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隋唐风云人物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惜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尽管历史是大众的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更重要的是风云人物的历史。因此,要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关键还是要认识人物历史。本书立足于隋唐这个大环境,收罗了这个时期的风云人物几十个,通过对他们经历的介绍,我们不仅能够认识他们,更重要的是,还能了解他们所在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全书语言通俗,情节丰富,可读性、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都很强,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历代风云人物,站在时代浪潮的顶端,乘风破浪,叱咤风云,建立起一桩桩英雄伟业,名垂青史。他们智勇兼备,运筹帏幄。他们掌控时代风云、旋转乾坤的霸气,破除艰险、纵横捭阖的大派风度,激荡在无数后来人的心胸,激起更大的猛志,更非凡的建树,历史由此而如大河奔流,吞吐日月,代代不已。 

本书为我们讲述的是隋唐年间的历史风云人物。全书语言通俗,情节丰富,可读性、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都很强,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阅读。

目录

高颎

韩擒虎

贺若弼

杨素

史万岁

苏威

李德林

韦世康

赵煚

牛弘

柳机及其子弟

李穆

梁睿

虞庆则

达奚长儒·贺娄子幹

郑译·刘昉·柳裘·皇甫绩

元岩·王韶·杨尚希

窦荣定

杨义臣

史祥

刘方·陈稜

柴绍

刘文静

刘弘基

附录一: 自古英雄出少年——唐太宗二十岁左右的军功

附录二: 隋唐间的纷乱与统一

温氏三雄——大雅、彦博与大有

裴寂

李孝恭

李靖

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

刘政会

段志玄

长孙顺德

郭孝恪

侯君集

殷开山

魏徵

李勣

尉迟敬德

高士廉

屈突通

程知节

秦琼

张亮

戴胄

唐俭

张公谨

萧瑀

王珪

薛万均与薛万彻

李纲

虞世南

褚亮与褚遂良

苏定方

薛仁贵

试读章节

贺若弼

世家子弟幼有大志

隋代名将,韩擒虎与贺若弼并称。贺若是复姓,弼字辅伯,是贺若敦之子,河南洛阳人。贺若这个姓,我国历史上所少有,就其籍贯来研究,极可能是元魏汉化以后改从与汉姓相近的姓,其祖父可能是鲜卑籍。贺若敦以武烈著称于当时,曾任金州总管,为宇文护所忌而被杀,宇文氏本为西魏的权臣,自宇文颢而宇文护,都掌西魏的军政大权,颢封邰惠公,护封晋荡公。贺若敦与宇文护同仕西魏。宇文护专权跋扈,北周孝愍帝以冲龄践帝位,不能亲政,中外大事,悉决于宇文护,曾三弑西魏王,至宇文泰而称帝,是即北周文帝。贺若敦大概是一个心直口快而又富于正义感的武人,对宇文护之所作所为,颇多疵议,因而遭忌被杀。临刑,告其子弼日:“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自刺其舌,出血,以慎口诫弼。从这一史实来看,可知贺若敦是一个抱有统一中原的有志之士,由“吾以舌死”一点来看,可知他是常有对宇文护不满的批评的。

贺若弼颇有父风,自幼便慷慨有大志,娴习弓马,骁勇善战,博习书记,也很能属文,因有重名于当世。北周武帝时尝与上柱国乌丸轨议论太子之为人,都认为太子非帝王之器。贺若弼并没记得他父亲临终给他的遗训,又在多嘴多舌了。这位乌丸轨虽然身为上柱国,也许他对国家大事过分热心,也或许他是沉不住气的直心肠人,他并未多加考察,或候机会探看一下周武帝对太子的印象,然后决定是否应该进言。他冒失地直接向武帝陈述他对“太子非器”的观感,而且还说明贺若弼也同此看法。武帝即召贺若弼讯之。贺若弼此际忽然谨慎起来,他想到太子是国家之本,不应轻易动摇,而且还恐怕太子一旦即位,有祸及于身的危险,因此,诡作违心之论,谓“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武帝默然,弼退,乌丸轨责其口不从心。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后来太子宇文赞继位,是为宣帝,实在是一个无道的昏君,乌丸轨竞被杀害,而且还杀了他的叔父齐王宪和宇文孝伯,特作《刑经》,密伺左右,滥施杀戮,广收美女充后宫嫔妃,同时立五个王后,严禁天下妇女施脂粉。杨坚之女,即为五后之一,性颇贤淑,并无妒心,为其他四后所敬仰,宣帝反而恨她,曾迫令自尽,赖其母独孤氏叩头至流血而得免死,但仍愤愤地说:“必灭尔家。”宣帝尝因过受父严责而被杖,留有疤痕,父死,指疤痕而骂其父日:“死已晚矣。”由此,可知乌丸轨与贺若弼疵其非人君之器,倒是对周武帝的一片忠心,但贺若弼的答词,不但出卖了乌丸轨,而且显示他对武帝的不忠。其实武帝对他的太子,并不满意,所以听到乌丸轨的谏言,以问贺若弼,假使贺若弼也同乌丸轨的说法,太子大有被废的可能,北周的王朝也许可以延长若干时期,也未可知。贺若弼一念之私,对周来说是不忠,但对杨坚来说,却是造成其建立隋政权的机会。但是这一史实,足以说明贺若弼的人格是有问题的。

