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国医魂(一部神医家族的传奇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鲁人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神奇中草药秘方“七窍还魂散”传奇历程的描述,艺术地展现了晚清神医何三爷一家四代人,在二十世纪百年间的兴衰荣辱史。《大国医魂》由家族的变迁,进而反映了华夏民族在上一个多灾多难的世纪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风貌,由此也使小说极具时代精神和历史价值。

内容推荐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那些胸怀大志的儒者,把从医视为仅次于致仕的人生选择,二者共通之处便是那种做人的原则与操守。这部家族式传奇小说展现了一代神医何三爷一家四代人百年间的兴衰荣辱。与其说这是作者对家族往事的回忆,不如说是他对远去的质朴生活的缅怀。

目录

序 唱响文坛的京鲁恋歌

第一章 七窍还魂散

第二章 丁家的唢呐

第三章 好汉李二牛角

第四章 艺人白二姐

第五章 为爱抗父命

第六章 我矿工父亲的爱情

第七章 王姓山民

第八章 曾祖父的知青徒弟

第九章 土匪抢走过我奶奶

第十章 我的汉奸舅爷吴绵羊

第十一章 “李白斗酒”惹的祸

第十二章 我师傅郝巡道的为人之“道”

第十三章 我的女友曾是人家的二奶

第十四章 我的晚娘

第十五章 乡村里的婚姻诈骗案

第十六章 新时期的梁山泊与祝英台

第十七章 曾祖父的飞针穿蝇

第十八章 兰采禾买妻

第十九章 鬼桥技校

第二十章 我九叔

第二十一章 青江劳改农场

第二十二章 西山小窑

第二十三章 周总理接见我父亲

第二十四章 我和老和尚去卖棉花

第二十五章 黄河大堤上的夯歌

第二十六章 玉肤生肌阳春膏

第二十七章 郝巡道下岗

第二十八章 何三爷之死

第二十九章 潘金兰杀夫

第三十章  何处是灵魂的彼岸

试读章节

我实在没有想到,就在他老人家去世多年以后,南方城市里一家制药公司的来信,竟然又让我对他老人家,产生了深深的怀念和感激。

南方制药公司的来信是说:为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之瑰宝,挖掘我国民间中医之宝藏,我制药公司真诚接收流散在民间的中医秘方、偏方、验方等。并且在信后面还特意标明,来“方”经考查研究后,若具有医学价值,将采用收购或联合开发的形式,给拥有来“方”者以重金相酬。在我的故乡鲁西南,多年来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丁家的唢呐,曹家的匾,何三爷的“七窍还魂散”。

丁家的锁呐,以善吹“百鸟朝凤”而闻名。据说丁家的响器班子,在一次大殡中,“百鸟朝凤”的曲调吹起来,那吹鼓楼子外,一下子招引来了数百只鸟儿,而让人们叹为观止。从此,在鲁西南地区的红白喜事中,家家户户都以请到丁家的响器班子,而为荣耀。曹家的匾,听人说是朝廷御赐,只不过早已做古。何三爷的“七窍还魂散”,是一份治危症有奇效,能够使患者起死回生的神奇中草药。

乡人门茶余饭后常常谈起日本鬼子到鲁西南的第二年,当时的黄河故道发了大水,一片汪洋的鲁西南,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就在那次大水过后,教私塾的我曾祖父陪同名医朱先生,到三王庙庙会上去赈灾送药。朱先生号脉开方,仅仅半天工夫,一堆小山似的中草药,便分发一空。此时,日已西斜,摆摊的,卖艺的,都在准备收摊。

朱先生和我曾祖父也正准备到附近的饭铺去喝碗羊肉汤时,却只见一位衣衫不整的乡民,跌跌撞撞到了朱先生身前,“咕咚”一声倒地不起。再看此乡民上吐下泻,四肢抽搐,两眼翻白,已是不省人事。

朱先生慌忙忙也顾不得肮脏,急上前蹲下,搭膊号脉后,再站起来,便急得直搓手。朱先生围着患者绕了三圈,一直在搓动的两手,待看了我曾祖父一眼后,便搭在了胸前,直向我曾祖父作揖道:“何三爷,您来吧。”

