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很短暂,但经济和科学技术很发达;美国选举活动很激烈,但社会基本和谐平稳;美国种族结构很复杂,但国家凝聚力很强;美国民主自由度很高,但法律条款很苛刻;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很完善,但流浪乞丐并不罕见;美国人追金逐利是千方百计,但捐献援助更是慷慨解囊;美国人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但意识中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评断别国事务,动辄充当“世界宪兵和国际警察”。不同的人了解美国、认识美国和解释美国的角度不同、观点各异,于是结论就会有差异,就会产生形形色色的美国。而一个抽象的完整的美国的面目总是要体现在成千上万个关于美国的故事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研究、讨论与写作美国的热情持续高涨不衰。可是,在美国逗留得越久,就感到越难下笔写美国。美国社会五光十色,确实是个谜,他像一个蒙着神秘面纱的多面人,要想看到他的完整面孔,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美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美国历史很短暂,但经济和科学技术很发达;美国选举活动很激烈,但社会基本和谐平稳;美国种族结构很复杂,但国家凝聚力很强;美国民主自由度很高,但法律条款很苛刻;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很完善,但流浪乞丐并不罕见;美国人追金逐利是千方百计,但捐献援助更是慷慨解囊;美国人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但意识中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评断别国事务,动辄充当“世界宪兵和国际警察”。不同的人了解美国、认识美国和解释美国的角度不同、观点各异,于是结论就会有差异,就会产生形形色色的美国。而一个抽象的完整的美国的面目总是要体现在成千上万个关于美国的故事中。
美国的法律执行官
美国是个资本主义会制度比较完善、法律程序比较健全的国家。美国号称民主国家,人人享受高度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人人遵守法律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国家法律执法人员高素质水平的职业行为上的。美国法律多如牛毛,涉及范围可达社会的每个角落,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烟酒管理、食品卫生、国家税收、市政市容、动物保护……不一而足。在美国遇到的法律事情就像空气,无处不有,无时不在。那么美国国家法律的行政执法官是谁?是各级政府的检察官?是各级法院的法官?是美国军人?是美国警察?还是全部政府机构的公务员?
这个问题对于不少去过美国的人来说恐怕也不容易一口回答得出来。美国首都华盛顿DC市中心有一座“National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 Memorial(国家法律执行官纪念碑)”。它告诉人们:法律执行官是警察的一个别称。那么在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美国,联邦及地方政府的司法和行政官员不也在解释、维护和执行国家法律吗?不错!美国联邦政府负有警察职能的执法机关主要分布在5个部的大约有25个局中,它们是司法部的联邦调查局、毒品管理局,财政部的烟酒枪械局、国内税务局,内政部的国家公园管理局、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国防部的国防调查局,国土安全部的移民及海关执法局,此外还有联邦邮政总局的邮政稽查局等。然而,这些负有警察职能执法机关的总人数远远小于全国警察总人数,并且执法的职责范围也有较大的专业化和局限性,远远比不上国家赋予警察的职责范围。西方发达国家警力配署密度平均为万分之三十五,据说美国为万分至四十,由此看来,美国国家法律执行官的主体是以警察为主就不足为奇了。
警察的制服是“国家权力”的符号及象征。美国除了警察和极少数难得一见的其他具有执法职能的公务人员(例如,移民及海关执法局的羁押和遣送处的官员)以外,所有没有执法职能的政府公务人员没有统一着装,这大概是基于维护国家法律执行的严肃性。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各州警察的着装并不完全一致,Uniform(制服)大同小异;帽子常见的是的Cover(大盖帽),少数南方地区州有牛仔型的Hat(有沿帽),其次是驾驶摩托车、骑自行车和骑马的Safety Helmet(安全头盔)。
