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主干项目之一,已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宜昌市分卷含12个县卷本,各县卷侧重本地特色,巴人、楚先民、屈原、昭君、三国传说,本地民俗节庆、历史上有影响人物、动植物的传说故事,在各卷自成系列。
本书为该县卷本之一“湖北当阳卷”,详细介绍了地区的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并附录了“当阳民间故事与历史文化背景”、“当阳民间故事重点讲述者小传、当阳民间故事重点搜集记录者小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当阳卷) |
分类 | |
作者 | 蔡建国//王友兵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主干项目之一,已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宜昌市分卷含12个县卷本,各县卷侧重本地特色,巴人、楚先民、屈原、昭君、三国传说,本地民俗节庆、历史上有影响人物、动植物的传说故事,在各卷自成系列。 本书为该县卷本之一“湖北当阳卷”,详细介绍了地区的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并附录了“当阳民间故事与历史文化背景”、“当阳民间故事重点讲述者小传、当阳民间故事重点搜集记录者小传”。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主干项目之一,已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宜昌市分卷含12个县卷本,计460万字。各县卷侧重本地特色,巴人、楚先民、屈原、昭君、三国传说,本地民俗节庆、历史上有影响人物、动植物的传说故事,在各卷自成系列;在山区与平原,峡江流域与清江流域、沮漳河流域,偏僻村落与中心城区,故事的流布形态异彩纷呈,研究者浏览全套可以比较异同。作力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民间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出版对于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延续华夏文明,保护民间文化的知识产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书为该县卷本之一“湖北当阳卷”。 目录 神话 葫芦姊妹 马齿苋救太阳 二郎神捉太阳 金牛拱峡 祝融传火种 传说 风物传说 昭姬港 养由基庙 子胥港 昭王筑麦城 青龙山、白虎山和凤凰山的由来 金鸡坟 金鸡冢子 附录 金鸡坟 飞来红岩 班鸠滩 白鹤井 丫子山 孝子湾 卧龙山 附录 秃尾巴龙 破山口 龙安庙 白龙潭 宋家湖 河溶龙井山 附录一 龙台 附录二 龙盘井 雨淋包 金牛岭、黄牯滩和金沙铺 附录 瓷器冢子 赵家破楼子 附录 金牛山 金船包 尚家嘴 九个大门 黄狗子屋场 霸陵桥 鲁家满井 太山庙 柯家宝塔 双鹅 花子堰 九鲢 八口堰 三国传说 三国包 望儿坡 太子桥 娘娘井 附录 糜城藕 子龙街 徐庶救子龙 九子山 当阳桥 张目岗 附录 张飞梦里杀张飞 曹操火烧紫盖寺 诸葛亮不让筑“河溶” 关公降凡 洧溪脚东河溶 父子跑马 周仓服关公 鹭鸶寨 “飞毛腿”为何跑不快了 百宝寨与夜长山 五夫桥 石马槽 将军柱 跑马岗 跑马堤 得胜山与七星冢、打鼓台 马晃堰、歇马寨 插苕藤的由来 响铃岗 腊树园 观天早与马打捻 插旗岭与祭公剑 雷打岩 关公灶、关公桌与张飞锅 一碗水 绿水青山 三换匣笼 玉泉山显圣 马状岭 五阳之地 关陵庙里的无头树 童男童女变蟒蛇 数不清的和尚头 关老爷夜读《春秋》 关老爷罚和尚 赤兔马夜啃麦苗 关老爷惩治汉奸 关老爷惩治日本兵 宗教传说 三尊佛像 石镜峡与仙人掌 弥勒佛的由来 玉泉寺的侉肚子罗汉 