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盛世之谜(中国历史十大鼎盛时代)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何森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唐尧虞舜“禅让制”大胆质疑,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疑有政治原因,光武中兴以柔术治理天下,偃武修文为唐太宗治国之本,匡正吏风清世宗力除腐败集团……本书告诉你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真正成因,带你穿越通往盛世的层层走廊,引你步入盛世的辉煌殿堂。

内容推荐

本书书采取正说的形式,评述了中国历史十大太平盛世兴衰的原因。其中包括西汉文景之治、汉光武帝中兴、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代永宣之治等,特别对唐尧虞舜的禅让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提出质疑。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今天,我们的祖国无疑已基本符合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盛世标准,尽管我们仍然面临很多悬而未决的难题,但这并不影响对中国已跨入盛世的认定。写作本书,是希望警示当今的人们,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居安思危,继续奋斗,如此,才能使我们现在的盛世得到延续和发展,也才能使我们更深刻地感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命力,这才是本书的写作目的。

目录

序言

汤尧禹舜——禅而不传圣人之道

 孔子篡史,掩盖了唐尧虞舜“禅让制”外表下政治斗争的真相

 结党营私,舜忍辱负重培植党羽登上权力宝座

 如履薄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与所处的政治环境有莫大干系

 功勋卓著,治水使他成为贤明领袖

 禹得舜位,天下农、牧、渔、制造业、水利工程等都有更大发展

成康之治——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祸起萧墙,成王年幼军国大事均由周公代理

 周公东征,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营建东都,稳定了中原地区的形势,殷商旧地彻底安定

 还政成王,周成王实行周公所制定的各项政策亲耕籍田戒酒抑奢

 分封天下,使周王朝的统治彻底走上正轨

 制礼作乐,用规范制度来完善统治秩序

 唯殷边侯,周朝国泰民安海内晏然四夷宾服终成千古盛世

战国盛世——群星璀璨百舸争流

 大兴水利,战国七雄深谋远虑以基础建设提高综合国力

 李悝变法,魏国脱颖而出很快成为战国初年的强国

 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邹忌改革,齐国震惧达到大治

 商鞅变法,从经济和政治上彻底改革富国强兵

 百家争鸣,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活跃辉煌的时期

文景之治——无为而为大汉雄风

 以农为本,汉文帝轻徭薄赋约法省禁努力减轻农民的负担

 审时度势,汉文帝没有听从晁错英明的“削藩策”

 不懂政治,汉景帝让晁错主持削藩终于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继位,对大汉的政治体制进行了重要的改革

 财经改革,为解决财政困难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财经改革措施

 罢黜百家,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明章之治——光武中兴偃武修文

 王莽篡位,引发天下纷争,刘秀首开一代中兴盛世

 龙之尊者,刘秀在绿林赤眉的内讧中成为领袖

 光武中兴,以柔术治天下西域五十余国皆向东汉称臣

 为政严猛,明帝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

 治国以宽,章帝重视农业提出“王者八政,以食为本”思想

开皇之治——太平盛世励精图治

 深自晦匿,隋文帝韬光养晦中磨砺自己的胸怀

 忠心耿耿,高■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家族前途都同杨坚联系起来

 天下统一,隋文帝实施法治对官员经常考核赏罚严明

 三省六部,隋文帝进行行政制度改革对中国官僚体制影响深远

 仓库盈溢,隋文帝经营20多年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勤于治国,隋文帝具备了实现统一的伟大人物的素质

 晚年悲歌,选错继承人是隋文帝用人最大的失误

贞观盛世——盛唐气象郁郁文哉

 偃武修文,大唐建国之初唐太宗把此奉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方针

 体制改革,是大唐建国初期以李世民为核心最高统治集团的共识

 抚民以静,李世民深知体恤民众疾苦、存活百姓是安定天下的根本

 广求贤人,李世民把网罗天下人才作为安定天下治理国家的

 前提条件

 虚心纳谏,贞观年间涌现一大批具有治国才能的杰出人才

 爱之如一,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中含有初步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因素

 盛唐文化,中国各种文化艺术辉煌灿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开元盛世——政治清明 四海安宁

