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玄侑宗久把脉日本人“精神感冒”,而他的妙方则来自佛学原理:人的生死都是摇摆不定的,一切恍如天神院子里的游戏。但现代人偏偏要用紧箍咒把自己束缚起来,无法随性而生、随遇而安,最终陷入抑郁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在生存不易的世间,种种责任与压力使我们疲于奔波,倦怠的双眼无暇去关注心灵的圆满,但我们终归只能用此身此心生活下去。日本禅僧玄侑宗久,解禅语,悟禅境,阐释禅思妙谛,只欲使“此时”“此地”更加充实,使人更是从容风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禅的生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日)玄侑宗久 |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看玄侑宗久把脉日本人“精神感冒”,而他的妙方则来自佛学原理:人的生死都是摇摆不定的,一切恍如天神院子里的游戏。但现代人偏偏要用紧箍咒把自己束缚起来,无法随性而生、随遇而安,最终陷入抑郁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在生存不易的世间,种种责任与压力使我们疲于奔波,倦怠的双眼无暇去关注心灵的圆满,但我们终归只能用此身此心生活下去。日本禅僧玄侑宗久,解禅语,悟禅境,阐释禅思妙谛,只欲使“此时”“此地”更加充实,使人更是从容风流……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东瀛佛门第一才子、芥川奖得主——玄侑宗久撰写,禅僧说禅,通过些须禅语,体味禅思妙境,坐卧停留,都有智慧。正如作者所说,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芸芸现代都市之人少些迷茫,多些逍遥,变得自在从容。 目录 前言 一 为什么会产生“迷惘” 不可武断(无可无不可) 好恶这一关口(一切唯心造) 无法仅凭感觉把握的世界(六不收) “悟”周边的景色(廓然无圣) 从妄想中获得解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二 悟者是如何看的 原模原样的世界(柳绿花红真面目) 贵在洗濯(一物不将来) 三 日常如何生活 如何接受因果(日日是好日) 各司其任(随所作主立处皆真) 决意老死红尘中(平常心是道) 四 重新审视“我”是什么人 生活习惯锻造自己(知足) 五 风流地生活 先要立“志”(安心立命) 享受“摇摆”(不风流处也风流) 后记 试读章节 禅的脑功能 所谓禅,当然并不是依据这种理论才得以成立的,然而我总觉得它似乎就是对脑的协作巧妙地加以利用的生活技巧。 概而言之,在禅看来,左脑的语言与思维功能最为愚妄可笑。因为禅将所谓的“道理”、“价值判断”之类视为最大的妄想。然而它同时又认为语言认识能够改变世界,所以也未必就一味地视之为愚妄。非也。由于利用语言调控感情乃至身体状况,也是禅的重要思维方式,所以禅也许是要左脑去认识右脑和动物脑的重要性。 将发生于右脑的感情移入左脑进行思考,是禅最为难的事。因为可以认为,这正是使得心这一灵台明镜变得模糊不清的根源。这可能是因为,将各种东西混在一起思考,便会产生出狗儿猫儿所无的、颇为奇妙的二次感情来的缘故。 那么动物脑的喜怒哀乐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我觉得这好像倒是能够认识的。因为倘若仅此而已的话,也不至于有什么淘气出格之处。虽然常常有人责骂说“简直像畜生一样”,然而实际上,畜生的食欲睡眠欲性欲等,远不及人类那般无时无刻无休无止。所以那样说的话,对畜生而言只怕真有些失礼。 所以,“造出一切”的心,大约不妨认为就是理性脑了。 此话说来不无讽刺意味:其实我们能够这样思考、想象禅的生活,全都仰赖理性脑的恩惠。禅,驱动着理性脑去追求理性脑形成以前的世界,也就是让意识去意识无意识。 