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魏晋名士风流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宁稼雨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魏晋名士的独特群体人格精神。其主流价值取向的特征就是,以超然的精神追求取代现实的物质欲求;以个体的自由洒脱取代社会意志的规矩樊笼;以士人的道统良知取代皇权的势统控驭;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取代现实功利的人生态度。这些特征固然不应该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需要全盘吸收和继承的,但它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中国古代士人曾经有过的骄傲,其参照和借鉴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本书从不同方面勾勒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价值观。

内容推荐

魏晋名士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种很独特的文化现象,一千多年后仍散发异彩。由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宁稼雨的本书,从不同方面勾勒出魏晋名士们的精神风貌,对魏晋名士风流的状况做了客观而真实的描述,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目录

引言

社会百态篇

一 骄傲的世族

盛况空前的家族地位

穷奢极欲的新贵

值得骄傲的贡献

人格的魅力

畸形的门第观念——歧视

畸形的门第观念一一避讳

畸形的门第观念——婚姻

二 南人与北人

口服心不服

针锋相对

屈辱和歧视

心理的隔阂胜过地域

新学与旧学

洛语与吴语

邯郸学步之种种

三 品藻中的追逐

东汉郭泰的发轫

趋之若鹜为求名

品题活动之滥觞

品题土壤之变化

个性的才情之美

玄味的气质之美

超人的仪容之美

生活情趣篇

四 超凡脱俗的文化生活

 (一)群贤毕至的文人集会活动

邺宫西园之会

西晋金谷之会

东晋兰亭之会

 (二)魏晋士人的审美取向

散文中的“芙蓉出水”

散文中的“错彩镂金”

玄言诗中的“才”与㈠隋”

“情生于文”与“文生于情”

绘画中的“以形写神”

绘画与书法的“分庭抗礼”

神往音乐,超越音乐

五 醉翁之意不在酒

逍遥的酒神境界

沉醉中的叛逆

饮酒只为及时行乐

饮酒与逃避现实

生活无处没有酒

六 不只为治病的服药

五石散(寒食散)是什么药?

企求长生:从帝王到平民士人

服药与美容

“神明开朗”的超然境界

服药的副作用

服药与逃避政治漩涡

服药与性格变化

趋之若鹜的服药风气

七 名士服饰新风

“服妖”现象与名士的精神追求

宽衣大袖的潇洒魅力

木屐的情趣

意境深远的裸袒

麈尾的风采

八 休闲中的性情

围棋活动中的个性人格精神

樗蒲活动中的冒险与竞争意识

弹棋活动中的消遣娱乐情趣

思想灵魂篇

九 玄学的“有无”与士人的“名教”“自然”

“名教”、“自然”解

从何晏、王弼的“贵无”到阮籍、嵇康的“自然”

“崇有”、“独化”:务实的人生态度总结

“仕隐兼修”:兼容“名教”“自然”的双重人生态度

十 “言意之辨”与“得意忘象”

言意、名理之辨的历史渊源

王弼的“得意忘象”说

社会层面的“得意忘象”人生态度

哲理层面的“得意忘象”人生态度

审美层面的“得意忘象”人生态度

十一 从“物我两冥”到“不二法门”

老庄的是非泯绝观与正始文人的逍遥境界

郭象的“独化”论与西晋时期的“士无特操”

《维摩诘经》的“入不二法门”思想

东晋士人以“不二”为思维方式

以“不二”为“愦愦”政务

“不二”的人生态度

十二 不作天仙作地仙

魏晋之前的神仙观念

正始名士的神仙思想

两晋名士的“地仙”观念

后记

试读章节

值得骄傲的贡献

多少年以来,门阀世族一直受到人们的各种指责。从他们的穷奢极欲,到他们把持和左右政局,压制寒族才士,都是人们极力抨击的口实。可实际上门阀世族之所以能够活跃并在相当时间内左右社会历史舞台,光靠挥霍腐化和横行霸道是没人买账的。没有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没有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承认。

永嘉丧乱之际,门阀世族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带领民众抵御了外侮,安定了东晋局面。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号称“王谢”大族中的王导和谢安。

