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概况/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李德洙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版一印,书前多图。本书属《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该自治地方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内容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各有关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别编写的。其编写目的是为了介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形地貌

二、山 脉

三、河 流

四、湖 泊

五、气 候

 第二节 物产资源

一、土壤资源

二、水资源

三、动植物资源

四、矿产资源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彝 族

二、苗 族

三、壮 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古生物化石遗址

二、旧石器时期遗址

三、新石器时期遗址

四、石林岩画

五、古长城遗址

六、阿占城遗址

七、普鲁海牙墓

八、文庙古建筑群

九、赵发扎营遗址

十、乍龙彝文摩崖碑

十一、武 庙

十二、狮山寺

十三、圭山寺

十四、文笔塔

十五、路南县贪官许良安遗臭碑

第二章 历史沿革和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土地改革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改革开放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第三节 法制建设

 第四节 民族关系

 第五节人民生活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农业

一、粮食作物

二、经济作物

三、农业教育

四、农村经济管理

五、农村能源环保

六、农业机械

 第二节 林业

 第三节 畜牧业

一、生猪生产

二、山羊饲养

三、大牲畜饲养

四、疫病防治

五、动物卫生监督

六、人工牧草种植

七、畜产品加工及营销

 第四节 渔 业

 第五节 水利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能源生产

一、电力工业

二、煤炭工业

 第二节 工业企业

 第三节 特色工业

一、石材业

二、卤 腐

三、乳制品

 第四节 民族传统工业

一、彝族土特产品

二、手工产品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节 铁路

 第二节 公路

一、公路建设

二、运 输

 第三节 邮政

一、邮 路

二、投递

三、邮政业务

 第四节 电信

一、电报、传真

二、电j舌

三、移动通信

四、其 他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一节 财政

 第二节 税收

一、国 税

二、地 税

 第三节 金融

一、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

二、存 款

三、贷 款

四、金融电子化及反假人民币工作

 第四节 保险

一、财产保险

二、人寿保险

第八章 贸易

 第一节 国内贸易

一、集市贸易

二、个体私营商业

三、城乡合作及集体商业

四、国有商业

 第二节 对外贸易

 第三节 民族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一节 旅游资源

一、世界喀斯特的精华

二、天然避暑胜地

三、悠久的历史文化

四、绚丽多彩的彝族风情

五、独特的阿诗玛文化

 第二节 旅游景点

一、大小石林风景区

二、乃古石林风景区

三、芝云洞风景区

四、大叠水风景区

五、长湖风景区

六、月湖风景区

七、奇风洞风景区

八、圭山国家森林公园

九、仙女湖风景区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一、旅客接待

二、导 游

三、食宿服务

四、旅游商品和商业服务

五、旅游公路和铁路

 第四节 旅游经济

一、旅游商贸

二、旅客逗留时间和消费

三、旅游经济收入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一节 招商引资

 第二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第三节 对外交流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一节 教育

一、教育发展历程

二、加大教育投入

三、发展各类教育

 第二节 科学技术

 第三节 文化艺术

一、民间文化

二、文艺创作

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

 第四节 新闻出版

一、新闻报纸

二、地方文献出版

 第五节 广播电视

一、广播事业

二、电视事业

三、电视宣传

 第六节 体育

 第七节 医疗卫生

 第八节 民族医药

 第九节 社会保障

一、灾害救济

二、社会救济

三、优抚安置

四、农村干部补助

五、“五保”供养

六、医疗保险

七、农村养老保险

八、职工养老保险

九、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县城建设

 第二节 乡村建设

一、集镇建设

二、村寨建设

 第三节 乡村城市化进程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一、现 状

二、存在的问题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后记

修订后记

试读章节

一、彝族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石林县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上三十七部中的落蒙部的首领落蒙(彝语意为大老虎)“居路甸,筑撒吕城。”落蒙部就是石林地区当今彝族的先民。石林的彝族至今仍以虎月为岁首,在古老的密枝节中有以虎为祭拜对象的习俗。县境内彝族分为撒尼、黑彝、阿细、白彝、彝亲、阿彝子等支系,大部分聚居在圭山、长湖、石林和月湖等山区和半山区一带,占全县彝族人口的80%以上,少数在坝区与汉族杂居,形成大聚居小分散的特点。

