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本书为其中一册,论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汉武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汉武帝/古都西安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黄留珠 |
出版社 | 西安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本书为其中一册,论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汉武帝。 内容推荐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古都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古都西安见证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鼎盛辉煌,然而,往日这个帝王们希冀长治久安、长久平安的长安城也几度衰落,数遭兵燹,令人扼腕地一度衰落了。 本书为“古都西安”大型丛书之一,论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汉武帝,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童年时代 第一节 生母事略 一、燕王外孙女 二、因祸得福 三、刘彻出世 第二节 从胶东王到皇太子 一、四岁胶东王 二、宫闱之争 三、七岁皇太子 第二章 初登帝位 第一节 时代与环境 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二、两大社会难题 第二节 皇权与后权的冲突 一、窦太后其人其事 二、冲突的引发 三、皇权的最后胜利 第三章 尊儒兴学 第一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由崇尚黄老向独尊儒术的变化 二、关于独尊儒术若干问题的辨析 三、独尊儒术的深远影响 第二节 始置五经博士 一、什么是“五经” 二、博士的由来与发展 三、始置五经博士的意义 第三节 太学与郡国学 一、公孙弘奏议 二、太学与太学生 三、郡国学的设置 第四章 雄才大略 第一节 断匈奴右臂与张骞凿空 一、大胆的设想 二、张骞应募出使西域 三、丝绸之路的开通 第二节 起用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一、对匈奴政策的改变 二、卫青、霍去病的身世 三、反击匈奴的胜利 第三节 恩威并施,四方臣服 一、平灭南越叛乱 二、夜郎与滇人朝 三、定朝鲜为四郡 四、羌人归顺 第四节 推恩分子弟 一、七国之乱后的诸侯王态势 二、主父偃的推恩建议 三、诸侯王问题的最后解决 第五章 锐意鼎新 第一节 强化中央集权 一、调整官制 二、建立“中朝” 三、设置“刺史” 四、《左官律》与《附益法》 第二节 军队的改革 一、期门军与羽林军 二、八校尉 第三节 新的经济政策 一、币制改革 二、总一盐铁 三、均输、平准 四、算缗、告缗 第四节 广开选举之路 一、岁举孝廉 二、察茂才 三、“自街鬻” 第五节 完善法制 一、增补汉律 二、重用“酷吏”与严刑峻法 第六章 工程兴作 第一节 长安城的扩建 一、千门万户建章宫 二、明光宫、桂宫与北宫 三、扩建上林苑 四、开凿昆明池 第二节 关中六渠的修筑 一、漕渠 二、龙首渠 三、六辅渠 四、白渠 五、成国渠与灵轵渠 第三节 兴建茂陵 一、汉代最大的帝陵 二、茂陵邑 第七章 精神世界 第一节 土德制度 一、改制的理论与实践 二、土德制度的建立及其内容 第二节 求仙与祭祀 一、挡不住的神仙诱惑 二、重建祭祀体系 第三节 个性与爱好 一、进取尚武 二、好大喜功 三、癖好种种 第八章 盛世危机 第一节 空前强盛与挥霍无度 一、西汉帝国的巅峰 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第二节 民众的反抗斗争 一、饥民与流民 二、农民起义的爆发 三、“沈命法” 第三节 匈奴再起边患 一、苏武事件 二、贰师败北 三、李陵降敌 第四节 巫蛊之祸 一、释“巫蛊” 二、一场特殊的上层斗争 三、巫蛊之祸的影响 第九章 晚而改过 第一节 轮台之诏 一、武帝晚年思想的变化 二、“轮台一诏嗟迟暮” 第二节 任用赵过推行“代田法” 一、富民政策指导下的新举措 二、代田法及其推行 第三节 后事安排 一、钩弋故事 二、精心安排的接班人 第十章 功过评说 第一节 功大过亦大 一、武帝的历史功绩 二、大功背后的大过 第二节 从汉武功过看历史悖论现象 一、何谓历史悖论 二、汉武悖论现象透视 附录 汉武帝大事纪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记 试读章节 二、因祸得福 臧儿颠沛流离大半生,受尽了折磨,所以更加怀念少时的荣华富贵,每天做梦都想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传说有一天街上来了一个占卜算命的,此人在关中一带很有名气。他能推算人的一生,十分灵验。刚好大女儿王姑回家探亲,臧儿就拉着她一起去凑热闹。没想到占卜先生一见她俩就主动上前搭话,说她的女儿面相富贵,将来一定会母仪天下。