晋室刚到江左,形势十分严峻。司马氏政权不仅要时刻提防北方异族的南下,而且当时被迫南迁的中原侨姓和江南本地吴姓之间的关系,也正处于紧张而微妙的关键时期。搞得不好,江左变成江北也不无可能。据《晋书·王导传》记载,新登基的晋元帝(原琅琊王)司马睿刚来到建康(南京),当地吴人并不买账。过了一个多月,社会上上下下没有来请安的。三月上巳节时,晋元帝前去观禊。他坐在轿子里,带上威武的仪仗队。王导、王敦及朝中名贤都骑马随从。当地吴人的名门望族纪瞻、顾荣等在一旁偷偷观望,见到如此威武的场面,都十分惊惧,于是就跪拜道旁:于导趁机献计说:“古代的帝王,莫不礼宾关爱占老,寻问风俗,谦虚敛心,以招俊杰。况且今天天下丧乱,九州分裂,东晋蔡业草创,正是需求人才之际。顾荣和贺循,都是本地的望族,不如委以重任,以结人心。他们二人来了,其他人就没有不来的。”于是,晋元帝就跟随于导,前去拜见贺循和顾荣二人。两人受宠若惊,应命而至。从此吴人风靡而至,百姓归心。君臣的礼节这才明确下来。

除了对江南大族的礼貌和尊重外,王导更为注意的是以政策的宽松和政务的简要,去赢得江南人士的好感,以利于东晋政权。《世说新语·政事》载,晋成帝时,王导和庾亮辅政。炎热夏日,王导到石头城去看庾亮。庾亮正在官邸忙于公务,王导就劝他说:“大热的天儿,何不把政务简化一些?”庾亮不以为然,反唇柏讥道:“你的看法天下人未必觉得妥当。”可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和体谅他这一番苦心。王导晚年时经常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除了在…一-些公文上画画圈儿,便很少过问政事。他自己常感慨道:“别人都说我昏聩糊涂。这种昏聩糊涂大概只有后人会懂!”他的一番苦心,就是尽量避免和淡化与江东吴人的矛盾,以利于东晋政权在江南的稳固。陈寅恪先生曾在《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一文中说:“东晋初年既欲笼络吴之士族,故必仍循宽纵大族之旧政策。”说的就是王导这番苦心的用意所在。

除了在这些大政方针上注意笼络吴人之外,王导还身体力行地在许多生活细节方面注意团结吴人,搞好关系。刚到江左,为了结援吴人,王导曾主动想和吴姓大族陆玩联姻。可是陆玩却傲慢地说:“小土丘上长不出松柏,香草和臭草也不能放在同一个瓶子里。我虽然没什么才能,却不能带头做这种乱伦的事情!”(见《世说新语·方正》)王导虽然受到了羞辱,但他依然如故,坚持他团结笼络江南大族的策略。

王导的政治苦心没有白费,东晋王朝终于在江南站稳了脚跟。这不仅使广大过江中原大族(包括晋元帝在内)安定下来,也大大增强了琅琊临沂王氏的社会地位,使晋元帝及全社会对王氏家族另眼相看。有一次晋元帝正月初一举行集会,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晋元帝竟然拉着王导一起登上皇帝的御座。王导坚持推辞,而晋元帝则苦苦地拉住他不放(见《世说新语·宠礼》)。在皇权至高无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受过如此礼遇的臣僚恐怕绝无仪有,以至于历史上有过“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正因如此,王导的话在东晋皇帝的心目中具有神圣的作用,朝中一些重大决策,王导的意见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司马睿刚刚即位不久,因为宠爱郑后,就想废司马绍而立司马昱为太子。当时议论这件事的人都认为舍弃长子而改立幼子,不仅在常理上不顺,而且司马绍聪颖通达、英明果断,更适合立为太子。周颖、王导等大臣都极力争辩,言辞恳切,只有刁玄亮想拥戴司马昱来迎合元帝的心意。元帝想实施自己的想法,义担心各位大臣不接受诏令,于是先宣召武城侯周颉、丞相王导入朝,然后就想把诏令交付给刁玄亮。周颉、乇导入朝后,刚登上台阶,元帝已预先派传诏官拦住他们,让他们到东厢房去。周颉尚未醒悟过来,就退下了台阶;王导却推开传诏官,径直走到元帝御座前,说道:“不知道陛下为什么召见臣?”元帝默默无言,从怀里掏出黄纸诏书来撕碎扔掉。从此太子才算确定下来。周颉这才感慨而又惭愧地叹息说:“我常常自以为超过茂弘,现在才知道不如他啊!”(见《世说新语·方正》)又比如司马睿过江之前性格洒脱磊落,常常饮酒无度。过江称帝后,王导觉得这种习惯有损于帝王形象,于是便经常痛哭流涕地劝说元帝戒酒。元帝为王导的诚意所感动,和王导痛饮一番后,坚决戒掉了酒瘾(见《世说新语·规箴》)。

