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在文学创作中的一本经典之作,此书利用当时黑暗复杂的社会背景,作者让主人公基督山伯爵演绎了一场动人、深刻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情感真挚,故事中高潮叠起,具有很强的人物情节吸引力,相信读者一定会喜欢上这本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基督山伯爵(上下)/世界文学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大仲马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在文学创作中的一本经典之作,此书利用当时黑暗复杂的社会背景,作者让主人公基督山伯爵演绎了一场动人、深刻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情感真挚,故事中高潮叠起,具有很强的人物情节吸引力,相信读者一定会喜欢上这本书。 内容推荐 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水手邓蒂斯的报恩和复仇故事。主要情节跌宕起伏,迂回曲折,从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节,小插曲紧凑精彩,却不喧宾夺主;情节离奇却不违反生活真实。在报恩与复仇的场景中,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固有的悲剧性因素。 目录 译序 第一章 驶抵马赛港 第二章 父与子 第三章 卡塔朗村人 第四章 密谋 第五章 订婚宴 第六章 代理检察官 第七章 审讯 第八章 伊夫狱堡 第九章 婚宴之夜 第十章 杜伊勒里宮的小书房 第十一章 科西嘉的魔怪 第十二章 老子与儿子 第十三章 百曰 第十四章 愤怒的囚犯和疯狂的囚犯 第十五章 三十四号和二十七号 第十六章 一位意大利学者 第十七章 神甫的牢房 第十八章 财宝 第十九章 第三次发病 第二十章 伊夫狱堡墓地 第二十一章 蒂布兰岛 第二十二章 走私者 第二十三章 基督山岛 第二十四章 光彩夺目 第二十五章 陌生人 第二十六章 加尔桥客栈 第二十七章 叙述 第二十八章 监狱档案 第二十九章 莫雷尔公司 第三十章 九月五日 第三十一章 意大利——水手辛伯达 第三十二章 梦幻醒来 第三十三章 罗马强盗 第三十四章 显露身形 第三十五章 槌击死刑 第三十六章 罗马狂欢节 第三十七章 圣·塞巴斯蒂安地下墓穴 第三十八章 约会 第三十九章 宾客 第四十章 早午餐 第四十一章 引荐 第四十二章 贝尔图齐奥先生 第四十三章 欧特伊别墅 第四十四章 家族复仇 第四十五章 血雨 第四十六章 无限信贷 第四十七章 银灰花斑马 第四十八章 唇枪舌剑 第四十九章 海蒂 第五十章 莫雷尔一家 第五十一章 皮拉姆斯和西斯贝 第五十二章 毒药学 第五十三章 魔鬼罗贝尔 第五十四章 债券的涨跌 第五十五章 卡瓦尔坎蒂少校 第五十六章 安德烈亚·卡瓦尔坎蒂 第五十七章 苜蓿园 第五十八章 努瓦蒂埃·德·维尔福先生 第五十九章 遗嘱 第六十章 快报 第六十一章 治睡鼠偷桃之法 第六十二章 幽灵 第六十三章 晚宴 第六十四章 乞丐 第六十五章 夫妻争吵 第六十六章 婚事 第六十七章 检察官的办公室 第六十八章 夏曰舞会 第六十九章 调查 第七十章 舞会 第七十一章 面包和盐 第七十二章 德·圣-梅朗夫人 第七十三章 诺言 第七十四章 