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1924年改组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写起,至1950年5月解放海南岛止,长达26年的斗争历史。在编写中,尽量使用原始文电、战役战斗详报、战地通讯和当事人的回忆等第一手材料。对一些重要战略行动和战役战斗部署、歼敌数字则以公开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三卷本)和《红一方面军史》等权威著作的提法为准。同时,注意吸收近年来党史、军史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力求做到事实准确,比较系统、全面反映这支部队的建军、作战情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威震敌胆的铁军--战争年代的叶挺独立团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黎连荣//柳茂坤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从1924年改组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写起,至1950年5月解放海南岛止,长达26年的斗争历史。在编写中,尽量使用原始文电、战役战斗详报、战地通讯和当事人的回忆等第一手材料。对一些重要战略行动和战役战斗部署、歼敌数字则以公开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三卷本)和《红一方面军史》等权威著作的提法为准。同时,注意吸收近年来党史、军史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力求做到事实准确,比较系统、全面反映这支部队的建军、作战情况。 内容推荐 本书从1924年改组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写起,至1950年5月解放海南岛止,长达26年的斗争历史。比较系统、全面反映了叶挺独立团这支部队的建军、作战情况。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叶挺独立团的建立 一、中国共产党人参加创办黄埔军校,开始懂得军事的重 要性 二、周恩来和中共广东区委在取得孙中山同意后,从黄埔 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部分党、团员作为骨干,改 组大元帅大本营铁甲车队 三、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叶挺独立团 第二章 北伐“铁军” 一、叶挺独立团受广州国民政府的派遣,率先出师湖南。 周恩来与独立团连以上军官见面,进行北伐政治动员 二、初战安攸,打退敌军6个团,稳定湖南战局,揭开北 伐战争的序幕 三、进攻醴陵,牵制湘江东岸之敌,配合中左两路军攻克 长沙 四、参加汩罗江会战,力克平江 五、奇袭汀泗桥,乘胜追击,见机进占咸宁城 六、大战贺胜桥,彻底摧毁吴佩孚的鄂南防线,打开进逼 武昌的大门 七、血战武昌城。独立团由通湘门攻进城内,控制蛇山制 高点,会同友军迫使万余守军缴械投降 八、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当先锋,打头阵,屡建奇 功,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九、叶挺独立团扩编,抽调骨干组建新的团队,独立团本 身改编为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继续北伐讨 奉,参加河南上蔡东、西洪桥大战 第三章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一、周恩来派聂荣臻到马回岭部署第二十五师起义,他们 以野外演习为名,把队伍拉出驻地,奔赴南昌,与市 内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二、英勇悲壮的南征。陈毅到第七十三团任指导员。起义 军主力在广东潮汕地区作战失败,奉命留守三河坝的 第二十五师与敌激战三天三夜后,退往饶平,与从潮 汕突围的一部会合 三、朱德、陈毅以非凡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胆略,率南昌起 义军余部孤军转战闽粤赣边,保存了800余人的革命 骨干 四、智取宜章,南昌起义军余部打出红旗,改编为工农革 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 参谋长。挥戈北上,发动和支援湘南各县农民起义 第四章 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一、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走上井冈 山,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 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 第二十八团 二、实行“三湾改编”提出的建军原则,建设新型人民 军队。毛泽东给连以上党代表讲解“三大纪律、六 项注意”,强调加强党支部建设,对二十八团二连党 代表唐天际说:要把许多先进的同志吸收到党里来, 以建立坚强党的领导 三、参加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战斗,猛打、猛冲、猛 追,三占永新,再显铁军雄风· 四、湖南省委令红四军向湘南发展,导致“八月失败”, 军参谋长兼第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被叛徒杀害。毛泽 东率部前往桂东迎还第二十八团 五、参加遂川、新城和龙源口反攻作战,连战皆捷,恢复 井冈山根据地 第五章 转战赣南闽西 一、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转战赣南、闽西,大柏地、 长岭寨战斗获胜 二、长汀整编,红二十八团编为红四军第一纵队。在赣 南、闽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创建新的革 命根据地 三、反对赣闽粤三省敌军第一次“会剿”,出击东江 四、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全面贯彻 落实各项建军原则。