我曾祖父轻声说:“此人七窍欲闭,魂灵已散,恐怕没治了。”

只此一句话,朱先生愣吓得单膝跪地,作揖举过头顶,急呼:“何三爷,您老可别砸了咱的牌子。”

紧跟着朱先生的单膝跪地,再看那四周围“呼啦啦”跪下一大片乡民。

我曾祖父只好无奈地说了句:“咱死马就当活马医吧。”

说着话,我曾祖父一手撩起长袍的下摆,拔出几根别在袍内的银针,先后给患者两手十指尖端上的“十宣穴”放了血。然后又从怀内掏出一个油光铮亮的“丫丫”葫芦,打开塞,细白大瓷碗内倒上一小撮药末,再拔下头上的三根发丝,用火镰打出火,待三根发丝燃成灰烬,用手搓成面,与药末混合,温开水冲好后。我曾祖父眼见朱先生的小伙计,将药水全灌进了患者的口内,便赶紧拉住朱先生的一只胳膊,说一声:“咱们喝羊肉汤去吧。”

三日过后,何家楼我家大院门前,被救的那位乡民,抬着一块上书神医的大匾,和一件内装有一只大猪腿的礼盒,来感谢我的曾祖父。可我曾祖父面对言谢之人,却只是淡淡地说道:“这些东西,应该送给朱先生,没有他,我不会救你的。”

被救乡民慌忙忙跪下,口呼:“礼品一式两份,有一份已送到朱先生府上。为表救命之恩,还望何三爷收下薄礼。”

我曾祖父听后,转身回家闭门,任凭送礼者及半街筒子围观者苦苦哀求,门愣是没开。

  

我曾祖父自幼聪慧,十八岁便县试考取了秀才。二十岁上我曾祖父进京赶考,但就在进京求学的途中,遭遇了劫匪。万幸的是劫匪仅要钱财,并没有伤我曾祖父的性命。最后,身无分文的我曾祖父,病倒在了一家小客店里。

流落异乡,举目无亲,满载着亲人的信念和希望,进京求取功名的我曾祖父。此时,进京的路途,却又是遥遥无期。大概是惊吓过后,现在又内火功心吧。我曾祖父从此一病不起,一个月过后,奄奄一息的我曾祖父,被当做死人,让店家给扔到了乱坟岗上。

自从我曾祖父走后,我曾祖奶奶和曾祖爷爷,还有我的曾祖母,这位嫁到何家,已有一儿一女的贤惠妻子,天天都在盼着亲人高中皇榜的喜讯。然而,就在这美好的期盼中,何家终于等来了我曾祖父亡故他乡的噩耗。

首先是我曾祖奶奶哭瞎了眼睛,病床上再也没有起来。紧接着是我曾祖爷爷,也随我曾祖奶奶去了阴曹地府。何家随着两位老人的亡故,我曾祖父的兄长和他的姐姐,也即是我的大曾祖父和老姑奶奶,便瓜分了家里的财产。而留给我曾祖母的,仅仅是何家楼“大南地”里的十来亩薄田。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进京途中遇难的我曾祖父被扔到乱坟岗上后,被一位漂泊的名医搭救。落难的秀才,从此弃四书五经于脑后,随名医,学望闻问切,练就了一身治病救人的绝活。事隔一十三年之后,却又出人意料地回到家中。

P8-10

序言

          唱响文坛的京鲁恋歌

《大国医魂》的主人公诗人何子建,是北京一家铁路单位的巡道工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使他结识了貌美的朦胧派诗人费明洁。然而,此时的费明洁却是一位港商在北京包养的二奶。两个人就在这种特殊的状况下疯狂地相爱了。

为了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为了和自己心爱的恋人过上快乐的日子,诗人何子建决定卖掉祖上传下来的神奇中草药“七窍还魂散”的秘方。

那么,神奇中草药“七窍还魂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秘方呢?

