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风雨同舟、坦诚相交、团结合作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_步扩大统一战线在全社会及海外的影响,加强对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006年4月,中央统战部编写了《统一战线人物志》系列丛书。这部丛书收录的传主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统一战线领域有较大社会影响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统一战线人物志(共2册)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本书编写组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风雨同舟、坦诚相交、团结合作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_步扩大统一战线在全社会及海外的影响,加强对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006年4月,中央统战部编写了《统一战线人物志》系列丛书。这部丛书收录的传主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统一战线领域有较大社会影响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 内容推荐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之际,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编写的《统一战线人物志》丛书(第一、二卷)与读者见面了。这部丛书收录的传主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统一战线领域有较大社会影响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传记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为背景,对他们的生平事迹作了较为翔实的介绍,对他们在爱国、建国方面立德、立功、立言的精彩之处作了生动的描绘,对他们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光荣传统作了全面的总结。这部丛书对于人们深入了解统一战线的历史和人物,正确认识统一战线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规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点,一定会大有裨益。 目录 序言 张澜 陈嘉庚 沈钧儒 陈叔通 何香凝 黄炎培 程潜 李烛尘 龙云 马叙伦 李济深 朱蕴山 庄希泉 周建人 李四光 季方 许德珩 张治中 杨明轩 周叔■ 高崇民 蔡廷锴 陶峙岳 郭沫若 陈其尤 宋庆龄 缪云台 叶圣陶 包尔汉 傅作义 胡厥文 章伯钧 茅以升 沈雁冰 李德全 胡愈之 卫立煌 胡子昂 屈武 周谷城 刘斐 楚图南 钱昌照 董其武 史良 严济慈 沙千里 黄鼎臣 谢雪红 童第周 王昆仑 周培源 刘靖基 苏步青 侯镜如 巴金 朱学范 苏子蘅 孙晓村 赵朴初 程思远 费孝通 华罗庚 安子介 卢嘉锡 荣毅仁 蔡啸 蔡子民 霍英东 李沛瑶 王选 班禅 后记 试读章节 胡愈之,字子如,笔名伏生,曾用名胡学愚。1896年9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县城(今为丰惠镇)一个书香世家。 胡愈之的祖父是个翰林,做过清朝的京官御史。其父是个典型的清末民初维新派知识分子,不爱做官,却乐于在家乡为社会服务,创办起新式学堂和女子学校,同情并帮助贫苦农民,不仅对佃户减租减息,并且卖掉了所有田地,把财产用在公共事业上。这些给幼年的胡愈之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后来他在谈到父亲时说:“至今对于我的品格和趣味影响最深的,依然是我的平凡的父亲。我的父亲做到了极平凡的伟大。我极渺小,我没有做到我父亲的伟大,但我学到了我父亲的平凡。” 1902年,胡愈之进入私塾学习,不久又人县里新设的高等小学堂,至14岁毕业。按当时的规定,小学堂毕业,就取得了秀才的资格。1911年初,胡愈之离开家乡去考绍兴府中学堂,学制4年,读完4年即可取得举人资格。学堂分设文、实两科。胡愈之对数理有兴趣,因而考了插班二年级实科生,成绩为第一名。因鲁迅时任该校学监并兼授生理卫生课,胡愈之在此和鲁迅结下师生之谊。下半年,胡愈之患了伤寒病,近乎丧命,不得不休学养病。1912年胡愈之病愈后转入杭州英语专科学校,想学好英语,更多地学习欧美的文化知识。但年末学校停办,学习又因此中断。1913年,胡愈之拜绍兴名宿薛朗轩为师专学语文,同时继续自学英语,还参加了世界语的函授学习。 1914年,胡愈之告别学生生活,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当练习生,被分在理化部工作,主要是编教科书。这时的商务印书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胡愈之非常满意这一工作,他从小就是个“读报迷”,曾与弟弟试编过家庭报刊,内容有论文、小说,并配有插图,坚持出了四五十册。胡愈之做练习生参加编书,跑印刷厂,很快便熟悉整个出版工作过程,这为他后来在新闻出版业的卓越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胡愈之除了编书还试着用自学的英文、日文为《东方杂志》刊物翻译一些资料。工作之余他在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刻苦自学,他曾说“我只有中学二年级的学历,我读书都是在‘商务’读的”。1915年胡愈之成为《东方杂志》编辑,翻译和写作了许多文章,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编译能力,还接触了许多新知识,受到各种外来思想的影响,开始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问题。他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受当时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很深,后又读托尔斯泰的书,使我成为一个赞美人类爱的理想主义者、唯心论者”。 在民主与科学旗帜下,白话文的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胡愈之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启蒙与促进的作用。这期间,他和茅盾成为了亲密的朋友,他们都热衷于新文化运动。胡愈之在他的回忆中写道“我和沈雁冰都喜欢写白话文,写了文章就用笔名投到《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去登载。‘五四’时期我和沈雁冰是提倡白话文最力的两个人”。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上海工人阶级举行了大罢工,胡愈之和商务印书馆职工也一起参加了罢工,声援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后,胡愈之更加努力译著,在《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学生杂志》等连续撰文,发表了不少文章。内容涉及文学、国际问题、妇女问题、社会问题和哲学思想等各领域。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联系了一些世界语学者,创建了“上海世界语学会”,介绍俄国和其他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发表了许多评介外国文艺名人的文章和文艺评论,为当时的中国文艺界提供了许多新的信息。