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大师,与太虚大师、弘一大师拜称为近代三大高僧,更被誉为“禅学泰斗”。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大师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他的一生可谓艰苦卓绝、相当丰沛。本书收录了虚云大师一生修禅修德的真实体会,并配以精美的禅画,实是一本可以用心和生命去领悟、去思索的经典之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虚云大师说禅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丹明 |
出版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虚云大师,与太虚大师、弘一大师拜称为近代三大高僧,更被誉为“禅学泰斗”。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大师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他的一生可谓艰苦卓绝、相当丰沛。本书收录了虚云大师一生修禅修德的真实体会,并配以精美的禅画,实是一本可以用心和生命去领悟、去思索的经典之书! 内容推荐 禅是人生,人生是禅; 禅是生活,生活是禅; 禅是点点滴滴,点点滴滴是禅; 禅是云雾、是雨滴, 是你眼神中那一点光影; 是你举手投足间的拂动! 禅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禅! 虚云大师用他一生的思想和语言;用他一生对禅的精深研悟,为我们揭示了禅的真谛、禅的平通。他对禅的一切所思所言,为众多的人理解和享受人生铺筑了一条光明之路! 本书收录了虚云大师一生修禅修德的真实体会,并配以精美的禅画,实是一本可以用心和生命去领悟、去思索的经典之书! 目录 引言 皮袋歌——虚云大师遗稿 我初问人生 什么是禅 参禅与念佛 参禅的先决条件 修与不修 佛法是家常便饭 平常心是道 在香港东莲觉苑开示 放下 “心”与“用” “话头”与“话尾” 答顾德谷、任肇聪二居士问 禅堂开示 (一)办道的先决条件 1.深信因果 2.严持戒律 3.坚固信心 4.决定行门 (二)参禅方法 1.坐禅须知 2.用功下手——认识宾主 3.话头与疑情 4.照顾话头与反闻闻自性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闰三月十四日开示)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闰三月二十一日开示) 金刚眼、顺风耳、好肚皮 (闰三月二十四日开示) 信为道源功德母 (闰三月二十六开示) 参禅要参死话头 认得心是麦面 (四月初三日开示) 众生皆有佛性 (四月初五日开示) 明佛心宗,行解相应 (四用九日开示) 动静净秽都是心 (四月十一日开示) 参禅警语 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初七第二日开示(2月23日) 初七第三日开示(2月24日) 初七第四日开示(2月25日) 初七第五日开示(2月26日) 初七第六日开示(2月27日) 初七圆满日开示(2月28日) 次七第一日开示(2月29日) 次七第二日开示(3月1日) 次七第三日开示(3月2日) 次七第四日开示(3月3日) 次七第五日开示(3月4日) 次七第六日开示(3月5日) 次七第七日开示(3月6日) 解七开示(3月7日) 解七法语 禅宗与净土 附录:自度时期的难与奇 一难生为肉球 二难饥寒雪掩 三难痢疾待毙 四难口流鲜血 五难失足堕水 一奇观音送子 二奇物大如山 三奇欢喜法器 四奇结婚无染 五奇岩洞生活 六奇剃发沐浴 七奇裸女相就 八奇代送行李 九奇忽见光明 试读章节 机缘难得,开示有愧。各位善知识,本人此次来广州之因缘,是张发奎将军及罗卓英主席,为超荐大战及内战之阵亡将士殉难同胞,故本人来广州作一水陆法会,承香港佛教同人之约,本人亦欲与港地之护法旧弟子相见,故来港一行。今日得与诸位共处一堂,机缘颇为难得。若说到开示法要,本人感到十分惭愧。原因,一为言语不通,彼此隔阂;二为自己尚不能开示自己,何敢开示他人?故只能说与诸位随便谈谈。 “佛法常闻,港人之福。”吾辈佛教徒当知佛法难闻,但港方常有各大法师在各佛教场所讲解经论,是诚不可谓非香港人之福。讲经法师多,明教理者亦多,重要是教人不可著于外相。如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而不能成佛,全由尘劳烦恼之所迷惑。佛陀福德智慧圆满,是不迷常住真心。常即不变,住即不动,真即不假。此不变,不动、不假、能觉悟了知一切法者,名常住真心。