毛泽东给第一纵队教导队学员讲 部队的管理教育 五、在闽粤赣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巩固和扩 大根据地。奉命北上,夺取南昌、九江计划的改变。 参加文家市战斗。吉安整编,红四军第一纵队改为红 四军第十师 第六章 在反“围剿”作战中 一、参加打破三次“围剿”,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 二、策应宁都起义和参加六次进攻战役 三、参加黄陂伏击战和草台岗战斗 四、藤田整编,红四军第十师缩编为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 团,奇袭乌江圩 五、结合反“围剿”作战的实际,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年 工作,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六、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东挡西突,付出重大牺牲。 按照传统战法打了温坊战斗,被誉为“连续冲锋的 模范” 第七章 长征的开路先锋 一、袭击古陂,抢占九峰,奔袭道州,血战湘江,掩护中 央纵队和红军主力突围转移 二、强渡乌江,进占遵义,夺取类山关,占领桐梓、松 坎,向四川方向警戒,以保障遵义会议的召开 三、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智取禄劝、武定、 元谋三城,北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四、飞夺泸定桥,为全军胜利北上开辟道路 五、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六、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的战略方针,过草地,突 破天险腊子口,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七、参加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直罗镇战役。代政委黄生牺牲 第八章 参加东征与西征 一、执行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战略方针,渡河东征,参加关 上村战斗,歼灭“满天飞”。沿同蒲路东侧南下,围 困临汾,攻克襄陵 二、西征宁、甘,打击“二马”,发动群众,巩固和扩大 陕甘宁根据地 三、在红二师的编成内,担任策应三个方面军会师的战略 支队,转战西兰公路,掩护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四、参加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的第一仗——山城堡战役。 西安事变后,奉命由环县南下,准备配合抗日友军作战 第九章 战斗在华北抗日前线 一、三原改编,红四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 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一营,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首战平型关 二、参加广阳伏击战,继续阻击和迟滞西进之敌 三、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参加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 地。午城、井沟战斗 第十章 挺进苏鲁豫皖边 一、朱德总司令动员东进苏鲁豫敌后。第六八五团一营改 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首战崔庄,消灭 “王歪鼻子”,开辟和巩固湖西抗日根据地 二、进军皖东北,魏洼、冯庙、大柏圩三战三捷 三、保卫刘少奇和中原局 第十一章 执行发展苏北的战略任务 一、东渡运河,开辟淮海新区。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改称 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第一团 二、南援新四军,配合黄桥决战,与新四军北上部队于白 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 三、第一团改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第一团,参 加曹甸战役 第十二章 新四军军部的机动作战部队 一、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第一团编 人新四军,改称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参加 盐阜区第一次反“扫荡” 二、参加程道口战役,阻止反共军东进 三、参加苏北反“扫荡”。刘老庄战斗,二营四连参战82 名指战员壮烈殉国 四、粉碎日伪顽夹击阴谋,恢复与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 夜袭林桥 五、拔除东海边日伪据点,参加陈家港、合顺昌战斗 六、受命西进作战,配合第四师恢复豫皖苏边根据地 七、调赴淮南,配合第二师反击桂顽进犯。黄疃庙战斗 八、回师苏北,参加解放淮安 第十三章 驰骋东北战场 一、奉命进军东北。参加秀水河子战斗,打了东北战场第 一个歼灭战 二、参加四平保卫战,先是在四平以南实施运动防御,掩 护主力向四平地区集结,继又坚守三道林子,危急时 刻增援哈福,坚守塔子山战略要点 三、第七旅第十九团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 第四十六团。参加三下江南(松花江南)作战。焦 家岭战斗7次冲锋。朝阳堡首歼敌坦克 四、参加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奉命坚守公主 屯,顽强抗击新五军的进攻 五、参加辽沈战役,堵截“西进兵团”(廖耀湘兵团)东 逃沈阳的退路,打得英勇壮烈,红一连、红二连和团 警卫连分别被授予“英雄连”、“钢铁连”、“突击连” 的荣誉称号 第十四章 从平津打到海南岛 一、黑山整编,按照全军统一序列,第四十六团改称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第三七九团。