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金匮要略》本科教学大纲编写,可作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五年制、七年制)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教材或配套教材使用,也可用于实践教学中的辅导与考试及中医师资格考试的复习辅导用书,并可供从事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师、教学及科研人员、研究生学习和使用。
本书的编写,力求突出实效性,突出《金匮要咯》特色,突出杂病辨治的临床思维全过程,即通过病案的分析,使学生形成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强化和提高运用《金匮要咯》理法方药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重病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以案论理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在编写内容上,力求精炼、简洁、真实,重点突出、深浅适度。
本书共分23篇,后附杂疗方三篇及方剂索引。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学习《金匮要咯》医案的目的及意义,《金匮要咯》医案的概况及医案分类、编写体例、研究方法、学习要点。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金匮要略》医案,还对《金匮要咯》杂病辨治思维模式、思维原则、思维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在各篇中仍用分类的编排方式,选择突出《金匮要咯》特色、常用且疗效好的方证医案列在相应条文下,并设[典型病案]、[辨治思路解析]、[讨论]、[参考医案]四部分。[典型病案]精选与相应条文方证基本符合的古今病案。[辨治思路解析]是本书的核心部分,目的在于体现临床实际辨治杂病思维流程。内容包括:①病证辨析:根据病证诊断要点,确定病证,并作必要的疑似病证及类证鉴别;②病因病机分析:根据病案所述症状、体征,分析病机,即审证求因,从而为审因论治、守机用药提供可操作的依据;③治法与方药分析:包括据证立法、处方及药物配伍分析;充分反映理法方药的内在有机联系及立法处方用药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复诊内容主要体现用药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及随症变法、处方用药情况,反映杂病辨治思维全过程,从而体现中医诊治疾病的动态观。[讨论]围绕病案与对应原文方证等相关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以加深对《金匮要咯》原文的理解。[参考医案]主要精选体现异病同治的古今医案,以拓展辨治思路。另外,考虑到篇幅,对有些方证条文下仅列[参考医案],不作分析,仅供自学。为了在授课时更真切地再现中医辨治杂病临床思维程序,故对原案进行了体例和文字加工。方剂检索部分为查原方提供了方便,也为查找书中各方证案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