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增长必然带来衰老吗?脂肪是恶棍吗?胆固醇总是有害的吗?年纪越大,性生活就越差吗?绝经是由于缺乏雌性激素吗?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少引起的吗?药物真的能治愈疾病吗?这些问题也许你想都不想就会回答“是”,甚至很多医生也会这样认为。但实际上,它们都是误导我们并诱发疾病的“真实”谎言。
作者根据当今最先进的医学研究,对这些“美丽”的谎言追根究底,发现的真相不仅使我们大跌眼镜,还让我们对现代医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揭示了导致现代大多数疾病的五大元凶,即消化不良、代谢失调、炎症、排毒功能受损和氧化应激,并通过制订一项全新的预防衰老、摆脱疾病的6周计划(无须借助手术或药物),来促使我们获得更健康、更长寿的生活。
这是一本睿智,轻松而且极具实用价值的预防保健读物。作者根据当今最先进的医学研究,对这些“美丽”的谎言追根究底,发现的真相不仅使我们大跌眼镜,还让我们对现代医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揭示了导致现代大多数疾病的五大元凶,即消化不良、代谢失调、炎症、排毒功能受损和氧化应激,并通过制订一项全新的预防衰老、摆脱疾病的6周计划(无须借助手术或药物),来促使我们获得更健康、更长寿的生活。
事实上,研发大多数药物的目的,是以治疗急性疾病的模式为标准,来干预人体机能的正常运作的。现在有地方疼,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把它治好。然而,将这种治疗急性疾病的模式用于处理慢性或长期性疾病,则不会收到良好效果。
比如,一种常见的糖尿病药物磺脲类,常常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成人患的糖尿病)。这类药物会使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进而降低血糖含量。从短期来看,提高胰岛素水平确实可以降低血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药物会失去效力,因为人体已经适应升高了的胰岛素含量。从长远来看,人体的胰岛素水平越高,对胰岛素产生的排斥也越强。
尽管消炎药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在一段时间内似乎有效,但实际上它们正在使你的病情恶化。最后,医生也许无计可施,为了控制你的血糖水平,只得给你注射加大剂量的胰岛素。这种做法只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使体重增加,血压升高,胆固醇指标上升,
医学界向来认为成人类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少引起的,这是错误的。实际上是因为胰岛素分泌过多,人体对超常状况下分泌胰岛素的排斥情况加强造成的。
为了正确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的目标是降低胰岛素的分泌,恢复人体对自然分泌胰岛素的敏感度。治疗的关键是停止用药,改善饮食,控制体重,定期运动。这意味着不吃糖,还有能被人体快速转化为糖类的一切食品,如精加工过的碳水化合物。改变饮食方式也很重要,从每天吃2~3餐,变成少食多餐。运动和有的放矢地补充营养物质也非常重要。
这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最终会让患者完全停药,而不会不断加大用药量。
能产生有害后果的药物名单涉及范围广泛。如可的松(一种激素,用于治疗关节病)通常会引发糖尿病、肥胖症、白内障、胃溃疡、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过量服用退热净是导致肝脏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往往会使病情恶化。
根据美国保健管理研究教育基金协会的统计,排名前5位的畅销药(普妥、奥美拉唑、兰索拉、辛伐他汀和昔)治疗的疾病,在我们看来都是可以用对健康更有益的方法来解决的。