在石林县的彝族支系中,以撒尼人口最多,占彝族总人口97.630%以上,自称“尼”,他称“撒尼”、“撒尼泼”。撒尼彝语属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东南部方言撒尼土语。

撒尼至今仍保留并使用着自己古老的文字,并以古籍经文的形式保留下来,目前收集到的撒尼彝文共有1200个字。在彝族撒尼民间还保存有一部分彝文古籍,涉及文学、历史、宗教、农技、医药等方面。过去彝文经书不轻易外传,只是在毕摩间传抄。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民族文化工作,20世纪50年代整理出版了著名的叙事长诗《阿诗玛》,后来陆续出版《彝汉简明词典》、《尼迷诗》、《普帕迷》、《尼布姆司》、《美丽的彩虹》,近年来又翻译出版了《路南彝族密枝节仪式歌译疏》、《彝族撒尼祭祀词译疏》、《彝族撒尼地名古歌译疏》等多部彝文文献。

撒尼传统服装服饰颇具特色。老年男子戴青布包头,穿宽裆裤。青年男子喜欢穿用麻布缝成的对襟式无袖短褂,绣上图案花纹,用蓝色或其他颜色的布料镶边,穿着在身,显得朴素、大方、精干、健美,富有民族风格和装饰美感。勤劳智慧的撒尼妇女,有爱美的天性和手工缝制技巧,一件衣服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她们喜爱花包头,花包头随年龄有差异,老年人多用红黑两色,青壮年用多种颜色。包头边沿嵌镶银制的“卡士马”,顶端两侧点缀一对“彩蝶”(三角形绣花图案布,已婚忌用),后面吊一束串珠,下垂至前胸,光耀夺目,走动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撒尼妇女的外衣长略过膝,多数是蓝色和白色,袖子、领口和边角绣有花饰,背披黑布衬底的绵羊皮,腰系刺绣围腰,下穿蓝黑色的长裤,脚穿绣花布鞋,身挎刺绣花包。鲜明的色彩,闪亮的银饰,是撒尼姑娘服饰的闪光点,人们称赞撒尼姑娘最常用的语言就是“美丽的阿诗玛”。

黑彝传统服饰中,男子多披羊毛毡,以青布包头或戴瓜皮帽,身着青布长衫,系腰带,有的穿对襟短衣,穿草鞋,少数穿布鞋、皮鞋。新中国成立后,黑彝男子服饰与汉族无异。女子服饰雍容华贵,工艺考究。妇女多辫发盘于头顶,加戴一块银制等腰三角形的头饰,上面雕刻鲤鱼跳龙门、二龙戏珠、魁阁、书籍文具、各类武器、各种名贵花卉,叫“凉帽”。双耳佩带精致耳环,手戴戒指手镯。上装青色或粉蓝色右襟衣,其长过膝,边沿镶花边,衣角绣花,衣领周沿镶圆形花边。袖口稍小,镶两道宽花边。上装配黑色金绒褂子,边沿镶花边,以银泡钉成“双工”字纹,领扣用两块银制半圆形作扣子,叫“牌扣”。系花围腰,围腰领带全用银链,链上附有虎形、狮形、鸟形银别,末端系银器饰物。

彝族支系阿细人是历史上三十七部阿庐部的后裔,男子的服装基本上与撒尼男子相同。阿细妇女,两发辫缠头,头戴花布扎制的“鲁都”彩色包头。据说“鲁都”是生长在高山岩石上的一种草,用这种草制作包头,标志着阿细是一个古老、勤劳、坚强的民族。她们上穿白色接蓝色或青色布的紧袖衣,后襟过膝;在衣袖上段多用青布,下半段用其他颜色的布相衬,袖边绣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图案。背披五光十色的围腰,下穿过膝紧裤,戴手镯和耳环。男女老少特别喜欢身背自编的草兜。

