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市井瓦肆与生活/中华五千年文明图说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董增刚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先秦的市井

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夏朝末年。《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聚、邑、都的变迁既反映出当时城市的不断壮大,也反映了商品交换不断发展,市场迅速扩大的情况。

到了商周时代,城市中的市场与商业活动已十分可观,这从地下发掘和甲骨文中可以得到证实。周朝统治者灭商以后实行分封诸侯制度,以镐京为中心,大量分封同姓诸侯。受封诸侯将营建都邑列为“国之大事”,积极在领地营建自己的国都和大小采邑,这就形成了城市建设的高潮。当时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以北部分地区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统治中心,如国都丰京、镐京等,也就形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城市。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诸侯国不断筑城以巩固自己的地盘,使我国的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城市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据考证,当时的城邑地名有1016个,从方志文献中可找出600个,因此专家们推断,春秋时期我国城邑有1000个以上。到战国时期更多达2000余个,真正形成了“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城市不仅规模扩大,而且经济活跃,商业繁荣,一些政治都会兼有商业都市的性质。如齐国国都临淄、秦国国都成阳、赵国国都邯郸等。这些城市呈现出“自然生成”的特色,是古代城市的超前发展,使过去“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少数政治城市发展成商业城市。

那么,当时城市的规制如何呢?战国初年成书的《考工记》这样描写周代的城市:“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段话的大意是:周朝时候的城市方圆9里,每边开有3个门,整个城市被9条经线和9条纬线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城市中的道路十分宽阔,可容纳9辆车并行。城市的布局前面是宫殿建筑群,是办公的地方,后面则是市场,供人们生活、居住和交易。

与此时城市发展相适应,城市中的市场与商人也在不断兴起和壮大,并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当时,人们把社会中的人群划分为四个等级,即士、农、工、商。

“士”在商周和春秋时期是指低级贵族,春秋以后也指居官或有职位的人,也是古代知识分子的通称。《汉书》说:“学以居位日士。”可见,士或士大夫都是有身份、有地位、受人尊敬的贵族。“士者,任事之称也”,“进贤达能谓之大夫也”,他们是古代的统治阶层或统治阶层依靠的力量。管子曾说:“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

“农”和“工”是指专门从事农业和手工制造业的社会阶层。《汉书·食货志》说:“辟土殖谷日农。”《左传》则说:“山有木,工则度之。”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农耕与手工技艺占据着社会经济的中心地位,重农抑商的思想植根甚深,正所谓‘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因而农民与手工业者的地位较之商人要高得多。

“商”,本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一个地名,这里曾经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前后,部落首领汤消灭了中原的夏朝,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即商朝。到公元前11世纪,商纣王昏庸无道,最终被周武王剿灭,商朝也被周朝所取代。

“商人”,原指商朝之人,善于从事长途贩运。作为一种阶级社会的职业分工,商代的许多奴隶在奴隶主的带领下在各地从事贩运活动,为奴隶主们集聚财富,提供奢侈享乐用品。商朝灭亡后,周朝称这些人为殷民。作为亡国之民,他们比西周奴隶主原有的奴隶地位还低,从事商务活动的奴隶身份和职业又是世袭的,不仅劳动繁重、地位低下,生活也极其困苦。这和后代的商人不可同日而语。大约在西周后期,从事商贾的奴隶逐渐开始变为以经商为职业的平民,社会地位开始有所上升。  商人虽然排在四民之末,社会地位比较低,但毕竟得到了人们的承认。商业在当时虽然是贱业,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却不可或缺。商人们也不甘心于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开始运用手中的财富,想方设法与“重农抑商”的社会理念进行抗争。随着依托商品交换为生的人群逐渐扩大,市井之民的社会人群也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新的不同于传统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群。

这样,早在2000多年前,市井、市井之民、市井生活与市井文化,就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一幕别样的场景。“市井”成为城市中的“市”。从最早的商人到以后居住在城市中的平民,都可称为市井中人。这些市民不同于王公贵族,社会地位极低;也不同于乡野农夫,以城市为居所,从事手工业、商业及其他服务性行业。而市井文化主要是指由市民创造并体现其生产活动、生活方式、行为习俗、宗教信仰、伦理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特征的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时期的市井图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一统的王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立48个郡,大约八九百个县。每个郡、县几乎都设置城市,从而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又一次筑城高潮,中国城市迎来又一次的发展时期。

