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苗疆圣地/边缘中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余未人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美文笔法,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文化视野,对贵州边缘地区自然风貌、稻作文化、历史世相,以及民居、民艺、民俗等进行了审美化的描述,对其文化生态进行了深层的、立体的散点透视。

  这是一位苗族作家的文化寻根。

内容推荐

边缘中国丛书邀请了生长于边地的国内著名作家以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揭示边地的文化底蕴,拾捡失落的文明碎片,探问其背后的历史源流与文化成因。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

目录

你了解苗族吗

雍容典雅的西江

一、天下独一的西江千户苗寨

漫步在西江的过往岁月中

十二年一遇鼓藏节

年方不惑的鼓藏头

二、绣制霓裳羽衣的女子

轰动1938年鼓藏节的花裙带

要得姑娘巧,花线当马草

三、千百年传承的古歌与芦笙

不会苗歌,娶不进媳妇嫁不出女

根性文化的芦笙

四、由狩猎到护林的艰难历程

人与动物的恩恩怨怨

护林员眼里的雷公坪

五、鬼神的使者

亲历巫事“阿香”

游走四方的女鬼师

主持重要礼仪的大鬼师

 

海纳百川的施洞

 

六、有滋有味的寻常日子

率领上百只鸬鹚的小船队

能工巧匠的杰作

惊心动魄的放排生涯

浩浩荡荡的商船

只有种棉做布绣花缝衣裳,你才是真正的女人

只有苗家的衣裙,才有那么多故事

七、歌舞、游方与节日

十一天十一夜,连续歌唱的最高记录

游方的浪漫情怀

多姿多彩的节日

敬桥节,家家户户皆祭桥

柔情蜜意姊妹节

与端午节迥异的龙舟节

八、婚丧嫁娶、万物有灵

成婚一年后,新娘才识夫君相

一代大歌师之死

万物有灵,鬼师无处不在

九、苗与汉,文化的奇妙交融

祖牌与“桥”的共处

拥有同一份家谱的苗族和侗族

“水边苗”开放的文化心态

独特的“江南建筑”

历尽苦难的趋同

十、施洞奇人

百岁老人的人生传奇

深山里的大歌师

试读章节

十二年一遇鼓藏节

世界各民族的节日,绝大多数都是以年为单位一年一度。而西江苗族鼓藏节却是以十二年为周期,每逢虎年过节。它把十二年积聚的信仰和民俗一次释放,鼓藏节是苗族最神圣也最神秘的节日。从数字上看,在一个百岁老人的一生中,至多也只能过上八个鼓藏节。鼓藏节当地汉语一般称为“吃牯脏”,也有些人把汉文写成了“牯脏节”。就这个问题,1998年我曾经请教过雷山县苗协会会长张志雄先生,他说:我们现在已经统一定名为鼓藏节。没想到就在我向老人请教后的几天传来噩耗,张先生瞬间殒没在西江鼓藏节的欢乐中。

鼓藏节是一个分地域祭祀祖先的节日。祭祖也就是祭鼓。

雷山苗族歌手余正华唱了一首鼓藏歌,开头唱道:芦笙在天上,鼓也在天上,在仙家的内房里。哪个上天去要鼓?哪个上天要芦笙?要芦笙来祖宗跳,要牯脏来祭祖宗……

具体在西江苗寨,传说是苗族在先祖引虎飞的率领下,莫虎飞、条虎飞兄弟带众一道,历经了十四年的漫长迁徙后,终于定居“仙祥”,即西江。虎飞兄弟从那时就定下了每逢虎年吃牯脏的规约。

早在1992年,我就曾访问过西江老鼓藏头唐光荣的一个儿子唐老师。他如今已是中年人,任西江小学的副校长。他当年告诉我:鼓藏头是我们唐家世袭的。我的公死得早,奶怕娃娃太小承担不起这个重任,就让堂伯家担当鼓藏头,主持鼓藏节。鼓藏头如果干得不好,鸡不叫,狗也不叫了;干得好,就会风调雨顺。谁知,那年刚刚开始跳芦笙,街上就打起架来了。旧政府说不行,还是要我父亲搞,年纪小就小点,只要十五六岁就可以继承了。当年还举办了一个仪式,分了三分田作为鼓藏头田公用,几个寨老给了一篮糯米饭、一根红绸子、一个猪头、一坛酒、一只鸭、几条鱼,鸣放了爆竹,就正式决定由我父亲唐光荣接任鼓藏头了。我家已经当了三代鼓藏头。我父亲今年七十二岁,也老了,他喜欢到各处去喝酒,脑子有时会犯糊涂。我们家有五兄弟,最小的弟弟唐守成二十二岁了,按照古规,是他继承鼓藏头。为什么由小儿子继承?传说是几个公在一起,各在各的坝子跳芦笙,最小的一个跳得最好,以后就决定由小儿子来继承了。

