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怀人纪事中,感怀世事的变化,感悟世道人心的得失;在对过往的追忆中,有年代的大事要情,也有个体生命的情态;从大的主题看时代文化的走势,也可以在个人的经历中,感受社会前行消息。旅行途中,由物事而情怀,由景及人,也可以跳闪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即便是平凡人生、弱小人物,也有对亲情和友爱这一普泛性情怀的新的思索。写人绘事,记史述怀,忆往说旧,深挚的情怀,热烈的情致,蕴藉的文气,感怀体悟,浏亮透彻,让散文的体式不囿成法旧规,虽小巧却隽永,这些是选本中的总体风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07中国最佳散文/太阳鸟文学年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必胜//潘凯雄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在怀人纪事中,感怀世事的变化,感悟世道人心的得失;在对过往的追忆中,有年代的大事要情,也有个体生命的情态;从大的主题看时代文化的走势,也可以在个人的经历中,感受社会前行消息。旅行途中,由物事而情怀,由景及人,也可以跳闪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即便是平凡人生、弱小人物,也有对亲情和友爱这一普泛性情怀的新的思索。写人绘事,记史述怀,忆往说旧,深挚的情怀,热烈的情致,蕴藉的文气,感怀体悟,浏亮透彻,让散文的体式不囿成法旧规,虽小巧却隽永,这些是选本中的总体风格。 内容推荐 辽宁人民出版社太阳鸟文学年选为当代文学存档,已历时十年。 丛书将目光锁住纯文学的佳作精品,以其独具的民间视野,爬梳整理着文学的年度精品。它恪守纯文学阵地,坚持编选的民间视角,逐年梳理,逐年集粹,自成风格。 选本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打开了文学的多元生存空间,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它更多的是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客观审视或居高临下的姿态亲近现实,它关注生活,靠近民众的阅读心理。因此,这套选本不奇异、不乖张、不空蒙、不小资,平实、亲切、生活、现场,就是它的特点。 本书是该丛书之一《2007中国最佳散文》。 目录 序 散文的人文坚守 李庄琐忆 六棵树 狗年轶事 探病 七七级 中国摇滚 琥珀 在宁夏乡村找寻传统 过去的岁月 我在恭王府的童年 写心辑 老院 铁 白雪红灯的年 周口三题 沈阳的美丽与哀愁 一只松鼠的城市 把和顺阑杆拍遍 静悄悄的昆仑山 米穷日寺 内蒙行 客都 透明的生命 王蒙老了吗? 经典人生 猜想井上靖的笔记本 大美者无言 艰难的生存 折断的翅膀 像土地一样奉献 怎得长相依聚 晨钟暮鼓八十年 勤劳的母亲 阿尔善 父母老去 格格驾到 第一位病人 七月之歌 相亲 傍在蔚蓝的大海边 美国演出季 摆不脱恶梦的强者 给里根总统送外卖 重归苏莲托 苹果之父 瑞典美人 试读章节 火把照明的学问 元宵看舞龙,归来已逾午夜。从李庄东头的坝子回到西头月亮田学社,是两位学社工友,一前一后,打着火把送我们回来的,边聊边走,很顺利就到家了。 当地人夜出,不用灯笼或油灯,更没有手电,只用火把。川江上水行船,用篾条编成纤绳牵引。日久老化,将它剁成两尺多长的段,便是火把,真是一个废物利用的好办法。 我只知火把照明很方便,不知道须要学会打火把的技术。一次我很冒失,傍晚想去镇上买些椒盐花生、炒胡豆,返回时天色已晚,买了两根火把,快出街巷时,借人家灶火点燃一根。哪知刚出镇子,火苗越来越小,半路上竞已熄灭,用火柴怎么也点不燃它,只好试探着往前迈步,弄不清是路还是田埂,一脚踩空,跌入沟中,衣履尽湿,买的食物也丢了,爬出来极狼狈地回到学社。到此时才知道打火把并不容易,要知道如何才能防止熄灭,不仅须了解原理,还须学技术才行,所以并不简单。 原来打火把必须学会辨明风向,要求火把尽端直对风向,篾条才能均匀燃烧。