谷花井 五谷洞 附录碓窝子岗 倒坐莲台 观音长胡子 观音建“■国” 土地爷骗观音 附录一 半月山 附录二 鞭打白虎头 紫盖寺观音挂钟 观音封韩婆婆 观音怒毁四井庙 覆船山、金山和长岭 种子包 黄林岗 陡石岩 玉帝的失误 人为什么过年才有好菜吃 胡子湾 檐老鼠为什么倒吊起 牛的来历 谢花桥的米 磨盘山 天鹤山 中武当与金鼎观 葛仙翁为何来到紫盖山 点石救人 屈氏女升天 仙鹤林 八宝圣茶 “回头青”和“黄布朗”的来历 蜂子的来历 张果老倒骑驴 莲花堰 慈化镇 明月山 白鹤子窝 鸡公寨子包 木鱼方舟 来木井 狮子石 风俗传说 闹洞房的来历 打楠管的过河不收船钱 弯锄头的来历 “犹豫不决”的来历 豆腐皮子的来历 杜康造酒 历史传说 鬼谷子成仙 棋盘山和烂排洲 无烟柴与悛火炭 孙膑寨 龚长 鲁班封檀树 裁缝的尺和篾匠的尺 木匠的尺当头为何有缺口 瓦匠要高人一头 赵老偷艺 狗子顶一灾 秦始皇与“箍睡岭” 绿林山 王莽滩王莽洞王莽坟 洧溪寺 八景坡 陈友谅计败刺庙子岗 土地神大庙不住住小庙 罗汉树 码公石变成肉包子 吃牛肉与“背黑锅” 下棋台上无蚂蚁 朱洪武娶媳妇 断山口 天子坟 海瑞游玉泉 帝星冲寿星 周举人断案 赔打狗钱 军用合作社改名 处罚马夫 巧改店名 冒雨抢花生 还土砖 两套人马共一个院子 双重身份同一个目标 栏杆桥 鬼屋场 故事 地名故事 良田畈 白泥巴窑 八进坡 官垱 沙巴河 王家店 晒谷台和赛鼓台 五家台 八子坟 富里寺 清静庵 人物故事 徐家三爹的故事 谁的名声大 大哥不屑说得二哥 赊肉 治“邪子” 颠掉黑鱼脑壳 两匹白布 只怪你的扁担太长 打赌 亲嘴 摸脚 上当 王歪嘴的故事 出谋子 斗胡说 落肉 打水 惩强盗 告县官 文峰塔的来历 尚明雅的故事 颠抢犯 治少爷 巧治花花公子 吃包子 服气了 千里姻缘红线牵 和尚动得道士也动得 母学好的故事 “活宝鹰” 耕田 解交 败家讨米 方得计的故事 教学 送匾 狗子捉个蚊 哭爹 雅老的故事 雅老喂八哥——不要你弄来 喝米籽 钓鱼 动植物故事 狗为什么见了猫就赶 鸭嘴为什么是扁的 苦瓜子和夜蚊子 附录一 苦瓜子的传说(一) 附录二 苦瓜子的传说(二) 够饿鸟 烟的传说 艾蒿的来历 生活故事 毛狗子精 女鬼整道士 鬼比道士还妄恶些 吊死鬼与淹死鬼 季老大活见鬼 背时鬼又回来了 县官选女婿 鸡换妻 还你三滴血 话要这么说 还有几根丝 巧女治住傲先生 “切瓜分片”与“冻风洒雨” 聪明的媳妇 索赔 三兄弟日白 智罚风流先生 县太爷与姐妹妈 借锹 附录借杵头 报喜 打蛋下米 打老婆 自己走 改姓 大狗欺小狗 三匹白布学个艺 接客 坐火车 这回搞赢哒 县官还愿 小气鬼碰到沾光的 图顺遂 讨吉利 两兄弟考顶子 迂腐先生 炕烧饼 桥头睡 便宜的不是好货 三八二十三 整亲家 骂亲家 笑话 胡大老爷的规矩 抬横杠 考学生 赞四句子 吃油条 要火车停车 怪讲究 六月天下雨隔牛背 父子走棋 花鼓子迷 好吃佬媳妇 直爽人 没有灯的时候 我不能喝急酒 打家业 一口缸怎么挑 木匠相 姨娘变狗 路变窄了 弟兄不会 打架 你还在削 酌一杯 有借有还 旋斑鸠 卖毛 封神 偷牌 公公和媳妇摸鱼 附录一 当阳民间故事与历史文化背景 附录二 当阳民间故事重点讲述者小传 当阳民间故事重点搜集记录者小传 试读章节 葫芦姊妹 老早以前,有姐弟俩在路上种了一颗葫芦种子,三天发了芽,七天就长了九尺长的藤子,十天就结了个大葫芦。后来,葫芦长得奓开了一条口子,像嘴一样。姐姐和弟弟两个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把带的饭菜喂些给葫芦吃。葫芦吃得有滋有味,越长越大,长得像口大水缸。 那一年,有人把“玉皇大帝”写成“王皇犬帝”。玉帝晓得后发大脾气说:“王皇可恕,犬帝难饶。”随叫雨神严惩下界,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水一直涨到南天门。玉帝站在南天门上能伸腿摆脚才叫住点。眼看洪水泡天,这姐姐和弟弟就向葫芦求救,葫芦张开大嘴,姐弟俩爬进了葫芦肚子里,葫芦闭上嘴巴,随着洪水漂走哒。 姐姐和弟弟在葫芦肚子里一看,他们原先喂给葫芦的饭菜,还好好的,原封未动,他们就靠这些饭菜度命,活下来了。水消以后,天底下连个人影也没有了,只剩下他们姐弟俩。