小说对于“七窍还魂散”是这样描述的:在山东的西南地区,多年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丁家的唢呐,曹家的匾,何三爷的“七窍还魂散”。身怀绝技的晚清名医何三爷,以治危症有奇效的“七窍还魂散”闻名于鲁西南地区。他那传奇的人生经历,多年来更是被乡人们津津乐道。

这部小说通过对神奇中草药秘方“七窍还魂散”传奇历程的描述,艺术地展现了晚清神医何三爷一家四代人,在二十世纪百年间的兴衰荣辱,凸显了一代神医何三爷悬壶济世的医家精魂,以及他的后人们因恪守或背离医魂所产生的不同际遇。《大国医魂》由家族的变迁,反映了华夏民族在上一个多灾多难的世纪中不同时期的人文风貌,小说也因此极具时代精神和历史价值。

作者以个性化的语言,通畅明快的叙事风格,环环相连、环环相扣的蛛网状结构,自然地将现实与往事巧妙贯穿在一起。使小说在较强的故事情节下,向读者展示出了京、鲁两地独特的民风、民俗。

小说是这样开始的:

我实在没有想到,在曾祖父去世多年以后,南方城市里一家制药公司的来信,竟然又让我对他老人家,产生了深深的怀念和感激。

南方制药公司的来信是说:为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之瑰宝,挖掘我国民间中医之宝藏,我制药公司真诚接收流散在民间的中医秘方、偏方、验方等。并且在信后面还特意标明,来“方”经考查研究后,若具有医学价值,将采用收购或联合开发的形式,重金相酬拥有来“方”者。

此时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想搞明白,神奇中草药“七窍还魂散”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诗人何子建又为什么要卖掉祖上传下来的神奇秘方?秘方究竟能否卖掉等等一系列的疑问。这些故事线索促使读者开始关注诗人何子建的人生经历。

诗人何子建的人生经历,伴随出售“七窍还魂散”秘方的过程,主要通过凄美的爱情生活,以及对诗歌狂热追求中的执著情感表达,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他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生活中的不成功的人生经历。神圣的诗歌、媚俗的爱情,两个矛盾的交叉点,促使何子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金钱与诗歌、现代与传统、工作与生活、个性与祖训等等痛苦和忧伤的故事中,连同“七窍还魂散”的秘方一起,走向毁灭。诗人何子建的痛苦,更是上世纪末中国诗坛的痛苦;诗人何子建的毁灭,更是人类拜金主义的必然毁灭。

诗人何子建拜金主义的毁灭,并不是没有人阻止。为了造就小说的悬念,制造矛盾点,在何子建出售“七窍还魂散”一事上,何子建的父亲,一位京西煤矿的退休老工人何云生,就极力反对儿子的做法。小说中何云生这样训斥儿子:

“你还是何家的子孙吗!你知道你曾祖父和你爷爷是怎么死的吗!”

我无言,我知道我曾祖父是因“七窍还魂散”而死,我也知道在我曾祖父去世不久之后,我爷爷驾鹤西去,也跟这册带有“七窍还魂散”配方的中医秘谱有关。同样我也知道父亲对于“七窍还魂散”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在我父亲最初的爱情婚姻里, “七窍还魂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国医魂》这部小说的人物主线有三条,一是青年诗人何子建;二是何子建的父亲——煤矿工人何云生;三是何子建的曾祖父——神医何三爷。

这三条人物主线,全通过第一人称,即小说的主人公——何子建的口吻叙述出来。这样的小说叙事方法,有利于把陈旧的历史拉回到现实生活中,让读者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再感觉到陈旧,更利于小说的阅读。

小说中这三条人物主线交叉前进,故事完全围绕着神奇中药“七窍还魂散”的命运铺展开来。

首先来看小说中的传奇人物何三爷。何三爷自幼聪慧,十八岁便考取了秀才。二十岁上何三爷进京赶考,在进京求学途中遭遇劫匪,病困小客店。落难的秀才被一位漂泊的名医搭救,从此弃四书五经于脑后,随名医学望闻问切,练就了一身治病救人的绝活。事隔一十三年后,何三爷出人意料地回到家中。并且在不久的一天,又以自身的绝技,给乡人们创造了一个奇迹。从此,乡人们对何三爷,这位十八岁就考取秀才的人,再一次刮目相看。

何三爷在小说中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呢?