咸阳是秦朝的首都,也是秦代城市发展水平的典型代表。咸阳城经过三次大规模营造,拥有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城墙长度绝不少于数十千米,标志着中国城市已向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的方向发展。

汉承秦制,共有各级城市1587个。西汉的都城长安,是中国有史以来出现的规模最大的首都和城市,城区范围大出郡县级城市数倍甚至数十倍。长安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最多时将近80万。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四方辐辏,并至而会”,是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而发达的水陆交通网就是支撑这座城市的杠杆,经济职能由此得到充分发挥。当时城内有东市、西市,东市有六市,西市有三市,形成著名的九市。这些市分散在居民区间,规模比先秦时大了很多。城区也开始向郊外扩展,便桥以东有交道亭市,■桥以北有直市、交门市。这些证明当时的长安市区已扩展到了渭河以北地区。

另外,西汉政府当时采取了“强干弱枝”的政策,强迫天下富豪迁居长安附近,从而形成了以长安为主体的特殊经济区。正如司马迁所说:“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从而促使这一地区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郡国辐辏,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列侯贵人车服僭上。”

“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傍流百廛。”班固《西都赋》中这些充满恢弘气势的描述,可使我们大致看出当时长安商业繁荣的景象。

除长安外,汉代较大的城市还有10多个,其中临淄十分繁荣,人口达10万户以上,甚至一度超过了长安。洛阳在西汉时就号称“天下之朝市”,到了东汉成为都城,虽然人口仅5200余户,商业却很繁荣。“举俗舍本务,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商业之盛,可见大略。这一时期由于纸的广泛使用,为人抄书的“书生”成为专门职业。因而洛阳出现了以读书、租书为业的文化市场,这是前代所没有过的。

两汉之后的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建康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达到28万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P3-8

目录

第一章 市井——市民生存的土壤

 一、关于市井

 二、先秦的市井

 三、秦汉时期的市井图

 四、唐代的长安城

 五、突破坊市制的宋代城市

 六、元、明、清的市井

第二章 市民——市井活动的主角

 一、从奴隶到商人

 二、备受压抑与盘剥的贱民

 三、市民阶层的崛起

第三章 三百六十行

 一、手工制造类

 二、货郎脚夫类

 三、银钱牙行类

 四、饮食餐饮类

 五、生活服务类

 六、娱乐消遣类

 七、文化艺术类

 八、江湖游民类

第四章 动荡的劳动者

 一、手工工匠

 二、商人与小贩

 三、厨师、茶师与药师

 四、食利者与分利者

 五、江湖艺人

 六、卑微行业

第五章 庞杂的寄生虫

 一、命相家

 二、风水先生

 三、巫师与巫医

 四、乞丐

 五、青楼与妓女

第六章 黑道

 一、无赖

 二、赌徒

 三、流氓

 四、盗匪

 五、吸毒

第七章 行会、行话与行规

 一、各守其业——行会与行规

 二、各密其术——行话与禁忌

第八章 市井文化

 一、广告与招幌

 二、孔方兄与洋钱

 三、迎神与拜神

 四、文艺与曲艺

 五、节日与假日

 六、《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

第九章 市井向现代城市的演变

序言

人类历史的车轮飞驰在21世纪的轨道上。无数的摩天大楼、一群群的靓男倩女构成了一幅幅现代文明的图景。然而,我们先人的生活场景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不能只顾昂首前行,而应时常回过头来,回顾一下过去的陈迹,凭吊一回先人的功绩。因为,我们脚下的路是先辈们开拓出来的,我们身体发肤中的细胞遗传着祖先的基因。

逝去的时间太长,遗存的空间太广。我们只能选其一段,择其一面。社会像个万花筒,无形的造化把来来往往的人们安排在不同的社会层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结果貌似相同的人们便组成了不同的社会群体,焕发出各异的人生色彩。

在这里,我们不妨借用一下社会学家的方法,把以往人类社会分为宫廷、士林、僧侣、乡土和市井五大社会系统。

宫廷文化系统包括君主及各级官吏。“贵”是其文化特色。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唐太宗这首《帝京篇》昭示了宫廷文化无比的地位与尊荣。