奉命 提前入关,参加平津战役 二、奉命先遣南下,钳制白崇禧集团,配合第二、第三野 战军渡江作战。奔袭黄冈之敌,南渡长江,为第四野 战军主力南进开辟前进道路 三、执行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进军广东,参加广州 人城式,接受叶剑英等党政军领导的检阅 四、参加广西战役,追歼白崇禧集团 五、参加解放海南岛渡海登陆作战。毛泽东对该团以木船 战胜兵舰的英勇壮举给予高度评价,他在邓华的一份 海战报告中批示:“这是人民海军的首次英勇战绩, 应予学习和表扬。” 尾声 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1月12日,孙中山下令免去卢振柳兼铁甲车车队长职务,由周恩来从黄埔军校调入,改组扩充铁甲车队。黄埔军校第一期特别官佐徐成章(共产党员)任队长,廖乾吾(共产党员)留下任党代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周士第(共产党员)任副队长,赵自选(共产党员)任军事教官,从中共广东区委机关调曹汝谦(共产党员)任政治教官。下辖三个排,一排长莫奇标(从卫士队调来,在铁甲车队入党)、二排长李海涛(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铁甲车队入党)、三排长高超(从卫士队调来,在铁甲车队入党)。队部设在广州大沙头的一幢四层楼房里,队员中绝大部分是中共广东区委从各地调来的优秀工人、农民和革命青年,有少数成员来自孙中山的卫士队。全队编制136人,加上中共广东区委临时派来受训的,全队经常保持在150人左右。 改组后的铁甲车队,建立有共产党组织——党小组,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由廖乾吾任常小组长。“铁甲车队名义上是大元帅府下面的铁甲车队,但实际上是在我党直接领导下的一支革命武装队伍。铁甲车队所有人员的配备与调动,都是中共两广区委①决定的;铁甲车队的工作与活动等问题,也是直接请示区委陈延年和周恩来等同志解决的。” 铁甲车队改组成立不久,即奉命支援广宁县的农民运动。国共两党合作后,广东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1924年初,广宁县农民运动在共产党员周其鉴等领导下发展起来了,各地相继组织了农民协会,但很快就被地主豪绅所镇压。下半年,广宁农民再次起来斗争,提出恢复农会和实行减租的要求,又遭到地主豪绅的攻击和破坏。为了更好地领导和帮助广宁的农民运动,大元帅大本营确定调铁甲车队急赴广宁,援助农民运动。依据大元帅大本营的命令和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铁甲车队以第三排留守广州,由廖乾吾、徐成章、周士第、赵自选率领一排和二排共80余人,开赴广宁支持农民运动,镇压反动地主武装。12月11日,铁甲车队到达广宁社岗。12日,广宁农民自卫军出击潭士布的敌人,铁甲车队即赶赴支援,农民自卫军声威大震,地主武装抵挡不住,退回炮楼固守。潭±布有两座反动地主的大炮楼,即江家炮楼和黄家炮楼,建造坚固,有五层楼高,并储备有大量粮食和武器弹药,一时难以攻克,铁甲车队决定暂放弃攻打炮楼,一面加紧训练农民自卫军,做好攻取炮楼的准备;一面劝说驻防广宁潭士布的国民党右派第三师师长郑润琦的两个连官兵执行孙中山扶助农工的政策,争取他们站在中立地位。 12月16日,铁甲车队收到了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廖仲恺亲拟的“大元帅令”,委派彭湃、廖乾吾等组成“广宁绥缉善后委员令”,负责处理广宁事件。“大元帅令”称:“前派大本营铁甲车队赴广宁,保护农会,剿办匪徒,续经第三师派兵一营,前往当地协同动作,谅匪徒不难平定。……兹为顾全地方秩序起见,特派蔡县长鹤明、彭特派员湃、廖委员乾吾为委员,并请郑师长即派高级副官一人,前往广宁,会同蔡、彭、廖三委员,组织委员会,办理该地方绥缉善后事宜,并将情形随时具报。事完之后,各队伍即当调回原防,毋得违误。” 铁甲车队利用“广宁绥缉善后委员会”进行合法斗争,通过了缉拿江双英、江淮英、谭侣松等8名破坏农民运动的祸首及收缴反动地主武装的两项决议。铁甲车队在彭湃的指挥下,深入虎穴,在“鸿门宴”上智擒一贯骑在人民头上、压榨农民和破坏减租运动的县民团总局局长谭侣松,收缴了县民团总局的枪支。“在逮捕谭侣松当晚,我们派了赵自选乘夜返回广州,向中共两广区委和周恩来同志报告,要求加派武力,调运大炮前来攻打江家炮楼,中共两广区委和周恩来同志同意我们的意见,遂与廖仲恺、胡汉民商量,派了大元帅府卫士队队长卢振柳率领卫士队,带‘七生的五’大炮一门,于一月九日前来广宁协助铁甲车队镇压反动地主。” 2月19日,铁甲车队离开广宁,广宁农民群众依依不舍,沿途热烈欢送。21日,铁甲车队返抵广州,保卫大元帅大本营。 铁甲车队在广宁两个多月,消灭反动地主武装1000余人,缴获长枪、短枪、土炮、土枪粉炮共1000余件。铁甲车队援助广宁农民自卫军,是中共领导的武装部队援助农民运动的开端。这场斗争打击了地主豪绅的嚣张气焰,赢得了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反抗地主武装的首次胜利,受到了中共广东区委的表扬。 P5-6 序言 1954年11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论述中国军队近代化阶段划分时说:“以黄埔军为主干的国民革命军起初成立了八个军”。“共产党那时候犯过一个错误,就是不要军队,只在军队里派党代表。后来蒋介石把党代表一驱逐,进行清党,在共产党直接控制下的军队就只有叶挺的一个独立团。南昌起义后,党所领导的军队变成了游击队,这个游击队一直打了二十二年。” 毛泽东讲的叶挺的一个独立团,就是指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习称叶挺独立团。这个团的前身为1924年11月改组建立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简称铁甲车队)。1925年11月,周恩来和中共广东区委,在征得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的同意后,以原铁甲车队为基础,在广东肇庆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1926年1月改为第四军独立团。团内建立有共产党支部,各营和连直设有党小组,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一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中共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为骨干的一支正规军队。 