倘侧面受风,篾条燃烧不均,火苗便越来越小,终致熄灭。倘遇微风,也须根据篾条火苗情况,随时转动火把。总之,保持篾条根根均匀燃烧,是使它不熄的关键。 天下许多小事物看似简单,其实也蕴藏着道理和技巧。我从当时只花几分钱便可买到的火把,经过照明失败,悟出了平时不可因事物微小而轻视它的道理。 卖煤油 买竹纸 石印先慈遗稿 先慈金氏讳章,自幼习画,擅花卉翎毛,尤工鱼藻。有遗稿《濠梁知乐集》一册四卷。1943年离京南下,遗稿藏行箧中,以防散失,且盼幸遇机缘,刊印传世。 在学社工作,或谓李庄有一家可以石印。曾疑川南小镇,恐难有印刷厂。走访场上,居然有一石印车间。斗室不过五六平方米,主人之外,铁支架、厚石板、铁皮、滚轴、磨石各一,此外更无他物。石印之法,由主人提供药纸、药墨,书写后送还车间,将纸反铺石板上,盖好铁皮,滚轴往返滚压,直至纸上墨迹已过到石板上。揭纸届4墨,以字迹已尽受墨为度。上铺白纸,盖铁皮,再滚滚轴两三次,去铁皮揭纸,一张已经印成。依上法再印,可印一二百张。改印他页;须将石板上字迹磨去,依上述程序再印第二张。原来车间不印图书报刊,只印售货包装纸,红色方形,盖在货包上,用细绳捆扎好,起招牌广告作用。经访问知石印遗稿已有着落,下一步当考虑使用何种纸张问题了。 邻县夹江县产竹纸,洁白而韧性较差,须去宜宾方能买到。恰好此时学社发给每人煤油一桶,工作室有灯可就读,故不甚需要。于是择日提油桶搭李庄当日往返宜宾小火轮,易得竹纸两刀及深色封面纸而归。 遗稿约70页,每周日可印五六页,三个月100册全部印成。折页期间,上书恳求马叔平、沈尹默前辈赐题书签及扉页均已寄到,补印后开始线装。装工虽拙劣,亦完成近50册,分赠图书馆及友好。待装者于1945年秋携回北京始陆续装成。 1989年冬香港翰墨轩精印《金章画册》,有彩色书画五十余幅,后附遗稿,即据当年李庄手写本影印。当年虽用极简陋之石印印成,亦尚清晰可读,实出意外。 学社在李庄编印《汇刊》第七期一、二两册,梁先生面告社员:“谁写的文章,谁负责抄写和石印,并参加装订工作。”襄有文稿两篇,遵照指示完成。已驾轻就熟,得益于先慈手稿之石印。但插图乃出莫宗江、罗哲文两先生之手,深感惭愧。 过江捡卵石 李庄位于长江南岸,对岸看不见人家,而有大片卵石滩和纡回成湾的浅水区,游泳十分安全。周日三五人结伴,请江边木船主人渡我们过江,得半日之清闲。我不谙水性,只好背竹筐捡石子了。 说也奇怪,当时真觉得有不少值得捡的,那块圆得可爱,这块颜色不一般,一脚踢出一个扁形的,上面仿佛有山峦花纹。一块白得有些透明,心想如泡在水里,说不定该有多么好看呢。大半个石滩走下来,竹筐显得沉重,腰有些不好受,只好卸下竹筐看同伴游泳了。 回到学社,地面放个大木盆,盛上多半桶水,把捡来的卵石一块一块地放进去,没想到反而不及捡时好看。于是一块一块再淘汰,丢在院中大樟树的后面。到最后,竞扔得一块都不剩了。 过江捡卵石去过三四次,最后只留下两块,北返时放在衣兜里带回北京,至今仍在我案头。一块小而黄,有黑色横斑。一块深绿,呈不规则三角形,下部圆而润,有纵横丝绺及茸然圆斑,颇合前人“蛛网添丝屋角晴”诗意,遂以名之。卵石只不过是李庄的梦痕,倘与诸家奇石谱相比,便有小巫见大巫之感了。 步行去宜宾 北京朝阳门到通州,都知道是40华里。我曾步行去过两次,吃小楼的锅烧鲇鱼,买大顺斋的糖火烧。到了李庄,都说去宜宾是60里。有人认为南方人比北方人矮,以步计里程,四川的60里和北方的四十里可能差不了多少。 一个假日,清晨出发,沿着江边道路西行,想验证一下上面说法是否可信。十时许,宜宾已在望了。计算一下,加上过江路程,似乎比朝阳门到通州远不了多少。宜宾位于岷江、金沙江汇合处的高原上,或谓长江应从这里算起。但岷江水清,金沙江水浊,要流出几里外,才浑然一色。所谓“泾渭分明”就指尚未合流的现象。 我看时间尚早,没有走向江边的渡口,而被南岸的一条山涧吸引住了。几处落差较大,湍流颇急,两旁大块石头上,坐着儿童,手持有柄网兜,与捉蜻蜓的相似。等候游鱼逆水上游,腾空一跃,儿童伸臂相迎,正好落在网里。再看他吊在水中的竹篓,已有三四条半尺来长的鱼了。我看得高兴,一时唤回了童心,真想几时来此网鱼,待上一天。 渡船送我过江。因曾来买竹纸,已逛过宜宾几条街巷,下午便乘小火轮返回李庄。P2-4 序言 我总是固执地认为,散文是当今文学最为韧性、最为持久地表达人文精神的文本。这种文体也最能契合一个时代读者的审美精神,适应读者阅读趋向。 