并且,一面基本上肯定情动脑,一面却将它所职掌的感情之中的“好恶”视为问题所在。这是因为,出于“好恶”,世界可能完全改变其表情。表达了这一层意义的,大概要算“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至道,亦即终极真理,其实并不算困难,不过在此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条件,条件便是——须得不计好恶、不挑三拣四。 超越好恶 禅是追求精神完全自由的宗教。如此,好恶爱憎的感情便是最大的障碍。也许诸位会认为按照喜欢(“好”)的那个样子去做就是自由,然而禅却认为:由于好恶爱憎的感情而导致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正是不自由。而且,由于好恶情感极难控制,人们认为世界乃是由这样的心所制造出来的,所以才产生出了标题里的那几个字:一切唯心造。我觉得,这是任凭心如何变化也改变不了的真实。 除了好恶爱憎之外,让我们的心蒙尘而模糊的,是价值判断和历史认识之类的先入之见,不过此话姑且留待后述。总而言之,包括了形形色色先人之见在内的好恶之情,染出了这个世界,而我们却只能去观察、去感受被这样的心所染出来的世界。这便是“一切唯心造”这句严肃的话的意义。而“心外无法”以及“心外无别法”,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常常可以听到“原模原样”这个词语。我们尚未实现转换之前的心。实在是个随意任性的家伙,对不感兴趣的事儿,连一点印象也留不下。反之,如果是兴趣盎然的事儿,那一部分则清晰可见。白蝴蝶的雄蝶雌蝶,在人类看来一模一样,然而听说在它们彼此之间,那颜色看上去却泾渭分明。还有,南无遇到母狗时会一反常态,此时在它的世界里,究竟是否还存在着牵着绳子的我呢? 还是举个稍微正经一点的例子吧。譬如说前方走来了一位睿智、端庄的女性。“睿智、端庄”这一判断也许会让人觉得十分客观,然而与左脑分析的同时,我们的脑却在更深处制造着某种情感。有的人也许仅仅感到:“啊,好漂亮呀!今天可是个好日子。”而别的人却可能会想:“哇,好漂亮!我得想法跟她交往。”这种情况下,说得夸张些,此后的世界对这两人来说肯定会截然不同。一个人只是怀着美好的心情与之擦肩而过,而另外一人则可能干起跟踪盯梢的活计来。 与最初的意识几乎同时萌生的这种感情所必然招致的世界,人们称为“运命”。 倘使这种感情的根基发生了巨大转换,那么整个世界也将随之发生巨大转换。 也许会有读者心急火燎,急于知道实施这巨大转换的方法,不过还请稍安勿躁,略待片刻。这一章的主题是探讨“迷惘”何以会产生,而禅认为妄想令我们的心烦恼,所以在此理当加紧去做的,是认清妄想的原型。 话说到此,诸位大约已然明了:妄想不单纯是左脑的产物,右脑似乎也参与了协同制造。适才过分抬举了南无和小玉。在此还想再添上一句:只拥有动物脑的南无和小玉依旧浑浑噩噩,未曾大彻大悟。 P18-21 序言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代——许多人这么说。 五年前日本自杀者人数超过三万,随后稍稍减少,而今年却再次微增。 人,何以会自杀呢?个中缘由恐怕一言难尽。 我所能告诉诸位的,只是现今的我为什么会活得喻快轻松.仅此而已。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不过是年岁使然,可是我却以为.这完全是借了“禅”的福荫。 我甚至曾经想过:要是更早一点儿体验“禅”的话,那该多好!尽管我并不情愿再度回到青春时代,可是倘若在那个时候就深深地体验过禅的话……常常,我会作此想。 然而,假若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大概就不会写什么小说了。而且,我对于禅的关切也许就不会这么深,以至于时至今日居然异想天开地要写一本关于它的书来。 此刻细细想来,自己过去的所有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写作这本书方才存在的。 而且,能够如此去思考,恰恰也正是托庇了“禅”的福荫。 