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胡适散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乐齐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胡适,现代中国的守望者,一个一生都具自由思想的现代知识分子。“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颇为贴切地描述了这位由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承传者、启蒙者的形象。本书收录了胡适写的散文作品,包括:归国杂感、贞操问题、不朽、新生活、名教、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等,既注重审美欣赏,也顾及历史文献价值,有助于文学爱好者的鉴赏和研究者寻根溯源。

内容推荐

谈及胡适的散文创作,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可以说是超出他的小说、戏剧,甚至新诗。他是现代杂文最初创作者之一,最热心提倡的是传记散文,还写过一些游记。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白、学识见长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过于直露,粗疏肤浅,考据繁琐的弊病。本书主要收入了作者的主要散文创作47篇,助于文学爱好者的鉴赏和研究者寻根溯源。

目录

前言

随感社评

 归国杂感

 贞操问题

 “我的儿子”

 不朽

 《吴虞文录》序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新生活

 名教

 《人权论集》序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

论文说诗

 文学改良刍议

 易卜生主义

 谈新诗

 什么是文学

 《蕙的风》序

 评新诗集

 评《梦家诗集》

 大众语在那儿

文学小品

 一个问题

 差不多先生传

 孙行者与张君劢

 《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

 漫游的感想

 庐山游记(节选)

 乎绥路旅行小记

自述回想

 十七年的回顾

 我的歧路

 九年的家乡教育

 我的信仰

 逼上梁山

人物剪影

 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

 中国爱国女杰王昭君传

 赵元任

 许怡荪传

 李超传

 宣统与胡适

 戴东原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位置

 老章又反叛了!

 追想胡明复

 追悼志摩

 国府主席林森先生

 兴登堡

 记辜鸿铭

 追忆曾孟朴先生

 海滨半日谈

 丁在君这个人

 高梦旦先生小传

试读章节

少年人抱着一腔热沸的血,无处发泄,只好在墙上大书“打倒卖国贼”,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写完之后,那二尺见方的大字,那颜鲁公的书法,个个挺出来,好生威武,他自己看着,血也不沸了,气也稍稍平了,心里觉得舒服的多,可以坦然回去休息了。于是他的一腔义愤,不曾收敛回去,在他的行为上与人格上发生有益的影响,却轻轻地发泄在墙头的标语上面了。

这样的发泄感情,比什么都容易,既痛快,又有面子,谁不爱做呢?一回生,二回熟,便成了惯例了,于是“五一”、“五三”、“五四”、“五七”、“五九”、“六三”……都照样做去:放一天假,开个纪念会,贴无数标语,喊几句口号,就算做了纪念了!

于是月月有纪念,周周做纪念周,墙上处处是标语,人人嘴上有的是口号。于是老祖宗几千年相传的“名教”之道遂大行于今日,而中国遂成了一个“名教”的国家。

我们试进一步,试问,为什么贴一张“雷打王阿毛”或“枪毙田中义一”可以发泄我们的感情,可以出气泄愤呢?

这一问便问到“名教”的哲学上去了。这里面的奥妙无穷,我们现在只能指出几个有趣味的要点。

第一,我们的古代老祖宗深信“名”就是魂,我们至今不知不觉地还逃不了这种古老迷信的影响。“名就是魂”的迷信是世界人类在幼稚时代同有的。埃及人的第八魂就是“名魂”。我们中国古今都有此迷信。《封神演义》上有个张桂芳能够“呼名落马”;他只叫一声“黄飞虎还不下马,更待何时!”黄飞虎就滚下五色神牛了。不幸张桂芳遇见了哪吒,喊来喊去,哪吒立在风火轮上不滚下来,因为哪吒是莲花化身,没有魂的。《西游记》上有个银角大王,他用一个红葫芦,叫一声“孙行者”,孙行者答应一声,就被装进去了。后来孙行者逃出来,又来挑战,改名叫“行者孙”,答应了一声,也就被装了进去!因为有名就有魂了。(参看《贡献》八期,江绍原《小品》百五四。)民间“叫魂”,只是叫名字,因为叫名字就是叫魂了。因为如此,所以小孩在墙上写“鬼捉王阿毛”,便相信鬼真能把阿毛的魂捉去。党部中人制定“打倒汪精卫”的标语,虽未必相信“千夫所指,无病自死”;但那位贴“枪毙田中”的小学生却难保不知不觉地相信他有咒死田中的功用。