“起惑作业,无量痛苦。”众生因迷住真心故,起惑作业,纷纷扰扰,此纷扰中即有无量痛苦在。如《大乘起信论》云:“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粗即可见诸事实之粗相。目前世间之现象,是贪、嗔、痴及杀、盗、淫种种恶业充满,由此恶业,引起流转受报,致有众生相续,世间相续(轮回)。推此轮回之因,为心对外境迷执(无明)而起。如能觉悟,返妄归真,即能息除流转轮回之苦。 “人各净心,世安民乐。”如一家庭父母养有子女数人,父母对之必加爱护,有爱即有贪。贪其所爱者,常得快乐及美好之享受。如贪求而不得,则嗔心随起,嗔心炽盛,则起争斗。小者则家与家争,大者则国与国争,战事爆发矣。故欲世界安宁人民和乐,必须各净其心。贪嗔痴犹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须良医开示妙药。佛即一切众生心病的良医,一切佛法是妙药之单方。众生心病有多种,故治心病之法门亦多。 “佛学必须注意实行。”如能信医服药,自必药到病除。但信医之药方而不依方服药,故虽有良医妙药,以不服故,病亦依然。故学佛而欲修净自心者,必须注重于实行。复有不得不注意者,佛为治各种不同心病,故设有多种法门,如治嗔心重者教修慈悲观,治散乱心重者教修止观,治业障重者教修念佛观。一切如来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不可思议,不得于此中有所偏轻偏重。 “不离本宗,专心信赖。”只能选择何法门与本人最相应,即以此一法为正,余法为副,专门修学,行住坐卧,不离本宗。如念佛则随时随地不忘念佛,试观经中有“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与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其功德正等无异”,皆为勉励众生专心信赖所宗,作如是说。设学佛者,无有主宰,不专心修学,结果必一无所得。 “努力破除一切妄想。”又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学佛修行,本非向外寻求,目的只为除去自己业障,使不致流转生死。若生死已了,则无须行持。故经云:“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即无一切法。”此心即指妄想。其经中意,如无病即不须药。又学佛者最要具足自信心。《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意谓人人如能自信,具有佛性,当来成佛,必努力解除一切客尘妄想。 “有如演戏,人生若梦。”自信自身本来是佛故,一切烦恼,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颠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执着,应当放下。所谓万法皆空,一无所得。《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何以一切世间有为法是如幻无实?此以喻明之。犹如演剧,台上鼓乐奏时,戏子则扮演男女老少种种角色,演出喜怒哀乐等情节,台上之天子,威风凛凛,及至台后问之,则彼必答日:戏也。台上之杀人凶犯,惊怖忧愁,及至台后问之,彼亦日:戏也。 “设能觉了,何有苦乐。”演戏时隋节逼真,下台后则一无所得。众生亦复如是,烦恼未了时,荣华富贵,喜怒哀乐,般般出现。人人本来是佛,犹如戏子本身;烦恼流转时,犹如扮演剧中人。设能觉了世间原是剧场,则处天堂亦不为乐,在地狱亦不为苦。男本非男,女本非女,本来清净,佛性一如。世人不觉,常在梦中分别是我是他是亲是怨,迷惑不息。其有出家者,虽离亲戚眷属,但又分别此是我居之寺院,是师、是徒、是同窗、是法友,亦属执迷。 “返妄归真,自利利他。”故在家者被俗情迷,出家者亦有法友法眷之迷,皆未得真觉。如能脱离一切迷惑,返妄归真,方可成佛。故六祖大师听人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处,顿然有所觉悟。此八字,如从言语上解当不可得,必须心内领会。佛教真理,虽不可以言说论表,但若全废言说,则又有所不能。理必依文字方能引见义故。今之学佛者,应研习一切教理,而以行持为根本,宣扬佛法,使佛法灯灯相续。“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希望一切学佛者,皆以此二语,以为自利利他之标准可也。 P30-34 序言 虚云大师(1840年一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夏),俗姓萧,名古岩,又名演彻,法号德清,50岁后自号虚云,改字幻游。