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荆楚百位名人/荆楚文化普及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宋汉炎//陈昆满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湖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自古至今涌现各种类型的知名人物。一是猿人(如考古发现的郧县古猿人),二是祖人(如民族始祖炎帝),三是诗人(如屈原),四是美人(如王昭君),五是古人(如出土的西汉古尸),六是野人(如神农架野人之谜),七是道人(如道教创始人张三丰),八是能人(如诸葛亮),九是文人(如米芾、公安“三袁”),十是伟人(如董必武、李先念)。

一言以蔽之,湖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荆楚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本书介绍了一百位荆楚名人,他们的业绩、精神、理想和情操,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之中。

内容推荐

湖北位于祖国中部,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素有重教兴学、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提起湖北的历史名人,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惟楚有才”这个典故。的确,洗净岁月铅华,当我们打开尘封已久的中华文明历史长卷,就会发现荆楚大地上风华绝代的英雄豪杰、贤人逸士、才子佳人层出不穷,自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到共和国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明代推行“一条鞭法”的政坛领袖张居正;自为安疆保国远嫁塞北的王昭君,到求国泰民安奋勇革命的恽代英……这里还孕育了茶圣陆羽、发明家毕异、医圣李时珍、哲学大师熊十力、民主斗士闻一多、戏剧巨擘曹禺、地质学家李四光、革命先驱陈潭秋等许多名流,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开宗立派,风骚独领。

至此,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钟灵毓秀的荆山楚水之间,自古至今,竞走出了如此多的优秀人才。他们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是文人、学者,他们是科学家、艺术家……他们是绚丽多姿的荆楚历史文化的拓荒者、建设者,湖北的历史文化因他们而厚重。

一位伟人,一段历史;一位名人,一个传奇。湖北的山山水水,见证了荆楚骄子的历史功绩与动人传奇。

目录

导言

一、传说中荆楚名人

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

炎黄子孙的伟大母亲嫘祖

“戏彩娱亲”的孝子老莱子

荆山脚下献玉人卞和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钟子期

“卖身葬父,孝感动天”的孝子董永

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二、古代荆楚名人

 (一)帝王将相

‘神农之后,随之大贤”季梁

社稷名臣之首子文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第一循史良臣孙叔敖

“百步穿杨”的神箭手养由基

一夜急白了头的名将伍子胥

礼贤下士的春申君黄歇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凤雏”庞统

“智计之士”马谡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

“渔民皇帝”陈友谅

明代传奇皇帝朱厚熄

“宰相之杰”张居正

明末爱国将领熊廷弼

“帝壬之师”熊赐履

白莲教八路兵马总指挥王聪儿

中国古代戏剧鼻祖优孟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风流儒雅的辞赋家宋玉

一诺千金的季布

和平使者王昭君

“天下无双”的孝子黄香

“哭竹生笋”的孝子孟宗

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孟浩然

《枫桥夜泊》诗作者张继

“茶圣”陆羽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

北宋名医庞安时

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

中国绘画“江夏派”的创始人吴伟

鄂东名医、“小儿王”万全

“医圣”李时珍

开宗立派的文坛三兄弟“公安三袁”