他们一起开荒种地,砍草搭棚,生活了十几年。长此下去,人不绝种了?可是天下没得别的人,怎么办呢?弟弟就对姐姐说:“姐姐,我们两个成亲吧。”姐姐羞得满脸通红,又没别的办法,就提出条件说:“我先躲起来,你要是能找到我,我俩就成亲。”弟弟答应了。姐姐躲进了一个很深的石洞,弟弟怎么也找不到,他碰到了一个乌龟,就向乌龟打听姐姐的下落。乌龟向他点了点头,大摇大摆地向石洞爬去。弟弟跟着乌龟找到了姐姐。姐姐听说是乌龟引来的,蛮生气,就抓起乌龟往外一摔,恰巧碰在一块石板上,乌龟被摔得粉碎。弟弟觉得可怜,就把乌龟一块一块地捡来斗拢,然后在它身上屙一泡尿,乌龟就又活过来了,就是留下一股臊臭味,再怎么洗也洗不干净了。 姐姐说是乌龟帮了他的忙,不能算数,又说:“我们各人爬上一个山头,烧一堆火,如果烟子能连成一条线,我们就可以成亲。”两人爬上山,各人点燃一堆火。王母娘娘看到哒,她本来就责怪玉帝对凡间惩罚得太狠,就瞒着玉帝来成全姐弟俩。王母娘娘站在云端用拂尘轻轻一拂,两股青烟就连成了一条线,像一道彩虹挂在天空。现在每当暴雨过后,往往还能看到。姐姐还是拿不下情面和弟弟结婚,又提出隔山滚石头,如果石头能滚到一起,就可以结婚。两人又各爬上一座山,从山上往下滚石头。姐弟俩的事情感动了山神,成全了姐弟俩,就把两块石头不歪不斜地对合在一起,成为正正当当的一对。 他们结为夫妻后日夜赶做泥人,遇到下暴雨,就赶紧用扫帚把泥人扫在一堆。有的被扫帚签子戳伤眼睛,有的被雨点把脸上打成些小窝窝,也有的断了胳膊掉了腿子。所以后来人就有了瞎子、麻子和脚跛手残的。人总是洗不尽身上的灰,也是因为人是用泥巴做成的缘故。 现在夫妻俩去一个哒,还哭:“我的姊妹呀。” 讲述:徐复生 搜集:李章文 记录:曹良柱 马齿苋救太阳 很早以前,天上的太阳有七弟兄。一天,他们七弟兄出来游玩,碰到了天狗子,天狗子故意寻茬咬了太阳老七一口。太阳兄弟们很恼火,把天狗子狠狠打了一顿,天狗子吃了亏,鼻青脸肿地跑回去哒。它很不服气,一边养伤一边想还仇的办法。 这一天,太阳兄弟们还没有起床,天狗子就躲到它们每天出门必须经过的地方。一会儿,太阳兄弟们一个个揉着眼睛慢腾腾地走来了。它们刚走到天狗子的面前,天狗子张开血盆大口,从林子里一跳地出来,直向太阳老大扑去,一口咬住了老大的颈项,太阳老大连叫都没叫一声,就断气哒。天狗子又扑向老二,它一口气咬死哒太阳兄弟六个。 太阳老七他占自己最小,做什么事都要在后头捱一会。这一回它这么一捱,天狗子以为太阳老七晓得出事哒,不敢再出来哒,就摇头摆尾地往回走。它得意忘形地走呀走,脚被石头绊了一下,正回过头来踢石头,无形中发觉太阳老七唱着歌慢腾腾地出门来哒。 这时天狗子顾不得脚底下的石头,张着血盆大口,向老七追去。太阳老七一看慌了神,就飞地飞地跑。跑啊跑啊,眼看就要被天狗子赶上来了,它一下狠心,跳下人间,急忙躲进一片马齿苋里。 天狗子追到人间,找了几天没找到,就回天庭去哒。 太阳老七在马齿苋里躲了七天七夜,烧枯了一大片马齿苋,总算逃了一条命。为了报答马齿苋的救命之恩,太阳老七奏请玉帝,救活一大片马齿苋,并且永远再不晒枯马齿苋。有时候天上会出现日食,那是太阳拜谢马齿苋去了。 讲述:周从敬 搜集:靳其璞 记录:简隆云 二郎神捉太阳 据说老早老早以前,天上有十二个太阳,轮流地晒地下,庄稼烤焦哒,树木晒死哒,连石头都晒化哒。老是没得黑夜,人们晒得哼哼神,简直没得法活,只好杀猪宰羊,烧香烧纸,跪在太阳下求情,求玉皇大帝发慈悲救万物生灵。玉皇大帝晓得了,就派二郎神担山追日,捉住一个太阳就用挑的山压一个。最后只剩下两个太阳藏在马齿苋底下,看到二郎神挑着华山、泰山赶过来哒,钻在泥巴里的蛐蟮高声喊:“太阳在这里!太阳在这里!”二郎神顺着喊声,几大步冲过来,一手捉住了一个。一个胆子小的吓得脸色煞白,变成了月亮,另一个连连求饶,说从今后改邪归正,再不敢作恶哒。二郎神就放了它,它就是现在的这个太阳。 从那以后,太阳和蛐蟮结下了仇恨,只要蛐蟮从泥巴底下一爬出来,太阳就恶狠狠地要晒死它。马齿苋不怕太阳晒,它是太阳的救命恩人,就是把马齿苋扯起来晒三天,叶子仍然是青的。 