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是中国当代蜚声海内外的杰出作家,尤以独树一帜的散文创作著称,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师,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是秦牧全集的第四卷,辑入散文五十篇,包括《和年轻人聊天》、《地球龙迹》、《大洋两岸集》、《哲人的爱》四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秦牧全集(第4卷增订版)(精) |
分类 | |
作者 | 秦牧 |
出版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秦牧是中国当代蜚声海内外的杰出作家,尤以独树一帜的散文创作著称,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师,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是秦牧全集的第四卷,辑入散文五十篇,包括《和年轻人聊天》、《地球龙迹》、《大洋两岸集》、《哲人的爱》四部分。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五十篇作品,第一辑记叙了我访问泰国的见闻;第二辑是内容广泛的各类杂文;第三辑是游记和名物漫话;第四辑是给某些新书写的序跋。 目录 和年轻人聊天 “骄傲谷” 漫谈盲目冲动 走进常识宝库的深处 地球龙迹 故乡的红头船 哈瓦那华侨纪功碑 新加坡戏剧性的一天 龙和狮 邂逅台湾女作家 赤道人的性格 在美国人的家宴中 旧金山的东方情调 “东方蒙地卡罗”漫记 ——关于澳门的风光和故事 大洋两岸集 法官长袍的影子 海外逛日本商场 瞧一瞧美国的万花筒 漫步在纽约大街上 华盛顿一瞥 芝加哥摩天大楼夜景 芝加哥一日 一支愤怒悲伤的歌 ——在芝加哥听到的一百年前的故事 逛历史名镇康科德 五花八门的招徕术 漫谈鱼虾蟹贝 《易经》出洋 国际旅程漫想录 神通广大的科学魔杖 香港的“南北极” 在大学宾馆里 宗教迷信的浓雾 物价的神话 香港、澳门的外国人 “一粒嚼”的故事 “平民夜总会” 逛香港海洋公园 世界像座回音壁 ——《共鸣》杂志发刊辞 科学春潮的浪花 禁果先人从未摘 仿佛站在飞水潭边 故乡水,美不美? 为一座著名的渔岛立传 ——《南澳风情》序 寅年谈虎 花城桂冠上的宝石 竹柏小记 文学面临新的挑战 序《琼岛诗词选》 讽刺诗园地的新花束 《文坛漫步》卷前语 《海洋奇闻录》序 “意料之外”的哲理 读自然科学家的诗词 科学小品的纪程碑 ——序《科技夜话》 探索地球的谜语 ——瞿琮科学童话诗集《地球,谜一样的诗》序 称呼的奥秘 人格的力量 赞铃木正夫 欧洲作家的奇特版税 旅行热 三潭印月的浓缩美 飞岛悬崖数十重 ——石钟山漫记 茶乡笑谈 水果品珍录 活泉滚滚,知识更新 读书方法的探求 哲人的爱 小序 在西德飞机中 佛邦·象国·潮州人 和泰国作家们在一起 大鳄鱼湖见闻录 逛不夜城博他耶 遍地和尚的国度 象的雄姿 色彩缤纷的水果 五花八门的小食 皇帝瘾 中国人与吃 自杀动物群 老鼠食螺辨 爱克斯光下看“礼品” 拨响了远方的竖琴 国际文化交流赞歌 海内外文学交流的盛举 ——谈港台、海外华文文学奖评 哲人的爱 杜国庠诞生一百年 ——怀念一位卓越的学人和忠厚的长者 谈黄药眠的两部长诗 ——关于《桂林的撤退》和《悼念》 深深怀念蔡楚生 思索“上海血案” 书中自有妙药 诺贝尔的奇想 出版界大地震 杂文都应该姓“短”吗? 谈谈李莲英 绿树金果 ——我国最大的国营柑橘场一瞥 访养蛇人家 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 ——赣东北三清山漫记 神秘瑰丽的地下河 山乡蜜柑 绿色的象牙 捉鳗鲡 动物食谱 鲎趣 阳台绿荫 我们心目中的鲁迅 一颗音乐巨星的飞行轨迹 ——冼星海传记小说《东方巨星》序 翱翔在万花丛间 《在自由女神像下》序 《百岛之滨》序 扑动幻想的彩翼 《龙腾羊城》序 笔墨纵横写广州 ——广州文化出版社《羊城书系》总序 血浓于水情千缕 ——黄施民《南窗诗抄》序 赤道岛国的风情画 ——《新加坡华文小说家十五人集》序 采来一束热带的胡姬花 ——《归侨作家小说散文选》序 天涯款款寄深情 ——海南散文集《情满天涯》序 《(南方周末)精萃》序 后记 试读章节 走进常识宝库的深处 和年轻朋友谈心时,我常常劝告他们,除了政治、专业知识外,日常学习,一定要注意积累丰富的常识。