小说中何三爷的侄媳妇头胎难产。

黄昏时,一具薄皮棺材,从村子里抬出来。匆匆忙忙的送葬人,与从三王庙教私塾归来的何三爷撞个满怀……

何三爷命人撬开孕妇的牙齿,将“七窍还魂散”的药面倒进去,再从长袍内拔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先找正胎穴,再寻滞产位,右手捻银针,食指向前,出针一捻一放,如鸟飞腾,此乃凤凰展翅之针法。

婴儿得救了,孕妇也活过来了。长出一口气的何三爷,看着侄儿欢天喜地回家去了。几位送葬人,也跟着去喝喜酒了。唯留下他一人,看一眼空空的棺材,身体如虚脱一般,一步步往家挪。此时,他老人家绝对不会想到,就是这个被救的婴儿,后来取名为何云章的堂孙,竟然在许多年以后的“文革”期间,亲手夺去了他老人家的性命。

神奇的中药疗效,传奇的人物命运,故事再次埋下伏笔,促使读者深入阅读下去。

再来看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线索何云生。何云生是何子建的父亲,这个人物是从他的爱情生活讲起,因为有了爱情,才会有婚姻,有了婚姻家庭,才有何子建的降生。

煤矿工人何云生的女友是老矿长的独生女儿——漂亮的女大学生红霞。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期,男女之间的倾慕,更多的是基于对方人好,心眼儿好。绝不像今天,以物质基础来衡量对方。然而两个人的相恋,却遭到红霞前恋人,以及红霞父亲老矿长的反对。在一对年轻恋人私奔的途中,矿山保卫人员把他们抓了回来,欲以拐骗良家妇女和破坏矿山安全生产等罪名处置何云生时,老矿长终于了解到何云生就是自己早年救命恩人何三爷的孙子,这才答应了婚事。

老矿长是怎么被何三爷救助的呢?

老矿长有点喝多了,醉眼蒙咙的目光下,开始向红霞和我父亲,讲述他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我的军旅生涯,是在国民党的军队开始的。那年,大概是日本鬼子投降后的第二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发动全面内战后,我随国民党的军队从郑州往鲁西南开拔,准备将刘伯承和邓小平领导的军队,消灭在鲁西南地区的曹县和定陶县一带。但我随国民党的军队到达鲁西南后,便被刘、邓大军给围困在一段黄河故道里。

当时是秋天,一片片呈现出枯黄色的芦苇丛里,全是军人。枪声、炮声、喊杀声,持续了三天三夜。国民党一个旅的部队,全被刘、邓大军给消灭了。我本人也在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被飞来的一颗炮弹震晕了。  这一段讲述,完全符合历史实情。据历史资料记载,准海战役之前,确实有这么一支国民党的军队从郑州往鲁西南开拔,准备将刘伯承和邓小平领导的军队消灭在鲁西南地区的曹县和定陶县一带。但最终这支国民党的军队,反而被刘、邓大军消灭了。

老矿长受伤后为神医何三爷所救,并遵从何三爷的教诲,投靠了劳苦人民拥戴的人民解放军,参加了“准海战役”,后来还去了朝鲜战场。老矿长在人民军队里立了功,受了奖,这都促使老矿长对何三爷的感激之情日益加深!

