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一部智慧秘籍,更是一种文化。虽然,历史已成为过去,但作为文化独特形态的智慧,不应暗淡下去。本书一饱醺强烈爱憎的笔,建起了一道辉煌的历史任务画卷的长廊,让那些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的历史任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史记心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宇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史记》是一部智慧秘籍,更是一种文化。虽然,历史已成为过去,但作为文化独特形态的智慧,不应暗淡下去。本书一饱醺强烈爱憎的笔,建起了一道辉煌的历史任务画卷的长廊,让那些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的历史任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内容推荐 《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我国史学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它全面记述了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情况,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史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有荒淫残暴的商纣王,有礼贤下士的齐桓公,有大义灭亲的陈桓公,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机智勇敢的甘罗,有公正无私的石奢,有奉公守法的公仪休……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都具有十分深蒯的教育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办,深深地吸引着读者,让读者久久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 读史有心得,读史有学阀。真正读懂历史,会让我们受益匪浅。《读史记心得》以简练的语言、阐述人间真理,以全面而新颖的内容引导读者感悟历史的智慧所在。 《读史记心得》透过生动笔触,通过巧妙裁剪,互相衬托,在现实矛盾困惑中分析历史人物的处事方式及其经验教训,总结和评判其文化性格。 《读史记心得》让读者了解历史,获取智慧,刨造人生,完美生活,成就事业。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读《史记》感悟权力斗争/1 1.最难下咽的饭一一周文王被迫自食骨肉/3 2.舍利谋义——冯谖成了孟尝君手下的最佳员工/5 3.砍下宋义的脑袋——项羽审时度势夺军权/10 4.弱势群体的尊严——蔺相如完璧归赵/13 5.刘邦和项羽——流氓与贵族之间的PK/16 6.欲取先予一一郑庄公玩弄弟弟于股掌之上/21 7.史上最强的税务官——赵奢成为名将前的执法生涯/24 8.荆轲的奋力一剌,改变不了历史前进的方向/26 第二章 读《史记》感悟治世之策/31 1.一片最昂贵的桐叶——君无戏言的代价/33 2.与大臣们一起亡命天涯——晋文公的称霸之路/35 3.宋襄公到底错在哪里?/41 4.魏绛成就了晋悼公的霸业/45 5.孙武用两个漂亮女人的鲜血来严肃军纪/47 6.商鞅用一根木头,五十两黄金奠定的泰国霸业/50 7.推心置腹,刘邦用最低的成本平息了动乱/52 8.周亚夫成了少主的心头之患/54 第三章 读《史记》感悟权贵手段/59 1.把“垃圾股”变成了“绩优股”——吕不韦的政治投机/61 2.知错而能改——廉颇负荆请罪/65 3.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68 4.吃出来的智慧——公仪休拒鱼/71 5.扁鹊的手段再高明,也治不好讳疾忌医的蔡桓公/73 6.晁错没有错,建议削藩反遭“清君侧”/75 第四章 读《史记》感悟贤哲立世之方/79 1.儒家的阳光——来自孔子的人文关怀/81 2.道家的水——老子的智慧/84 3.质朴的剑一一墨子的思想/88 4.充塞天地间的浩然之气——孟子的义利观/92 5.无拘无柬的逍遥游——庄子隐秘的快乐/93 6.先秦最后一位思想巨擘——荀子的贡献/96 7.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法制世界/98 第五章 读《史记》感悟英雄铮铮铁骨/103 1.伍子胥:为报家仇而灭故国/105 2.李牧:一代名将惨遭小人暗算/108 3.蒙恬: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10 4.吴起:大德有亏,为求将而杀妻/113 5.孙膑:坐在轮椅上的军事家/117 6.乐毅:战国时代的璀璨将星/120 7.王翦:大智若愚立大功/124 8.卫青:一生谨小慎微的大将军/127 9.李广:冯唐易老,我难封侯/134 第六章 读《史记》感悟战争胜败之必然/139 1.牧野之战:被压迫的奴隶们阵前掉转了枪头/141 2.缔葛之战:地方部队打败了中央军/147 3.长平之战:赵军四十万降卒被活埋/149 4.即墨之战:伟大的“火牛阵”立下奇功/154 5.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自绝后路,项羽的绝世素赌/157 6.垓下之战:项羽没给自己任何机会/162 7.井陉之战: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166 第七章 读《史记》感悟识才用人之术/173 1.百里奚: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一位能臣/175 2.武丁:相位虚悬,以待能人/178 3.韩信:萧阿月下追回的“千里马”/180 4.孟尝君的门客:鸡鸣狗盗之徒也能派上大用场/182 5.从射衣带钩到射天下——齐桓公重用管仲/184 6.魏文侯:礼贤下士,是魏国崛起的关键/186 第八章 读《史记》感悟识时务的俊杰/189 1.韩信:从胯下爬到帅坛/191 2.萧何:自污原是为自保/193 3.赵穿:曲意逢迎晋灵公,只为达到刺杀他的目的/196 4.勾践送剑的启示:有时i尽比进还重要/198 5.