叶挺独立团政治素质好,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是北伐军中最精锐的一支部队。1926年5月,广东革命政府派叶挺独立团为北伐先遣队,率先出师湖南。6月初在湘东打败投靠吴佩孚的谢文炳、唐福山部6个团,消灭其一部,占领攸县县城。独立团首战告捷,稳定了湖南战局,为北伐各军进入湖南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7月初,广东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军各军挺进湖南。在两湖战场上,独立团在攻打醴陵、占领平江等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8月下旬,在汀泗桥、贺胜桥,接连打了两个硬仗、恶仗,独立团和友军一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击溃吴佩孚的主力部队,打开了进军武汉的大门,震动了全国。10月10日,攻克武昌城,会同友军迫使全城守军缴械投降。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当先锋,打头阵,英勇善战,屡建奇功,令敌军闻风丧胆,令友军赞叹不已,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的美名。 1927年4月至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使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党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国民革命军(北伐军)2万余人,在江西省南昌举行起义。以原叶挺独立团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和第七十五团3个营是这次起义的骨干力量之一。起义后扩编为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起义军主力南下广东作战失败后,这支部队由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沿闽粤赣边界转移,保存了800余人的起义军骨干。1928年1月智取宜章,正式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发动和支援湘南各县农民起义。4月中旬到达井冈山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编为红四军第二十八团,第四军参谋长王尔琢兼团长。1929年1月,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创建赣南、闽西苏区。先后改编为红四军第一纵队、红四军第十师、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参加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在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四团是红一方面军的前卫团之一,一路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突破敌人道道封锁,特别在湘江阻击、强渡乌江、进占遵义、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飞夺泸定桥和突破天险腊子口等这些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性战斗中,都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为夺取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红四团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第一营,奉命开赴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1938年底,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在朱德总司令的亲自动员下,由晋东南挺进苏鲁豫皖边,开展游击战争,参加开辟湖西和皖东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奉命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8月,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第一团。10月10日,与陈毅、粟裕率领的江北新四军先头部队于盐城、东台间的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打通了华北与华中的战略联系。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这支部队编入新四军,改称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担任军部的机动作战任务,转战于津浦路东、路西、淮南、淮北地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蓄谋发动全面内战。第十九团在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的编成内奉命进军东北,参加创建东北根据地,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第四十六团。先后参加秀水河子歼灭战、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东北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在辽沈战役中,血战姚家窝棚,堵截廖耀湘兵团lO万人马东逃沈阳的退路,打得英勇壮烈,为全歼该敌起了重要作用。1948年11月,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的编制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第三七九团。