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反映当代刑警生活的长篇小说。在亲情、友情、私情、敌情的交织网中他们能否保持人民刑警的本色?由本书改编成的电视剧《永不瞑目》,曾在全国8家卫星台同步播出,这在中国电视史上还是头一回。
新婚前夜,女刑警欧庆春的未婚夫因缉毒牺牲,欧庆春悲愤地投入到爱人未竟的事业,并将他的眼角膜捐献给法律系大学生肖童,使他得以重见光明……当他第一次看到欧庆春时,便疯狂地爱上了她。欧庆春要肖童去欧阳兰兰家卧底,肖童为了欧庆春与欧阳兰兰周旋。几次交往后,欧阳兰兰为了留住肖童,施计让他吸毒。肖童忍受着毒品的折磨,将抓捕毒犯的情报送给了欧庆春,他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刑警欧庆春的未婚夫在一次剿毒战斗中牺牲了,他的眼角膜献给了大学生肖童。重见光明的肖童对欧庆春由感激而萌生爱意,并答应欧庆春到大毒枭家去卧底。谁知大毒枭之女疯狂地爱上了肖童,她为了夺走肖童,不惜让肖童染上毒瘾。欧庆春带肖童去戒毒所戒毒,并接他回自己家监护治疗,并渐渐对他产生爱情。肖童戒毒后,帮助公安机关一步步击跨贩毒组织。
最后,肖童以生命和死亡为代价,配合公安局成功地截获了一批高纯度的海洛因并彻底消灭了贩毒集团。
别墅的院子里,已经停了好几部汽车,想必屋里已是高朋满座,但他们走进大门才发现客厅里空空如也。欧阳兰兰见老黄从二楼下来,便问他谁来了。老黄指指楼上,说了句什么,兰兰也没再多问。肖童看出来他们都有点神神秘秘。
晚饭是兰兰单独陪肖童吃的,吃完以后兰兰问肖童是否着急要走,肖童看一眼楼上,说不着急。于是他们就一起去后面小黄的窝里去看小黄的两儿一女。一个女佣正用拔了针头的注射器塞在猫崽的嘴里喂奶,看得肖童煞是惊奇。然后他们又回到客厅,坐在沙发上泡了茶聊天,肖童问你们这房子盖了多久了,这是谁的地?欧阳兰兰说,我们要在这儿投资建一个大型主题游乐园叫“樱桃乐园”。地是农民的,他们很希望大业公司到这儿投资,所以就先划了一块地给我们。我们就盖了这幢“樱桃别墅”。肖童问,那游乐园你们到底盖不盖呢,是真打算盖还是随便说说骗人家农民?欧阳兰兰说,当然要盖,正办审批手续,什么征地、青苗、环保、农转非安置、文化娱乐行业管理,等等等等。要盖上百个图章,要办妥一切绝非一朝一夕。再说资金也没筹齐,距凑满投资总额还差了一个亿。
肖童笑道:“看来农民要沾上你们的好处,怕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子子孙孙等好几辈子了。”
欧阳兰兰辩解说:“哪儿啊,我们已经跟他们有合作了。他们在城里原来开了个酒楼,不景气净亏钱。我们投资把它改造成一个豪华歌舞厅了,叫‘帝都夜总会’,听说过吗?生意火得不行。你喜欢唱卡拉OK吗?”
肖童说:“唱歌不行,蹦迪还凑合。”
兰兰说:“哪天你有空,我陪你去蹦。”
两人正漫无边际言不及义地聊着,只听楼梯响动,肖童侧身一看,见欧阳天陪着几个男的走下楼来。那几个男的除一人西服革履,气宇轩昂外,其余皆是短衫仔裤,一副走街串巷的打扮。那位绅士派头的客人冲欧阳兰兰打着招呼,说欧阳小姐越长越好看了,是人逢喜事还是保养有方?欧阳兰兰只是站起身来表示礼貌,面容却冷冷地并不回话。
那几人的目光一致扫了一下肖童,老黄连忙介绍说:“这是兰兰的男朋友。”他们才收回审视的目光面露和气地“啊啊”了两声。
一行人走到门外,站在汽车边上说话。欧阳兰兰起身说去卫生间。老黄则向肖童要了丰田佳美的车钥匙,说这车挡了路他去挪一挪。客厅里不期然只剩下肖童一人。肖童走到门边,轻轻把门打开一道缝,想听听院子里的交谈。这时有人已经上了车,几个声音都在说着告别的话。突然有人说道:“罗老板,明天那货你最好还是亲自去看一看。如果有问题可以和他们当面谈。”
接下来是欧阳天的声音:“你们原定在哪儿看货?”