高高起华堂,远远引流水。

粪土视金珍,犹嫌未奢侈。

这描绘的是王公大臣和富豪乡绅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高居琼楼玉宇,身着锦衣华衮,吃着山珍海味,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说唯我独尊也好,专制残忍也罢,总之,他们属于人上之人。

士林文化系统主要指那些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雅”是其文化特色:但体现了不同的处世方式:

成名少年日,就业圣人书。

擢桂谁相比,■金已不如。

东城送归客,秋日待征车。

若到清潭畔,儒风遍里闾。

这里体现的是才子们少年得志的远大抱负。

门前有流水,墙上多高树。

竹径绕菏池,萦回不馀步。

波闲戏鱼鳖,风静下鸥鹭。

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趣。

白居易的这首《闲居自题》描绘了文人雅士对隐居桃源生活的向往。

僧侣文化系统包括佛、道诸教,特色是“神”。神秘莫测,通天通神:

宝地龙飞后,金身佛现时。

千花开国界,万善累皇基。

天衣拂旧石,王舍起新祠。

他们是神的仆从,又是神的代言人,与世间的权贵相结合,成为高高在上的又一主宰,统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乡土文化和市井文化则处在社会的底层,充斥于其中的是世世代代的劳苦大众。他们或者耕作于旷野,或者劳作于城郭。他们的生活最艰辛,然而他们的生活也最质朴,最能体现那个遥远时代的社会本质。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贾岛的这首《暮过山村》是一个原始农业生活场景的凄凉小卷,诠释了在粗放自然状态下人们生活的孤独场景。而白居易又从恬淡安详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田园牧歌般的自然景色和怡悦场景:  婆娑放鸡犬,嬉戏任儿童。

闲坐槐阴下,开襟向晚风。

沤麻池水里,晒枣日阳中。

人物何相称,居然田舍翁。

那么,那些生活在城郭里的人呢?他们才是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那繁华熙攘的闹市,那摩肩接踵的人群,那各色各样的技艺,那千姿百态的生活: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九陌鼓初起,万车轮已行。

这里讲的是洛阳城的繁华。

九衢风景尽争新,独占天门近紫宸。

宝马竞随朝暮客,香车争碾古今尘。

烟光正入南山色,气势遥连北阙春。

莫见繁华只如此,暗中还换往来人。

这里讲的是市井闹市的气象。

大舟有深利,沧海无浅波。

利深波也深,君意竟如何。

这里讲的是市井简明而又无情的生存法则。

如果说宫廷文化的本质是封建的等级制度,僧侣文化的本质是神秘的宗教,士林文化的本质是知识与道德,乡土文化的本质是乡野与自然的话,那么,市井文化的本质则是原始的商业利益,一个植根于人类之中年代久远的前进动力。

市井本身就是商业的产物。所有依附于市井生存的人,不是经商牟利,就是随商逐利。在市井中几乎一切都可以用来出卖:卖贷、卖力、卖艺、卖智、卖技、卖穷、卖恶、卖乖、卖巧、卖色、卖尊严、卖人格,以致卖血、卖命。在这里拼打的是血汗,收获的是金钱。

这种功利的人生价值观,在市井逐渐被现代的城市取代之后得到进一步的放大和充实,演绎出现代人悲欢离合、追名逐利的生活“现象流”。

市井文化是俗文化,它来源于大众,反映着大众的普通生活。一首《咏梅》恰当地说明了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区别: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可见俗文化是孕育雅文化的母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市井逝去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然而,市井的精髓仍游荡在现代的城市中,犹如祖先的基因存活在现代人的肌体中。我们怎能不用心关注、细心体味呢?

以下我们为读者展示的便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市井画卷……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的社会生活史料图解,内容包括;市井——市民生存的土壤、市民——市井生活的主角、三百六十行、动荡的劳动者、庞杂的寄生虫备受压抑与盘剥的贱民、食利者与分利者、孔方兄与洋钱、《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等。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秦汉时期的市井图是怎样的吗?你想知道三百六十行是哪指三百六十行吗?你想知道古代的市井文化吗?你想知道市井是怎样向现代城市的演变吗?……

通过阅读本书,你就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