何云生和红霞结婚了,就在红霞怀孕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旧军人出身的老矿长被批斗后想不开,在一条煤巷里上吊自杀了,隐瞒不住的噩耗,促使怀孕的红霞早产。

这个早产的婴儿就是小说中的“我”——何子建。

早产后的红霞,在丈夫上班走后,大出血身亡。何云生痛苦中无法抚养幼子,将孩子送给了西山深处的一户王姓山民。然后吃住矿井下,埋头于矿山的劳动。此时西山煤矿矿区已被军管。埋头苦干,以便忘却妻离子散家庭痛苦的何云生,年年被评为劳模,有幸参加了全国的“群英会”,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直接照顾和关怀,当然这都是后事了。

且说被送走的婴儿,在故乡亲人强烈的要求下,又被送回到鲁西南乡下。何三爷为婴儿取名何子建,何子建的奶奶又为何子建找了一位后妈,可就在后妈同何云生结婚的那天,淘气的何子建却差点儿被村子里的大水塘淹死。

搭救何子建的恩人,是上山下乡的城市知识青年李红兵。

一生没有收过徒弟,也没有以行医为谋生和发财手段的神医何三爷,因赤脚医生李红兵救过自己的曾孙何子建,在默许中收下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位徒弟。

因救人有恩于何家的李红兵,不但成为神医何三爷的徒弟,而且还娶走了何三爷的孙女何云妮。但是等“文革”结束以后,返回省城生活的李红兵却最终抛弃了乡野村姑何云妮,也致使深爱着丈夫,并时时刻刻盼望丈夫归来的何云妮精神异常。为了给何云妮治病,何子建的奶奶,也就是何云妮的母亲,采取了乡村里一种愚昧的冲喜方法——为何云妮重新找了一个婆家。

何云妮一次深夜看到自己身边的丈夫,不是自己深深思念着的李红兵时,精神病再一次发作,狂奔出家门,从此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让伤心不已的“我”奶奶常常念叨着:云呢呀,她只不过是去了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

知青李红兵已经恢复了从前的名字李时雨,时过境迁,何子建要把“七窍还魂散”的秘方,出售给南方一家制药公司。就在签订合同的那天,何子建终于发现购买自己秘方的制药公司总经理,就是从前的李红兵,现在的李时雨。

何子建想起自己姑姑的死,不愿意在合同书上签字。李时雨告诉他,何三爷的神奇秘方,早已被他开发成药,现在要购买的只不过是一个具有广告效应的神奇名声。这就是说何三爷的“七窍还魂散”秘方,现在只不过是一张徒有虚名的废纸而已。

何三爷的“七窍还魂散”药效神奇,曾经救过无数人的性命,同样神医何三爷的针灸医术,也非常了得,小说第十六章“我曾祖父的飞针穿蝇”一节中,曾有这样的描述:

也真凑巧,当时天空中正好有一只老鸦飞过。便见兰三眼听鸟鸣,也没抬眼,只是手一举,顿听“砰”一声枪响,那高高飞翔的老鸦,便直直地摔下来,砸到了我曾祖父的身前。

我曾祖父一愣,见兰三眼“嘿嘿”冷笑着,一面用嘴吹冒着蓝色青烟的枪口,一面用眼睛斜视着自己,似乎在说:你小子这下服气了吧。然而,让兰三眼没想到的是,不屑一顾的我曾祖父,却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雕虫小技,你不闻古有一将军,善射,有百步穿杨之功,且四处炫耀。一日,遇一卖油老者,以线状油线穿铜钱孔,与之比试。将军愧,自叹不如。此乃熟能生巧也。”

兰三眼怒,持枪指着我曾祖父喊: “你有何手段,敢与我神枪相比?”

我曾祖父“嘿嘿”一笑。手撩起长袍,从下摆内拔出一根银针,观身旁一只飞来飞去的饭蝇,手扬,针飞,穿蝇,落至地下。

兰三眼大惊,欲退,又恐遭乡邻们嗤笑,顿时脸露泼皮相,非要去捆绑我曾祖父。而我曾祖父迅速拔出三根银针,手指兰三眼道: “尔等若动武,我两针取你双眼,一针取你咽喉。”

手捏银针,满脸盛怒的我曾祖父,观兰三眼手挡咽喉,愣了又愣,呆了又呆,丢下一句: “这事与你没完。”便灰溜溜带一帮人走了。

小说中的这位兰三眼,解放后开公审大会时给枪毙了,可当时由于民兵执法,枪没有打准,还给兰三眼留下了一口气。兰三眼的媳妇也是何三爷的妹妹,她又跪求何三爷,救活了兰三眼。由此制造了鲁西南地区有史以来最奇特的一桩公案。