 永徽年间,唐高宗李治在位前期大有其父唐太宗贞观之治的遗风

 武氏治国,起用寒门庶族、破格选用人才造就一个政治新局面

 开元政变,李隆基在三次政变的基础上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

 树立皇权,唐绍、郭元振等人成了唐玄宗“始欲立威”的牺牲品

 求治甚切,唐玄宗把姚崇的《十事要疏》奉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方针

 虚心纳谏,唐玄宗恢复谏议制度为推行开元新政起到了积极作用

 抑制奢靡,为开元盛世的文明建设准备必要条件

 静民劝农,唐玄宗从经济改革入手使全国经济迅速繁荣

 盛世景象,唐代实行兼容并包的文化和宗教政策盛极一时

永宣之治——膜承祖烈四夷宾服

 靖难之役,明成祖在血腥的杀戮中继承皇位首开永宣之治

 傲视古今,《永乐大典》和郑和航海取得令成祖傲视古今的成就

 夺嫡之争,朱高炽继承皇位9个月后再掀皇位之争

 文韬武略,在祖父朱棣的培养下朱瞻基积累了珍贵的治国经验

 平叛藩王,为宣宗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重臣“三杨”,为“永宣之治”的缔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励精图治,宣宗实行安民爱民的仁政

 亘古未有,张太后走进百姓家庭对明宣宗治理天下产生很大影响

 盛世隐忧,君臣陶醉在太平景象中没有意识到隐患

康乾盛世——帝国夕阳河清海晏

 裕民为先,康熙废除圈地全面推行垦荒政策首开盛世基业

 九王夺嫡,皇四子胤稹继承大统

 稳定时局,雍正稳操最高权力根除允禊集团

 表彰廉吏,树为榜样以正吏风起到震慑人心贪官敛迹的作用

 匡正吏风,世宗下定决心瓦解年羹尧、隆科多两大腐败集团

 宽严相济,大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远比世祖、圣祖即位时好得多

 惩治贪腐,宽大为怀,以德服人,但若遇有贪官污吏决不姑息

 重农养民,清高宗作风务实极端重视农业与“受养百姓”的思想

 四库全书,继唐宋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文化艺术高峰

 盛世悲歌,清廷将自己隔绝于世界发展洪流之外

试读章节

尧舜禅让无疑是人们最乐于引用的典故和事例。尧舜禅让,是中国历代盛传不已的事件,我个人认为禅让之说全不可信。其实我从初中第一次在中国历史课本上学到这段历史时就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人类社会会倒退着发展呢?为什么古人都那么贤良,而现代人反而越来越差了,为争夺帝位一个个自相残杀,那是不是说明人类在倒退,要完蛋了?这个疑惑从没有人可以给我解答,当然,在那种中学的填鸭式学习情况下这根本就是不应该提出来的疑问,所以它在我心里一放就放了十多年。为什么会形成“禅让”这一种说法呢?孔子要求,他需要一些实例来佐证,于是他挖出离他已有一千五百年的遥远统治者加以美化,因为那时候甚少文字记载,许多东西可以由他言说。所谓禅让的实质立时点明,非让也,夺也。综上所述,从种种历史资料可以看出,尧舜禅让之说实难令人信服,而且从人类的进化演变应该是越来越文明,而不是越来越野蛮倒退上看,远古能有如此完美的“禅让之说”也是不真实的。当然,孔子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有它产生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的祖先艰苦奋斗的历史以及尧舜禹时代创造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盛世。

孔子篡史。掩盖了唐尧虞舜“禅让制”外表下政治斗争的真相

远古时期,中华大地活跃着许多原始部落,他们各有自己的领袖。为了生存,互相争斗,黄帝最终打败炎帝统一了天下,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氏,我们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图腾,我们将要说的是黄帝的第七代传人——唐尧,唐尧接的不是父亲的班,而是哥哥帝挚传给他的,他的父亲为什么没有做第一把手,已经无从考查,所以,从黄帝开始,我们的祖先还没有实施禅让制,其王位继承方式仍然是封建社会的世袭制。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我们的第一主人公:

姓名:伊祁放勋 性别:男

籍贯:陕西史称:尧或者唐尧(本文统称尧)

尧很早就有雄才大略了,他老人家16岁开始就治理天下,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一口气干到65岁,到了本该退休的年龄,但尧却依然风华正茂,又干了21年,86岁的时候尧才准备过退休的日子,这一年是公元前2285年,距离现在4290多年。尧选择接班人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其用人标准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用人唯贤,唯才是举,他向各地发出公告,号召人们推荐贤能的人。过了不久,人们推荐舜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本文的第二主人公:

姓名:姚重华 性别:男

籍贯:河北史称:虞舜(本文统称舜)