这一下子触动了臧儿的心事,她马上开始盘算,怎样才能进人富贵之门。当时王炼已经嫁给金家的儿子金王孙,并生下一女,取名金俗,小俩口正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呢!臧儿认为要想再度和富贵结缘,只有让女儿离开金家,另攀高枝。想好后就到金家哭着、闹着、撕毁婚约,要带走女儿。金家当然不会理会她的无理取闹,但是却考虑到如果王姑在附近再嫁给别人,抛夫弃女,金家人的脸就给丢尽了。金家上下合计了一下,反正他们俩口子也过不下去了,不如把她扮成秀女,送入宫中,离这儿越远越好。没想到金家对臧儿毁婚的报复,竞使王炼因祸得福,得到太子刘启的宠幸。从此,臧儿一家的生活展开了新的一页。 三、刘彻出世 西汉初,帝国制度刚刚建立,思想上尚未奉行“独尊儒术”,“三纲五常”还不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当时婚姻不重门第和等级。婚姻的开放和自由是秦汉社会风俗常见的现象,贞节观念也相对后世淡漠,改嫁、再嫁普遍存在。如汉初名臣陈平曾娶张氏五嫁之女为妻,卓文君私嫁司马相如等。连孔子后裔孔光也曾说:“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 汉时帝王纳妃的标准并不注重门第,而是以色艺为先。许多少女学习歌舞就是为了能够入主掖廷,有朝一日登上后妃之位。在赵国邯郸有专门教女子歌舞的学校,可见当时的风尚。 王娃虽然已经结婚生女,但年方妙龄,目若秋波,体态婀娜,风姿绰约,丝毫看不出来已婚妇女的痕迹。当时尚为太子的刘启一下子被迷住了,不久王志被封为美人。汉初沿袭秦制,皇帝正妻一人称皇后,姬妾称夫人。众妃分为若干等级,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称号。王美人只是一个等级不高的嫔妃。她得宠后,一连为刘启生了三个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当初和姐姐一起进宫的妁儿经王美人推荐,也得到景帝的宠幸,为他生了四个儿子,以后皆封为王。 王姑生了三个女儿之后,每天祈祷自己生个儿子。在宫中磨炼了几年之后,她深深地明白“母以子贵”的道理。美色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一旦色衰则爱弛,后果将不堪设想。“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为稳固地位,抓住荣华,惟一的方法就是生个儿子。当时皇帝为了把皇位传给嫡子,往往到民间采纳“宜子妇人,毋辟尝字,毋论年龄”,当然也不论贵贱。只要能给皇帝生下一个继皇位的龙子,便可被尊为皇后。《礼记·昏义》中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王美人不想等自己年高色衰,她要靠儿子来保证自己无后半生之忧。这时的王姑已不是安于生活的民间少女,而是工于心计的宫廷妇人了。 秦汉人相信天命祥瑞。一天王美人为了让自己未来的儿子受到重视,就趁景帝心情好时禀明她做了一个怪梦。王美人娇滴滴地说她昨夜梦见一轮红日落人怀中。景帝一听大喜,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征兆。梦日人怀的消息传遍宫内外,给未出世的刘彻蒙上一层神秘的光环。王美人声称怀孕后,十四月迟迟未生。古时有圣王唐尧历十四个月孕的传说,因此景帝更喜欢这个还未谋面的儿子。 阴历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传说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一天人间的喜鹊都飞上天河,用脊背搭起一座鹊桥,让这两个有情人相聚一天。人们在这一天摆上水果,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公元前156年七夕节在汉宫猗兰殿内却非同寻常,这里灯火通明,大家忙忙碌碌,都期待着一个小皇子的出生。不一会儿,一声尖锐的婴儿啼哭打断了人们的谈话,“王夫人生了一位皇子”,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宫内外,他是景帝的第十位儿子。刘启刚刚即位第一年就得到一位皇子,可谓是双喜临门呀!景帝喜滋滋地看着结结实实的儿子,心里非常高兴。他想到民间流行给孩子起一个贱名,可以保证将来富贵和平安,就给刚出生的儿子起名刘彘。彘就是猪,在汉代,猪又被视为龙的一种,代表自己的儿子是龙的传人。 终于生了儿子的王夫人松了一口气儿,但并不代表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让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她被尊为太后,才可以万无一失,为了这个目的,王美人得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呀! 臧儿重返富贵的美梦终于成真了,但是王氏外戚是否能成显贵,就要看王炼在宫中的造化了。 第二节 从胶东王到皇太子 一、四岁胶东王 小刘彘聪明可爱,景帝十分喜欢他。但是宫中嫔妃如云,景帝共有十个儿子。在王美人产子之前,薄太皇太后的内侄女已被封为皇后。可惜她运气不佳,一直没个一男半女。