管仲:深谋远虑,进退得宜/200 6.毛遂:能而自荐,脱颖而出/202 7.张良:给陌生老人提鞋与作秀无关/204 8.田忌赛马:入乎其内,出乎其外/206 9.男人,就要对朋友很一点一一苏秦智激张仪/208 第九章 读《史记》感悟阴谋与阳谋/211 1.孙膑装疯:屈辱的自保方式/213 2.假道伐虢:晋献公一本万利的买卖/216 3.变态的谄媚:为皇帝吮痈的黄头郎/218 4.秦穆公罪己获尊重/219 5.邹忌圆熟的生存本领和逢迎之术/221 6.韩信的蒙蔽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225 7.张仪的连横术PK苏秦的合纵策/226 8.孙膑:减灶之计诱敌深入/228 第十章 读《史记》感悟后宫风云/231 1.江山倾覆第一次归罪女人——夏桀的覆灭/233 2.妲己:“酒池肉林”里的狂欢/236 3.周幽王:千金散尽,只为红颜一笑/240 4.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243 5.赵高:指鹿为马,试探人心/246 6.齐桓公:信用奸佞,晚景凄凉/248 7.吕后:权欲,让女人也为之疯狂/253 8.窦太后:皇帝们的功劳簿上,也记着她的一笔/257 第十一章 读《史记》拆解历史种种谜团/261 1.楚庄王为何三年不鸣?/263 2.霍去病为何深得武帝宠信?/266 3.秦始皇的种种疑团/268 4.晏婴:丑陋的矮子,也能当上相国/274 试读章节 3.砍下术义的脑袋——项羽审时度势夺军权 《吏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玉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干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母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活跃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楚霸王项羽,始终是存活于浩繁的文化典籍、众多的文学作品和色彩纷呈的戏剧舞台的一个历史人物。人们无法忘记他,是因为他的性格与命运极富传奇色彩,以至于千百年来史家学者、文人墨客乃至寻常百姓,对其感觉和评价莫衷一是。尊崇者有之,颂扬其“不肯过江东“的骨气:怜惜者有之,为“霸王别姬”洒一掬同情的眼泪:喜爱者有之,赞美其“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力:贬低者有之,为“乌江自刎”发一番由衷的感慨。无论是喜怒爱憎,只要是读过《史记·项羽本纪》的人,谁也不能漠视和淡忘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对他都会有自己的体味与评价。对于在推翻暴秦中贡献卓著、却在楚汉相争中身死东城的项羽,人们无法简单地使用“成者王侯败者贼”的成句来界定他的历史地位,更无法用命运与机遇解释他的败亡之因。 关于项羽的生平及其历史作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迂曾在《史记》中予以详实叙写和高度评价。具有杰出“史德”、“史胆”、“史识”与“史才”的司马氏。把未受帝王封号的项羽写入《本纪》与历代皇帝并列,这一举动本身就昭示了一个无从否定的历史事实:虽然项羽并未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但他所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的主力军动摇并摧毁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其历吏功绩是无法磨灭的。 战场上的项羽所向无敌、威猛豪壮,平时的军旅生活中他却叉“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史记·淮阴侯列传》),是个血肉丰满、心肠细腻的性情中人。据史载,项羽每到战时则披甲执锐,骁勇善战,身先士卒:审时度势,怒杀宋义,巧夺兵权: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一举成功,这都表明他具有同时代其他起义军首领所不及的长处。然而历史的走向并未因为项羽“天时、地利、人和”的军政优势与磊落天真、率直宽厚的可爱性格而对他有少许的偏爱。 项羽很小的时候,国破家亡的悲剧就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强秦的种子。为报国仇家恨,他立志学“万人敌”之术。叔父项梁教他学习兵法,虽然他很高兴,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来,项梁因为杀了人,和项羽一起逃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有大徭役或丧事时,常请项梁主办。项梁便借机暗中用兵法教练吴中子弟,阴养兵士九十人。开始为反秦做准备。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带领农民向暴秦发难,天下云集响应。九月,项梁和项羽也在吴中起事,杀掉会稽郡守,“得精兵八千”。项梁自称会稽郡守,用项羽为裨将,分派“吴中豪杰”为军中各级骨干,分头向各个县城进攻。 陈胜、吴广起义六个月后,兵败被害。陈胜部将召平以陈胜王的名义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项梁接受了这一封号,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北上、沿途,项梁和项羽收编了陈婴、黥布等多支小的起义队伍,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并接连攻取了彭城项羽(公元前132~前202年),楚国贵族之后。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西南)人。少时力能扛鼎,勇武过人,有雄心大志,项羽见到秦始皇出巡的威风场面,就说“彼可取而代之”。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起兵响应,协助项梁杀秦会稽太守。他率八千子弟兵北至淮北,楚怀王封他为鲁公,在反秦斗争中,他在巨鹿之战大破秦军,九战九捷,摧毁秦军主力,坑杀秦军二十万降卒,被推为诸侯上将军进入成阳后,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自立为西楚霸王,楚汉战争中于垓下大败,最后自刎于乌江边。