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崇尚学史明理,自幼随父母追寻爷爷毛泽东所走过的足迹,反复学习和研究了关于长征的种类文献档案,访问了许多革命前辈和历史当事人,最后写成该书,再现了长征过程中的八次激战、八次重要会议、八个经过地、八次会师,揭开了长征中的八个谜团。重现了毛泽东关于长征的八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中国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爷爷率红军走过--毛新宇话长征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毛新宇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崇尚学史明理,自幼随父母追寻爷爷毛泽东所走过的足迹,反复学习和研究了关于长征的种类文献档案,访问了许多革命前辈和历史当事人,最后写成该书,再现了长征过程中的八次激战、八次重要会议、八个经过地、八次会师,揭开了长征中的八个谜团。重现了毛泽东关于长征的八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中国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 内容推荐 本书是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字在反复学习、研究关于长征的各类文献档案、各种第一手资料、访问革命前辈并在三次重走长征路的基础上撰写的,再现了长征中的八次激战、八次重要会议、八个经过地、八次会师的真实情况,揭开了长征中的八个谜团,重现了毛泽东关于长征的八首诗的写作背景。资料详实、可靠,阐述准确,可读性强。 目录 第一章 突破敌军万千重——长征中的八次激战 一、血战湘江,悲壮一页 二、抢渡乌江,穿越惊涛 三、四渡赤水,声东击西 四、渡金沙江,神机妙算 五、夺泸定桥,名传万古 六、攻占包座,直出陕甘 七、战腊子口,突破天险 八、打直罗镇,西北奠基 第二章 群龙得首自腾翔——长征中的八次会议 一、黎平会议,转兵贵州 二、遵义会议,如日方升 三、两河口会议,争端乍起 四、沙窝会议,维护团结 五、毛儿盖会议,重申北上 六、阿西会议,惊险时刻 七、俄界会议,明判是非 八、榜罗镇会议,定向陕北 第三章 天空无限任飞扬——长征中的八个经过地 一、翻老界山,周恩来“请计” 二、进通道城,毛泽东发言 三、名城遵义,永载史册 四、会理争议,波澜不惊 五、翻夹金山,越千里雪 六、懋功会师,激动的瞬间 七、跨松潘草地,出陕甘奇兵 八、安家吴起镇,走向新阶段 第四章 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中的八次会师 一、木横镇,红二、六军团会师 二、江西重溪,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会师 三、永坪镇,西北首次会师 四、懋功,红一、四方面军会师 五、甘孜,红一、四方面军会师 六、吴起镇、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会师 七、会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 八、将台堡,红一、二方面军会师 第五章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关于长征的八首诗 一、刺破青天锷未残 二、而今迈步从头越 三、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环球同此凉热 五、何时缚住苍龙 六、谁敢横刀立马 七、数风流人物 八、长征不是难堪日 第六章 世事纷纭溯旧踪——长征中的八个谜团 一、李德为什么成了红军的“太上皇” 二、长征中的中共中央“三人团”是怎么回事 三、毛泽东为什么没有担任党的“总负责” 四、毛泽东为什么亲送朱德上前线 五、彝海结盟是怎么回事 六、谁是红军进入陕甘的引路人 七、中央红军怎样落脚陕北 八、哪些人首先记述和报道了长征 试读章节 二、抢渡乌江,穿越惊涛 乌江从西南到东北斜贯贵州全省,是贵州最大的一条河流,也是黔北各线的一道天然屏障。为了抵御红军,贵州军阀王家烈命令部队在思南县的塘头到遵义的老君关之间一百多公里的十多个渡口抓紧修筑工事。另外,国民党军一部也在乌江以北部署了兵力;一路紧追不舍的蒋介石的两支“追剿军”也紧紧尾随而至。 面对着敌军合围的不利态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兵分三路,迅速抢渡乌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 乌江江水很深,江宽只有两三百米,流速却达每秒一点八米左右。乌江两岸群峰连绵起伏,十分险要。江界渡口两岸悬崖峭壁如刀劈般直下江边,高达五百多米。两岸云雾茫茫,气候多变,难怪有天堑之称。 据当地群众说,渡过乌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大木船,二是必须赶在晴天,三是有熟悉江水习性的好船夫。而当红军渡江突击队到达江边时,却见江水滔滔,雾气茫茫,两岸悬崖峭壁,沿江的竹子被新年的一场大雪压弯了腰,别说是船了,连个人影都难得见到。 由于雾气太重,指挥员的望远镜都不能看到对岸的情况。只有进行火力试探了。一阵枪声过后,对岸敌人火力点枪声大作,能判断出火力配置非常密集,表明对岸敌人已经做好了防御红军渡江的准备。 好不容易找到几个当地老乡,才知道红军面对的是渡口大道,是敌人的防御重点,而渡口上游敌人防守较弱。得知情况后,指挥员迅速调整了攻击部署,以一小部兵力佯攻渡口,吸引敌人注意。大部兵力主攻上游五百米处敌人防守薄弱之处,将其作为主要突破点。 在部署停当后,红军在渡口佯渡,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但上游的偷渡还是被敌人发现,猛烈的火力迅速转了过来。江中战士所带的、准备到对岸后架桥用的粗绳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不能够拉过江去,未能达到目的,只得又游了回来。 当天晚上,担负抢渡任务的部队挑选出了十八个勇士,又一次趁夜黑乘坐竹筏冲进江中。 霎时间,江中漩涡大显淫威,将勇士们乘坐的三只竹筏冲得在江中直打转。夜色漆黑,乌江水咆哮着,天空中又纷纷扬扬飘着大雪,在江边苦等消息的指挥员看着茫茫夜色,听着滔滔江水,很是为江中的战士们担心。