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30年来中国产品的价格帮助中国产品销售到全球市场,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其价格优势难以为继?
本书努力寻求中国企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价格思维”到“价值思维”的转变方法。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了从依赖中国价格到创造中国价值的思路转变和管理创新,讨论了“让中国价值成为世界价值”的强国战略。
作者站在全球视野、在新经济的潮流下,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复兴和超越西方管理创新相融合,亲历国美、正大、联泰等企业的价值转型过程,提出了“价值金字塔模型”,有助于管理者系统化地将价值思维和价格思维加以整理和区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进行价值转型的系统管理工具和方法,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模式。
本书提出的“价值思维”,颠覆了传统的价格思维,能给读者以全新的眼界和不同的思考分析方法,关注自我价值,从而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
中国价值战略是值得企业与政府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值得每个关心国家和自身发展的国人认真关注的问题。
30年来,中国产品的价格帮助中国产品销售到全球市场;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面临价格优势难以为继的局面。
中国企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如何实现从“价格思维”到“价值思维”的转变?
如何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
本书分析了从依赖中国价格到创造中国价值的思路转变和管理创新;作者站在全球视野、在新经济的潮流下,将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的复兴和超越西方管理创新相融合,亲历国美、正大、联泰等企业的价值转型过程,提出了“价值金字塔模型”和“价值思维”,颠覆了传统的价格思维,给读者以全新的眼界和不同的思考分析方法,关注自我价值,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个人价值。
令人生畏的“中国价格”
现在,让我们把视角放得更宽一些,去检视中国企业面对的问题。中国正式加入了WTO,这意味着我们同意遵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遵守的有关进口、出口、投资的全球规范;这意味着中国允许世界上的企业到中国市场来竞技,而中国企业也能够进入世界的竞技场。
“Made in China”是现在中国经济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词汇。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减速,利润大幅滑坡,在竞相削减成本的赛跑中,跨国公司们都在重新寻找成本最低的制造基地。最佳基地往往就是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上百万有才华的工程师和良好基础设施的中国。WTO过渡期结束,奥运会即将召开,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已越来越得到世人的青睐,凭借本国巨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中国一跃而为世界工厂。
然而,众多研究几乎都立刻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价格优势是中国企业手上一张重要的牌。2004年12月的《商务周刊》的封面上赫然出现了“中国价格——美国产业最恐惧的四个字”的标题。这篇封面文章详细地论述了中国出口产品依靠其低廉的价格已经让美国传统制造业全面萎缩。美国的一些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和小企业老板开始认为中国对美国制造厂商和工人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中国竞争者会毁灭掉美国从厨具、车胎到电子线路板的众多产业。
他们认为中国产品的低成本导致美国公司不得不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中国价格不但导致美国丧失了数以百万计的工作机会,也导致了美国15 000亿美元的对华贸易逆差。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越来越多的大麦、花生油、豆油和工艺品、加工制品,而出口的都是一些原材料。价格优势带来的重大经济力量,使制造业从美国以空前的规模向中国转移。他们设想,如果纺织品配额取消了,十年之后,可能世界上90%的服装工厂都在中国、印度等劳动力密集的地方。
更令美国企业担心的是,中国出口的产品已经不仅仅是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有迹象表明中国的网络通信设备甚至汽车可能成为主要的对美出口商品。在通信设备方面,大到路由器,小到网卡等产品的中美价格差距都在40%以上。《中国世纪》的作者,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OdedShenkar教授的论点更加直接,他告诫美国的企业,如果他们还在生产任何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该立刻退出,否则会失血至死,因为中国厂家总是可以推出更低价的产品。美国企业需要崭新的商业模式来和中国竞争。
中国价格对美国来讲成为非常棘手的两难问题。因为这两个经济实体之间已经出现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对策的出笼可能都会牵一发动全身。一方面中国价格似乎成为美国制造业的痛苦之源,但另外一方面,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额利润。通用汽车、摩托罗拉、宝洁都宣布在中国市场获利是他们在全球战略的最重要部分。中国在2001年部分加入WTO之后,贸易限制放宽,美国的保险业、银行业和零售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没有人敢于忽视这个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
从中国获取廉价的原材料和产品提高了美国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降低了美国本土通货膨胀的风险。可以说中国经济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如果美国限制进口中国产品,那些在各个领域里依靠中国产品的美国本土企业会首先受到影响。所以美国有人希望用20年前对待日本的策略——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是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政府一定会考虑到就业、市场和金融方面诸多风险,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异常谨慎。
