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坊———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五本,收录了新任作协主席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建等五位女作家的散文精品。
这些散文涵盖了文化思考、艺术感觉、人生体悟等多种类型,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女性在散文创作上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女作家的敏感、细腻、唯美的特质,带给散文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丛书每本都有一位熟悉作者创作、思想成熟的选编赏析者,他们或是知名的文学评论家,或是作家、记者。这些编选者在对女作家的散文创作进行整体回顾与盘点、选编成集后,又对每一篇散文精品一一进行了赏析。
本册为《陈祖芬散文精品赏析》。
陈祖芬的散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读她的《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会为一群老人共庆快乐而有意义的“还童日”所感动。张抗抗用女性多情的眼睛,敏感的耳朵,捕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然后用她那生动的笔触向我们娓娓道来。在她的笔下,山川草木无不含情,沧海桑田无不蕴含哲理,天地万物无不藏大美。
我的初恋
周日的校园里,没人。酷夏的操场上,没人。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那篮球在一楼体育教师的办公室里,门锁着。我双手攀住窗台,右脚跨上去,左脚再跨上去,再往屋里一跳,咚,稳稳地站在这间有篮球的屋子里了。屋子小小的,放着不起眼的桌子、体育用品。不过对于我,有篮球的地方就是最光辉灿烂的地方。篮球,圆滚滚鼓蹦蹦会弹跳会逗人变幻无穷五彩缤纷。
我抱起篮球,翻身从窗口出去,奔向操场,十三四岁的女孩,跑起来要多快有多快。哦,篮球架,篮球筐,天上一只火球,地上一只篮球。我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一个人打得满头大汗,百折不挠,波澜壮阔,万马奔腾!我那高一甲班的女生成为一支很有团队精神的女篮。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让全体女篮队员到我家。那时我们大都梳着两根辫子。我的头发最浓最密,两根长辫油亮粗壮。我拿起剪刀,喀嚓喀嚓地就剪自己的辫子。我那时是怎么了?就是给洋娃娃剪辫子我也下不了手的!然而我剪自己的辫子连感觉也没有,大概我已经非常篮球,已经变成硬邦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好了,我那最美丽的辫子都不要了,其他的那些辫子还有什么生存的理由?十一个女生的二十二条辫子,剪了一地。
我剪了一个娃娃头。我觉得这个娃娃头好像不是我自己的,我的头叫我自己感到是这样的陌生!我是那样的不习惯自己,甚至觉得非常难为情。
妈妈下班回家了,她问我:你的辫子呢?我说在五斗柜里。妈妈一看地上、沙发上全是青丝发迹,拿起扫把就扫地。妈妈没说一句责怪的话,也不阻拦我打球。本来我就很可能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后来我又想当英文翻译,后来戏剧学院要我学表演,后来我不愿学表演不愿写剧本写上了报告文学。妈妈从来没有说过“不”。或许这样才有了我自由快活的天性和快活自由的文字?
我到底没有成为篮球运动员的那一天,有人来通知我,上海市队要来给我发球衣。但是我已经不能去接球衣了,我病倒了,打球打的。这一病就是半个学期!后来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文学系读书时,隐瞒了我的篮球史。否则如果同学鼓动我打球,我是挡不住这种诱惑的。有一次文学系与表演系篮球比赛,我正好走过,觉得这打的是什么球呀!天知道怎么回事,我冲上场抢过表演系的球,一路运球到对方的篮板下,一跃而起,刷一个漂亮的投篮,然后扭头就跑。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球场那球架,那冲上去跃上去的漂亮一投。当时我没有想到,那是我最后一次投篮,最后的篮球。这一只球,这一个漂亮的句号,结束了我和篮球的情缘。
我把我的初恋,投进了篮球筐、装进了篮球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能够这样去爱的人,一定青春年少追求美好渴望创造,不管他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
后来再后来,或者说现在又现在,我把一个个字投进稿纸上的一个个格子的时候,我大汗淋漓又酣畅淋漓的时候,我知道,我还是那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天上挂着一只火球,地上奔着一只篮球……
赏析
初看标题,以为她真的声泪俱下、百般柔肠、缠绵悱恻忆述她的初恋呢。其实不然。她的初恋居然是篮球场的漂亮的一投。陈祖芬原来学过篮球。投,中;投,再中。是懵懂未开的她的初恋激情所在。
我前日看电影《茉莉花开》,发现上海女人的恋情真是耐人寻味。茉(章子怡饰)初识孟觉哉(姜文饰),一夜未归。她母亲(陈冲饰)痛心疾首。她穿了深色旗袍,等在电影制片厂的门口,怒目注视着她女儿下了汽车。她强抑怒火,蹙眉看定她。但茉蒙昧未开,大声说:“妈,我昨晚什么也没做呀!只是拍电影太晚了就没回去!”
