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涂鸦解密(儿童绘画心理透视)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法)罗丝琳娜·达维多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拿着纸和笔,画画去。”对你来说,这只是摆脱孩子纠缠的寥寥数语,可对孩子来说,却打开了一条通往图形与色彩世界的通道。这是个陌生的世界,交织着现实与幻想。

涂鸦是一门令人困惑的语言,展现了孩子们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尽管画技拙劣,却不失天真可爱。小画家们画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作为家长的你,如果有心,就会从中发现孩子内心的秘密。

这是一门满载着内涵与象征意义的语言,解读这门语言,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技巧,本书将为你掌握这门技巧指点迷津。

本书作者罗丝琳娜·达维多为临床心理病理学家和心理咨询专家,曾任法国国家教育局中小学心理顾问。

内容推荐

本书用通俗浅近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绘画心理学研究的一系列新成果:通过绘画,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还可以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孩子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孩子对世界的感受和认识。更重要的是,作者详细介绍了解读涂鸦的方法和技巧。这无疑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孩子的有效工具,同时也可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目录

 1.涂鸦,未知的世界

 2.涂鸦的演进

 3.涂鸦,无意识的书写

 4.色彩语言

 5.基础元素

 6.画中人物

 7.孩子与家庭

 8.涂鸦与智力

 9.学业问题

 10.涂鸦与心理

 11.涂鸦与性意识的萌芽

 12.涂鸦,有效的精神疗法

 13.空间与紊乱

 14.天才儿童

 15.残障儿童的涂鸦

 16.受虐儿童的涂鸦

 17.如何解读涂鸦

实例分析

 1.孩子笔下的家

 2.涂鸦与性

 3.暴力问题

 4.个性与心理

 5.孩子眼中的爱情、战争和死亡

 6.虚构的故事

 7.新型投影式测试:Davido—CHaD测试法

结语

后记 孩子们也是心理专家

试读章节

1 涂鹏,未知的世界

为何选择涂鸦?

时至今日,你还在不假思索地把孩子们的涂涂画画扔进垃圾箱吗?或许你不曾发现,那被丢弃的正是一条通往孩子内心深处的神秘通道。涂鸦不仅仅只是儿童的游戏或幻想,而是集游戏、幻想与现实三者为一体的创作。

游戏:涂鸦对于孩子们来说既非强制也无负担,你会发现许多现实中的东西都是信手拈来的!

幻想:孩子们信手的涂鸦能为你打开他们脑海中的世界之门,每个孩子都有其独到之处。

现实:涂鸦多半是孩子们一时兴起之作。

不仅如此,徐鸦还是孩子们献给所爱之人的珍贵礼物。

对于儿童涂鸦的研究是60多年前,由名为吕盖的学者最先发起的。此后,徐鸦研究的重要性便不断增强,如今更是被应用于诸多领域:

·作为智力测试,由一张画便能测评出儿童的智力水平(智商)。

·作为沟通手段,涂鸦弥补了儿童语言方面的欠缺,向人们讲述了孩子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受。

·作为研究儿童情感的手段。

·作为了解儿童生理及心理状况的渠道。

然而,作为儿童美学特质的抽象表现,徐鸦的能力不仅体现其智力水平,还体现了其内心感情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恰恰是儿童在家庭及学业方面适应能力的决定因素。

一张画并不能说明一切,因此在不了解作画者的情况下,不应急于做出判断。破译这样的作品,需要的是专家的敏锐直觉及在专业领域的高深造诣。

一次简单的测试也不足以给出结论,涂鸦应被置于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加以研究。借助这种方法,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孩子。虽然这样无法完全触及徐鸦的“核心奥秘”所在,但仍不失为认识儿童的良方。而你也能从中获得启示,从而判断你的孩子是否存在需要专家帮助的问题。

尽管对于儿童涂鸦的研究还是个新课题,但我们仍能从史前岩壁绘画中获得一些启示:到底那是儿童的杰作还是成人的艺术?那时是否已有专门的画室存在,或仅仅只是某种神秘的仪式?对此的困惑总是挥之不去……

哈沃德功口德纳在其著作《艺术徐鸦》中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涂鸦派的代表人物季奥瓦尼·弗朗两斯克·卡洛特的画作,图中出现了一个右手握着一幅儿童画的小人儿。究竟这是此种风格的开始,还是一种模仿?