西江的鼓藏节有些命运多舛。1938年(虎年)过了鼓藏节之后,竟然中断了四十六年。20世纪40年代兵荒马乱,50年代初期是各种政治运动,都不能办。1958年大跃进到1961年的困难时期,因为饥馑,时有饿殍,没法举办。“文革”中不准举办。直到1986年,才“开禁”举办了四十多年后的第一次鼓藏节。1998年11月再次举办。共同过这个节日的,是西江这一个鼓社的十八个寨子。

为参加1998年的鼓藏节,我“蓄谋已久”地准备着腾出那几天时间。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凯里到西江,从里程上看,只有七十多公里。而我们乘坐的中巴爬行在崎岖的山路上,就像一艘手划船,足足摇了五个小时才到西江。车顶上载物满满。鞭炮是不能随意携带的,便按车主的要求置于车顶,似乎只要不搁在车厢内就安全无虞了。车内人贴着人,座位底下和过道上挤满了嘎嘎呜叫的鸭子,但乘客们没有一丝怨声,车上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大家都是去西江过节的,能挤上车的都是幸运儿——人的一生,能有几个虎年呵!西江苗人哪怕闯荡到了海角天涯,也要赶回来与家人、同胞们一道吃鼓藏,这是一种植根于西汀苗人心中的民族认同、祖先认同。按照古规,不论贫富,鼓藏节做客都是带鸭子、鱼、鞭炮、酒、糯米饭作为礼物。而主人的回赠则是猪腿。杀一头猪只有四条腿呵,那就只能回赠四组客人;如若超过,就要再杀一头猪才能应酬。这种千篇一律的定数,从苗族古代平权社会一直延续至今,千百年来有没有例外呢?没听说过。

公历11月1日下午,是客人进寨的高潮。每一组客人送的鞭炮多多益善,但最少的也是四大盘。客人到访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放炮。寨上轰鸣的礼炮声,宣示着十二年一度、并将持续九天的鼓藏节隆重开始了。欢腾的硝烟如同硕大无朋的天网,把西江笼罩在无边的欢乐中。几步之外,对面就不见人了;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们,都在扯足嗓门互相大嚷大叫,给这个节日平添了奇特的喜庆气氛。幸亏天公有眼洒了点雨水;要不,西江这一千二百多幢木质吊脚楼能否平安过节,让人颇有几分提心吊胆。

这天傍晚,我们三十多个人围炉在毛家用餐,因为是十二年一遇,所以比年夜饭隆重得多。长长的苗家条桌上,摆满了大碗大碗的菜肴,这是客人送的鸭、鱼和糯米饭。按古规,这餐饭只能食用客人送的礼品。我懊悔自己是想当然送的礼,不正规,但同行的西江苗族朋友说,你幸亏没送“正规”礼品,要是那样,主人家就要回赠一只至少二十多斤重的猪腿!到时候,你推辞也不行!呵呵,那就是我不能承受之重了。如此,我还算歪打正着。当晚我又拜访了两家人,桌上的菜肴几乎一式一样,处处体现出西江苗人恪守的传统礼仪。西江人这种繁缛而厚重的礼节,从每一个细部都能透出炽烈的真情和细致入微的规范。