维尔福家族的墓室 第七十五章 会议纪要 第七十六章 小卡瓦尔坎蒂的进展 第七十七章 海蒂 第七十八章 约阿尼纳来信 第七十九章 柠檬汁 第八十章 指控 第八十一章 歇业的面包房老板的房间 第八十二章 夜盗 第八十三章 上帝之手 第八十四章 博尚 第八十五章 旅行 第八十六章 审判 第八十七章 挑衅 第八十八章 侮辱 第八十九章 夜 第九十章 决斗 第九十一章 母与子 第九十二章 自杀 第九十三章 瓦朗蒂娜 第九十四章 真情吐露 第九十五章 父与女 第九十六章 婚约 第九十七章 上路前往比利时 第九十八章 钟瓶旅馆 第九十九章 法律 第一00章 幽灵 第一0一章 洛库斯特 第一0二章 瓦朗蒂娜 第一0三章 马克西米连 第一0四章 丹格拉尔的签字 第一0五章 拉雪兹神甫公墓 第一0六章 分财 第一0七章 狮穴 第一0八章 法官 第一0九章 重罪法庭 第一一0章 起诉书 第一一一章 赎罪 第一一二章 启程 第一一三章 往事 第一一四章 佩皮诺 第一一五章 路奇·王霸的菜单 第一一六章 饶恕 第一一七章 十月五日 试读章节 “噢!上帝呀!”蕾妮叹道,她越来越神色黯然了,“德·维尔福先生,您这话当真吗?” “完全当真,小姐,”年轻的司法官微微一笑,又说道,“小姐和我都盼望精彩的审判,小姐是要满足好奇心,而我是要满足勃勃雄心。不过判了这类案子,局势只能恶化。拿破仑的那些兵痞,早已习惯盲目地冲向敌人,难道您认为他们要开一枪或举刀刺杀,还会三思而后行吗?他们可以打死素昧平生的俄国人、奥地利人或匈牙利人,要干掉他们眼中的仇人,难道还会有所顾忌吗?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也好,否则我执法就师出无名了。我何尝不如此,看到被告怒形于色,眼中冒火,我就感到勇气倍增,精神抖擞:这不再是一场诉讼,而是一场战斗了。我进攻,他还手,我强攻硬打,同所有的战斗一样,结果总要分个胜负。诉讼就是这么回事!面临危险,讲话才能雄辩。被告在我反驳之后,如果冲我微笑,就表明我讲得不好,表明我的指控苍白无力,论证不足。一位检察官确信被告有罪,看到在如山的铁证、雷霆万钧的雄辩的打击下,被告不得不低头认罪,您想想他该多么自豪啊!那颗低下去的脑袋,肯定要掉下去。” 蕾妮轻轻叫一声。 “这才叫能言善辩。”一位贺客说道。 “这才是我们时代需要的人才。”第二个人说。 “就说您上次办的案子,亲爱的维尔福,那才叫精彩呢,”第三个人说,“要知道,弒父的那个人,还未等刽子手碰一碰,就让您这张利口给杀死了。” “唔!这种大逆不道的人,”蕾妮说道,“我看倒罪不容诛,他们受什么刑罚都不为过;然而,那些可怜的政治犯!……” “政治犯更是罪恶滔天,蕾妮,要知道,国王就是万民之父,阴谋推翻或刺杀国王,就是谋杀三千二百万臣民之父。” “哎!不管怎么说,”蕾妮又说道,“德·维尔福先生,您会答应我,从宽判处我为之求情的那些人吧?” “请放心,”维尔福说着,十分甜美地笑一笑,“我们共同来撰定起诉书。” “我的宝贝,”侯爵夫人说,“你还是玩鸟玩狗,留心你的服饰吧,别打扰你未婚夫的公事。如今刀枪入库,文官用事了。这个意思有句拉丁话,说得极为深刻。” “用长袍替代武器吧。”维尔福颔首说道。 “我不敢献丑讲拉丁文。”侯爵夫人答道。 “我倒希望您当个医生,”蕾妮又说道,“主杀天使,尽管也是天使,但总使我感到恐怖。” “好心肠的蕾妮!”维尔福喃喃说了一句,同时深情地看了姑娘一眼。 “我的千金小姐,”侯爵说道,“德·维尔福先生在这个省份,将是道德和政治的医生;相信我好了,这是个了不起的角色。” “令人忘却他父亲曾扮演的角色,这倒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不肯饶人的侯爵夫人来了一句。 “夫人,”维尔福苦笑一下,又说道,“我已经荣幸地告诉您,家父已摒弃从前的过错,至少我希望如此,他成了宗教和秩序的一位热忱的朋友,一个也许比我还优秀的保王党人;因为他是悔过自新,而我仅仅出于笃诚。” 这番话措辞得宜,维尔福讲完便扫视宾客,看看他饶舌的效果,如同他在法庭上争辩之后,瞧瞧旁听席上有何反应。 “喂,亲爱的维尔福,”德·沙维厄伯爵接过话头说道,“前天在杜伊勒里宫,我也正是这样回答御前大臣的。他向我了解,一个吉伦特党人的儿子,如何同孔德军的一位军官之女结成奇缘。大臣听了我的回答,就完全理解了,而这也是路易十八所提倡的联姻方式。想不到国王留心听了我们的谈话,他插进来说:‘维尔福,’——请注意,国王没有称努瓦蒂埃,而是加重语气称维尔福——‘维尔福前途远大,这个年轻人已经成熟,他是我的人。听说德·圣-梅朗侯爵夫妇选他做乘龙快婿,我非常高兴。如果他们不先来请求我允婚,我也会要当这个大媒的。’” “国王真是这么讲的吗,伯爵?”维尔福乐不可支地高声问道。 “我向您转述的是他原话,如果侯爵肯开诚布公,那么他就会承认我此刻向侯爵转述的,完全符合国王对他本人讲的话;那还是半年前,侯爵请国王恩准他把女儿嫁给您时,国王对他这样讲的。” “不错。”侯爵答道。 “这位明主对我恩同再造,我一定不遗余力为王上效劳!” “好啊,”侯爵夫人说道,“我就喜欢你这样子。现在,逆贼尽管来吧,在这里准能受到款待。” “我可不然,妈妈,”蕾妮说道,“我要祈求上帝不让他听您的话,也只给他打发来一些小偷、软弱的破产者和胆小的骗子;这样的话,我才能睡安稳觉。” “您这样讲,”维尔福笑道,“就等于祝愿一名医生只诊治头疼脑热、皮肤擦伤一类的小毛病。正相反,您果真希望我当上检察官,就该祝愿我治那些重疾顽症。这种治疗才能给医生带来声誉。” 也是天缘巧合,维尔福刚表达这种心愿,就如愿以偿了。正好这时.一名贴身仆人走进来,附耳对他说了几句话。维尔福道歉离席,过了片刻又回来,只见他面含微笑,喜形于色。 蕾妮深情地望着他;他那蓝色的眼睛、黝暗的皮肤以及黑色的颊髯.此刻看上去,的确是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因此,这姑娘的整个心思,似乎都吊在他的嘴唇上,等待他说明离席片刻的缘故。 “哦,小姐,”维尔福说道,“刚才您期望找个当医生的丈夫,而我和罗马医神埃斯科拉庇俄斯的门徒(一八一五年还这样讲),至少有这样一个相似之处,即现时从来不属于我,这不,即使在订婚宴席上,我坐在您的身边,也有人来打扰。” “打扰您是什么缘故呢,先生?”美丽的年轻姑娘问道,颇露不安的神色。 “唉!是看一名患者,据说那人病人膏肓,命在旦夕了:这回,病症接近绞刑架。” “噢,天哪!”蕾妮面失血色,高声叹道。 “真的呀!”宾客异口同声地说。 “看来,确实发现了波拿巴党的一起小小的阴谋。” “会有这种事儿?”侯爵夫人问道。 “这是告发信。” 维尔福念道: 检察官先生: 王室和教会的一位友人特此报告,有一个名叫埃德蒙·唐代斯的人,系法老号船大副;该船自士麦那返航,中途在那不勒斯和费拉约港停靠,今天早晨抵港。此人受缪拉指使,将一封信送交窃国大盗,又受窃国大盗差遣,要将一封信送交巴黎的波拿巴逆党组织。 逮捕其人即可缴获罪证,这封信他不带在身上,即藏在他父亲家中,或在法老号船舱室里。 “可是,”蕾妮说,“这只不过是一封匿名信,还不是给您的,而是给检察官先生的。” “不错,然而检察官先生不在,他的秘书收到这封信,受命拆开,接着派人找我,却没有找到,于是下令抓人。” “这么说,那个罪犯抓起来了。”侯爵夫人说道。 “应当说被告。”蕾妮订正说。 “是的,夫人,已经抓起来了,”维尔福答道,“正如刚才我荣幸地对蕾妮小姐说的那样,如果搜出那封信,那么病人确实病得很重。” “那个可怜的人在哪儿?”蕾妮问道。 “在法院。” “去吧,朋友,”侯爵说道,“别处等着你给国王办事,就不要和我们在一起疏忽公务。去为国王效力吧。” “噢!德·维尔福先生,”蕾妮双手合十说道,“今天是您订婚的日子,您要宽大为怀。” 维尔福绕过餐桌,走到年轻姑娘的座位跟前,俯在椅背上说道: “我将尽力消除您的担心,亲爱的蕾妮。不过,如果罪证确凿,指控属实,那就应当割倒波拿巴党的这株毒草。” 听见“割倒”这个词,蕾妮不禁浑身一抖,因为要割倒的这株草长着一颗脑袋。 “好啦,好啦!”侯爵夫人说,“不要听女孩子之见,维尔福,她早晚会习惯的。” 侯爵夫人伸出枯瘦的手,让维尔福亲吻。维尔福吻的时候,眼睛却盯着蕾妮,分明对她目语: “我吻的是您的手,至少在此刻,我渴望吻到您的手。” “不祥之兆!”蕾妮轻轻叹了一声。 “老实说,小姐,”侯爵夫人说道,“你简直幼稚到了极点,我真不明白,国家的命运,同你这感情的无常变化、心肠的过分慈软,能有什么联系呢。” “噢!妈妈!”蕾妮轻声怨道。 “宽恕保王党中这个坏成员吧,侯爵夫人,”维尔福劝道,“我向您保证,我身为代理检察官,一定尽心尽职,办案十分严厉,决不手软。” 身为司法官的维尔福对侯爵夫人这样讲,而作为未婚夫的维尔福,同埘又向未婚妻丢眼色,目语道: “请放心吧,蕾妮:看在你的爱情分上,我一定采取宽大的态度。” 蕾妮报以最甜美的微笑,于是,维尔福心怀天堂离开了。(P44-47) 序言 如果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询问在古今中外的通俗小说中,哪一部在世界上拥有最多的读者,而且从出版至今一直成为畅销书,那么回答《基督山伯爵》的人,恐怕不在少数。不管怎么说,《基督山伯爵》自一八四四年在《辩论日报》上连载,就引起极大的轰动,一百多年来始终畅销不衰,不知译成多少种文字,不知发行了多少亿册,又有多少人捧读过,大概很难统计了。 这种费时费工的大规模调查,自然不会有人去组织。但是译者在大仲马的故乡法国逗留期间,却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有趣到了滑稽程度的调查问卷。 事情发生在基督山城堡。不过,这座城堡不在基督山岛上,而是建在巴黎西部远郊的圣曰耳曼昂莱。那里有法国国王弗朗索一世的行宫;也正是在那个地区,大仲马写出了《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脍炙人口的小说。大仲马把那里看作第二故乡,并以基督山伯爵自居,一心想当堡主;却苦于没有自己的城堡。一八四七年有一天,大仲马发现一块风水宝地,位于圣日耳曼昂莱山脚,俯临塞纳河,他便买下一片坡地,请来一位建筑设计师,说道: “我要造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配一座哥特式小楼,建在小湖中央。花园要建成英国式的,带几条小瀑布。” “这我可办不到,仲马先生!这是一座黏土山丘,您造起楼来,要滑进塞纳河的。” “您尽可以挖到岩石层,建造两层地下室。” “这样一来,造价会高达二十万法郎!” 而大仲马的回答,足以刻画出他那豪爽的性格: “但愿如此!” 整个计划如期实现。一八四七年七月二十五日,这座新建筑命名为基督山城堡,应邀前来庆贺乔迁之喜的客人多达六百多名,盛况空前。更加令人惊叹的是,这种盛况持续了几年。每天食客如云,高朋满座;其中许多人,大仲马连姓名都不知道,可见他的气派,比起基督山伯爵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仲马并不因此而停止创作,他往往让宾客饮酒作乐,独自躲进湖中命名为伊夫堡的小楼里,将如潮的文思、奇妙的构想化为文字。 