布人去了哪里 “龙城”有城吗 长城修到了罗布泊吗 克孜尔干佛洞艺源何处 唐僧留给新疆的谜 西域三十六国何处觅 后 记 试读章节 阿尔泰山中神秘的石堆大墓 阿勒泰地区不仅以壮丽的湖光山色闻名于世,而且留有大量的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据史料记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驰骋。这里也是蒙古大军西征中西亚、东欧的必经之路。因此,这里也就留下了许多与成吉思汗有关的传说和大量的历史遗迹。 在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北部、中蒙交界的三道海子,就有一座隐藏在阿尔泰山中的巨大的石堆墓,当地人称“三道海子古墓”。 这座石堆古墓是笔者在新疆境内见到的最大的墓堆。墓高15米左右,墓底直径80米左右。 石堆全部由大小基本一致的片石堆起。片石厚度大约在10—20厘米之间,长70厘米左右,宽40厘米左右。距这座石堆大墓东西1公里多是连绵的山峦,直对古墓的一座山留有明显的被人开劈的痕迹,估计堆墓的片石就是从那座山上运来的。 古墓呈圆丘形。如从东西侧看,可见石堆呈不规则的梯形,东面较缓,西面较陡。距墓基几十米远处,用大片石镶嵌入地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将石堆大墓围于其中。大墓平面图形状如车轮,在石堆外围圈的北面,用片石铺成一个奇怪的水平图案。图案巾,8块没有片石的空地上绿草如茵,似乎是某种寓意和图案。在墓基的东部,有一个用片石搭起的、与墓基连在一起的小台子,似乎是祭祀用的。墓体与外石圈用四条片石铺成的路连通,由墓体向外辐射,犹如太阳放射的光芒。在石圈外,有一条十几米宽的蜿蜒的河流环绕大墓。根据当地牧民讲,河水深及马腹,河底坚硬平坦,似用片石铺成。 在距墓基东部十几米远处,竖立着一块高出地面1.5米左右、宽40厘米左右、厚十几厘米的石碑,碑上刻有令人费解的符号。 这座石堆大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1997年9月,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阚耀平、杨兆萍教授在实地考察分析后指出:这是所知的新疆古代游牧民族规格最高的一个墓葬,应是一座皇陵。他们的理由如下:墓葬规模宏大,葬制高贵,系大兴土木,移山起冢而成,这绝非一般的部落首领力所能及;从墓顶向四周远眺,可见由墓基向东西南北各有一条用片石铺成的道路,象征着墓主人身份高贵权力巨大无比,可以统管四面八方的土地;大墓外围的河流显为依据自然河道人为加工而成的护陵河。 诚如两位学者所言,这个石堆大墓为皇陵的话,那它的主人是谁呢? 检阅史料我们可知,青河县是成吉思汗大军西征时的通道。据曾随元太祖西征的中书令耶律楚材所著《西游录》记载,成吉思汗14年(公元1219年),“天兵大举西伐,道过金山(阿尔泰山)。时方盛夏,山峰飞雪,积冰千尽余,上命砍冰为道以渡师。” 很多文献都反映了成吉思汗西征时,曾在阿尔泰山区开凿达坂,修筑西征的通道。就在距石堆大墓不远的咔噌达坂,至今仍留有凿石劈山、伐薪砍岩的痕迹,虽经700多年的风霜雪雨,荒草漫患,尘砂湮没,但宽阔的栈道仍清晰可辨,当地牧民世代相传这是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所开的道路。 阚耀平、杨兆萍教授追溯史料后认为,这座石堆大墓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成吉思汗帝国第三位大汗贵由汗的陵墓。 贵由全名索儿只斤贵由(公元1206—1248年),为成吉思汗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的长子,1246年继任蒙古大汗之位,成为成吉思汗帝国的第三代大汗,庙号定宗。贵由体弱多病,但性格残暴,好战喜功。1248年春天,贵由在汗位仅两年,便病死于西征的途中。 关于贵由汗的死亡之地,元史中记载是死在横相乙儿。《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横相乙儿就标在今青河县以南的布尔根河与青格里河交汇处附近。 阚耀平、杨兆萍教授确认横相乙儿应该在青河县查干郭勒乡三道海子附近,即乌伦古河上游支流小青格里河的源头。而这里正是石堆大墓的所在地。 贵由汗死于横相乙儿基本无异议,但死后尸葬何处却说法不一。拉施特的《史集》记载,贵由汗死后,“按照斡兀立——海迷失的懿旨,贵由汗的灵柩运到了他的斡再杂(帐殿)的所在地叶密立。”叶密立即现在的新疆塔城地区额敏。而《元史》记载:“三年戊申春三月,帝崩于横相乙儿之地……葬起辇谷。追谥简平皇帝,庙号定宗。”起辇谷旧译“怯绿涟河”,也就是今天蒙古国东部的克鲁伦河流域。距青河县三道海子直线距离2000多公里,而且当年据《元史·纪一》记载:“是岁大旱,河水干涸,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人不聊生。”