她母亲以上海女人特有的风韵、气质、教养与自控能力,低声恨道:“哇啦哇啦,侬要不要面孔了?!”然后闪身就走。因为她的脚步快,她的旗袍的边角被撩起了一大块。茉紧随其后,一面回头恋恋不舍地看那个男人——一个20世纪30年代做了影星梦的女孩的初恋,其实就在矛盾中开始了。此后,像所有的纯情少女,因为一步错,步步错,她开始了崎岖的人生。
我是想说,同是“初恋”所概括的一段人生,其实艺术片里所讲的初恋,倒是女孩常有的初恋;现实中的陈祖芬的“初恋”,倒显得“没心没肺”,懵懵懂懂,像一个少年男孩的淘气和无知。许多年之后,尽管她的爱夫梦溪,在她的生活里无处不在,充当了重要角色,但是在她的《我的初恋》里,倒是一只篮球,占据了“初恋”的主角! P19-21
这套书是“女人坊”系列丛书的第一辑。女人坊,顾名思义,由女人和坊组合而成。简单地说,这套书的内容全部是由女人完成的。其实,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我们所创造的作品,都可以用劳动来统一表述。我向来认为,作家、艺术家就是手工劳动者。他们劳动的场所该称为坊,就像油坊、磨坊、染坊那样。不知别人怎样,近年来我到乡村每每看到那些各式各样的坊,我便心动,便有一种眼泪噙满眼眶的动容。真的,请不要笑话我的多愁善感,我只想表达我的一种心情。
我为什么要在第一辑书选择“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呢?想来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自白话文章以降,女作家随着新文学的开始逐步登上中国文坛,她们的群体出现,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一直以男性主宰文学的格局。然而,尽管在现代作家中,女性作家有相当一批人曾经辉煌耀眼过,但同整个男性作家比较起来,还是逊色得多。建国后的十七年,女性作家几乎整体星夜无光。而真正使女作家扬眉吐气,可以同男性作家比翼齐飞的时代,则是伴随着新时期文学一同开始的。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作家的作品非常引人注目,有些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中国文坛。是不是可以这样判断,女性文学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我觉得女性作家的成熟,不仅仅是女性文学的成熟,它还包含着整个文学的成熟、政治上的成熟。很难想像,即使是所谓的经济发达国家,也不会出现我们中国这样一支庞大的女性作家队伍。二是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戏剧等文学诸多样式中,女性在散文创作上似乎有着天生的亲和力。相对于男性,女人更富于感性。我过去曾说,非感性的东西,与散文无关。近些年来,我们有相当多的男性作家醉心致力于文化散文的创作,虽然也一度火过,但仅仅经历五六年的样子就逐渐成了强弩之末。对此,很多人问我是什么原因,我回答说,那些过于理性的东西,实在不是散文所需要的。如果读者想得到文史知识,多看些那方面的专业书籍就可以了,何必要通过作家去解读呢?相反,我们的女作家就极少有人写那些所谓有文化的东西,结果她们的散文越写越是散文了。三是我近十年来一直从事散文的批评研究。可以说,我是近十年中国散文直接的亲历者,我深知其个中的变化与奥妙。有的风头正劲,有的昙花一现,有的默默潜行,有的风光依旧,当然还有端着架子、摇着旗子、举着奖牌、一路招摇过市的,对于这些我觉得都不重要,我非但不想否定,反而希望它存在,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看到那些真正的好的散文、有质地的散文是怎样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依然鲜活地存在着。
由于专事散文批评研究,很多朋友常问我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散文是好散文?某某作家的散文如何?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在本人主编的《2003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一书的序言里说过,在唯美的前提下,散文无外乎有三种成分:第一,提供多少情感含量;第二,提供多少文化思考含量;第三,提供多少知识含量。具体化之即散文可分为三种类型:生活积累型、文化思考型和艺术感觉型。在此平台上,散文创作的题材越宽泛越好,技巧越灵活越好。不论是哪种类型,只要写好了,都不失为一篇好散文。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也曾经说过,你不要问我对哪个作家的整体印象如何,我只想谈这个作家的具体作品。我总觉得,作家之间是很难比较的,除非是同一题材的同题征文。就像我们所选择的这五位作家的作品一样,你不能说某某人的作品就比某某人的好,甚至你不能说某作家的这一篇就比那一篇好。因为,题材不同,环境不同,作家的感觉也不同。同样,对于我们的五位赏析人,你可以说这个作家的作品如何好,你不能一定也让我认同,因为那只是你的认识。不必多说,我们所选择的五位作家,她们的散文作品大体代表了她们个人的最高水准,或者说也大体代表了中国当代女作家散文创作的水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她们只是众多优秀作家中的代表,我知道我也相信,在我们的女作家中肯定还有着许多优秀的散文篇章。或许,在下一辑中就会出现那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名字。至于五位赏析人,均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和记者,他们在赏析名家精品力作时,常常会不知不觉融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以至忘记了自己还有赏析的任务。等把赏析的文字用心写完了,还是感觉没有写准确写生动,唯恐亵渎了作品的美好,误导了读者。
过去,关于作品赏析一类的书有出版社尝试过,但像这种一对一的形式,还不多见。承蒙学林出版社同人的认可与支持,终于使这第一辑“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赏析丛书”面世。自然,这种赏析形式不会是“女人坊”的唯一形式。以后,我们还将会陆续推出这一类的其他形式的文学原创成果,但前提必须是女性作家,是女性作家中有成就、有个性、有发展前途的作家。在“女人坊”里,人人都是劳动者。劳动者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