除了警察外,其他行政官员是如何面对社会上广大市民,参与国家法律的实施和监督呢?笔者在访问一个朋友时,有机会目睹了一次美国城管工作的过程。朋友是一个Motel(汽车旅馆)的Owner(业主),由于有其他商务缠身,无暇细心过问和照顾旅馆生意,只雇用一位Part-time(兼职)的管理员负责日常客人的登记和离店事物,人手少,加上旅馆较旧且占地面积较大,以至于积累了不少问题。一些长期顾客在多次向业主投诉未果后,转而投诉于警方。一日早晨,突然来了五辆小汽车,其中有两辆警车,每辆车下来一人,警察全副武装,另外三人着西服和夹克。原来是警方与卫生局、消防局以及住房与城市发展局联合组成了一支临时“城管队”前来造访。他们一行见到我那朋友后,出示了工作证件,称根据当地的有关法律和旅馆客户举报前来联合检查旅馆的内外环境状况,希望朋友给予工作上的配合。
在业主的陪同下,经过一个小时的检查,“联合城管队”与业主以口头的形式简单谈了一下检查结果和要求,说书面文件将于一周内寄到。果然几天后,业主分别接到了市政府几个不同部门各自出具的书面检查报告和处理意见,列出了旅馆存在的近30项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1)停车场内长期停放了一些不能开动的破旧汽车——影响市容;
(2)停车场及大院的地面卫生太差——影响环境卫生;
(3)室外晾晒衣物——影响市容;
(4)房问门前开放式走廊里放置了一些废弃的弹簧床垫——影响市容;
(5)后院草地(两千余平方米)的草高度超过了一英尺(0.25米)——容易滋生鼠类动物; (6)后院里堆放了大量的废弃的建筑木材——容易发生火灾、滋生节肢动物和老鼠;
(7)垃圾收集桶的盖子破损——滋生苍蝇和散发异味;
(8)房间门前开放式走廊里的照明灯残缺——不安全;
(9)旅馆周边的夜间红外光感照明设备损坏——不安全;
(10)旅馆房间内的烟感火警报警器部分损坏——消防不合格;
(11)一个废弃的电冰箱放在室外——影响市容和危及儿童安全;
(12)车库被非法改造成住宅——违章建筑;
(13)大门口地下消防栓井口内的龙头开关被沙石淤埋——消防不合格;
……
最后处理意见是限期1个月内予以改正,否则将会依法给予罚款或吊销营业证,如果对处罚结果不服,可以去法院起诉。业主有自知之明,不敢怠慢,匡算了工作量和出工费用,制订了时间表后,雇用了两位临时工,照单完成了治理任务。当笔者离开朋友后,再向朋友问及此事的后续结果时,得知旅馆虽然按期完成了环境治理,但由于留下了“违章记录”,此后的一年时间内,警方又登门访问过两次,进行跟踪复查。所幸没有发现大问题,否则就会惹更大麻烦。
由这个城管事件可以管中窥豹,美国一般性行政执法工作有如下特征:
1.对于较大执法案件,以警方为主协同多个政府行政部门共同处理。
2.政府行政官员在执法中偏重技术监督,从工作性质上看好像扮演着“警察助理”角色。这在侧面反映了美国法律执行部门的职责分工的一致性和严肃性。
3.政府行政官员没有制服或其他外在标志,执行公务时首先出示工作证件。
4.执法官工作态度既认真又文明,极尊重执法对象的人格,不会带有“修理”的口气。
5.执法处理意见有根有据,很少表现出随意性和变通性。
6.市民的法律意识比较强,若当事者对处罚不服气时,可以事后去法庭上诉。
7.司法部门独立于行政执法部门,它们给予了公民维护自己权益的讲话机会和地方。 。
一些小的行政监督的案件,往往比较简单,不需要警方出面就可以。我的这位朋友还是一家中餐馆的老板,卫生局官员常常到他的餐馆中进行例行卫生监督检查或者接到客人卫生投诉后进行临时突查。卫生官员身着便装,手提笔记本电脑,独往独来,工作效率很高。
美国国家法律的行政执法官的执法过程就是一种政府形象的表现过程。在广泛的场合中,执法环境好,特别是执法对象为平民百姓时,绝少发生对立情绪。原因一方面是人们守法意识强烈,素质较高;另一方面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文明,没有丝毫的管制、压服、歧视和训斥的态度,也没有任何讽刺挖苦、刺激羞辱的口吻,不留下激化矛盾的茬口,执法对象也不得不承认行政执法官在奉行公事。第三则是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除了警察以外,很多执法官也配备武器,他们没有任何特权,但是在执法过程当中,执法权是绝对受到法律保障的。任何抗拒性行为,特别是肢体语言和动作都容易遭到灾难性的后果。抗拒执法,就是藐视法律。如果执法有误,事后还可以请律师,告上法庭。在法律的框架下,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非常清晰。正因为将权利和义务界定得很清晰,双方才会做出对法律绝对尊重的事。平心而论,美国的“大盖帽”给人们留下了较高的文明执法的感性认识。P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研究、讨论与写作美国的热情持续高涨不衰。可是,在美国逗留得越久,就感到越难下笔写美国。