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本书为其中一册,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统一组织修订的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之一。介绍了恩施自治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全面反映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是恩施自治州的一张名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李德洙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本书为其中一册,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统一组织修订的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之一。介绍了恩施自治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全面反映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是恩施自治州的一张名片。 内容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各有关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别编写的。其编写目的是为了介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本书介绍了恩施自治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全面反映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是恩施自治州的一张名片。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质地貌 三、气候特征 第二节 物产资源 一、生物资源 二、能源资源 三、矿产资源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 口 二、民 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 二、重要地区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历史遗址及遗迹 二、革命遗址及烈士陵园 三、古 迹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政权建设 第三节 土地改革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合作化 二、对私营工商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改革开放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一、来凤、鹤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建立 二、鄂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机构设置 三、机关建设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民族立法工作 二、普法工作 三、执法工作 第四节 新型的民族关系 一、各民族政治上的一律平等日益巩固 二、各民族政治经济上的相互联系日益加强 三、各民族文化上的相互交流日益密切 四、各民族间的互通婚姻日益普遍 五、涌现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五节 人民生活 一、主要成绩 二、主要措施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农业 一、农业生产条件发生历史性变化 二、粮油生产稳步发展 三、经济作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节 林业 一、造林绿化 消灭荒山 二、依法治林保护资源 三、市场导向 发展产业 四、实施天保工程建设生态环境 五、搞好退耕还林加快国土绿化 六、办好林业场圃 发挥示范作用 第三节 畜牧业 一、辉煌的建设成就 巨大的支柱产业 二、丰富的畜牧资源 优越的发展条件 三、难得的合作机遇理想的投资环境 第四节 渔业 一、发展概况 二、成鱼养殖 三、名特优水生生物 第五节 水利 一、水 库 二、灌区建设 三、水土保持 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五、人畜饮水 六、城市防洪工程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能源工业 一、电力工业 二、煤炭工业 第二节 特色工业 一、特色烟草工业 二、特色茶叶加工业 三、特色蔬菜加工业 四、特色富硒绿色食品工业 五、特色医药化工业 六、特色硒矿产业 第三节 传统工业 一、建材工业 二、机械工业 三、化学工业 第四节 民族工业 一、特色民族企业 二、主要民族特色产品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节 铁路 一、沿 革 二、宜万铁路工程 第二节 公路 一、沿 革 二、高等级公路建设 三、发展规划 第三节 水路 第四节 航空 第五节 邮政 一、建国以后至建州以前邮政发展 二、建州之后邮政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六节 电信 一、沿 革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建立自治州前的发展 