彝族撒尼男女的恋爱,一般是躲着长辈进行的,否则要受到别人的讥笑。找对象和恋爱,过去大多是在公房里进行。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在节假日的文体活动中,通过跳舞对歌,更多的是在平时的生产劳动中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来建立真诚的爱情。撒尼男女对待恋爱是很严肃慎重的,双方必须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间有了深入的了解,才正式确定爱情关系。如果受到不可抗拒的压力,他们会毅然双双逃到甜蜜的地方去。现在结婚一般都到人民政府登记,婚姻自由有了法律保障,逃婚的现象没有了。

彝族厉史上曾经实行火葬,现在一般实行土葬。按照惯例,不论谁家死了人,全村家家户户都会主动送来腊肉、大米、玉米、现金、烧柴等物帮助死者家属办丧事。葬礼仪式复杂,并要请毕摩念《指路经》。新中国成立后,丧礼已经大有改变,节约办丧事的风气日渐流行起来,仪式大为简便。

石林彝族最具民族特点的节日是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火把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村寨都要依户凑钱粮,宰杀牛羊来会餐。白天举行摔跤、斗牛、歌舞等文体活动,晚上舞火把至深夜。

密枝节是撒尼纪念祖先的活动,时间是农历冬月第一个属鼠日至属马日共7天。现在人们放牧的羊都是从密枝斯玛那里发展来的,彝族人民为了纪念她,就一年一度地过起密枝节。

彝族信奉原始宗教,认为天、地、日、月,以及水、火、山、林等,都有神灵在主宰。特别尊崇祖先,认为人具有灵魂,魂依附在人体,人生是短暂的,而死后灵魂是不灭的,可以上天,是永恒的,特别是祖宗的灵魂能保佑子孙后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认真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信教人员正常的宗教活动。

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尊老爱幼。不论何时,只要有人过家门,一定要请到家里坐。路途相遇,晚辈向长辈问好;客人到家里,主人会热情接待,使客人深感亲切。吃饭时,长辈客人坐上席,盛饭添菜先客人、老人、再小孩,席问家人不能无故离席,等客人吃饱了方能搁下碗筷。寨子里有人起房盖屋,生男添女,婚嫁喜事,邻居亲友都会带着礼物,前来祝贺吉祥平安,新婚快乐。彝族人民心地善良、忠厚朴实,从不偷窃。如果有人被发现有盗窃行为,会受到全村的鄙视,甚至遭到众人惩罚。因此,彝族村寨包谷挂在树上,粮食堆在室外,窗门昼夜不锁,也极少丢失。

新中国成立前,彝族多数住土木结构的草房,一般是l户住3问。楼上堆放粮食,楼下左边1间为人的住舍和厨房,右边1间关牛,正堂l间为待客,房屋周围均有篱笆或土墙,前院有猪圈和鸡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彝族人民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风俗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移风易俗,革除了一些陈规陋习,把优良的传统风俗习惯和新的社会风尚结合起来,建设着新的精神文明。彝族人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基本上实现了人畜分居,大部分住上了土木结构的大瓦房,有的住上了砖混结构房子,有的住上了楼房和公寓。

P9-12

序言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各有关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别编写的。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缔造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建立,实现了各少数民族在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上的民主权利,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三十多年来,各民族自治地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了介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特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本《丛书》的出版,对于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学习,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

1981年5月

后记

《石林彝族自治县概况》(原《路南彝族自治县概况》),是根据国家民委关于修订《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要求修订的。石林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修订工作,成立了以县委柳文炜书记、文荣久副书记、省民委政策法规处保定召处长、昆明市民委赵殿桦主任、市民族工作队毕文兴队长为顾问,县长李忠德为主任,徐梅芬副县长为常务副主任,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修订编委会。

县史志办公室的刘世生、昂智灵、李智、毕晓冬、鲁建宏和县民宗局的王向方参加了具体修订工作,县史志办的蒋云明承担了部分稿件的打印和校对工作,王光裔、李文祥参加了部分稿件的审读工作。毕晓冬、鲁建宏对大部分初稿进行了修改,刘世生负责修订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并负责稿件的修改定稿工作。

修订过程中,修订编委会主任、常务副主任经常过问,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修订编委会办公室毕玉昌主任负责全面的组织协调工作,各有关单位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同时,还得到了省、市民委的具体指导。

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错误和不足之处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石林彝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

2007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