“在004国道的边上,那儿有个仓库。”
又是欧阳天的声音:“要当场交钱吗?”
“如果对货满意,对方倒是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以你还是亲自看一看为好,毕竟是上百万的东西。”
欧阳天还是说:“我不去了,货好不好,你要比我懂,你去看看就行了。你把钱带好,确实货真价实的话,你就替我拍板。”
这几句话肖童听得十分清楚,从门缝里看,说话的正是那个西服革履的客人。这时兰兰突然在身后叫他,冷不防吓了他一跳。
“肖童,你要走吗?”
他回头强作镇静,顺水推舟:“对,我也该走了。过几天学校有个演讲比赛,我还得抓紧背词儿呢。”
他一边说一边走出屋子,来到院子里。那几位客人都已经上了车。他特别留意了那位西服客人的车子,是停在最里边的一辆白色的奥迪。他礼貌地和欧阳天简短道别,然后拿过老黄递来的钥匙,上了自己的丰田佳美。车还没发动,欧阳兰兰又跑过来敲他的玻璃。他把车窗玻璃摇了下来,用目光询问。欧阳兰兰说:
“明天来吃饭。”
他冲她点了下头,把车发动起来。见那白色奥迪不知磨蹭什么尚未启动,便又转头对欧阳兰兰说道:
“告诉你们老黄,向别人介绍就说我是你朋友,前面别加那个‘男’字。”
兰兰翻着眼睛:“你不是男的?”
这时连同白色奥迪在内,几辆汽车都已发动起来,马达声充满了这个本来十分清静的院落,肖童不得不抬高声音:
“咱们说好的,现在是普通朋友,您忘了吗!”
欧阳兰兰生气地在汽车上拍了一下,她也抬高嗓门,声音中透着一股豪气!
“好,我没忘!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肖童看着她,也看着那白色奥迪从他面前开过。他大声对欧阳兰兰说:“欧阳兰兰,我佩服你!”
“你佩服我什么?”
“我佩服你的个性!”
他踩了一下油门,丰田佳美冲了一下,向开出院子的白色轿车追去。
夜幕深重,那条笔直的林荫道两旁,栽着高大的白杨。黑黝黝的华盖把头顶遮得不见一线星云。他们这一串闪亮刺目的车灯在林木间鱼贯蜿蜒。穿过果林,绕过樱桃园,开上通往城区的大路后,方做鸟兽散。肖童紧跟在白色迪之后,寸步不离。通过自己车前的大灯,他看见奥迪那被照亮的尾部,着:津E05320的牌照。很快,他们上了三环路,奥迪加大油门,高速行驶肖童驾车的技术开始捉襟见肘,现出本相,眼看着那辆奥迪像野马一样在三路的车流中左冲右突,而自己的丰田佳美稍做追赶便险情无数。没用多久他望尘莫及,任凭那一团白色忽隐忽现,淹没在前方密密麻麻星罗棋布的红色灯之中了。
这两天欧庆春患了感冒,所以晚上不到十点便上床睡觉。父亲上次生病下的药里,大概有扑尔敏的成分,吃过之后便昏昏欲睡。正睡得模棱两可,的BP机突然狂叫起来,又是肖童!她强睁着眼用手持电话回电。
肖童说他正在三环路附近的一个公用电话亭里,有点情况希望与她见面庆春凭经验感觉到这次可能确有情况,因为肖童的口气不像前两次那样有种事找事的无聊。她和他把接头地点约在位于两人之间的建国门立交桥下,便匆下楼,拦了辆出租车便向二环路方向开去。时间毕竟太晚了,她不方便再肖童到她家来,尽管他自称有车。
他们很快在建国门桥下见了面。肖童果然开着一辆漂亮的丰田,他们在这车里做了大约一刻钟的交谈。然后庆春又当着肖童的面,呼叫了队长春强。
午夜十二点钟刚过,庆春、李春强、杜长发和刑警队能叫到的所有干警已经集合在指挥中心开会了。处长马占福也从家里匆匆赶到,主持了这个议。情况既简单又紧急,根据肖童听到的情况判断:在天亮后的某个时间,人要向欧阳天交一笔货,价值在一百万元以上。地点是004国道附近的一千库。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是当欧庆春把情况汇报完以后,处长却表观一反常态的犹豫,不做明确表态反而不断地把刚才已经谈到的细节又拿来问,仿佛其中有什么矛盾和破绽。李春强不得不僭越地抢先发言,他力主抓时机,把这个案子一举端掉!