同时,为发展家乡上虞的文化事业,他和弟弟胡仲持办起了上虞第一份报纸《上虞声》,旨在向家乡人民宣传介绍新文化思想。报纸内容丰富,受到当地知识界的欢迎。1920年,胡愈之和郑振铎、沈雁冰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积极推进新文学运动,除了写作投稿外,还协助郑振铎编辑《文学旬刊》。1923年,胡愈之开始转向新闻工作和国际问题的研究,这一年他在《东方杂志》发表了60多篇关于国际问题的文章。1924年《东方杂志》创刊20周年,由胡愈之具体负责编辑出版了一套《东方文库》,共100册。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会已经成为运动的骨干力量,胡愈之积极投入上海五卅运动的游行、集会和罢工,并对运动发展情况进行采访和报道。他与爱国知识分子郑振铎、叶圣陶等“商务”的同事一起,集资创办了《公理日报》,如实报道五卅惨案的真相,宣传反帝爱国,成为反帝爱国的舆论阵地。他还编辑《东方杂志》五卅临时增刊,并撰写《五卅运动纪实》长文,忠实报道了这一历史性群众革命斗争的起因和发展过程,指出五卅事件而引起的全国民众运动,是中华民族要求独立与生存的大抗争的开始。1926年,章锡琛办起了开明书店,由于胡愈之为书店拟定编辑方针,组织书稿,被章锡琛称为书店的“参谋长”。 1927年3月,中共领导下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胡愈之经历了这一斗争,他看到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心情十分振奋。他被推为编译出版工会的代表,出席了上海市民代表大会。后来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这个时期,读了一点马列著作,也结识一些共产党员,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对工人阶级的斗争抱有深刻的同情。但我对国民党仍抱有希望,从我的思想来说,仍然是一个民主主义者。”随后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给了胡愈之思想上极大震动,打消了对国民党的希望和幻想。4月13日。他亲眼目睹了反动派血腥屠杀革命群众的暴行,基于对这一暴行的义愤,当晚他就起草了对国民党当局的抗议信,邀集郑振铎等人一起签名,寄给既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又是上海政治分会委员的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等三人,后将原稿发表在《商报》上。这一行动后来被周恩来同志赞为“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大无畏的壮举”。这份《抗议书》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收藏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接着又是七一五汪精卫反革命政变。许多共产党人、革命群众惨遭杀害,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实际斗争中,胡愈之的思想、立场日益转变,倾向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劳动人民。由于他写抗议信声讨四一二大屠杀,遭到反动派的仇视,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他于1928年1月以《东方杂志》驻欧洲特派员身份流亡法国。P443-445 序言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之际,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编写的《统一战线人物志》丛书(第一、二卷)与读者见面了。这部丛书收录的传主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统一战线领域有较大社会影响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传记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为背景,对他们的生平事迹作了较为翔实的介绍,对他们在爱国、建国方面立德、立功、立言的精彩之处作了生动的描绘,对他们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光荣传统作了全面的总结。这部丛书对于人们深入了解统一战线的历史和人物,正确认识统一战线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规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点,一定会大有裨益。 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历程。这8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千辛万苦、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解放与人民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艰苦奋斗的历史。在这段惊天动地、光照千秋的历史进程中,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因此,从统一战线历史和人物的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光辉历程,看统一战线历史上代表人物的风范和人格魅力,看中华民族众多爱国民主人士的报国情怀和卓著业绩,看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艰难曲折和必然发展趋势,可以获得诸多教益和启迪。 统一战线历史人物是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重要力量。唯物史观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前提下,十分重视个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作用,特别是领袖人物的作用。“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马恩选集》第一卷)。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总要有这样或那样的代表他们利益,反映他们要求,能够带领他们前进的社会群体和领袖人物。80多年以来,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民主革命时期,与中国共产党一道,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后,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了人民政权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历史人物做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我国各民主党派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努力探索富国兴邦之道,历经曲折艰辛,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最终由同情、支持进而到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这是他们长期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过程中作出的正确历史选择,是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最为珍视的宝贵的政治经验和光荣传统。 