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准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产业理论、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中国高等教育收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证研究,力求解释中国经济转型时期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本书的核心观点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是基于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一种私人价格补偿和公共价格补偿相结合的混合补偿机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兼顾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的结果。主要任务是利用准公共产品理论及相关理论分析工具,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状况及各分担主体的分担能力,重点分析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问题。为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前言
导论
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2 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3 相关研究综述
4 研究思路
5 主要结论
6 主要创新与不足
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准公共产品理论
1.2 高等教育产业特性理论
1.3 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理论
2 高等教育成本构成与核算
2.1 高等教育成本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
2.2 影响高等教育成本主要因素的数理分析
2.3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
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分析
3.1 国际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情况与中国的历史演变
3.2 影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的因素
3.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数理模型
4 实行成本分担后高等教育公平分析
4.1 成本分担后的高等教育公平
4.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后的贫困生资助机制
4.3 高等教育的差别收费和优质优价
5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实证分析——以江西为例
5.1 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5.2 政府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状况
5.3 个人承担高等教育成本状况
5.4 实证分析结论
6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6.1 关于高等教育乱收费的成因及规制
6.2 关于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机制
6.3 关于政府加大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问题
6.4 其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