“竞陵派”文学的双子星座钟惺、谭元春

“戒毒神医”杨际泰

三、近现代荆楚名人

 (一)风云人物

从水兵到两任大总统的黎元洪

“民国怪杰”张难先

“民国第一清官”石瑛

辛亥武昌起义临时总指挥吴兆麟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程正瀛

辛亥武昌起义三烈士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

从晚清秀才到国家主席的董必武

劳工律师施洋

马克思主义播火者李汉俊

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驱萧楚女

青年运动引路人恽代英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潭秋

文武全才李之龙

新四军政委项英

“虎将军”徐海东

大别山的英雄战士王树声

现代军事家林彪

共和国主席李先念

 (二)文采风流

一代书法宗师张裕钊

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杨守敬

京剧艺术大师谭鑫培

方志学巨擘王葆心

哲学大师熊十力

国学大师黄侃

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京剧艺术大师余叔岩

哲学巨匠汤用彤

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杨献珍

爱国民主斗士闻一多

科学和真理的播火者王亚南

革命文艺战士胡风

新儒学大师徐复观

岭南文学的重要拓荒者欧阳山

戏剧大师曹禺

长江的儿子,黄河的歌手张光年

安徒生童话的翻译者叶君健

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

自由主义思想家殷海光

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

四、古今旅鄂名人

千古名相诸葛亮

流连荆楚的“诗仙”李白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

推行“湖北新政”的张之洞

后记

丛书跋

试读章节

一、传说中荆楚名人

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

炎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是传说远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神农氏。湖北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炎帝与黄帝被共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据传说,炎帝的母亲有一次去华山游玩,看见一条冲龙快速掠过,她的身体也随之一阵悸动,好像有什么东西附体一样。就在这次出游后不久,她的母亲就生下了炎帝。

炎帝一出生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他特别聪颖,据说他出生3天就能开口说话,5天后就能满地跑了,3年后,尚在幼龄的炎帝就懂得耕种农事。炎帝的聪颖与神奇,常常让四周的人惊叹不已。

炎帝不仅聪慧出众,他还有一颗善良的心。相传,炎帝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农业,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过着原始游牧生活,挨饿、受冻、遇险,是常有的事儿。

人们的这种苦日子,炎帝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日思夜想,世上要是有一种草结出的果子又多又能吃,耶大家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主意一定,他就开始行动了。他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尝尽了无数千奇百怪的果子,寻觅他梦寐以求的那种神奇之果。有一次,他误吃了一种不知名的毒果,差点送了命。尽管困难重重,但是炎帝毫不气馁,继续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江南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炎帝终于找到了这种神奇的植物,这就是稻谷。经过试种,第一年就收了满满一担黄澄澄的谷子,第二年,收获了几十担。从这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天南地北,种植稻谷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减轻人们耕作稻谷的劳动强度,炎帝义创造出木制农具耒、耜。耒与耜都是木制掘土工具,是先民当时从事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用具。在生产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生产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原始农业也因之逐步发展起来。炎帝又教会人们耕作技术。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又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炎帝教民耕种,取代刀耕火种,开创了农业文明史,解决了民众天大的事,是中同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把炎帝敬为神农。明代崇祯十二年,崇祯皇帝把炎帝曾经寻禾种禾的地方取名为“嘉禾”,即今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

为了医治人们的疾病痛苦,炎帝义开始了新的探索。他深入山野,亲口辨尝各种草木的性味,从而发明用草药医治疾病和创伤的方法。在湖北西部的大山,炎帝为了采摘大山高处的草药,搭架攀爬,这就是神农架得名的由来。据记载,炎帝为了尝试草药,一口之间而遇七十毒。但是,他没有放弃,直至找到那些藏在大山深处的灵丹妙药。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炎帝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炎帝首辟市场,他发明的以日巾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我国货币和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炎帝指导人们种植麻桑、纺线缝衣,这是人类南蒙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炎帝作五弦琴,丰富老百姓的生活。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

炎帝还首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炎帝发明制作了陶器。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神农还立历法,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  总之,炎帝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睿智神明,拓土开疆,始创农耕,植五谷,疗民疾,尝百草,训禽兽,创编织,演历时,兴贸易,揉木为耒,断木为耜,使人类从游牧转入农耕,由野蛮走向文明。炎帝精神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中华儿女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巾,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与文明。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正因为如此,所以炎帝与黄帝被共同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有的中华儿女都自称为“炎黄子孙”。

湖北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在随州厉山镇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内,建有炎帝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炎帝神农纪念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炎帝神农牌坊等纪念性建筑物。农历4月26日,是炎帝神农生辰。每到这一天,炎帝神农故里聚集数以万计的海内外炎黄子孙,缅怀始祖伟业,共庆神农生辰。湖北随州已经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P2-4

序言

论荆楚文化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什么是荆楚文化?荆,是指牡荆,楚是指灌木。古代用荆楚一词,意为荒芜之地。所以先秦时把荆楚一带的文化视为蛮夷文化。

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国家概念,也是地域概念。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最长的古国之一,历时800余年。荆楚文化的时间,前从远古,后至现代,历史悠久。我们在研究荆楚文化时,要把握楚文化是重点、是源头。