(今徐州)、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等地。攻下薛县后,刘邦率领丰、沛子弟前往归附。项梁给刘邦补充士卒五千,并五大夫将十人,让他回军攻下丰城(今江苏丰县)。此后,项羽与刘邦结为兄弟,经常并肩作战。 公元前208年,项梁听从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王,并仍用楚怀王的名义,以顺应民望。随后攻亢父(今山东济宁市南),大败秦将章邯于东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同时,刘邦与项羽的联军还把城阳(今山东鄄城东南)攻克了。接着,又在濮阳以东大破秦军。随后,转攻雍丘(今河南杞县),杀死李斯之子李由。项梁率领的主力则与章邯在定陶相持,并再次大破章邯军。接连不断的胜利使起义军名声大震。 在起义军迅速壮大发展之时,秦军的大队援军赶到。章邯利用项梁得胜轻敌的机会,发动偷袭,在定陶打败了项梁军。项粱不幸战死。项羽、刘邦正在围攻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得知项梁兵败的消息,立即撤军彭城,会聚各支起义军共商计策。 彭城会议由楚怀王熊心主持,决定兵分两路攻秦:一路,宋义率主力北上渡河,攻打章邯,援救赵国;男一路,沛公刘邦率部分部队西征,由武关偷袭秦都成阳。并与所有的将领约定:“谁先攻破秦国进入关中,谁就做秦王。”当时,因秦军暂时强大,各路将领都不愿先行入关。唯有项羽为叔父项梁报仇心切,“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楚怀王因项羽“憬悍猾贼,所过无不残灭”(《史记·高祖本纪》),不让他与刘邦西进入关,而命他为宋义的副将北上救赵。 公元前207年10月,宋义带领部分楚军北上,他害怕和秦军决战,不敢渡过黄河,把军队屯驻在安阳(今山东曹县东),滞留四十六日不进。当时“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建议立即向河北进兵,与被围的赵军里应外合击破秦军,解赵国之围,同时也可使自己的部队就食河北。宋义想保存实力,乘秦赵相斗,坐收渔人之利:并与齐王相田荣勾结,送儿子出使齐国,为日后割据做好准备。因此,他不但不听项羽的建议,反而下令众军说:“像虎一般的勇猛,像公羊一般的顽强,像狼一般的贪杀,不听我号令的,杀无赦!”他还挖苦项羽说:“冲锋陷阵,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不如我。”项羽在忍无可忍之际,决定排除宋义这块北上救赵的绊脚石。一天清晨,他进帐参见宋义,趁机砍7禾义的头,大义凛然地向全军宣布:“宋义与齐国密谋反楚,不北上救赵,我奉楚怀王的手令把他处死。”众将军说:“拥立楚怀王的本来就是项家将军,现在你杀死叛将是完全合理的。”于是众将推举项羽为全军统帅。从此,楚军主79就牢牢地掌握在项羽手中。项羽审时度势,终于夺得了军权。 项羽的一生,因巨鹿之战扬名立威而叱咤风云,因鸿门之宴留下祸根而遗患无穷,因咳下之围彻底失利而自刎乌江。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危险、最勇敢、也最漂亮的一战。敌强我弱,诸侯作壁上观,主帅又怯懦欲降,于是项羽斩宋义,夺兵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举手投足之间尽是冲天的英雄气概及不成功便成仁的必死决心,这样的一战,岂有不胜之理。项羽此战后一举成名,从此,“西楚霸王”便成为人人敬畏的名号。 项羽是历史上著名的悲剧英雄。他自恃武勇,“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最后落得一个自刎乌江的下场。然而,他那见义勇为、胸怀磊落的品格,却是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 P10-13 序言 《史记》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03篇,五十多万字。 《史记》全面而系统地记叙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光芒四射的瑰宝。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部博大精深、无与伦比的历史名著,影响巨大而深远。 《史记》记载着寡头争霸的血火时代,人才辈出,能够成王成霸者更是人中之杰,这也造就了史记永远说不完的话题。然而,这些霸王的背后,他们的一切行动都透彻如水吗?他们表象背后有哪些真相?需要我们去细细研究,探讨…… 《读<史记>心得》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总结了相应的规律,并得出一些结论。让大家学会从更高的层次上看待历史,学会把读到的历史知识、智能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充争利用。 一个人只有将身心全部浸润在历史文化中,用心去领会,才可能达到至高的境界,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圣、智兼备的谋略家、智能家。 历吏与现实是相通的。一个聪明的人,即使达不到大圣大智的境界,也会基于对现实生存与发展的考虑而去对先人的智能进行扬弃性地吸收,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开发个人潜能、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创立全新生活环境的一个有益借鉴。 虽然,历史已成为过去,但作为文化独特形态的智能,不应暗淡下去。《读吏记心得》以饱蘸强烈爱憎的笔,建起了一道辉煌的历史人物画的长廊。这些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的历吏人物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从他们的故事中了解人生,把握历史,领悟历吏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读吏记心得》让读者了解历史、获取智能、完美人生、完美生活、成就事业。 《读史记心得》为渴望通过人生智能成就事业的朋友们预订一把成功的“金钥匙”。 作者 2007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