基督山城堡近似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符合大仲马所追求的华丽。但华丽中也有文学家的特色,如窗帘的大挂钩上,饰有大仲马所喜爱的作家的侧身像。客人见挂钩上荷马、莎士比亚、歌德、拜伦、雨果等人的侧身像,奇怪地问道为什么没有堡主本人的,大仲马则回答:“我嘛,住在里面!” 但时过不久,大仲马就不满足于“住在里面”了,他让人给他雕刻了一尊半身像,堂而皇之地安放在门厅的正位,还配上一条座右铭:“我爱爱我的人。” 其实,这条座右铭,大仲马只讲了半句,而他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才表述了完整的意思,那就是:“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正因为如此,有的中译本取名为《基督山恩仇记》,也是有所本的:书中两大主线并行不悖,报恩报得彻底,报仇报得痛快。这非常符合中国读者的心理,而《基督山伯爵》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就不足为奇了。 基督山城堡在风风雨雨中,历时一个半世纪,几经易手,也显出了沧桑老态,作为文物亟待修缮。果然有喜爱大仲马的作品而愿意出资者,最有名的要数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可以说他爱屋及乌,出资将基督山城堡整修一新,改成博物馆,使大仲马文友会有了落脚之地。 无独有偶,英国一位富婆,是大仲马小说迷,她愿意将自己的财产捐赠给大仲马文友会,只要该会根据她列出的问题,举行一次问卷调查。这是百万英镑的巨额捐赠,大仲马文友会当然不敢怠慢,哪怕英国富婆所列的问题大多令人啼笑皆非,也要当作富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严肃地印在问卷上。译者到基督山城堡参加书市的时候,就目睹了工作人员分发问卷的情景。 那场景有趣极了:人们看了问卷,就像欣赏奇文那样兴奋,以各自的情趣和想像力,认真地回答了这样的问题(这里仅举出有关《基督山伯爵》的一小部分问题): “埃德蒙·唐代斯得到的财宝,您估价有多少?他使用了多少?还剩下多少?” “您认为剩下的财宝,仍埋藏在基督山岛上,还是转移到别的地方?书中有什么暗示或线索?” “您认为这批财宝下落如何?是否被后人发现?您看到什么历史文献上记载了此事?” “基督山伯爵和海蒂扬着白帆消逝在海上,您认为他们会到哪里定居?您是否获悉他们后裔的消息?” 如此等等,问题总有二三十个,印了满满两大页。同样滑稽的是,有些答卷者也灵感大发,写下稀奇古怪的答案,同英国富婆的问题相映成趣。譬如我的朋友、法国诗社主席夏尔潘特罗先生,就遗留财宝的问题这样回答: “据可靠消息,大仲马掌握了这批财宝,为了埋藏起来,才建造了基督山城堡。其秘密记在一张隐形纸上,同法里亚神甫发现财宝秘密的那张纸一样,夹在大仲马的一本藏书里。大仲马死后,藏书拍卖,如今下落不明。” 中国读者看完了《基督山伯爵》,也可以回答英国富婆提出的问题,不必根据什么可靠的消息或文献,只要发挥想像力就行了。 这个译本请陈筱卿教授参加翻译,他译了第三十七章至第六十章,特此感谢。前三十六章为旧译(一九九二年花城版);第六十一章至第一一七章是新译。 李玉民 二00五年元月 于北京花园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