其中,奥美拉唑和兰索拉被用于治疗胃酸倒流和胃灼痛。胃部内容物通常是胃酸和食物的混合物,当其逆流进入食道(连接口腔与胃部的吞咽管道)时,就发生了倒流。胃部有一层内膜,可以保护自身不受胃酸的腐蚀,但是食道没有这层保护膜。因此当胃酸逆流进入食道后,食道会被灼伤,产生胃灼痛的感觉。抗胃灼痛药物的工作原理是中和胃酸,以便当胃部内容物回流入食道时,不会产生灼烧的感觉。然而我们应该保留胃酸,胃酸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至关重要。比如,胃部只有分泌了足够多的胃酸,才能吸收钙质;胃酸能杀死食物中的细菌,不然细菌就会毫无阻挡地通过人体的胃肠通道;胃酸对抑制细菌滋生也非常重要。此外,它还能促进某些消化酶的分泌,而只有在特定的酸性环境下,这些消化酶才能产生。如果没有胃酸,细菌和酵母菌会在小小的肠道中肆意繁殖,引发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和消化不良,进而带来更多问题,如腹痛、腹泻及恶心。
问题的根源不是胃酸,而是在负责将胃部与食道隔开的括约肌上。括约肌一共有三类:下食道括约肌,分隔食道和胃部;幽门括约肌,分隔胃部和小肠;肛门括约肌。
为了让消化液顺利流动,或者是为了使其流动方向正确(即一直向下),你需要让全体括约肌正常工作,在食物流出胃部时要及时打开这些重要的“单向阀”。然而,这三类括约肌经常会发生工作故障,原因包括压力、感染和营养物质缺乏等。
暴饮暴食会引发胃灼痛和消化不良,因为这让下食道括约肌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对食物过敏和饮食不健康同样会给下食道括约肌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有几种物质,包括酒精、巧克力、咖啡因和脂肪,会让下食道括约肌放松,导致倒流。药物也会对这三类括约肌产生影响,最大的敌人就是用于治疗高血压的钙通道阻滞剂、类固醇如强的松(用于治疗关节炎、红斑狼疮和炎症)和斯达汀类药物(降胆固醇)。
要解决问题,必须排除诱因。如果症状仍然存在,那么就从改变饮食结构和缓解压力入手。接受中草药治疗也会有帮助,并不一定要服用西药。
我们就是这么对鲁迪说的。他54岁,是当地消防队队长,背部疼痛一直困扰着他。还在30多岁时,鲁迪就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背部问题,但每天服用一点泰诺就足以让他继续坚持工作了。然而,近年来他背痛加剧,最后只得去求助医生,医生诊断为“脊柱关节炎”,给他开了消炎药和止痛药。每种新开的药都会管用几个月,甚至一年,但随后效果就会渐渐消失,鲁迪又会痛得无法行动。随着他用药的效力越来越强,这种过程还在逐步升级。
P35-37
人体的任何不适在被检查出来之前,其体内就已经潜伏着可能诱发疾病的生化失衡了。这种失衡有化学因素,也有机体活力的因素,并且受到营养、遗传基因、环境,甚至精神和情绪方面的影响。
为了探究这些失衡现象,我们对人体的5个关键功能进行了重点评介,这些功能分别是营养吸收、新陈代谢、抗炎、排毒以及氧压(5项功能的损害则为营养不良、代谢失调、炎症、排毒功能受损和氧化应激)。为此,我们制订了一个可以改善失衡状况的6周计划,以此来帮助人体恢复平衡,进而阻止疾病的发展,我们称之为终极预防计划。
这个计划可以说代表了医学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它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十分健康,还是正在生病,抑或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因为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生病到治愈的单纯治疗过程,而是你本来就很健康,现在要如何让你维持这种良好的状态(当然,倘若你真的生了病,它会帮你恢复健康)。
此外,我们认为现代生活正充斥着一些危险的谎言,正是这些“美丽”的谎言给健康带来了灾难。事实上,大部分人(或者更坦白地说是大多数医生)对健康的理解都有点自以为是,因为他们都受到了这些谎言的蛊惑,比如摄取脂肪不利于健康、遗传基因排序不能改变等诸如此类的谬论。
那么,我们俩之所以对这些谎言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愿意为了揭穿它们、改变它们造成的恶劣影响而去寻找一套新的保健体系,并由此付出巨大代价,原因何在呢?
