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何面对媒体(政府和企业新闻发言人实用手册)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邹建华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基于多年与媒体打交道和从事新闻发布工作的经验,结合“新闻发言人培训”和“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培训”中碰到的问题和学员普遍存在的疑惑,全面、完整地总结出了一套如何面对媒体的策略和与记者打交道的技巧。本书最大特点是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且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不仅是一本新闻发言人培训难得的参考书,也是各级领导、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不可多得的案头工具书。

内容推荐

作者基于多年与媒体打交道和从事新闻发布工作的经验,结合“新闻发言人培训”和“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培训”中碰到的问题和学员普遍存在的疑惑,全面、完整地总结出了一套如何面对媒体的策略和与记者打交道的技巧。本书最大特点是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且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不仅是一本新闻发言人培训难得的参考书,也是各级领导、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不可多得的案头工具书。本书告诉你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避免谣言,如何摆脱被动的舆论局面,如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能引导舆论而不“引火烧身”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宣传、扩大影响等等。本书能让你认识、了解媒体,助你渡过难关、化险为夷。

目录

前言

上篇 策 略 篇

第一章 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策略

1.1 突发事件的定义和有关应对规定

1.2 突发事件后及时进行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性

1.3 突发事件媒体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1.4 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策略

第二章 常态下的舆论引导策略

2.1 新闻性原则

2.2 直截了当,不绕圈子

2.3 有效性原则

2.4 通俗易懂

2.5 以我为主

2.6 妥善处理与记者的关系

第三章 企业危机时刻的媒体应对策略

3.1 现代企业应有媒体危机感

3.2 现代企业应改变旧的媒体应对观念

3.3 新闻发布机制是应对媒体危机最有效的手段

3.4 企业危机新闻发布和媒体应对的有关策略

中篇 技 巧 篇

第四章 面对媒体的语言艺术和技巧

4.1 幽默与诙谐

4.2 反诘

4.3 说“不”的技巧

4.4 回避的技巧

4.5 温和、含蓄

4.6 模糊语言

4.7 以理服人

4.8 针锋相对

4.9 简洁、明了

4.10 数字和对比

4.11 生动、形象

4.12 运用逻辑的力量

第五章 新闻发言人应掌握的几个重要技巧

5.1 发言人的素质要求

5.2 心理技巧

5.3 如何对待“刁钻”问题

5.4 沉着、冷静

5.5 如何应对意外的问题

5.6 如何尽量少说错话

5.7 媒体形象设计和体态语言等问题

第六章 接受记者采访的技巧

6.1 接受采访前

6.2 接受采访中

6.3 接受记者采访的技巧和有关注意事项

第七章 走出认识误区

7.1 新闻发言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表态吗

7.2 新闻发言人不能念稿吗

7.3 关于“答非所问”

7.4 新闻发言人不是“人”吗

7.5 关于“无可奉告”

下篇 组织与操作篇

第八章 新闻发布制度及中外新闻发布制度比较

8.1 关于新闻发布制度

8.2 中外新闻发布制度的异同

第九章 新闻发布的策划与操作

9.1 新闻发布的策划技巧

9.2 新闻发布会的操作技巧

附录

1.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全文)

2. 记者招待会记者提问的技巧

3.国家机关新闻发言人名单及联络方式

后记

试读章节

政府越来越重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新闻发布工作

突发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一个国家、政府或组织甚至个人都很难完全避免。问题的关键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应对?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尽快加以化解?经验告诉我们,在目前通讯技术和媒体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正确妥善地做好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是能否缓解或化解危机的一个重要的甚至决定性因素。处理不好就会加深危机或酿出新的危机。所以,媒体应对技巧已经成为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领导越来越重要的基本功。

目前,我国也已经进入“突发事件多发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中的矛盾不断增加,各类突发事件也在上升。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问题。2004年9月19日,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其中指出,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