气候十分恶劣。依据当时的交通条件,自然气候,灵柩数千里运往起辇谷,是否可能? 北京大学教授林梅村对这个石堆大墓的主人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这个墓根本不可能是蒙古皇陵。贵由汗死后就葬在今蒙古国的克鲁伦河流域,绝非阿尔泰山中。 在我国历史上,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曾一度流行陵冢制度,由于盗墓问题愈演愈烈,他们不得不废除陵冢,代之以“潜葬”。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的战斗中,于公元1227年病逝于六盘山的行宫中。据传,蒙古人将他秘密深埋于地下,但地表不起坟冢,并用万马将周围踏平一致。他们牵来一头幼小的骆驼,将其杀死在埋葬成吉思汗的地方,然后派重兵将附近广大的地域把守起来。待第二年春天,草木生出,这片地方已难以辨别,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又将负责埋葬的将士悉数杀死,他们自己也散帐而去。 到了祭拜的时候,成吉思汗的后代们偷偷地将所杀幼驼之母牵出。母驼具有从遥远的地方寻找自己死去孩子的奇特天性,人们看到母驼踯躅哀鸣、双膝跪地、悲泣不已的地方,就知道是成吉思汗下葬之地。又过了许多年,母驼死了,蒙古人的后裔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一代天骄”到底身葬何处了。目前我们只能粗略地知道蒙古皇陵在起辇谷,而确切位置无人知晓。现在人们所说的那个成吉思汗陵不过是虚葬地而已。自1989年5月以来,蒙古国家科学院与以江上波夫为首的日本学术研究团连续数年共同寻找成吉思汗陵,据说斥资上亿元,采用了各种现代化手段在起辇谷搜寻,结果一无所获。 阿尔泰山中这座石堆大墓建于何时?它的主人究竟是谁?林梅村根据墓葬形制和墓前石碑上留下的文化遗存及各方面资料分析,认为这座墓的年代要比贵由汗的卒年f公元1248年)早2000年左右,即公元前8世纪左右。至于墓主人,林梅村推断,他很可能是商末周初活跃在北方草原的鬼方部落的酋长,也就是先秦文献中所记载的鬼姓“一目国”首领。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刘学堂、吕恩国考察后却认为,这个石堆大墓不是什么王陵,而是一处用于祭祀的太阳神殿,这也是目前所知的亚欧大陆草原地带发现的最大的一座。修建年代推测在公元前1000年的前半期。 诚如学者所言,那这座墓不仅年代久远,而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石堆大墓的建造年代及墓主身份之谜以及它的文化性质等,尚待今后正式考古发掘后才能大白于天下。 P1-5 序言 新疆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化气息渐浓,然而内地朋友提及新疆,往往仍觉得“神秘”。这里不仅有浩瀚的沙漠戈壁,绵亘的崇山峻岭,奇特的民俗风情,更有古丝绸之路留下的许多难解之“谜”,即便是“老新疆”也渴望探寻究竟。因此,相信杨新才先生的新作《新疆之谜》,以其丰富的内容,强烈的悬念,定能引起疆内外、海内外人士广泛的兴趣。 作为杨新才先生的同行,读《新疆之谜》,不仅长了不少见识,在加强新闻工作者个人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也获益匪浅。 关于此书的形成,作者只是在《后记》中淡淡地说了一句:“由于工作的关系,在采访中接触了一些人和事,也跑了不少地方。时间久了,便在采访、读书,甚至闲聊中积累了一些东西,也有了些想法。” 事实并非这么简单。记得19世纪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有句名言:“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另一位更是家喻户晓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只有你的眼睛看见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还要你的心能思考才行。” 正是“有准备的头脑”和“能思考的心”造就了科学家,我以为这也是造就出色记者的重要因素。否则,即便“接触了一些人和事”、“跑了不少地方”,也难有作为。“有准备的头脑”和“能思考的心”,不可能与生俱来,要靠每个人自觉地磨炼。 一是求知欲强。人们常说,新闻记者知识要博,视野要宽。这就要有异乎寻常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持一切新鲜信息的新奇感与注意力。看得出,杨新才先生一直在有意识地尽量扩大知识面,而有意识地学习和无意识地碰到一点就认识一点大不相同。 