来到小毛家的客人有三位,是美国苗族李多高先生一家。李先生年近花甲,戴眼镜,一副书生模样。他会西部苗语、英语、法语,却不会汉语和西江的苗语。我们的交流得通过云南来的苗族翻译进行。因为云南属苗族西部方言区,与美国苗族的语言相通。远道而来的李先生和张先生紧紧拥抱,这也许是感情内敛的西江苗人第一次与同胞相拥,“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那份真挚的情感,让人为之动容。李先生说:我们的故土在这里,云南文山是我的老家。二百多年前,我们迁到老挝去,后来到了法国十三年,现在定居美国已经八年了。我们世世代代都在叫处漂泊,这次才回到西江来祭祀苗族共同的祖先。这房子是窄窄的,但我们的心是宽宽的!我最痛苦的是,我们同是苗族,同一个血缘,我却不懂你们的话……李先生又说,(1998年)法国有七千苗族,美国有二十万苗族。其中,大学生占苗族青年的六七成,硕士生数千人,博士生几百人。美国有一个苗学会,义务教苗族青年吹芦笙、吹箫、唱苗歌、说鼓词、诵诗歌……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在老挝时继承的苗族习俗更多哩。我在外面,常常思念故乡的同胞,他们在做些什么呢?要不是夫人开导我,我都要想疯了!今天,我们终于和大家聚会过鼓藏节。我们在外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苗族和汉族聚在一起过节,我心里特别高兴!一位朋友说:明年我家的寨子吃鼓藏,请你当贵客,让你把带尾巴的猪腿带回美国去!李先牛笑答:“那我就挑多多的鸭子来!半世总为天下客,一家今是故乡人!”

这时,女主人唱起了热情的祝酒歌。那原汁原味的歌词是:你们的脚步很珍贵,一步一两钱,两步二两钱;就像一头猪长得很大,越大越值钱。这浓郁的生活味儿,是任何文人也杜撰不出来的。

长长的晚宴已经让一批壮汉被米酒征服了,他们说着、唱着,一颗颗心全然敞开。

接下来的一个神圣仪程就是第一天凌晨的杀猪祭祖。按古规,要鼓藏头家先杀猪,然后鸣放鞭炮,西江的十八个寨了听见鼓藏头家的鸣炮声才能接着杀猪。这一晚,家家户户都在酒歌声中等待着。而原说三点响起的爆竹声却迟迟没有一点儿动静,时光老人的脚步在这一隅行迈迟迟。

在漫长的等待中,老人说起了西江鼓藏节由杀牛改为杀猪的演变:20世纪初年,西江遭遇从来没有历见过的大旱,田里裂开了两三寸宽的大口子,井水干了,牲畜和人都渴死了。这种情形下,家家户户要买牛、杀牛祭祖已经成为不能实现的梦想。鼓藏头便履行职责召集“议榔”。“议榔”是苗族制定、修改乡规民约的重要聚会。议榔决定,从今以后改杀牛祭祖为杀猪祭祖,并把历时四年的鼓藏节缩短为三年。即鼠年起鼓,跳铜鼓芦笙三至五天;牛年立鼓,跳铜鼓芦笙五至七天;虎年9月的一个吉利的寅日和卯日来送鼓,由鼓藏头家领头,家家户户杀猪祭祖,跳铜鼓芦笙七至九天。眼下西江整个寨子都在等待的,也就是杀猪祭祖的神圣一刻。

这时没有任何人家敢于轻举妄动,因为苗人们笃信,祖先圣灵也要等候这炮声,才会一一降临千户苗寨。

鞭炮声终于从鼓藏头家响起,如同春雷滚过山寨。顷刻问,西江十八个寨子的猪叫声此伏彼起。杀猪祭祖是大典,在这个过程中,西江本地苗人和苗族来客,不仅行为上要受到古规的制约,连语言习惯都另有规矩,不能像平时那样随意说话了。不吉利的话不能说,一些直来直去的家常话变成了隐语,忌讳直白。比如杀猪称为“敬官人”(苗语汉译,下同),杀猪后用稻草烧猪毛,称为“盖被子”。杀猪后的祭祖大餐要要从猪的胸脯处割下一块“仓门肉”,这叫“开仓门”。将“仓门肉”煮熟了祭祀先祖,然后宾主共同分食。点火叫“出太阳”,喝酒称为“喝水”,吃饭叫“刨沙子”,吃饱了要说成“满仓满库”,回家说“打马回程”等等。这些规矩在西江苗寨一直延续下来。不过,西江鼓藏节由杀牛改为杀猪只有一百多年,那么,这些有关杀猪的隐语,应当也是那时由杀牛的隐语改变而来。这些隐语体现了西江苗人理想中富裕社会的吉祥,也是西江苗语在厚重的文化积淀中酿就的典雅。