前不久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强调,“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并规定,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现在全国各部委,省、市逐步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都非常重视和强调突发事件后的新闻发布工作。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武在2005年12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今后将着力加强突发事件新闻发布,遇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国务院新闻办将努力做到迅速反应,及时组织,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O05年9月6日发出通知,宣布正式建立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通知规定,无论一般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大或者特别重大事故现场必须有新闻发言人,及时向公众通报事故伤亡、损失以及救援措施、救援进展等情况。通知还特别强调,在不影响事故救援的情况下,必须设置事故新闻发布地点,以便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并做好记者采访的服务工作。

1.2突发事件后及时进行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性

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突发事件,由于其突然性,公众对事件一无所知。出于对自身利益或对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担忧,公众本能地对信息会产生一种渴求。他们急于知道突发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现状如何,政府或有关部门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及自己应该如何行为才可以规避危险等等。

有时即使与自己没有切身利益,但因为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或知情欲,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也会产生一种“信息饥渴”。这既是心理需要,也是生理需要。

这时,政府或权力部门如迅速、及时地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饥渴”,就会赢得公众的信赖。否则,如果政府保持沉默、封锁消息或遮遮掩掩,就会失去公众的信任。

如某地发生烟花爆竹大爆炸。据有关部门的消息称,此次事故中死者共有14人,另有61人受伤住院。因当地政府不接受采访,不愿与媒体沟通,人们对这一数字产生怀疑。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流言,有人说爆炸事故死亡了100多人。有电视媒体报道,至少清理出了34具尸体。有的报道更是耸人听闻,说事故造成1万多人无家可归。后来调查结果证明确实是死亡14人。可见越不透明,人们对政府越不相信。

有助于遏制谣言,安定人心麓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会感到惶惶不安,而流言、小道消息的传播常常会使公众的这种不安加重。他们迫切需要听到权威的声音。政府此时发出信息是稳定人心、提高其承受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如政府及时主动地发布有关信息,让公众对突发事件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就能减弱公众的担忧;否则,任由流言、谣言横行,就会增加社会的不安情绪,甚至引发公众的过激行为。西方有一谚语说,“恐惧的心理比恐惧的到来更可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次又一次的事实反复证明,及时发布有关消息才能化解风险,否则会事与愿违,引发社会恐慌,并极大地损害政府公信力。

2002年,某地曾出现艾滋病人用针扎人的传言。说有一些艾滋病人在商场、路边等公共场合,用装有含艾滋病毒血液的注射器见人就扎。有关权威部门没有及时出面澄清,流言越传越广。一时间,人心惶惶,没人敢上街,最繁华的街道也是行人寥寥。

实际上,艾滋病毒离开人体一分半钟后,因血液凝固就会死亡,如果病毒携带者不是在现场抽血后马上扎人,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公安部门侦破此案后,立刻在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请专家释疑解惑,进行辟谣。辟谣后,市民很快平静下来,社会重新恢复安定。

P4-6

序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蔡武

 

新闻发布工作既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它还体现出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改进和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对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国务院近70个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一共有了80多位新 闻发言人。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已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一些地级市或县级市也正在开展这项工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新闻发布工作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加强新闻发布工作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首先它对建立我国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和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国际社会对于我们的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和实践普遍给予高度的评价。我前不久到国外去访问,顺便做了一些调查。我发现,现在国外的媒体关于中国情况的报道,已经有许多是引用我们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权威信息,这一点是非常令人振奋的。

其次, 国内广大的公众对于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工作也越来越认可。我到国务院新闻办工作之后,经常收到各方面的来信,对我们的新闻发布工作提出建议、提出要求,有的建议是非常具体的。这说明广大公众非常认可、非常关注,通过政府新闻 如何面对媒体?