中国价格同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刃剑。就在“中国价格”的封面文章发表两个月之后,《商务周刊》又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经济肮脏的秘密》的文章。其内容并非耸人听闻,中国价格和其背后的快速经济增长有部分是以牺牲环境和公共健康为代价的。在中国南方的很多电器制造企业和轻工企业里面,看到的是大规模的人力生产线。车间里面生产线上的工人在电路板上手工插上元器件的情形让我们联想到农民在农田里插秧的情形。而且由于不少企业的环境保障措施不好,一些年轻的工人工作在重污染环境中。中国官方也承认如果按照现在的状态发展下去,中国的污染到2020年会是现在的四倍。
中国经济发展依赖的能源70%还是来自煤炭。每一美元的GDP产出,中国就要比别的国家多消耗3~4倍的能量。世界银行研究估计了由于环境污染导致中国人生产力的下降和医疗费用的增加为1700亿美元。
从2007年开始,关于中国产品和食品安全的报道愈演愈烈,涉及的产品从宠物食品、牙膏到玩具。一时间,关于中国市场企业监管机制不到位的报道不断,并演化成一场所谓的“中国制造”的危机。
P5-7
我很早就认识蔡剑博士。当正大集团在考虑如何战略调整,他领导的北大企业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正在做这个方向的研究。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为一位从美国“海归”的学子,关心中国问题,不仅有国际视野,还扎根中国实际。
与这位求学于清华,教学于北大的学者认识多年,每次与其畅谈都对大学学者的国家情操和人文气质深有感触。北大清华的确还有这样一批学者,他们善良、勤恳、谦虚好学,坚定对国家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这些有理想而又务实的人,他们的研究,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文化魅力。与这些学者探讨交流,让业界对清华特有的严谨求实与北大特有的人文气息深有体会。
这本书的确值得认真读。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急需这样一本给人思想启迪和让人振奋精神的管理读物。由于面临太多好机会,不少中国和世界的企业急于获得成功,有时却忽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很多管理学的读物来自西方理论,对中国管理的现实问题适应能力不足,所以,中国一些民族企业虽然发现了很多机会,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但往往能力不均衡,缺乏较深厚的企业素养,特别是作为现代一流企业的人文素养。
读着这本书,有时让我的心灵在不断的被撞击。
中国在飞速发展。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发展”,却只是指由科学技术的进步所维系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吗?离开中国的人文和精神的进步,高速的经济工业发展真能够全面、彻底地促进社会与人的进步吗?“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人口、资源、战争威胁等,已日益迫切地出现在世人面前。解决这些制约人类发展乃至生存的棘手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不管是治标还是治本,简单的技术手段和僵化的管理方式本身是远远不能奏效的,必须仰仗人文精神和先进的思想,以及科学的方法。
企业家自己也经常在思考,成功除了理智和激情,是否还需要其他。也许答案就在这本书中。中国价值——中国发展需要的人文精神。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权益。对企业来讲,人文精神就是在追逐利润之上去创造顾客,去关怀员工,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
感谢这本书的作者。他们在努力帮助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去思考,并且给出很具操作性的管理方法。他们没有停留于案例分析,而是进一步建立了理论架构,提出一整套“价值思维”的思想体系。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社会,需要科学,需要技术,需要执行,但是更需要人文。尤其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关注人文精神。
2007年12月
现在中国是世界的制造中心,假定我们不重视自主创新,单靠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而在国际贸易中占位置,这样的时间不会长久。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厉以宁
全球化环境下的自主创新是中国发展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很高兴看到蔡剑、胡钰和李东三位学者所撰写的《从中国价格到中国价值》一书。书中将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和西方管理方法相融合,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企业未来成功所必须解决的管理创新问题,提出了独特的价值提升思路。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这本书很值得中国业界人士细读!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使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抓住机遇开拓自主创新,努力使国家的产业结构从体力劳力密集转型到智力密集为主,即实现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经济腾飞,进入富裕、发达国家行列。《从中国价格到中国价值》一书从独特的思维视角,结合大量一手国内外调研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对企业自主创新等给出了很有启示意义的新思路,这对推动中国的加速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马俊如 有价值的订单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要发展必须有订单而且是有价值的订单。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
在新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中,中国的企业要想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必须实现竞争思维的彻底转变,摒弃原先的低成本思维,而本书作者提出的价值思维就是一个极有现实性,启发性的视角。中国的企业不用担心自己的企业小,只要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一颗种子自然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空中网总裁 周云帆
中国应该如何利用它的最大的工厂和最大的市场这些优势,从而变为具有可持续的自治经济的最强大的制造国家呢?作者在书中使用令人深思的语言以及一手案例研究来解释中国如何才能维持带有本土价值的经济发展。这个重要问题涉及政府、企业领导、学者、学生及大众,这本书对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感兴趣的人一定会发现这本高质量的书中所蕴含的珍贵的价值。
——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美国南加州大学终身教授 卢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