第二,我们的古代老祖宗深信“名”(文字)有不可思议的神力,我们也免不了这种迷信的影响。这也是幼稚民族的普通迷信,高等民族也往往不能免除。《西游记》上如来佛写了“崦嘛呢叭瞇畔”六个字,便把孙猴子压住了一千年。观音菩萨念一个“崦”字咒语,便有诸神来见。他在孙行者手心写一个“■”字,就可以引红孩儿去受擒。小说上的神仙妖道作法,总是“口中念念有词”。一切符咒,都是有神力的文字。现在有许多人真相信多贴几张“打倒军阀”的标语便可以打倒张作霖了。他们若不信这种神力,何以不到前线去打仗,却到吴淞镇的公共厕所墙上张贴“打倒张作霖”的标语呢?

第三,我们的古代圣贤也曾提倡一种“理智化”了的“名”的迷信,几千年来深入人心,也是造成“名教”的一种大势力。卫君要请孔子去治国,孑乙老先生却先要“正名”。他恨极了当时的乱臣贼子,却又“手无斧柯,奈龟山何!”所以他只好做一部《春秋》来褒贬他们:“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一字之褒,荣于华衮。”这种思想便是古代所谓“名分”的观念。尹文子说:

善名命善,恶名命恶。故善有善名,恶有恶名。……今亲贤而疏不肖,赏善而罚恶。贤不肖,善恶之名宜在彼;亲疏赏罚之称宜属我。……“名”宜属彼,“分”宜属我。我爱白而憎黑,韵商而舍徵,好膻而恶焦,嗜甘而逆苦。白黑商徵,膻焦甘苦,彼之“名”也;爱憎韵舍,好恶嗜逆,我之“分”也。定此名分,则万事不乱也。

“名”是表物性的,“分”是表我的态度的。善名便引起我爱敬的态度,恶名便引起我厌恨的态度。这叫做“名分”的哲学。“名教”、“礼教”便建筑在这种哲学的基础之上。一块石头,变作了贞节牌坊,便可以引无数青年妇女牺牲她们的青春与生命去博礼教先生的一篇铭赞,或志书“列女”门里的一个名字。“贞节”是“名”,羡慕而情愿牺牲,便是“分”。女子的脚裹小了,男子赞为“美”,诗人说是“三寸金莲”,于是几万万的妇女便拼命裹小脚了。“美”与“金莲”是“名”,羡慕而情愿吃苦牺牲,便是“分”。现在人说小脚“不美”,又“不人道”,名变了,分也变了,于是小脚的女子也得塞棉花,充天脚了。——现在的许多标语,大都有个褒贬的用意;宣传便是宣传这褒贬的用意。说某人是“忠实同志”,便是教人“拥护”他。说某人是“军阀”、“土豪劣绅”、“反动”、“反革命”、“老朽昏庸”,便是教人“打倒”他。故“忠实同志”、“总理信徒”的名,要引起“拥护”的分。“反动分子”的名,要引起“打倒”的分。故今日墙上的无数“打倒”与“拥护”,其实都是要寓褒贬,定名分。不幸标语用的太滥了,今天要打倒的,明天却又在拥护之列了;今天的忠实同志,明天又变为反革命了。于是打倒不足为辱,而反革命有人竟以为荣。于是“名教”失其作用,只成为墙上的符箓而已。P50-52

序言

胡适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曾经有过重大的影响。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骋,字适之,安徽绩溪县人。早年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O年赴美国,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并毕生深受其学说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同年七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杂志,成为当时新文化和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人。他在文化学术上的一些开拓性贡献大多是在该时期,比如:首先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创作了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创作第一部白话散文剧本《终身大事》;撰写了第一部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哲学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开创了新《红楼梦》研究学派;出版了第一部用白话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集《短篇小说》;最早提出并使用标点符号,等等。

纵观胡适的一生,他的思想和行动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也有反动顽固的一面。在五四运动前后,于诸多新文化先驱者中,他可谓是开先河的一代宗师,在文学、哲学、史学以及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都作出开拓性贡献。

谈及胡适的散文创作,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可以说是超出他的小说、戏剧,甚至新诗。他是现代杂文最初创作者之一,最热心提倡的是传记散文,还写过一些游记。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白、学识见长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过于直露,粗疏肤浅,考据繁琐的弊病。他的哲学上的实用主义,政治上的主张改良和反对革命,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倾向会在所选篇什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为了保留历史原貌,我们收入了作者的主要散文创作,并将收入的作品全文出版,相信读者对文中的错误观点能够加以鉴别和批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