三、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后电信事业的大发展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一节 财政 一、合理划分财权事权,构建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 二、科学运用财政手段,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全州经济发展 三、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初步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建立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与可持续发展 五、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财政运转体制 第二节 税收 一、国家税务 二、地方税务 第三节 金融 一、机构沿革 二、金融对民族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支持民族经济发展 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 四、支持发展民营经济 五、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建设 六、支持农业产业化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七、扩大信贷领域 实施多项金融服务 八、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为发展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节 保险 一、沿 革 二、保险业发展与服务民族经济 第五节 证券 第八章 贸易 第一节 国内贸易 一、城市商业 二、农村商业——供销合作社 三、粮食流通 第二节 对外贸易 一、对外贸易历史 二、对外贸易体制和队伍 三、对外贸易商品 四、出口商品基地建设 五、出口市场 六、对外贸易政策 七、对外贸易业绩 第三节 民族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一节 旅游资源 一、自然风光 二、人文风光 第二节 旅游景点 一、自然景点 二、人文景点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举措 第四节 旅游经济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对策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一节 招商引资 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二、境内招商引资 第二节 对外交流 一、经贸交流 二、社会事业发展和文化交流 三、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输出劳务 四、利用国际援助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一节 教育 一、古代教育情况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教育 三、建国后到自治州成立前的教育 四、自治州建立后的民族教育 第二节 科学技术 一、晚清及民国时期的科技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科技 三、科技机构及人员 第三节 文化艺术 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二、民族文化事业 第四节 广播电视 一、广播电视在艰难中起步在进取中创业 二、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 三、广电事业大步前进 四、宣传工作跃上新台阶 第五节 体育 一、民间体育 二、体育事业发展沿革 三、体育事业发展成果丰硕 第六节 医疗卫生 一、基本情况 二、辉煌的历程 丰硕的成果 第七节 民族医药 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二、大量的中草药验方和制剂 三、民族医药的发展 四、设立民族医疗机构 落实民族医疗政策 第八节 社会保障 一、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保障机构的设置 二、优抚与安置 三、社会救济 四、社会福利 五、社会保险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城镇建设 第二节 主要城市 一、恩施市 二、利川市 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 一、县城概况 二、八个全国重点中心镇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一、建州前环境质量状况 二、建州后环境质量状况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一、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切实提高环境质量 二、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三、加大项目准入环境管理力度 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制度 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促进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后记 修订后记 试读章节 2.