清代王鸣盛曾在《十七史商榷·王导传多溢美》中指责《晋书·王导传》对王导过分溢美,认为王导除了徒有门第显荣之外,没有任何可以称颂的贡献。对此,陈寅恪在《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一文中据理力争,说:“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御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延续,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也。”此语方为切中肯綮之言。

P11-14

序言

在一个多元化的现实世界里,单一的生活内容和重复的行为方式足以使人们产生生理和审美上的疲劳和厌倦。这一点似乎已经无可争议了,然而用什么东西去抚慰疲劳,冲淡厌倦,却是见仁见智、答案百出的问题。

魏晋名士风流也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进入我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或借鉴参考之列。

诚然,人生的积极理想,人生的远大抱负固然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我们人生过程的主要色块。然而对于我们很多青年朋友来说,缺少的并不是这样的正面积极的人生引导和理想抱负教育。他们比较缺少的倒是遇到坎坷和挫折之后的那一份承受能力,那份自我心态平衡的能力,那份遇到重大变故乃至灾难的应对能力,尤其是面对人生福祸荣辱的那一份平常之心和超然之心。这一切,不能不说明我们的青年朋友的自我意志和精神建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魏晋名士的独特群体人格精神。其主流价值取向的特征就是,以超然的精神追求取代现实的物质欲求;以个体的自由洒脱取代社会意志的规矩樊笼;以士人的道统良知取代皇权的势统控驭;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取代现实功利的人生态度。这些特征固然不应该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需要全盘吸收和继承的,但它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中国古代士人曾经有过的骄傲,其参照和借鉴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魏晋风度的永久魅力,也许就在于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优于器”和“得意忘言”的高深哲学理念演绎成为一种具体的人生实践过程。于是,那种放诞不羁、潇洒飘逸、旷达超远、啸傲人生的气质也就不仅成为一种历史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兰亭集序》和《蒙娜丽莎》那样的审美价值。当人们为现实的利益得失而烦恼,当人们为理想的暂时失落而沮丧,当人们得意或许有些忘形的时候,魏晋风度永远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心灵深处的所有尘埃,使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受到荡涤,得到净化。我们不仅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得到人生的营养。这也就是历代文人不绝如缕地倾倒于魏晋风度的真实理由吧?

后记

我对魏晋名士风流的兴趣始于上大学的时候,随着学识和阅历的积累,我对其中的感受也就愈来愈多,愈来愈深。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若干相关的著作和论文。这次承中华书局的美意,再次就此话题开笔,就我个人而言,这既是对以前有关认识的总结,也是对相关问题深入思考的一个新的开始。

这本小书是我多年来对于魏晋名士风流生活研究和认识的一个简要总结和概括浓缩。其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从内容方面来说,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一是对魏晋名士风流自身的状况作出客观而真实的描述;二是尽可能展示我本人在相关问题和内容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特长;三是考虑到本书的读者定位,尽量略去那些细致考证和深奥学理的内容,或将其深入浅出地加以表述。

从写法方面来说,尽量采用以客观描述为主,以适当分析为辅的方式,以增强其可读性。同时,尽量以通俗浅显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和分析。另外,作为知识性和普及性的读物,不能采用句句段段交代来源出处和参考文献的学术专著方式。好在书中内容绝大部分见诸于我以前的各类相关成果当中。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从那些论著当中去对照相关的学术信息。

本书的选题确立和付梓问世,应当感谢中华书局的慧眼青睐,责任编辑林玉萍女士为此付出大量的辛苦,谨致以衷心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