“如果能在那个仓库里人赃俱获,我看“6·16”案就完全可以全案破了。哪怕欧阳天并没有出现在交货现场,但凭肖童的证词,再加上其他嫌疑人的口供,也完全可以给他定罪。” 大家全看处长,处长摸着下巴。谁都解读不了他脸上的迟疑。那迟疑在此时仿佛格外的深刻。
“这样一来,这案子就太小了。”处长摇头说:“我原来估计这个案子的架势要大得多,很像是有国际背景。远远不止一个欧阳天,一个一百万。”
杜长发也觉得这是个疑问:“这一端,即便人赃俱获,后面的事可就难了。他那些分公司和他有什么内幕关系,他的点线部署在什么地方,他的货源的来路和出路,这些我们最想搞清的问题就全得依赖审讯和搜查的结果了,能扩大多少战果非常难说。”
李春强见杜长发并未呼应自己,有些不满。口气生硬地坚持己见:“可一百万的货在那儿摆着,两方毒贩光天化日之下在那儿交接,我们现在不动手,更待何时啊?以后万一没这个机会了,这责任谁来承担?再说了,要是真让一百万的毒品流入社会,那损失可就更大了。”(P90-93)
我为什么写缉毒的小说——代后记 海岩
我写缉毒的小说,是因为有人约我写,我答应了不便反悔。于是从今年六月开始,一直到八月底,每天下班之后,我在我家那间没有空调的屋子里,熬过了北京几十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天,匆匆写出了这本《永不瞑目》。其实在这之前,我几乎完全不知道海洛因是什么东西。
现在我知道了,海洛因是一八九八年一个德国人在吗啡中添人某种化学物质加热合成的。纯粹的海洛因是一种白色的粉末,所以人们称之为“白粉”。而吗啡则是在一八一五年从鸦片中分离提炼出来的一种叫做“生物碱”的东西。第一次分离出吗啡的也是一位德国人。他们都是药剂师。他们创造出海洛因和吗啡本来是出于高尚的目的,只是想把这两种可以减轻病人痛苦的镇痛药贡献给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学,而并没有想到他们的科学发明后来竟无可挽回地导致了全人类永远的痛苦。
从那时开始就没有人能够阻止这场灾难,人们甚至没法准确统计出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人公开地或悄悄地走进吸毒者的行列。最近有统计说全世界每年消费的毒品价值在三千亿美元以上。也有统计说,在世界上全部刑事犯罪中,和毒品有关的就占了三分之二。因此可以说,毒品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第一大公害。
正因为这样,有人就劝我赶紧写缉毒的小说。因为毒品问题当仁不让地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永恒的主题。
也正因为这样,另一些人就劝我千万别写。因为反映缉毒、吸毒和戒毒的作品已经太多,读者早已掉了胃口,吸毒的危害,戒毒的艰难,缉毒的惊险,人所共知。你硬挤进去炒冷饭,写得再离奇也没人爱看。
为了让人爱看,我在写的时候就采取了戏不够,爱情凑,爱情不够,景来凑的办法。让这个故事的许多情节,都发生在好看的风景胜地。就像电影《庐山恋》似的,不爱看故事就看看景吧。
好在毕竟是写了毒品,这个让整个地球都为之颤栗的东西,如今突然闯入了中国,闯入了我们许多人的生活里,让人猝不及防。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缉毒问题,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听到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描述。于是我还是坚持花了三个月的业余时间,为大家编了一个缉毒的案件,并借这个案件,描述了我们的公安队伍和我们的人民中,那些不消灭毒品就永不瞑目的人,和就发生在今年的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