苗族习俗。恩施州苗族的习俗既保留着湘西、黔东北苗族习俗的特征,又受当地汉族、土家族习俗的影响,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1)服饰。恩施州的苗族服饰从总体上看大致相似,但有明显的内部差异性。苗族小孩服装大体相似,前遮羞,后遮沟,喜欢戴狗耳帽、猫耳帽和风帽等。狗耳帽,形似狗头,上有两耳,故而得名。狗耳帽正前方一般挂着18个银菩萨,两旁挂着饰有“狮子滚绣球”的银牌,其下各挂一个响铃。银牌之上各挂一个以麒麟为图案的银制圆牌。帽尾挂一个银制挂牌。这很可能是苗族远古“盘瓠”崇拜在民族服饰中的遗存。猫耳帽,形似猫头,上有两猫耳,其他装饰与狗耳帽基本相同。这两种帽子都以青布为表,以白布(家织布)为里,以宣恩小茅坡营和苗寨两地的最典型。其他各地的苗族则喜欢戴风帽。 苗家妇女喜欢戴银制装饰品。新婚女郎头插各种银花,虽不是凤冠,却也白花闪烁。银项圈上悬挂的各种装饰品,有的重达数十斤。姑娘出阁之前数年,父母就要为女儿陆续操办各种银质装饰品。娶亲的最大聘礼也是各种银首饰。即使是穷家小户,置不起多的,小物件也要办几件。这些银首饰主要有银花、簪子、耳环、指环、手镯和牙扦等。 (2)饮食。苗族以玉米、土豆和红苕为主食,辅以稻米。副食有种类繁多的蔬菜、瓜类、豆类等。苗族喜酸好辣。他们一般都在屋里备有若干酸水坛子,在厨房挂有成串的干辣椒。酸水坛子中一般泡着各种青菜,平时作小菜或调料,无新鲜蔬菜时成为家常菜。他们在烹调食物时总喜欢在其中放些捣碎的辣椒粉或切碎的辣椒块。苗族的特色食物主要有酸肉、酸鱼、酸菜鱼等。酒在苗族的饮食活动和民族礼仪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故有“无酒不成礼”之说。他们过去都以大碗饮酒,现在一般只在招待贵客时才以大碗饮酒,表示主人的豪爽大方。苗族订婚吃酒叫炮火酒,结婚吃酒女方叫出阁酒、男方叫娶亲酒,丧葬吃酒叫整火把酒。苗族饮的酒有烧酒和米酒之分。烧酒性烈,容易醉人,通常以玉米、高粱酿成。米酒多以糯米酿成,饮用时加凉开水,类似土家族的咂酒。 (3)居住。瓦屋是苗族最常见的一种住所形式,也是准干栏建筑的一种主要类型。这种民居,以五柱无爪三间一栋最为普遍。屋高以一丈以上二丈以下为宜,一般以一丈八尺八寸最为宜,这是为了追求吉利。中柱居中,接近中柱者称二柱,接近二柱者称无柱。木柱竖立,上挂房接楼枕,安行条,钉椽皮,再盖瓦。瓦屋飞檐扁长,在鄂西各民族的民居中独树一帜。火塘柴尾处是苗家人家神所在处,外人不能随便坐,因此平时多堆放柴草,以便提醒客人。这种瓦屋大多修建在山湾里,有“人坐湾,鬼坐凼,背时人坐在梁梁上”之说,且走向不能和河流垂直。堂屋要比厢房短两柱,称之为“吞口”,专吞穷山恶水、妖魔鬼怪。 (4)婚姻。宣恩苗族的婚俗颇具代表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①隔夜亲。婚期前一天,媒人随花轿鼓乐迎亲到女家,由女家安置招待住宿。 ②伴夜哭嫁歌。因第二天就要出嫁,头天晚上姑娘深夜冷落,必须有青年女郎伴夜“哭嫁”,用歌的形式哭诉倾吐父母养育之恩,但有别于土家族的哭嫁。 ③侧门迎亲。苗家媳妇进屋不走大门走侧门。当花轿在屋旁边落轿时,由两个未婚伴娘双双牵引下轿,由侧门直接进入洞房。进侧门前,要在门槛外放一把筛子,筛子内点一盏油灯,新娘由两位伴娘牵引,跨过筛子,直接进入洞房,谓之过筛子或过火,表示避邪。新娘进屋时不得见火,如冬天家中有火,必须用晒席将其遮住。同时,新郎的家属要回避,以免碰热气,招致不和睦。新娘人洞房后,面东而坐。娶亲不拜天地祖宗。当伴娘把新娘新郎引进洞房后,双手端茶盘,请新郎新娘饮交杯茶,喝交杯酒。一般先饮茶后喝酒,茶酒都是各饮半杯后互换,名日“交欢”。 ④三日不宿。苗家婚嫁,新郎新娘三天不同宿。新婚三日之内由伴娘二人相陪,食宿都在洞房。三日后拜父母姑嫂。新娘新郎三天后回门,路近的当日返回,路远的隔天返回。回门后夫妻才同宿,表示对新娘贞节的尊重。 (5)丧葬。恩施州苗族的丧葬习俗以宣恩苗族的丧事活动最具代表性。一般人死之前,头对中柱(火炉一方),横放在堂屋里。对着中柱顺放一块木板,人躺在木板之上,头朝东方,在木板上落气。落气之后,指定一个嫡亲(姑爷舅舅之类)下河(或在水井)挑担清水,并在河边扯一把头朝下长的水菖蒲。由这位挑水人一手端钵,一手执菖蒲沾清水从胸往下比划三次,祷告亡者,说明他(她)已归天。祝愿仪式完毕后,把菖蒲水放在神龛上,招魂时拿来照验回答死者,请他(她)从水中看,证实确已归天。当菖蒲洒水祷告后,家里人正式给亡者洗澡穿衣。洗澡同样用菖蒲水,表示洁净归去。穿衣后,巫师面对亡人做法事。法事完毕,收殓进棺,棺不封盖。有钱人家还请客老师(道师)做道场,请歌班子唱丧歌(不打绕棺、不跳丧)。唱丧歌有苗歌有客歌,只唱歌不打鼓,歌多悲词哀调。埋葬头一天晚上要整火把酒。整火把酒的主人不是亡者家里人,而是用菖蒲洒清水比划祷告的那位亲人。这个人作为亡者的背布引葬人。 发丧前,巫师做完开路法事后封棺。发丧启棺要由一人引葬,引葬人就是那个挑水人,出殡时这个人要作为背布引葬人。死者灵魂不知归天之路,要由巫师开路,背布人引路。当封棺之前,背布人由苗老师施法,把一匹一丈三尺三寸长的白布,捆拴在背布人身上,从头往下包,头不露发,腰间扎一圈,下吊布头,手执六尺长的砍刀一把,绕棺正反各转三圈,并用刀背在棺材上比划几次,启示亡人应当上路归天。孝子腰间挂篾巴篓一个,手执竹片一根,随着背布人绕棺转。背布人在棺木上划一次,孝子用竹片往巴篓里装一次,暗祝亡人多为子孙留福,不要把福带走。 (6)节日。苗族除苗年较有特色外,其他节日均与汉族和土家族相似。 ①苗年。苗族过两个年,一个为客家年(大年),一个为苗年(小年)。客家年即春节,较简单。过苗年则隆重,时间是正月初一后的逢“戊”或“子”。从大年初一到过苗年为止,苗家人不准吃外边的东西(包括亲友在苗年期间拜年送的礼物),不烧坡上的柴草,不进别人的屋,不能见血,不能讲话,不能吹风打哨,否则就会触犯祖先,惊动家神,引进恶鬼。 ②牛王节。又称“四月八”,是苗族传统节日之一。来凤苗族每年过“牛王节”时,都在村寨的场坝里供奉一个纸糊篾扎的牛头,给牛王供奉精美的饭食,然后烧香叩头,多谢牛王送来了谷种。人们还围绕牛的牌位,跳起极为简单的舞蹈动作,吆喝声不断。动作极少,乱舞四肢。舞者还要装扮成古时期的模样,赤裸四肢,下体裹兽皮青草。 ③尝新节。一般在水稻、苞谷即将成熟的季节。