讲述:张兴保 搜集:徐应鼎 记录:简隆云(P2-5) 序言 春天的故事(代总序) 白庚胜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卷)、《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立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辑欧剑先生、副总编辑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慨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l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我们妁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当阳市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入开始问津,有关报刊先后登载过一些地方传说、机智人物故事、民间笑话等。1981年湖北省民间文学骨干培训班成立后,市文化馆就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各乡镇文化站干部和部分业余作者也投入了这一工作。1982年起,我市民间文学爱好者搜集的民间故事先后在《三峡民间故事集》、《湖北民间故事集》、《民间文学》、《上海采风报》、《汉族机智人物故事选》等处公开发表。先后编印了一批民间故事单行本,其中有鲍传搜集整理的《长坂坡》传说故事,王先进搜集整理、孙侃编辑的《紫盖寺传奇》,孙侃、王友兵、许庭银、曹良柱等人搜集整理的《玉泉寺传说》,文化馆编印的《徐家三爹的故事》,洧溪文化分馆编印的《洧溪镇民间故事选》等。 1987年前后,文化馆成立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专班.培训了一批民间文学骨干,在全市范围内开始了大规模的民间文学普查工作,在搜集、整理、出版了歌谣、谚语集成的同时,已搜集到民间故事200多篇,约30万字稿件。1989年春,文化馆就此又召开了专题会议,组织各乡镇文化站和分馆全体工作人员,再一次进行了补充搜集整理。1989年10月,由简隆云主编,从60多万字的稿件中选编了27万字的《当阳民间故事集》。 2003年5月,根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部署,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当阳市民间故事集列为中国民间故事书系县级示范本公开出版,市文化馆为此专门组成编辑班子,搜集了全市自1982年至2003年间编印的民间故事资料进行筛选,并发动民间文学爱好者补充搜集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规范化的整理。并按照新的编排体例进行了重新编辑,形成了现在的稿本。 本书编辑过程中,得到全国总编委和省编委会有关专家的悉心指导,使其更具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当阳市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专门成立了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宣传部、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文化馆站干部在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一大批民间文学传承人和爱好者参与了搜集整理工作,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倾注了心血。我们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由于种种原因,加上时间紧迫,本书编辑工作还有许多地方不能尽如人意,诚望得到各方指教。 编者 2003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