美国社会五光十色,确实是个谜,他像一个蒙着神秘面纱的多面人,要想看到他的完整面孔,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美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美国历史很短暂,但经济和科学技术很发达;美国选举活动很激烈,但社会基本和谐平稳;美国种族结构很复杂,但国家凝聚力很强;美国民主自由度很高,但法律条款很苛刻;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很完善,但流浪乞丐并不罕见;美国人追金逐利是千方百计,但捐献援助更是慷慨解囊;美国人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但意识中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评断别国事务,动辄充当“世界宪兵和国际警察”。不同的人了解美国、认识美国和解释美国的角度不同、观点各异,于是结论就会有差异,就会产生形形色色的美国。而一个抽象的完整的美国的面目总是要体现在成千上万个关于美国的故事中。
如果说“美国的月亮圆”,那不免是崇洋媚外;如果说“美国的月亮明”,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美国环境保护好,空气质量高。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的科学奖1901年首次颁发至2005年,近490位获得者,大约43%是美国人。美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比重不到5%,2004年GDP总量占了全世界29%,人均GDP达到41000美元,生产力与生活标准保持了在全世界的较高水平。追溯历史,美国建国仅仅200多年,先后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并快速地超越了所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管付诸了行动没有,几乎没有人没做过美国梦。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很多方面正在参考美国的模式,奋起追赶,接轨国际,加快现代化建设。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我国,大到社会保险福利救助的保障制度、法院陪审员制度,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小到某些博物馆的少儿免费参观,某些服务机构的排队一米线,甚至公厕的管理等,都正在经历着变革。
作者在美国的大地上走了看了之后,才对美国的社会有了一些第一手的所闻所见所感,但当作者想提笔写点美国时,却感到自己的经历和能力都有限,难以从社会学家和媒体工作者的角度和水平去体验、采访、收集和写作美国。作者只能站在一般文化层面上,就多数中国人所关心和能接触到的美国社会表面话题,以纪实散文和随笔杂文的形式写下一点有关美国的“比较社会学”的感性文章,对笔者算是“美国、美国,没白去过”吧。
作者
2006年10月于北京
作者在美国期间,从思想交流、素材提供到经济支持都得到了很多旅美同胞朋友的帮助。虽然我们都不是社会学学者,但我们经常在侃一些美国社会现象的话题,我们有一种共同的感觉:我们的经历和感触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财富”,我们应当把它写出来让大家分享。
本书中的观点不求为读者所完全接受,只是想尽量告诉读者一些“个别”和“具体”的美国,给打算去美国的人一个初步了解,使从美国短期访问后归来的人加深回忆,让对美国社会感兴趣的人去思考探索。让我们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出发,认识美国社会文化的价值利弊,吸收积极因素,洋为中用,为深化我国的改革,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一分催化媒介的作用。
在作品即将出版之际,笔者不禁想起那些在纽约、犹他、加州、乔治亚、密歇根的朋友们,这里面也凝聚着他们的一份贡献和心愿。祝他们在大洋彼岸生活和工作愉快!
书中部分照片来自美国的互联网,作者非常感谢这些作品的原创者,但由于无法联系到他们,作者在此表示歉意。
作者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难免有一叶障目之弊。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程宏
chenghong55@yahoo.com.cn
2006年1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