二 统一战线历史人物研究是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历史人物,同时又是在统一战线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痕迹的有影响的人物,对他们的研究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且特别需要严肃的立场、视角和方法。实践证明,历史人物的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历史人物研究才能具有正确的立场、功能取向和理论依据,才能不断拓展历史人物研究的视野和内容,构建起历史人物科学评价体系。统一战线历史人物研究要坚持把“资政育人”作为中心任务。通过对历史人物个人活动的研究探讨,揭示支配人物活动背后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形成、发展、巩固、壮大的客观规律,揭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通过对统一战线某一领域历史人物的研究和对历史人物某一方面活动的研究,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规律,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供借鉴和指导;通过对统一战线历史人物的研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用他们优秀的思想和品格教育启示后人,激励后人。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总结与党外人士团结合作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风雨同舟、坦诚相交、团结合作的佳言懿行,是统一战线历史人物传记的魅力所在。同时,党外人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历史性贡献,以及他们的著作、思想、才华、智慧、道德、风貌,都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这也是统一战线历史人物研究得以持续深入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因。自古都是盛世修史。今天,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完成好这个任务。 三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一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七大报告深刻总结了十六大以来5年的辉煌成就和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的历史经验,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根本问题,全面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七大报告精辟地阐述了统一战线各领域的方针政策,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一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要紧密联系统一战线的实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化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中深深扎根,巩固统一战线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新高度,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围绕十七大确立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做好本职工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履行职能、发挥优势的各个环节,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建设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积极作用;要贯彻落实十七大对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方针政策,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推进港澳台侨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正确协调和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团结凝聚起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世界和平作出新贡献。 《统一战线人物志》丛书的出版将为此作出有益的贡献。 2007年11月 后记 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风雨同舟、坦诚相交、团结合作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_步扩大统一战线在全社会及海外的影响,加强对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006年4月,中央统战部决定编写《统一战线人物志》系列丛书。中央统战部领导对此书的编写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常务副部长朱维群同志主持了书稿编审的全过程。成稿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同志为本书作序。 本书的编写是在《统一战线人物志》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进行的,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部分省市的60位同志分别承担了编写任务。他们是:王非、王璇、王云波、王劲茹、王昌范、王秉默、王彦明、王鑫帅、从洪泉、卢士梅、白健、朱馥英、刘宋斌、刘南燕、安冠英、孙俊杰、苏向东、李书、李正军、李汉秋、李传俊、李咏丰、李英爱、李洪涛、杨建峰、吴兰、何云华、沈阳、张峰、张志军、张英健、张金喜、张冠生、张战平、张爱婕、张蔚秋、陈珑、邵伟生、林海、罗晓果、周慧、郑永进、姜玲玲、贾晓营、夏晓昕、徐有光、殷健康、郭戍华、唐希戈、黄列、黄斌、黄景钧、梁红星、葛培林、程喜真、焦晓丽、廖振振、翟庆昌、滕靖南、潘艳。 全书的审订工作由庄聪生、杨启儒同志主持,李岩伶、杭元祥、王晓晖、刘自成、石光树、艾多、杨跃进、苏向东、焦晓丽、顾春阳协助对全书进行了统改。 华毅、刘小萍、孙楠、李佐民、宋■、邵伟生、胡治安、秦国生、耿文卿、黄铸、詹永泰、熊运藻以及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王奇生、汪朝光、金以林同志参加了书稿的审订。以上同志都为本书的编写提出过很好的修改意见。另外,在本书编审过程中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各厅局室有关同志支持,在此一致表示感谢! 书中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指正。 编者 2007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