届时必须先敬祖先,吃新扯谷子三穗、苞谷一个(断成三节),煮熟后用三碗装起,上面放片肉,无肉鱼也可。敬祖先,叫做“阴人不吃,阳人不领”。这一习俗新中国成立前在宣恩苗区较为盛行,现已基本消失。 (7)祭祀。恩施州苗族祭祖习俗各地差异较大。部分苗族在堂屋的神龛上,供奉“×氏堂上历代祖先”,或供奉“天地君亲师位”。宣恩苗寨杨姓苗族在神龛上供奉篾箦箦,因其祖先难逃时,为逃脱敌人的追捕,躲在一个以篾箦箦为壁的茅棚内,幸免于难,故挂篾箦箦以示纪念。小茅坡营苗族的祖先神位在火坑的柴尾处。张姓苗族在神龛上供奉“黑神”(民族首领张仕杰)。过去,恩施州苗族每天都给祖先献饭,从而成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祭祖方式,这就是“日祭”。他们在杀猪、尝新、婚丧、节日中都要举行祭祖仪式。杀猪时,苗族在神龛上摆刀头、酒菜,上面插香,下面烧纸,以示请祖先回家吃“杀猪饭”。尝新时,苗族要先祭祀祖先,即扯谷子三穗、苞谷一个(断成三节),煮熟后用三碗装起,上面放片肉,无肉鱼也可。这就是所谓的“阴人不吃,阳人不领”。 宣恩小茅坡营等地苗族家里凡是有大事,如婚丧嫁娶等,事后都必须安家先,即祭谱。安抚祭祀祖先,可以保佑四季康泰、五谷丰登。安家先,用三升米做簸箕大的一个粑粑,祭祖后,先划成三块,再切成小块,送给亲朋,表示和祖先同乐。中间的那块,苗老师拿去先敬历代巫师亡人,然后分给亲朋。 P18-22 序言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20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的。该《丛书》的问世,对于增进各方面对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各民族的了解,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丛书》问世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方面情况有了新的变化,为了总结民族自治地方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民委决定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并将其列为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本次修订,在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本,增加新内容的总原则下,以补为主,重点补充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对新成立的自治地方进行补写。修订和补写的概况计有自治区概况5本、自治州概况30本、自治县(旗)概况120本。修订后的《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将更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展示山川风貌、物产资源、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的修订工作,得到有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对关心、支持修订工作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专家学者以及所有热心参与此项工作的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总修订编辑委员会 2007年8月 后记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统一组织修订的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之一。该书介绍了恩施自治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全面反映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是恩施自治州的一张名片。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的修订工作得到了中共恩施州委和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安排专门经费,要求恩施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具体组织好书稿的撰写和编辑工作。州直相关部门对修订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安排人员,提供资料,保证了该书的修订工作顺利完成。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由恩施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周先旺同志担任主编,统稿和编辑工作由恩施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田发刚同志具体负责。第一、第三、第九章由王平撰写;第二、第十一章由覃琳撰写;第四章的第一、第六节和第六章由张声勇撰写;第四章的第二节由石少怀、熊忠武撰写,第三节由邓兴潮撰写,第四、第五节由吴卫东撰写;第五章由黄勇撰写;第七章的第一节由杨红军撰写,第二节由李圣华、卢兵撰写,第三、第四、第五节由李涛香撰写;第八章、第十章由陈力、朱祥金撰写;第十二章由冯兴炼撰写;第十三章由杨年汉撰写。在此对支持该书修订工作的领导、单位和具体负责撰写的人员表示谢意。 由于该书资料庞杂,时间跨度大,加之时间紧,编写者的水平有限,故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7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