发布会的权威渠道发布信息,得到公众的认可。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的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一方面,这项制度本身还需要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许多人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应对的本领。如有些部门和地方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新闻发布还是比较慢,有些新闻发言人还是不愿多见记者。这就需要我们一是要在制度化的建设上下大力气,二是要提高我们整个新闻发布工作的水平,三是要提高我们新闻发言人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我们整个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的综合素质和水平,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要。截至目前,我们大约已经培训了五千多名各级新闻发言人,培训使大家提高了对新闻发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了新闻发布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一些策略与技巧,增强了新闻发言人的职业信心。但第一轮的培训还是基础性的培训,需要不断提高培训的层次,主要是朝着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目标加强对发言人的培训。

本书是一本介绍和探讨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发布策略和技巧的书,是一本新闻发言人培训的有益的参考书,诚如书名一样,也是一本新闻发言人的实战手册。内容比较系统、全面,既有新闻发布制度有关知识和情况的介绍,又有诸多新闻发布会实际操作策略和技巧以及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的语言艺术和技巧等等,并且每个策略和技巧后面都辅之于大量案例和有一定深度的案例评析。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书中还对如何“有的放矢”地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宣传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思路和建议。

作者邹建华在外交部长期从事新闻发布工作,作为外交部发言人的参谋和助手, 曾协助过外交部多位发言人的工作,参与并负责组织了近500场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书中一些案例和

许多技巧都是他亲身经历和工作经验的总结。从去年以来,他应邀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外交学院等单位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授课,并在授课中通过与学员交流和互动,通过学员提出的各类问题和种种疑惑,了解了各部门学员的基本状况和有关需求,他在书中对这些问题都专门进行了解答。

这本书虽然主要针对新闻发言人,但其中一些面对媒体的理念、原则和技巧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也有参考价值。相信通过本书,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发言人或参与新闻发布工作的人员会从中得到帮助;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在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或危机问题上也会受到有益的启发;准备接受记者采访的朋友会得到一些有用的提示;与媒体打交道的人会从中获得裨益。

 

2006年9月

后记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常常对如何对境内外媒体表态,以引导舆论走向,对如何有效开展宣传和说服工作等问题有很多困惑和思考,在“新闻发言人培训”和“突发事件和媒体应对培训”中一些学员也提出许多有关问题,希望得到我的帮助,这迫使我进入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我觉得我们现在一些表态原则性都很强,但说服力略显不足,有时,我们的一些表态好像是在自说白话,是在做一个姿态,完成一个规定动作,表明我已经说过话了,已经表明立场和态度了,不太考虑说出去的话别人是否能理解、认同,是否能说服别人,达到目的,即不重视说话表态的效果。不仅对外表态这样,面对国内媒体和公众的表态也一样。突发事件发生后或出现负面舆论后,有些部门或企业本能的反应就是反驳、辩解,首先就是指责对方是不负责任的,是造谣,甚至要与对方对簿公堂,然后就自我标榜,自我表扬一番,没有去想在公众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这种自我标榜和王婆卖瓜式的表态有多少人相信?效果是否会适得其反?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你出来说话应该针对的主要对象不是对方,不是为了解气,而应面对的是广大的媒体和公众,是要争取媒体和公众,所以态度要谦和、诚恳,说话要婉转,要运用一定的说话策略和技巧,否则,如口无遮拦,只会将自己锁定在舆论的漩涡中心,引来更大的麻烦。现在,我们许多部门和企业在危机或负面新闻出现后,虽然已经意识到要在第一时间出来说话,以引导舆论,但由于缺乏效果意识和有关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引火烧身”,招来网民和读者的一片指责和批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撰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醒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尝试找到一些危机处理和化解的办法。不知是否能达到这一目的?是否能完满回答学员们提出的问题?

在本书付印之际,我要感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蔡武主任,他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本书写序,并对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要感谢国务院新闻办郭卫民、鲁广锦两位局长的帮助。我要感谢人民出版社柏江编辑,当初与人民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时,柏江编辑看好此书,并报送通过了选题,这对我是很大鼓励。我还要感谢本书责任编辑章永宏同志,他在编辑过程中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李真,是她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让我有充分的时间从事研究和写作。她是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一定有不少不足,甚至谬误,诚恳希望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06年9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