平陈之志终于得遂

北朝既分裂,周齐又相互攻击,势稍弱,南朝的陈霸先(陈宣帝)乘机取淮南地甚广。周以韦孝宽为将,攻拔失地数十城。贺若弼即随韦孝宽军南征,献替谟猷,功绩极多,因拜寿州刺史,封襄邑县公。在此以前,未闻贺若弼有军功的建树,此盖初次临大敌,以一个没有战争经验,跟久著军功的宿将共同作战,而能献计定策,收功疆场,可知贺若弼在军事方面的天才。

杨坚为相,贺若弼时驻军于邺城附近,由于他对“太子非器”的私下评议,杨坚恐怕他效忠周室,与尉迟回共同作乱,因遣长孙平驰往代之。贺若弼闻名交代,足证其未有反意,从后来的史实看,他是要实现他父亲平定南朝陈的遗志,谁能够使他实现其志的,他就听命于谁。这种内争,他是没有兴趣参加的。杨坚既建隋政权,即有南征之意,因高颍的建议,先瓦解陈的经济。此计奏效,乃定计伐陈,东路主将,未得其人,乃商诸高颍。高颍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文帝因拜贺若弼为吴州总管,独当东路攻陈。他与寿州总管源雄,并称东西重镇。贺若弼意气豪迈,曾与源雄相约日:“交河飘骑幕合浦营,勿使骐骥上无我二人名。”因献取陈“十策”,文帝称善。他的“十策”,史所未传,以理推之,当为平陈的经国大计。文帝为了贺若弼的献策,特别赐以宝刀,擢任行军总管。

贺若弼行军的第一目标为京口,就是现今的镇江,与扬州(江都)隔江相对,扬州即晋王杨广的大本营所在。弼将渡江,亲自持酒,对江(长江)而祝日:“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剪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他的豪气,直可与祖逖击楫渡江相媲美,同为千古佳话,他的决心灭陈,由此可知,真不愧为贺若敦之子,而善于继承遗志了。

贺若弼既至前方,对陈军先以疑兵计绐之。他常常对江岸防军,施以换防。换防就是把新的防军接替旧的防军。新防军到达防地,大列旗帜,营幕遍野,陈军看到了,以为隋兵增防,必将对南岸陈军施行攻击,于是也积极增兵防守。已而察知旧防军撤回,因知其为换防性质。如是者多次,陈军视为常例,不再紧张。但是正在陈军松懈的时候,贺若弼突然增兵渡江直扑京口,在陈军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贺若弼很轻易地占领了这个建康东方的重镇,而且还俘虏了陈的南徐州刺史。于是一路向西,直攻建康,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有军士向民间沽酒者,贺若弼立即将他正法。故贺若弼的军事行动,民间可谓七鬯不惊,甚得一般民众之爱护。

可是贺若弼进攻建康,并不如攻克京口的容易。建康的最后屏障是紫金山,当时习称蒋山。京口之役后陈军集结于蒋山,作最后的抵抗。贺若弼进攻,屡被击败,一时无计可施。但贺若弼察知陈的蒋山守军,已有再衰三竭的情况。时弼军屯于白土冈,陈军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严阵以待,田瑞首先犯弼军,弼虽予击败,但鲁达等继之,弼军反被击败,屡次退却。陈军在屡次胜利后,颇有骄气,士卒且有惰状。贺若弼在屡却之后,激励将士,亲自督战,士气大振,在多次肉搏下,陈军不支,任蛮奴走降韩擒虎,萧摩诃被俘。贺若弼将斩萧摩诃,萧颜色自若;贺若弼壮之,立即释放,且礼遇之。此举更加瓦解了陈军的士气,因得直扑北掖门。时韩擒虎已定建康,俘虏了陈后主叔宝。韩军遂开北掖门,迎贺若弼入城。贺若弼因呼陈叔宝至前,叔宝惧祸,惶恐战栗而流汗不已,向贺若弼再拜求生。但贺若弼抚之日:“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但是贺若弼的内心,却非常恚恨,以未能亲执叔宝,功次于韩擒虎,认为莫大的遗憾。因挺刃而出,不平之气,见于行动中,自此与韩擒虎不睦。他虽然知道克陈之功在韩擒虎之下,但在隋文帝面前,却以力战为名,与韩擒虎争功,其气量之狭窄,表现无遗了。晋王广将责贺若弼违令先期作战之过失,及见贺若弼亦立大功,遂舍而不问。

P22-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