舜的父亲是个瞽叟,也就是瞎子。舜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舜的父亲眼睛看不见,却比我们这些耳聪目明的健康人还有桃花运,过了不久,他又娶了一个妻子,这就是虞舜的后母,据说这个后母比较愚笨,心术不正,脾气还不好,是个母老虎。想来不奇怪,一个瞎子还能找到什么好老婆,后母生了个儿子,取名叫象,不幸的是象继承了母亲的全部缺点,好吃懒做,心术不正,经常在父母面前说舜的坏话,结果瞎子也非常讨厌自己的大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老夫老妻和小儿子密谋杀死舜,让象继承父母的全部财产,但不知道舜对自己的智慧充满自信还是对父母的遗产不屑一顾,反正他不介意,依然十分孝顺自己的瞎眼父亲,对待自己的后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像春天般温暖。有一次,瞎爸爸让舜修补粮仓的房顶,当舜登梯子爬上仓顶时,瞎爸爸让人撤掉梯子,还在下面放一把烈火,准备一把火把舜直接送到火葬场,舜当时还光着膀子热火朝天地干着泥瓦匠的活,一见下面起火,赶紧找梯子,但梯子已经不知去向了,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草帽(我都奇怪了,除了贩卖草帽的人,一般人只戴一顶草帽,虞舜为何戴两顶草帽?可见此事有点玄虚)。按照史书记载,舜不慌不忙,双手拿出两顶草帽,像武侠电影中披着大氅的侠客一样,从房顶飘然而下,一阵风似的,轻轻地落在地上,不但安然无恙,还很潇洒地表演了自己的轻功。

还有一次,瞎爸爸叫舜挖井,舜本身就是个很孝顺的孩子,自然下井挖土,但是想不到瞎父亲要暗害自己,一看井挖得差不多了,手忙脚乱赶紧填土,准备把舜活埋在井下。哪知,虞舜技高一筹,早已在井壁上凿了个洞,从旁边的斜道里跑出来了。如果说火烧粮仓的故事有点玄虚,那么这个故事就更是漏洞百出了,舜的父亲是个瞎子,如果他的后母和兄弟不在跟前,虞舜有没有下井还两说呢,如果后母和兄弟在现场,虞舜井壁凿洞的说法更不现实。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巧的事情,井的侧壁外面正好在野外,而且,当瞎爸爸活埋他的时候,他居然还能从侧壁挖洞,你是为自己挖洞还是挖井?不服气的读者可以找我试验一下,你在下面挖井,我在上面闭着眼睛活埋你,如果你能像舜那样逃生,那么,我愿意在下面挖井,让你睁开眼睛活埋一次。

瞎爸爸、后娘、象都以为舜死了,欣喜若狂地商量怎样分掉舜的财产,达成如下协议:虞舜的牛羊仓库归父母所有,房子、妻子归象。但是舜已经死里逃生跑到家里了,当他回到家的时候,象正坐在舜的床上得意洋洋地弹琴哩!有没有调戏舜的妻子,史书上并没有讲,我们也不能瞎猜,但是舜宽宏大量,他不但没有怪罪自己的亲人,反而对父母更加恭敬,对弟弟更加友爱。P1-3

序言

我们时常谈到盛世,但谁也说不清楚究竟什么是盛世。在中国历史上,除贞观之治等寥寥的几个时代的某个时期,把其他几个朝代中比较繁荣的时期称为“盛世”都是很有争议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本书中把这些比较繁荣的时期称为“盛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些时期,人民群众生活既没有太多的战乱之苦,也没有过于严酷的生活环境,和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要相对安逸一些,更接近我们心中的“盛世”,这就谈到盛世的衡量标准问题,我们常说“太平盛世”,但历史上从来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太平盛世,盛世也并非实际意义上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所谓的“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也只是盛世的外在景象,其内部仍然存在各种缺憾和矛盾。所以,即便在盛世,绝大多数聪明的统治者也没有沾沾自喜、高枕无忧,他们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居安思危的心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和发展盛世。在形成原因方面,每一代盛世出现之前必有卓越人物出现,这是一大批人,他们孕育在人类历史上的各朝各代,靠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迎来新时代的曙光,他们是盛世的创造者,都具有卓越的才能,博大的胸怀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伟人们的历史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坚信,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因为,任何盛世繁荣的经济都是普通的劳苦大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不想把本书写作为一种歌功颂德的人物传记,也不想撷取简单的历史事件哗众取宠,而更关注每个盛世的成因、发展及基本状况。不能说康乾盛世比贞观之治更接近盛世,但后来的盛世总比前代盛世增加新的内容、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此为历史发展之必然,否则,后来的盛世就不成其为感世了。

今天,我们的祖国无疑已基本符合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盛世标准,尽管我们仍然面临很多悬而未决的难题,但这并不影响对中国已跨入盛世的认定。写作本书,是希望警示当今的人们,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居安思危,继续奋斗,如此,才能使我们现在的盛世得到延续和发展,也才能使我们更深刻地感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命力,这才是本书的写作目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