自上个世纪以来,人文精神,文学理想,是人们常提及的一个话题,人们不无担忧的是,市场化进程,商品经济的大手对社会生活强势地介入,特别是对于精神层面的影响,十分显著而直接。这种影响,积极的一面不必说。而从另一面看,对文学精神的坚守,对人文理想的高扬,带来一定困扰,也检视出文学在多大程度上能自持而坚守。因而有人指出,多年来文学难以赢得读者和社会,整体上缺失了面对时代文化变化的能量和力度。这不能不说是人文的缺失和淡化所致。 为此,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对文学商品化的警惕,自然就有了从更高的期待中要求文学高扬人文的大旗,恢复人们对文学的信任。 应当说,嚷嚷了十数年,并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改观。甚而在一些程度上,有了更为堂皇的借口和幌子。现实的文学,说气数、命运,都不好定位,也难以定位。领导和组织者,圈内贤明之人,大众和社会,都有自己的尺度,人言言殊。即便如此,对文学现状的不满,是社会共识。 当然,就从业者的数量,管理者的级别,经费的划拨等等看,庞大的文学系统肌体的运转裕如,不因大众的冷漠而自省,不因社会的冷落而愧疚,也更不会静心持守,常常也有急功近利的动静和声响。 君不见,近时期来,有热闹的评奖,有喧闹的首发式,有过程比目的重要、形式大于内容的研讨,也有用心良苦的数据统计,还有热衷于商业运作而做表面文章式的排行榜等等。这些,不能不说繁华,但繁华并非繁荣,不能不说热闹,但热闹并不都是光亮。稍事回想,一年内各种文学好不闹腾,从大小的各式纪念性的集会,到庆典式的活动,包括一些主题性的行为,留给人们可资的回味,又有多少?同我们偌大的文学社会系统相较,产出与投入成正比吗?也许初衷虽好,而效果未必佳。或者,初衷就未必见佳。浮华于众,喧嚣于市;取宠于人,招摇于外,如此一来,如今的文学,多有类似于行为艺术者流,而每遭有识者的诟病。 有人批评,习惯热闹而喧哗的庆典,少有冷静而认真的自省,难让文学有大的长进。也有人批评,喜好热闹而雷声大雨点小,视文学为行为艺术,或者假文学之名,浮华热闹,官僚衙门式的管理方式,并不能对文学有多少裨益。 这是从文学行为而言,反观文学自身,从文学的文体样式看,这种浮华和喧闹,虽没有德国批评家顾彬所谓“当代中国文学大多是垃圾”之严重,但却直接影响了大众对文学的信赖和期待。 无论是从文学历史还是从文学精神,我们期望的文学,应当是对现实的人生热切的关注,对个体生命的热烈而切实的体察,对大众生存状态、生命情感激情的投入,对于弱者给予深情的凝视,有生命的体验,有灵魂的燃烧,又有生命的爱恨之后的痛感与激情。这样的文字,摒弃浅薄和陈腐,拒绝低俗。同样,针砭丑恶和不良。这样的文字,是激情丰沛的原创。 难能的是,散文创作却一直葆有这种文学精神,在承接优秀的人文传统,描绘宏阔的社会现象,抒发个体生命感受方面,显得更为自觉和活跃。无论从潜沉于古典精神的阐发,还是对现时人生的热情关注,散文更能体现对生命的讴歌,对于社会良心的热情褒扬。不一定是长篇掉书袋似的引征,子曰诗云,才是文化,更不是有了对现状的不平,敢做振臂之呼,抒发愤,才是人文精神,而对于人的感情世界和精神心态的真切体味和剖析,对于人本思想充分尊重,就可以绽放思想的花朵,切合时代的文化精神,引发读者共鸣。 所以,每做一次年选,我们对洋溢着人文情怀的文本有特别的喜好,在本书中(也包括另一本随笔的选本中),是以此为一定标尺的。入选两本的百十篇文章,也可以看到作者们的这种追求。在怀人纪事中,感怀世事的变化,感悟世道人心的得失;在对过往的追忆中,有年代的大事要情,也有个体生命的情态;从大的主题看时代文化的走势,也可以在个人的经历中,感受社会前行消息。旅行途中,由物事而情怀,由景及人,也可以跳闪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即便是平凡人生、弱小人物,也有对亲情和友爱这一普泛性情怀的新的思索。写人绘事,记史述怀,忆往说旧,深挚的情怀,热烈的情致,蕴藉的文气,感怀体悟,浏亮透彻,让散文的体式不囿成法旧规,虽小巧却隽永,这些是选本中的总体风格。 是为序。 2007年11月8日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