二是注重积累。杨新才先生在采访、读书,甚至闲聊中都不忘搜集稍纵即逝的素材。记者不仅要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对万事万物保持新鲜感,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积累。 三是勤于思考。我们不是为积累而积累,积累知识是为了用,为了发挥,为了创造。既要注意积累,还要潜心研究。既要有孩童般的好奇,还要有记者的智慧和思考。 四是持之以恒。世之奇伟瑰怪,必处险远。天下三百六十行,成功之诀皆勤奋。任何出类拔萃者,必较常人更加倍地勤奋。观察生活要勤跑、勤看、勤听,积累资料要勤记,分析事物要勤思,而且要永不满足,持之以恒。懒人积累不了知识,易满足的人积累不到丰富的知识。 《新疆之谜》不是专门为记者写的,也不是新闻业务类图书,我只是从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视角说点感想。作者说:“如果它能对新疆的旅游业有一点另一个层面的宣传作用,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新疆访古探幽,我即足矣,别无奢求。”然我总觉得其作用远不至此,这绝非一本仅供茶余饭后消遣的书。各位读者朋友不妨都来细细品味,我相信会有收益,获共鸣。 2004年5月 (注:作者系新疆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 后记 在这本小册子就要付梓的时候,我心中是忐忑不安的,不知学者如何评说,也不知普通读者能否接纳它。我想,如果它能对新疆的旅游业有一点另一个层面的宣传作用,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新疆访古探幽,我即足矣,别无奢求。 所以要把这个小册子冠以“谜”,倒不是有意作秀,而是因为其中所列的条目绝大多数是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认识的问题。正因为学者们各有不同的看法,谜底还没有揭开,才能更加引起人们探究的兴趣。我在其中也只是列举了主要的不同观点,供读者自己思考、欣赏,无论对哪个问题,我自己绝不敢妄加断言。 由于工作的关系,在采访中接触了一些人和事,也跑了不少地方。时间久了,便在采访、读书、甚至闲聊中积累了一些东西,也有了些想法,当我把编写这个小册子的想法诉诸有关人士并听取意见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这对我是个鼓舞,也是它能最终付梓的动力所在。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穆舜英不仅作了指点,提供了一些资料,而且为本书统了稿。新疆日报总编辑黄元才在百忙巾为本书作了序,对我无疑是一种鼓励。我的好友、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化顾问、日本友人小岛康誉先生访问新疆时见到这本书的样稿,回到日本后欣然作序,并提供了有关资料,在此表示特别的感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弟利斯、副所长于志勇、张玉忠,摄影师刘玉生、编辑丘陵,新疆日报记者王卫军、亚力坤·阿比尔、约提克尔·尼加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主任姚军,也为我提供了一些珍贵的资料和照片,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摘录了以下专家学者的有关观点或章节,他们是:盛春寿、穆舜英、王炳华、伊弟利斯、于志勇、张玉忠、孟凡人、林梅村、陈世良、小岛康誉、李吟屏、成振国、杨镰、胡文康、吐娜、谷景和、袁国映、侯灿、原洪、王琴、魏长洪、何生祖、秦建中、戴良佐、李文瑛、周金玲、顾朴光、吴震、海涛、黄毅、赵子允、张晖、梁越、钱伯泉、邢开鼎、蒋学熙、杨生辉、寒阳、王野苹、张先国、沈孝辉等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是他们的研究成果成全了我,因此我不敢掠人之美。 本书第48页所刊用照片,经多方查询未能落实作者姓名,望作者及知情者见到书后与出版社或我联系。 由于自己历史知识有限,理论水平很低,文字修养欠缺,对有关史实的认识、资料的裁剪难免存在一些错误,敬请读者能理解。同时,也由于手中资料有限,尽管我想尽可能地将同一问题的各种观点归纳起来,但却做不到,致使一些学者的一些很好的观点遗漏了,而且有些引用的资料上又没有原作者的名字,不能在此一一标明我也表示遗憾。 但愿这个小册子能为读者在茶余饭后增加一项消遣的内容。 作 者 2004年6月于红山寓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