据太史公司马迁考证,“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楚人系华夏族的一支,夏商之际,巾原地区斗争激烈,楚祝融部的一支被迫南徙,开始在今河南淅川、丹水地区,后推进到今汉水流域荆山一带,和当地土著居民相融合,始有荆蛮之称。周成王时,封鬻熊之后熊绎于楚蛮,才有见于正史“楚”的正式国号和族名。从夏初到战国中期,中原人移居荆楚,带来了中原文化,又和当地居民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楚文化。楚人不仅物质文明居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首,而且精神文明至今仍启迪着人们的心扉。

我国的先秦文化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北方有以中原文化、秦陇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草原文化等构成的黄河流域文化,南方有以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等组成的长江流域文化,它们共同构成华夏文化的主要体系。

荆楚文化的底蕴十分丰厚,归纳起来可称为“六大支柱”、“五种精神”。

六大支柱是:青铜冶炼、丝织与刺绣、髹漆工艺、乐舞艺术、老庄哲学、屈骚文学。

五种精神是:筚路蓝缕,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追新逐奇,即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兼收并蓄,即融会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崇武爱国,即崇尚武装、热爱自己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诚信,即追求和谐、为政以德、重在承诺的守信精神。

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除以上讲的支柱与精神外,还可按其形态品种来分,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十种文化”:

(一)远古文化。如考古发现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郧县发现的距今80—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还有恐龙蛋群化石、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祝融举火等以湖北为背景的神话故事和被誉为汉族史诗的《黑暗传》等文化遗存。

(二)神农文化:随州被称为神农故里,还有谷城、房县、神农架也是神农活动的主要区域。神农文化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从渔猎时代完成了向农耕时代的过渡。炎帝神农对中华民族有巨大的贡献:一是首创耒耜,二是首创种植,三是制作陶器,四是首创纺织,五是发明医药,六是首创煮盐,七是首创琴瑟,八是始识地理,九是创立原始天文历法,十是始作集市。

(三)三国文化。湖北境内是魏蜀吴犬牙交错、激烈争夺之地。罗贯中著《三国演义》120回,有80多回事涉湖北地境。现存三国遗址或景区有73处之多。

(四)巴土文化。清江八百里,其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土家的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都很有民族特色。毛泽东同志讲的“下里巴人”就是指巴人的群众文化。

(五)宗教文化。基、天、伊、道、佛五大宗教在湖北全有。特别是佛教、道教源远流长,名山古寺众多。道教名山武当山被明成祖朱棣封为“五岳之首”,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佛教圣地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汉阳归元寺等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六)首义文化。1911年10月辛亥武昌首义,在清王朝腹地打响了第一枪,由此引起全国响应,一举推翻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统治。现存的红楼、起义门等遗址和其他文物、资料和优秀的学者研究队伍,都为弘扬首义文化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七)红色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汉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后来武汉又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旧址、中共“五大”会址、黄麻起义、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武汉保卫战、新四军五师司令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革命活动、革命遗址,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极为丰富的宝贵财富。

(八)山水文化。湖北属云梦古泽,河流万条,湖泊千个,长江、汉水横贯其中,还有水库5880座。名山众多,神农架海拔3300多米,为华中第一峰,是天然动植物园、物种基因库。荆山、大别山、大洪山等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三峡的美丽风光,武汉十湖九山的江城胜景等等,都说明山水文化的开发利用价值极高。

(九)现代文化。新中国成立,历史创新篇。尤其是改革开放,荆楚大地换新颜。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沌口经济开发区、十堰车城、汽车走廊、武钢冶炼、武汉卷烟厂和清江三级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文化事业设施精美先进,科技含量及现代文化内涵很高,很值得总结研究。

(十)名人文化。湖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自古至今涌现各种类型的知名人物。一是猿人(如考古发现的郧县古猿人),二是祖人(如民族始祖炎帝),三是诗人(如屈原),四是美人(如王昭君),五是古人(如出土的西汉古尸),六是野人(如神农架野人之谜),七是道人(如道教创始人张三丰),八是能人(如诸葛亮),九是文人(如米芾、公安“三袁”),十是伟人(如董必武、李先念)。