随即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2月,奉命南下,进至湖北黄安(今红安)地区,箝制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保障第二野战军渡江主力翼侧安全。5月中旬南渡长江,参加湘赣、广东和广西战役。1950年春夏之交,参加海南岛渡海登陆作战,以木船打军舰,把胜利的革命红旗插上海南岛。 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九团,历经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五个历史时期,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这支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的卓越指挥下,同各兄弟部队一起,南征北战,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付出了重大牺牲,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为党为人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漫长的岁月里,虽然其番号几经变更,部队亦时而扩大,时而缩小,但团的建制始终清晰地沿袭保存下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和人民军队建立、成长、发展的一个缩影。 邓小平说:“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今天的胜利。”①朱德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红一军团来源于叶挺独立团。“大革命时代,许多进行军事运动的同志”,“对我军的创建是有功劳的。没有他们所进行的军事运动,就不能有独立团,就不能有南昌、秋收、广州、湘南等起义。”④他建议“研究党的军史时,应当从这个老根上研究起。”叶挺独立团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同步发展的,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根”,它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战争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这支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并对它的贡献影响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历史和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是很有意义的。 后记 2005年11月21日,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成立80周年。为了宣扬这支部队的丰功伟绩,缅怀革命英烈,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撰写了《威震敌胆的铁军——战争年代的叶挺独立团》一书。 此书从1924年改组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写起,至1950年5月解放海南岛止,长达26年的斗争历史。在编写中,我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尽量使用原始文电、战役战斗详报、战地通讯和当事人的回忆等第一手材料。对一些重要战略行动和战役战斗部署、歼敌数字则以公开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三卷本)和《红一方面军史》等权威著作的提法为准。同时,注意吸收近年来党史、军史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力求做到事实准确,比较系统、全面反映这支部队的建军、作战情况。 本书的历史照片,由李学南、孟方、西虹、史伟、雪印、丁锐、林浩、于振瀛、朱赤等同志拍摄或提供。部分照片选自《叶挺独立团史料》、《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史画》、《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有关卷、册。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王东保、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宋维拭、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纯仁、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单印章等老首长的关怀和支持。原在这支部队工作过的魏祥成、王金昌、蔡均、陈书策和吴基林、王恩斗、刘占尧等同志给予热情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提供资料。原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陈伙成对编写提纲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所副所长康月田,对本书的编写给予许多具体指导和帮助。解放军出版社编审倪齐生给予热心的支持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审稿和修改等原因,此书改为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前夕出版。《威震敌胆的铁军——战争年代的叶挺独立团》时间的跨度大,涉及的人物、事件多,由于我们研究不够全面、深入,书中缺陷、不足和差错在所难免,敬请曾在这支部队战斗、工作过的老首长、老同志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二00七年六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