1998年的鼓藏节还有一系列活动,跳铜鼓芦笙、斗牛、斗鸡、刺绣表演、体育比赛等等。

P30-38

序言

边缘的魅力

中国地大物博,地势西高东低,自西而东构成了三级阶梯,从雪域高原过渡到山地、盆地,再过渡到丘陵和平原。气候同样是复杂多样,从南到北跨越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气候带。与这种地理形态的自然级差相对应,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筛选和积淀,创造了多元而丰富的文化。就文化类型来说,尽管狩猎与采集类型和斯威顿耕作类型正在逐渐告别自己的舞台,但鄂伦春、鄂温克等狞猎民族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依然在顽强地赓续这两种文化传统的香火,它们和畜牧类型、农业类型、工业类型等交相辉映,五种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类型在广袤国土上呈现出奇妙的并置状态。从中国的东部走向西部,犹如置身于一条奇妙的时间走廊,在岁月的河流上逆流而动,让你感受到从后现代、现代上溯到前现代社会的文化时差。生存环境的多样化催生了文化的多样性,恰如美国历史学家B.M.费根所言:“文化是我们适应所处的环境的重要手段。”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中华文化融汇多民族文化于一体,并长期保持各民族文化的特色。多元复合的文化结构与内在的差异性带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拉兹洛在《决定命运的选择》一书中说:“真正的创造性并不导致一致性。……不同文化的人所信奉的许多不同的观点和观念只要互不对抗,就能使当代世界增添丰富性和活力。”不强求一致,不妄自尊大,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兼收并蓄各种优质文化因子,这为文化的反复选择与再生提供了多种途径。即使在汉族文化内部,不同民系、不同聚居区和不同阶段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这样的文化视野中,中国本土文化的自我更新就获得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中华文化内部的主流因素与异质成分的撞击与交融,有利于打破沉闷、僵化的格局,获得崭新的活力与生机。中华文化的未来选择也不必长期地陷入要么西化要么国粹的怪圈,多民族文化的相知与互补既是重要的价值参照系,又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追求与建构目标。

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市场化、工业化和殖民化进程都在推广西方文明的现代化经验。当英语的版图不断扩张时,越来越多少数族群的语言正在消亡,据说新世纪每年平均有20种语言失传,这意味着通过这些语言记忆并传播的文化也同时湮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如水银泻地一般,渗透到世界上最为偏远的角落,与此同行的还有环境污染、疾病和犯罪。即使在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在海拔6500米以上的区域也不难见到帐篷、煤气罐、塑料袋、氧气瓶、电池等废弃物。在中国一些城市,隆隆的铲车以城市改造的名义,冠冕堂皇地推倒那些保存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古建筑,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西式水泥丛林。走进那些偏僻乡村的古老民居,你能够轻易地发现走出老屋是那些居留者的梦想,搬进洋房是他们的人生指向。当人们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一体化的旋涡时,幸福的含义也就不能不变得苍白而贫乏,每个人的标准都大同小异,环球同此凉热。从文化的兴衰更替来看,那些处于环境封闭、社会发育迟缓状态中的民族与地区,要毫无保留地拥抱“现代化”,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民族同一性和文化价值观,而坚守自己的文化特性往往意味着与外来文化绝缘,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拉锯式的冲突,是一个世界性的两难困境。

让人纳闷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人为什么总是理所当然地把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当成水火不容的东西,甚至心安理得地认为割裂传统是“现代化”的必要代价?就像各地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总是追求焕然一新,似乎非要把所有旧时代的印迹连根拔除不可。中国人谈论各地的城市,最不屑一顾的评价莫过于“太土了”或者“整个一个大农村”,“土”和“农村”就意味着糟糕。在各大城市,“乡巴佬”也还是对人最蔑视的称呼,吐出这样的字眼的人,口气中总是充满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恶毒的快意。任何一个在厚实的乡村传统中建立起来的中国城市,大概都难以摆脱这种过渡性的“郊区化”特征。乡村记忆一如孙猴子的尾巴,他就是会七十二变,也顶多只能将尾巴变成旗杆。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无不打上了以农耕为本的家族文化的烙印。事实上,中国如果能够有一座城市将现代文明的好处和田园风光的美妙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完美的、人性化的城市典范,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莫大贡献。其实,在西欧发达国家,传统和现代水乳交融,最古老的传统依然鲜活,像一棵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一样,依然开花结果,参与光合作用。遗憾的是,我们的传统却在逐渐枯萎,像冯骥才等有识之士苦心孤诣地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实践,旨在保留文化的火种,但是,我们从现实的虎口中抢出来的,常常是一些无法呼吸的传统,真是让人痛心!