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祖训支配下,薄皇后的地位自然可想而知了。 王夫人观察宫中众妃,能和自己较量的只有栗姬。她容貌艳丽,也十分受景帝宠幸,况且连生了三个儿子,刘荣为长子,立储的可能性最大。于是宫中的两个女人为自己的地位展开了争斗。 公元前155年春,日暮西山的薄太皇太后死去,薄皇后失去了祖母的靠山,不久被废,离开了正宫。后位的空缺,代表着皇储未定。皇后之争和太子之争交织在一起在汉宫中悄悄展开。 景帝对两个妃子都十分喜爱,对哪一个都难以割舍。聪明伶俐的刘彘三岁能诵经如流,无一遗落,表现出超人的智力。有一次景帝把他抱在膝上问:我儿想要当皇帝吗?小刘彘用稚嫩的声音回答说:做皇帝由天不由人,我只想做父亲的好儿子,每天能在您膝下玩耍。景帝听后十分惊讶,小刘彘的大度和悟性使景帝有立他为储的想法。 但是景帝曾与栗妃私约,立她为后,其子为君。栗妃三子荣、德、阏,德被立为河间王,阏被封为临江王,只有长子刘荣未被册封,显然是为当太子做准备的。但是刘荣为人忠厚、木讷,和才智过人的刘彘相比,立刻矮了半截。介于这种情况,景帝犹豫了一年,仍未做出决定。 栗姬偷窥后位已久,薄氏被废后,她更是格外献媚,要求景帝实现诺言,立荣为太子,心想太子的母亲日后自然会封为皇后。景帝执政时奉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政策,做事循古礼,少变化。立幼废长,有违祖训。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景帝于前元四年(前153年),立刘荣为皇太子,四岁的刘彘为胶东王。 P2-6 序言 崔林涛 西安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根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文明传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都西安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拓印下无比瑰丽的史诗和波澜壮阔的画卷。 “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发源地之一。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六千多年前,半坡先民在这里种植狩猎,开掘出了别具特色的“半坡文化”。自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此建立丰京,揭开了西安作为帝王京师历经千年,雄踞华夏,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历史。西安成为与雅典、罗马、伊斯坦布尔等城市齐名的世界历史古都。直至今天,西安城中的塔和碑,城外的陵与墓,连绵的城垣与宫殿遗址,保存的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周乐秦声、汉风唐韵等文化艺术,仍在昭示着这里曾经呈现过的尊贵和豪华,开放和风流。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古都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古都西安见证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鼎盛辉煌,然而,往日这个帝王们希冀长治久安、长久平安的长安城也几度衰落,数遭兵燹,令人扼腕地一度衰落了。 衰落的根源值得研究汲取,怎样重新激起奋发向上的精神更应当总结和发扬。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精辟地分析,任何文明都有其生长和衰亡的过程,而能否勇敢地接受各种挑战决定着这种文明的前途。 我们在研究文明生长的时候,发现它的过程是一连串的挑战和应战。应战不仅解决了挑战所提出来的问题,而且还在它每次胜利地解决了一个挑战问题以后,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样,文明生长的性质的最核心的成分便是一种新的活力、不断的创新。历史在前进,文明在曲折中发展。 西安,曾经创造过昔日的辉煌,西安也曾经历过衰落,西安又迈向创造新的文明的征途。江泽民总书记在分析古希腊文明、拜占廷文明盛极而衰时说过,不能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就必将落后。江总书记在西安论述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还说过,中国曾有过盛唐时期的辉煌,但安史之乱后衰落了。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他多次强调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年轻一代要多学习和了解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文化的养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使中华民族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不断发展、走向繁荣,就要审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学习借鉴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与时俱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立于不败之地。 