一言以蔽之,湖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荆楚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楚文化独树一帜,可以和古希腊文明媲美。但由于楚文化因出于荒芜之地,一直被人们视为蛮夷文化,因而传播不广。《东周列国志》中提到荆楚二字的寥寥无几。还由于历史的原因,荆楚文化屡遭涂炭,先有秦灭楚的战火浩劫。后有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筛选,加上古代史学家对蛮夷文化的轻视,记载楚文化的典籍屈指可数。直到楚亡200多年以后,太史公司马迁写了屈原,楚文化才逐渐引起重视。

在近代,真正引起学术界重视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到2002年为止,全国发掘东周古墓112万座,其中楚墓有8000多座,占已发掘东周古墓的2/3,并发现楚城十儿座。20世纪60年代,考古重心转移到湖北,楚故都纪南城成为寻找楚文化的中心。这里是先秦历史上最大的都市,它的面积是现在荆州城的4倍,是楚国称雄南方的历史见证。至1975年,已发现楚墓4000多座,出土文物数以万计,堪称地下楚文化宝库。出土了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丝织品、漆画、西汉男尸等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众多的稀世珍宝。1978年5月随州曾侯乙墓的发掘,出土文物计1.5万多件。特别是编钟,成为楚文化的重要珍品之一;另外还出土青铜器重达10吨。1982年,江陵马山出土2300多年前的华美服饰,被称为丝绸宝库。1987年,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2000多件文物。20世纪90年代,荆门郭店1号墓出土竹简800余枚,1300多字。

文物是一个民族的遗存,考古文化证实楚文化在我国古代同时期众多文化中,是一枝独秀:最先进的青铜冶炼出自于楚,最早的铁器产出于楚,漆器数量之大、工艺之精莫过于楚,最富有创造力的丝织刺绣出自楚国,先秦的金币银币无一不是楚币。哲学有老庄,文学有庄骚,戏剧的鼻祖是楚国江陵人叫优孟,音乐、舞蹈、美术水平之高,编钟乐舞举世公认,神箭手养由基是荆门人,荆门县是我国第一个县,还有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楚国人都有独特的贡献。

楚文化在先秦众多区域文化中独具特色,可以说以楚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与北方黄河文化的激荡与交融,构筑了华夏文明的主要支柱。如果北方文化如雄浑的黄河,那么,荆楚文化恰似清奇的长江。北方以黄帝为始祖,以龙为象征,以儒家思想为学术干流;楚文化则以炎帝为始祖,凤为图腾,以道家学术为其学术主流。可以说,华夏文化的两个支柱是龙凤呈祥,交相辉映,集中体现了周代文化的精华。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整体文明没有改变、没有中断的只有中国。

在世界范围内,何以把楚文化与同时代的古希腊文化媲美呢?因为楚人的青铜冶炼、铸铁、丝织刺绣、漆器早于希腊,许多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音乐艺术方面,楚人甚至在希腊之上。在哲学方面,二者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国家政体建设、金融货币制度方面,楚国比古希腊发展更为完善。航海希腊在前,车运楚人领先。古希腊理论科学、造船航海、体育竞技、写实艺术,砌石建筑等方面比楚人擅长。可以说楚文化和希腊文化从不同的道路登上了世界文明史的光辉殿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于公元前3至2世纪编订成书;然而,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就出现了屈原《离骚》和骚体诗歌楚辞。屈原的诗篇比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要早1600多年。黑格尔称赞老子是古代东方世界范围精神代表。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与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马蒂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许多国际友人认为荆楚文化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也是历史的结论。

后记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荆楚文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省政协王生铁主席的积极推动下,按照研究要深入,普及要广泛的要求,湖北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从去年开始着手酝酿编撰《荆楚文化普及丛书》的工作。省政协王生铁主席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指示,武清海副主席负责编委会的常务工作,省政协秘书长王树华也对编辑工作积极支持,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胡嘉猷同志带领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同志全力以赴,投入组稿与编辑工作。省社会科学院的刘玉堂副院长和夏Et新、邵学海、张硕、陈绍辉等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并负责执笔撰稿。省荆楚文化研究会秘书处的诸同志作了大量协调和组织工作。这套丛书的顺利出版,是与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省财政厅、文化厅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的。在编撰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相关同志的图片作品,有的我们已经联系上作者,有的因条件所限,未能联系上,我们准备继续沟通,也请相关同志主动与我们联系。

总之,对于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此我们一并表不衷心的感谢!

陈昆满

2007年10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