17世纪时,略易十三的首席医官让一埃罗阿尔花了27年编撰了著名的《王子保健日志》。他日复一日地记录下作为亨利四世继承人的小王子的成长历程,颇令人惊叹。埃罗阿尔医生还细心地记下小王子的图画及其评论。1607年10月30日,6岁零一个月的路易十三画了一个大头人像,并写道:“我要变成这样了。”画中出现了凸起的乳头和生殖器(见右图)。

1928年,阿道尔夫·弗里纳写道:“我们的父辈发现了阿尔卑斯山脉的世界.如今我们揭开了儿童涂鸦世界的秘密。”多年以来,在精神科学研究者、心理分析家及教育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这种乐观的看法正得以验证和充实。

失落的涂鸦

孩子上幼儿园时,大人们还会教他们绘画技巧;到了小学,美术就成了濒临消失的附属品了。在绝大多数的课堂里,教授美术的是普通教师而非这方而的专家。比起语文或数学这类重头戏,美术课不过是敷衍了事,打发时光罢了。

1996年12月,一项针对法困艺术类课程数学的调查显示,52%的法国人认为此类课程有待增加,56%的法国人认为此类课程可以补救学业上的缺陷,72%的法田人认为它们丝毫不逊色于语文、数学这类正课!

然而态度与事实却是两码事:日常生活中,广告招贴画铺天盖地,机器制图映满眼帘。我有时不禁心生困惑:学校如此遏制孩子涂鸦的天性,以后还会有真正的画家存在吗?

只能在美术课上画画的孩子会变得很刻板:他们总是用同一系列颜色表现同一类主题:小兵、轮船、房子……画中充斥着令人担忧的“现实主义”,毫无新意可言。除非心理或精神方面出现了问题,他们的画中才会出现异样的元素。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画,因为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得老老实实地依样画葫芦,身边有什么就画什么。这在无形中封闭了孩子自我表达的渠道,他们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天赋再难获得发展。这种对天性的扼杀恐怕也是孩子们排斥学校的原因之一。

孩子大多是被学校忽视的艺术家,但这并不否定命题绘画的重要性。实际上,命题绘画与自由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前者训练的是孩子们的逻辑性和观察力,而后者培养的是他们的敏感性和平衡感。安德烈·马尔罗曾说过:“孩子既是艺术家,又不是艺术家,因为此时的他们被自己的天赋所支配,而并非他们在支配天赋。”P1-4

后记

居丽今年刚满6岁,那天她的班_丰任不在,我便让她陪我一起去看望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名叫本杰明,今年3岁。他的老师告诉我,这孩子从早到晚哭个不停,一句话也不说。当我和居丽来到本杰明班里时,小家伙两眼哭得通红,脸色苍白,神情悲伤。

我把两个孩子带进了一间小办公室,想让本杰明说出大哭的原因,可是徒劳无功。本杰明一直盯着居丽看,居丽问他:“你为什么哭呀?是做噩梦了吗?”本杰明点了点头,居丽便让他把噩梦画出来。本杰明画了两只颜色鲜艳的怪物,一红一黄。居丽对他说:“你看,两只大怪物都被关在纸里,出不来了。为了保险起见,你再用黑笔画上栅栏吧。”本杰明照做了,他一画上栅栏,脸上就开始露出笑容。刚画完,居丽又说:“这下怪物再也出不来了。不过为了更加安全,你要把纸折上几折再扔进纸篓。”那天以后,本杰明晚上再也没有做过噩梦,居丽解除了他的心头大患!

如今,在我给孩子进行治疗时,也会借鉴居丽的经验,让他们画出自己的“噩梦”。

罗曼今年8岁,父母发现他行为占怪,总喜欢做一些惊险刺激的事,即使有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上课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萎靡不振。下面是他的“孺梦”:这是一场大力士比赛,我和妈妈在人群中失散了。我同他谈起家,他告诉我他妈妈曾经是个被遗弃的孩子。后来我见到了他的父母,了解到他母亲在20岁时失去了妈妈,并没有被遗弃过。只是3岁时因为在拥挤的大商场松开了妈妈的手而走失过一次。说到这里,她马上意识到自己常对孩子说:“别松开我的手,不然你会像我那时失去妈妈一样失去我的。”面对这样的警告,小罗曼便强迫自己来对抗这种打击(见下图)。

未来,在新技术的帮助下,我们还有可能从孩子们的画中发掘出再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9: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