先进文化是现代人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并且面向未来的创造,是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产物。我们有责任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因为这是永葆历史文化名城活力的根本所在。研究历史,分析现状,面向未来,西安要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西安,让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中保持优良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提高自信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成功地应对前进中的每一次挑战。我想这是。每一个西安人和关注西安发展的人们不断思索的命题。工作和生活在古都西安的人们要有一种气概,重开现代丝绸之路,重振汉唐雄风,把西安建设成既葆有古都风貌,又具现代文明和时代精神的大都市。 编著《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正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有关古都西安的著述很多,但系统地编著一部大型丛书,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却是首次。我有幸在西安工作十多年,西安的文化积淀实在是丰厚,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必要也有责任组织和推动一批专家、学者,编撰一部详尽介绍古都西安的大型丛书。为此,我曾多次与史念海先生等专家交流,共同策划。从制定规划、内容、体例讨论论证、专题编著分工、编审等,工作展开已近五年时间,现在要陆续出版了。本丛书的宗旨是崇尚征实,弃绝浮言,全面系统,提倡寓新颖观点于详密’材料的治学风格。参与编著丛书的每位作者都在理论阐释和材料整理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都有全新的开拓。这是全体作者的心血,更是史念海老先生留给世界,留给当代与后人的一份呕心沥血的遗嘱。这套由他主要审定的丛书陆续与读者见面了,而史先生却已无法全部看到。鲁迅先生曾说过,拿着故人的遗稿,就像手里攥着一把火。这套丛书的问世正是史先生传承给我们的希望之火,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望着雄伟壮观的古城墙和高楼林立、华厦争辉、桥涵飞虹、通衢溢彩、万车竞速的西安,感受着汉唐雄风开阔的底蕴,体味着这方水土赋予西安人开拓创新的激情,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强大自我更新能力、包容进取精神的西安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一定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再创造出新的历史奇迹! 2003年8月26日于西安 后记 这册《汉武帝》,是我和几位青年学子共同完成的。全书的章、节、目均由我拟定,大家按题作文,最后再由我删改定稿。具体分工如下: 前言、第十章、汉武帝大事纪年表黄留珠 第一、二、三章柴波 , 第四、五、六章弓建中 第七、八、九章丁春文 由于这个题目,很多人都已写过,几乎题无剩义,因此如今重写,既有方便之处,也有困难之处;特别是要再写出些新意来,确实不易。限于水平,书中不妥的地方,肯定不少,我们衷心地期待着广大读者有以教正! 本书的照片及插图,承蒙张永禄、陈峰、贾麦明三位先生鼎力相助,在此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黄留珠 1999年春节 于西北大学 附 记 我没有想到这部书稿有机会在短短数月中迅速付梓。这应该感谢西安出版社的同志,感谢责任编辑乔女士。回想当年为按照与丛书主编史念海先生签订的合同要求准时交稿而日夜兼程写作的日子,心情仍然难以平静。如今史先生已作古多年,与我合作的几位青年人,也都各奔前程,早已离开古城西安,而我自己亦年过花甲,成为夕阳红合唱团的一员。校稿过程中,看着那一行行书写在“古都西安丛书专用稿纸”上的他(她)们的字迹,和我用红笔所作的删改,不禁感慨万千。我衷心祝愿他(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大展宏图!而这本小书,亦将成为我们之间曾经有过的那段师生情谊的永久纪念。 2003年10月1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