这件公案在“文革”期间,被大队长何云章揭发,由此也让八十多岁的何三爷冤死在县大狱。

何三爷去世以后,留下“七窍还魂散”配方不外传的遗嘱,交由长子长孙何云生,偷偷带出故乡鲁西南,来到北京。

就在小说中的我——何子建,以造福社会,弘扬光大何氏家族为虚,实为赚取钱财为目的,要把“七窍还魂散”的秘方出售之际,他在李时雨的话语中,才发现自己的努力,已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此时的何子建,已经辞去了铁路上的工作,恋人费明洁也已委婉地离他而去。他准备自费出版的一册诗集,也被人家骗走了两万元钱。《大国医魂》中,这样描当时何子建的生活困境:

天黑了,我一天都没有吃饭,但我却一点都感觉不到饿。在这个世界上,独对孤单单的黑夜,我没有了工作,也没有了诗歌,我失去了心爱的女人,也失去了我曾祖父的“七窍还魂散”。

天地之大,我已经是无牵无挂。我开始点燃我所有的诗稿,连同那册已是徒有虚名的,含有“七窍还魂散”配方的秘谱。

忽闪、忽闪的火苗下,我似乎听到寒夜的窗外,有风声吹过来,有歌声飘过来,在我的大脑里,也有一阵细微的声音,在轻轻地吟唱着……

书中主人公何子建的人生经历,警醒世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拜金社会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以他的父辈人物何云生为榜样,靠劳动致富,把自己的生命融合到社会的建设中去,才会收获人生最大的幸福。

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以物质的追求和金钱的贪婪为最终的生活目的。神圣的爱情,美妙的情感,复杂的思想,火热的生活,人生一切一切的努力,其最终的意义还在于快快乐乐地生活。

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

我再也无法止住涌流的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和脸庞。阵阵有节奏的火车运行震荡中,多日来一直没有休息好的我,感觉到了疲惫,感觉到了困倦,迷迷糊糊的状态下,脑海中闪现出我那进京求学路上的曾祖父,那吹着唢呐的百鸟丁,那恩恩爱爱的李二牛角和白二姐,还有那吴绵羊、我爷爷、我奶奶、兰三眼、兰采禾、我二姑、我云姑等等一位位我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亲人。

到家了,到家了,那一片片紧挨着黄河故道的村落里,仿佛还是我童年冬日里的夜晚。就在何家楼村中心的那棵大槐树下,马灯闪烁着淡淡的光芒。说书的艺人,手敲大鼓, “咚咚咚”的响声下,那沙哑的嗓音还在唱着:

天近三更鸡打鸣

锣鼓敲破嗓音重

叫一声我的众乡亲

回去吧

回去吧

咱闲言碎语一小段

倒不如您回家去会周公……

《大国医魂》这部长篇小说气势宏大,故事精彩,众多的人物特点鲜明,粗略来看有国务院总理、诗人、县长、医生、军人、知青、村姑、晚娘、铁路工人、小煤窑窑主、打工青年、土匪好汉、戏子、地主、矿工、劳改犯、屠夫、山民、唢呐手、当铺伙计、生产队队长、日本兵、售楼小姐、港商、铁路段长、经理、乞丐、民间说书艺人等等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史料价值也极为丰富,作者在小说中对医学、诗学、民间说唱艺术的阐述,以及京鲁两地民风、民俗的研究等等,彰显出深厚的医学、文学、民间艺术素养。比如小说中大到每一件医学案例,小到每一次针灸用针的细节及手法,郜完全符合医学规律。

全书共分三十章,大多数章节可单独成为完整的小故事。如果把这三十个小故事比作一个个小圆的话,那么这三十个小圆又互相交叉连接,环环相扣,组合成了一个蜘蛛网状的大圆,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较强的欣赏性。

2006年1月

写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