因为和其他人一样,我们俩也曾是这些谎言的受害者,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明辨是非,身体不断地好起来,我们才坚持这样做的。
马克·希曼的自述
我从小就对中医很感兴趣,并一度打算以此为职业,但最后还是决定学习西医,但从未放弃对中医的钟爱。从美国渥太华大学毕业后,我到爱达荷州的奥罗菲诺——一个山村伐木区工作。在当地的清溪谷医院,我负责从接生到外伤治疗的一切事务。
3年后,我带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来到中国内地开诊所,就是为了使中西医能够得到很好的配合。结果却本末倒置,我成了一名被中医成功治愈的患者。在爱达荷州时,我曾患有椎间盘突出症,感觉身体麻痹、神经受损,并伴有轻微疼痛,一直都未能治愈。到北京后,中曰友好医院的一名中医师给我运用了各种诊疗技术,包括针灸、拔火罐,还有刮痧等。
后来,为了抚养两个孩子,我又回到了美国马萨诸塞州,但是这里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昂贵的生活费用使我不堪重负。和许多医生一样,我不能满足正常的睡眠需求,经常连续工作数日,其间也就只打一会儿盹。吃得也不好,有时为了值夜班,晚上11点还得喝上4倍于正常量的浓咖啡。就这样工作了数年,我忽视了身体向我发出的“放慢节奏”的信号。
我的健康状况变得越来越糟糕。同时,我的婚姻也出现了危机。我整天觉得精疲力竭、心情抑郁,想要改变却无能为力。
就这样持续了两年多,直到我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一名来自夏威夷的自然疗法医生,他的诊断结果显示我患有汞中毒。按照正常标准,人体在24小时内的排尿量中含有O~3微克的汞,如果达到或超过50微克就算严重超标了,而当时我尿量中的汞含量达到了185微克。
搞不清楚这些汞到底是如何侵入我体内的。也许是吃了太多含汞的鱼,也许是我牙齿中的金属填充物引起的,再要么就是受到了北京严重的灰尘污染。我下决心要把这些困扰着我的毒素从体内驱走,我服用各种营养品,包括大蒜、维生素c,还有进行像桑拿浴这样的高温治疗。
我也改变了生活习惯,不再依赖摄取咖啡因和糖来维持身体机能,这样有利于改善我的消化系统功能,提高我的免疫力。现在,我感到精力充沛。这次健康之行使我重获新生,也为我治愈其他人奠定了基础。 我不再畏惧那些沮丧地拿着一大堆难懂的化验单来找我的人,或是不屑于那些抱怨自己身心不健康的人,他们并不完全理解自己的诊断结果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首走过的历程,我发现自己糟糕的身体给我带来了学会如何正确治疗自己和其他人的机会。
马完·利波尼斯的自述
我曾经希望能从事野生动物的研究工作,但一股治病救人的强烈愿望驱使我报考了马萨诸塞州大学的医学院,并最终被录取。毕业后我当了一名内科医生,期望着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通才,而不希望像其他人那样把自己局限在某个领域。
和希曼博士命运相同,后来我也是疾病缠身。在坎伦医院的时候,我连续工作在3个急诊室里。有一天一大早,我正在急诊室值班,突然发现自己尿血。虽然当时心里直发虚,怀疑会不会是得了肾结石或者被感染了,但根本来不及仔细考虑,因为还有病人需要我去看护。换班后,我回到家就睡了,第二天又接着工作。
过后一位研究放射线的朋友给我做了一次超声波检查,结果发现我的左肾上长了一个很大的肿瘤。接下来,我又做了一系列详细的体检,包括CT、磁共振造影、超声波以及验血等。最后确诊我患有肾癌,而且不能进行放射疗法和化疗,唯一的选择就是手术。
身患癌症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了了解自己的状况,我开始阅读各种医学杂志并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不久我便得知在过去的20年里,肾癌的发病率正急剧上升。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点能肯定,我们的基因没有改变。那么,剩下的答案可能就是环境了(当然我所指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空气或者水的污染,还有心理因素,比如压力),因为已经有研究表明癌症跟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
于是做完手术后,我削减了工作量,同时还改变了饮食习惯,只选择吃一些天然的绿色食品。我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会珍视我的余生。而我感觉好极了,精力充沛,睡眠充足,家庭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现代医学最大的症结之一就在于:除非人们明显地感觉到身体不适,一般是不会去医院的。而有些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那只能说明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更好。我以前也跟他们一样,有时候感觉背部阵痛,却一直偏执地认为是人到中年的自然现象。其实我错了,那正是癌症的先兆。绝大多数人都未意识到自己可以变得更健康,当然如果你能给他们一点启示,他们便自然地知道了自己身体的潜能所在。
为了能够悉心帮助、照顾病人,我开始关注预防医学领域。我不再试图证实或得出病人患病的简单结论,而是去寻找到底是什么引起了麻烦。也就是说,我会尽可能仔细地去跟病人交流关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锻炼、压力,还有愿望、恐惧、梦之类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简单地询问两句就完事。
众所周知,万事皆有两面性。自从经历了那场磨难后,我反倒变得更加健康了,也可能是因为我真正实践了在前面提到的预防理论。“终极预防”计划让我重新找回本属于自己的健康,同样,我想它对你也一定会有效果的,无论你有过什么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