提笔伊始,似乎便要陷入周而复始的怪圈之中去了。 坦白地说,这篇“前言”其实是在正文全部写完之后才动的笔。而且我觉得,写作这本书让我厘清了灰暗青春时代的艰辛和苦痛的经历,仿佛自己是在一边写作一边接受治疗一般。 当然,人世间大概并不存在什么对任何人都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同时我也觉得,我写下的这些文字,大概多少可以让诸位理解禅僧们所以健旺的理由。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哪怕仅仅多了一个。变得逍遥.变得健旺——哪怕只是一点点。 不过,禅僧们也并非人人都逍遥健旺.他们同时也是让人犯难的角色。在这本书里,我意在介绍被称作“禅语”的语词的同时,勾勒出“禅的生活”的大貌。然而其中出现的词语,其出典却极为繁多。禅僧们当然也自己动笔写诗做文章,除此之外。他们还随意引用古今文献,以及诗人们的诗作,而这些常常被称作“禅语”。可以说盗用手法高明之极,而且盗用者的用法往往比原典更为出名。因此倘从学问的角度来看,也许禅僧们真是令人犯难的一群人。 话虽如此,其实我自己也忝列禅僧末流,恐怕也会每每朝着非学问的方向狂奔。而且因为我仅仅是一介末流禅僧的缘故,只怕有时还会奔向不该去的旅途。贫僧所言也许会有“无节操”之嫌,这一点得事先预告诸位。 我有时也会厚着脸皮想,“反正重要的不是学问”,那么,究竟重要的是什么呢?这一点只能请诸位去细细地感受了。通过形形色色的禅语去体味禅的世界观,并在日常生活中使自己产生一些具体的变化,这便是本书的目标所在。 如果诸位的迷惘和苦痛能够有些许减轻,并变得轻松逍遥的话,贫僧将会十分喜悦。 著者识 二○○三年夏,盂兰盆节前 后记 《禅的生活》这一书名,最初是筑摩新书编辑部矶知七美氏的提案。当时我并没有完全赞同,所以后来还曾有过好几个别的提案,而我自己也曾思考过标题,可最终尘埃落定,还是依循了最初的提案。 随着写作的进展,我逐渐习惯了这个标题,未几便甚至觉得,这才是我正想要写的书。而最要紧的,是能够以“生活”这一视点贯穿全书,对此我感到非常喜悦。此外,我还从矶氏那里,就脑的描写获得了许多指教。专此附笔鸣谢。 此次这本新书,我再次叨扰了诸位儒僧友人校阅书稿。倘无他们的赐教,只怕是无法完成的。谨向野口善敬氏、德重宽道氏、朝山一玄氏、并木优记氏、松下宗柏氏、矢多弘范氏献上我深深的谢意。 学问上的教诲自不待言,在同一个研究会中也保持有多方接触的他们的“禅的生活”本身,也令我获益匪浅。 日前,我前去参加研究会时,错把野口氏的竹屐穿回了家。因为上面写有姓名,所以翌日我便觉察到了,于是赶忙致歉,并询问是否需要用宅急便完璧奉还。野口氏的回复是下面这样一封电子邮件: 竹屐原本是便宜货,破费邮资未免可惜。如果不介意的话, 就请在做扫除时穿用吧。其实,我在准备回家时发现竹屐不见 了,便想“准是哪个阿呆弄错了”,可由于没有时间寻找,便穿 了并木氏在门前买来的新品回家了。我这里买下了许多备用,故 而请不用担心。 由身为犯人的“阿呆”我来说此话,似乎有些奇妙——不过写这封邮件的野口氏自然毋庸赘言,而为他买来新品的并木氏亦复如是,他们都是多么“风流”、多么潇洒的人啊!对于他们而言,连我这单纯的疏忽,似乎也都变成了体现“慈悲”的风流之所在了。 我丝毫不认为禅的生活就是世间应当视为楷模的生活。我是何等的马大哈,通过一桩竹屐事件,诸位大概也可以充分领略了吧。 然而重要的,恐怕还是包容了马大哈兼阿呆还绰绰有余的、他们那风流的心吧。而这却正是从禅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我相信。 不过诸位知不知道,“马大哈”一词,其实是将“嘛大和尚”读走了音并缩去一个音节而形成的。原意应是“算啥和尚”,亦即是指不配做和尚的人。在这层意义上我是否算个马大哈,则唯有仰赖读者诸贤公断了。 总而言之,本书也许只是一份禅走向风流的旅程记录。借了筑摩书房的光,让我作了一次有意义的旅行,对此我再次表示感谢。 祈愿赐览此书的诸位朋友,永远心安神宁。 二○○三年,秋分时节 玄侑宗久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