他与太虚大师、弘一大师并称为近代三大高僧,更被誉为“禅学泰斗”。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大师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甚至有人指出,虚云大师的辞世,标志着中国传统佛教尤其是禅宗佛教的最后终结,这是相当高的评价,并且可以说并不为过。 虚云大师的一生,可谓艰苦卓绝、相当丰沛,有人赞之曰:“志大气刚,悲深行苦”,更说“其建树、道德、悟证之伟大高深,为近千年来所罕见”。大师在咸丰年间抛家别妻,落发于福州鼓山。在光绪年间跪拜朝礼五台,一步一叩,历时三年之久,风雨恒持。后来又远赴印度、南洋,效仿玄奘法师,跋涉万里,遍礼圣迹。在后来的数十年中,一身兼挑五宗法脉,重振禅门,中兴了鸡足山祝圣寺、昆明云栖寺、鼓山涌泉寺、韶关南华寺、云门大觉寺、云居真如寺等六大古刹。他也因此而成为名震中外,为人们所共仰的禅宗泰斗、一代高僧。解放后,德高望重的虚云大师已是百岁开外的老人,他赴京参与了全国性佛教机构的筹组工作,被公推为首席发起人,并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名誉会长,成为新时代佛教界的领袖人物。 在佛学思想方面,虚云大师强调佛教的导引人心、趋于至善、移风易俗、辅政安民的意义。即使是在百岁之年,仍以护教安僧为本,恪守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祖训,努力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大师亦特重戒学,并且一生实践,戒行精严,定慧圆明。在讲经说法或开示当中,也是反复地强调戒律为佛法之根本。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身边侍者的遗言,仍只是一个字——“戒”,他说:“今问我最后语,只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一。大师更主张四众弟子应当以“信”为基础,恒持修行。他告诫门人学子,只要信心坚固,一门深入,处处皆可修行,处处都是道场。所谓“运水搬柴,锄田种地,乃至穿衣食饭,都是修行佛法”。这就是劳动不忘修持,修持不忘劳动的“农禅并重”。大师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所谓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不是一天盘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办道的。”最可敬的是,大师虽为禅宗大德,但对其他教门决不排斥,主张“禅净不二”。他指出:“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他的百年弘法,并不局限于禅,而是圆融诸法,实证众理,秉持“禅净双修”的理念。他对参禅的独特理解及深刻认识,以及由此而得的丰富实践,更是使得大师名震禅林。 虚云大师指出,“禅”可以开拓吾人的心灵,开发人们的智慧,引导人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背迷人觉,背妄归真,这即是觉,也即是禅。现代讲求速度和科技发达的城市生活使人们产生出身体和心灵的紧张,社会的烦乱、物质生活的奢侈浮华使现代人更多地体味到生活的空虚、精神焦虑,甚至常常感到苦痛倍增。于是,禅,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生命哲学的最高成就,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现代人的兴趣,因为她是一剂镇静心灵的良药。然而,禅的风格确实是相当独特的,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过禅虽然不容易谈,可是并非不可谈。由于禅门宗旨,并非人人能解,所以也常常被人曲解。也正是因此,虚云大师曾经说过,虽然禅是离开语言的,也就是不可说的,但是如果对初学者不说,岂不是永远无门可人吗。所以,“禅学泰斗”虚云大师的禅宗语录特别多,可谓久传缁素。他说:“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大师也是如此做的。所以虚云大师对禅学的开示绝非晦涩难懂,而是令人久读不厌,如同亲承法炙。 然而,虚云大师虽是名禅者,却从不计名利,从不炫耀自己,也不喜欢人们作无谓的颂扬。如今,愿借《虚云大师说禅》一书,向世人引述虚云大师禅学的思想,帮助世人解除烦忧困扰,铲平困苦,得一个平静自由的心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