许久,两只竹筏被冲了回来,剩下的一只不知去向。 天刚拂晓,传来消息,后面紧追的薛岳部队已经离这里不远。如果再不能渡过江去,红军就只有背水一战,那样形势会更加危急。 得知情况后,担负渡江任务的突击队又一次紧急动员,绑扎了六十多只竹筏,以三只竹筏为先头,组织强渡.第一批三只竹筏上的战士,冒着严寒,赤着膊,穿着短裤,在密集火力掩护下,一齐入江离岸。 一开始,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而当竹筏接近对岸时,突然听到对岸响起了清脆的机枪声,守敌乱作一团。原来是昨晚失踪的那只竹筏,成功渡了过去,在敌人眼皮底下冒着严寒躲了一夜,现在他们以默契的配合行动接应首批渡江的同志了。 突击队顺利登岸,和接应的同志会合后,立即在江边占领了有利阵地,掩护后续部队迅速过江。正在后续部队等待乘坐竹筏过江时,对岸敌人的枪支突然异常猛烈地吼叫起来,原来是敌人判断出了红军的意图,派来了预备队压向了滩头阵地,已经上岸的部队又被挤压回到了江边。情况万分危急! 渡江部队指挥员调来了部队唯一的一门迫击炮,有“神炮手”之称的炮兵连长拿手指头稍微比划了几下,便指挥炮手“轰、轰、轰”连续发射三发炮弹,将敌人给重新打了回去。红军战士历尽艰辛从苏区背来的这几发炮弹此时派上了大用场。 趁敌人后退的空当,先头部队乘着临时扎就的几十只竹筏如箭般地冲向对岸,扩大巩固了滩头阵地。紧跟着,工兵营用竹筏和门板迅速架起了浮桥,大部队如潮水般通过了敌人号称难以逾越的乌江天险;中央机关也踏着浮桥过了乌江。 另外一支部队在回龙场渡口组织强渡,当部队到达江边时,风声、雨声和雪粒打在树上的声音,告诉人们,在这个滴水成冰的季节,乌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险。 对岸的敌人以逸待劳,做好了应付红军的充足准备。当红军先头部队刚接近江边,对岸敌人就向红军猛烈开火,因为两岸距离不过百米,所以先头部队不得不又退回到岸边的树林里。与此同时,红军也组织起火力对敌人进行了压制。几发炮弹就将敌人在对岸设置的由一座破庙改建的碉堡炸飞到半空中。 此处江面虽然不宽,但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并且挂着冰凌。别说没有船,连块木片都找不到。没有办法,只有动员大家动脑筋,一位江西的同志提议,扎个竹筏试试,这样才解决了大问题。 组织试渡时,由于夜黑、浪大,很多同志都落进了水中。有了经验后,在下游一段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才试渡成功。第二天,在两岸交叉火力的猛烈压制下,红军顺利渡过了乌江。 几乎同时,红军在另一个方向,马场及其以西地区的茶山关也顺利突破敌人的江防,到了1月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 当薛岳的部队一路紧赶,追到江边时,红军已经烧掉了浮桥,跃马在乌江上游的百里之外了。他们只能望江兴叹,游走于江边追忆他们妄图堵截红军的美梦。 红军顺利渡过乌江天险,把“追剿”之敌远远地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为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P11-13 序言 在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毛泽东主席逝世三十周年的时候,新宇的新著《爷爷率红军走过——毛新宇话长征》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我为新宇在学术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为他的成长进步感到欣慰,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这是许多革命前辈,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老师和同事们对他帮助培养的结果。这里,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长时间以来,新宇一直从事毛泽东生平与思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的学习和研究。在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他对长征史的学习和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这些年来,他反复学习和研究了关于长征的各类文献档案、各种第一手资料和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访问了许多革命前辈和历史当事人,并三次重走长征路。革命前辈的业绩使他感动、使他震撼、使他鼓舞、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环绕这一主题,他先后写下了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参加了许多学术交流,发表了部分文章,并在各地举行了三十多场报告会,做了“爷爷与长征”的主题演讲。“功夫不负苦心人”。于是,《爷爷率红军走过——毛新宇话长征》,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与这本书同时出版的新作《爷爷激励我成长》、修订版《爷爷毛泽东》,都是他学习研究的成果,也是他献给长征、献给革命前辈的汇报和纪念。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长征的胜利,是我们党的光荣、民族的光荣、人民的光荣、人民军队的光荣。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振兴中华,我们任重而道远。 “彩云常在有新天”。希望新宇,也希望与新宇一起成长的年轻朋友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踏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创造新的成绩,承担起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 邵华 2006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