那些民间的、边缘的文化本来就是一种隐性的、被压抑的、被遮蔽的文化,难道彻底湮灭是它们难以摆脱的宿命?事实上,这些脆弱的、原生态的文化就像深藏的地下水一样,滋养着一方土地上的一方人群,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犹如遗传基因一样,塑造了濡染其中的民众的独特气质。那些中心的、主流的文化经过理性化的修饰和改造,就像奔涌在运河与水库中的流水一样,是一种具有表演色彩的文化象征。而且,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唇齿相依,一旦地下水系枯竭,地表水系就水落石出。为了避免使自己成为平均化的全球公民,以外来文化作为镜子,开掘沉睡于脚下的土地之中的民族文化记忆,抗拒遗忘,才能将厚重的传统资源转化成社会发展的动力,打破封闭的心理定势,激活曾经长期被抑制的边缘文化的创新能量,优势互补,形成互动共生的良性循环格局。在生态学的视野当中,文化的等级关系应该被深刻质疑,我们不能用单一标准来判断复杂而多样的文化的价值,我们必须把共同历史时空中的所有文化存在当成有机的生命系统,平等地看待它们的存在价值,而不是唯我独尊地以一种价值形态排斥其他的价值形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每一种文化形态在功能系统中的独特位置,才能维持文化的结构平衡。就自然生态而言,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了环境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环境恶化的重要表征,比利时科学家P.迪维诺在《生态学概论》中说:“在退化的情况下,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转变成单调的生态系统时,伴随出现的将是由稳定变成不稳定。”与此相应,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某种性质、功能单一的文化形态一元独大时,文化环境也呈现出恶化的趋向,文化应该在连续性的、自由竞争的、多元共存的、正常新陈代谢的、平稳过渡的环境中走向繁荣。在文化的精神生态中,各种力量必须在相互制约中相互依存,如果某种力量成为绝对强势的权力,霸权意志都必然使文化自身的规律遭到破坏,文化形态将变得单一、僵化,被纳入森严的等级体系。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认为要在全球化时代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开展积极的文明对谣“我们希望通过文明对话来鼓励各种积极的全球化力量,从而增进物质的、道德的、审美的和精神的愉悦,并特别关注那些在当前经济发展潮流中陷入困境的、受到损害的、沦为边缘的和孤立沉默的人群。我们还希望通过文明对话促成对个人知识、群体凝聚力、自我理解以及个体和群体认同意识的有益探索。”

我们推出《边缘中国》丛书,倡导以美文笔法,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文化视野,对中国边缘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进行审美化的描述,对其文化形态进行深层的、立体的散点透视。丛书邀请生长于这些地区或长期在这些地区生活、工作的著名作家与学者撰稿,他们以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揭示这些地区的文化底蕴,向外部世界掀起其神秘面纱的一角。这些地区地理形貌雄奇、壮丽,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社会民情保留着相对淳朴、本真的状态,在人性层面上也呈现出更为原始的野性与活力,同时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比较闭塞,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值得注意的是,在尊重与包容差异性的前提下,经济水平不能成为衡量一种文化的优劣的唯一标准。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介绍这些地区的自然风貌、民居、民艺、民俗,进而以精炼的文字,言简意赅地探问其背后的历史源流与文化成因。

“边缘”意味着多种可能性,意味着多元的文化融合,边缘地带与中心地区的交流互动,能够激发社会、经济、文化的多重活力。边缘与中心的异质异趣的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激发,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丰富的、具有创造活力的经济结构与文化生态。

黄发有

(《边缘中国》丛书主编)

后记

这本小书与我近两年来所做的《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的交稿时间几乎同步。本书得到了参与普查的特约摄影师高冰、杨俊江两位朋友的倾力支持,他们拿出了摄影杰作为本书增辉。杨俊江又为我提供了摄影界朋友们的一批珍贵照片。这些摄影家是:乔启明、李贵云、杨舰、秦刚、张天林、吴东俊。还有摄影家王赓飞、吴位弟。在此我深表谢忱。

文字稿还征求了杨培德、张晓两位苗族文化专家的意见,一并致谢。

余未人

2007年6月3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2: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