这样做,并不一定是为了当“杂家”,更不是为了炫耀人前。如果是为了炫耀,那就太无聊了。进入常识宝库的深处,是为了使自己原本掌握的专业学识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能够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自己常识已经很丰富了,可以以“老行尊”自居,教导别人。不!常识像一个大海似的,茫无际涯,略有自知之明的人,都不敢自矜有什么丰富的常识。任何人在知识的河流,学问的森林之前,都不过像是饮几口水的鼹鼠,占一枝栖的鹪鹩,不知的东西是太多了。我这样说,是深有所感而发。因为我颇知道这样做的必要和好处,对这一点不敢自秘,就想掬诚告诉旁人了。 不久以前,浙江日报社编了一本书,收辑了国内几十个专家、学者谈论治学经验的文章,书名叫做《学人谈治学》,我把这书翻了一翻,发现许多老学者都谆谆劝告人们,要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老作家夏衍说,他读过许多青年人的作品,觉得他们本来不错,但是由于受语文程度的限制,知识面又较窄,这就影响他们取得进一步的成就。数学家苏步青,则恳切告诉研习理科的青年人,一定要学好语文,这样,对学好本科和运用已经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都大有好处。实际上,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接触到这一点:青年人必须扩大自己的学习面和知识面。 这些学人实际上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夏衍是从事文学的,但是他的自然科学知识也很丰富。大声疾呼,号召编写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传记艺术影片的就是他。他的作品,常常穿插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轶闻趣谈,增添了文学的情趣和形象的魅力。例如他在一篇文章里,谈到种子发芽威力的时候,就提到人的头盖骨组织紧密,机械的力量也难以使吻合处分离,但是种子发芽的力量,却能够使它裂开。这样写,就给人留下了生动鲜明的印象。苏步青是数学名家,但却相当精通文学,写得一手漂亮的古典诗词。有一次,他率领一群自然科学家访问西德,会见时主人邀请代表团题诗留念,其他科学家无敢应邀者,苏步青却欣然命笔,写了一首很动人的诗,使主客们皆大欢喜。 有些人以为学好一种专业知识,就必定能够很好地使用它。其实未必尽然。因为某种专门学识是一回事,运用这种知识的知识可能又是另一回事。运用某种专门知识,必须靠大量的综合知识,才能运用得好。 这样说可能笼统一点,举几个小例说明一下吧: 有个英语很好的人,陪同外宾参观某医院。医院墙上挂有一个匾,上面刻着“华佗再见”的字样。外宾询问匾上的字是什么意思,他竟翻译成“再见吧,华佗!” P15-16 后记 本书包括五十篇作品,大抵是我在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年问完成的。只有个别篇章,写于这一时期以前,已在注中作了说明。 这本集子,也和我的其他许多散文集子一样,辑录的是广义的散文,它们是具有较多的论辩色彩的。 书名叫做《哲人的爱》,是因为书中有一篇的题目就叫这个,我比较喜爱它,而且,书中也谈到几个哲人式的人物,因此,就以它作为书名了。 一个作者写什么作品,和他的经历很有关系。近年我访问过泰国,又到过内地好些地方,书中就留下一点痕迹了。 第一辑记叙了我访问泰国的见闻。第二辑是内容广泛的各类杂文。第三辑是游记和名物漫话。第四辑是给某些新书写的序跋。读者如果把它们统统当做杂文看待,也未尝不可。 当前出版界正涌起大风大浪,新书出版,相当困难。本书在这样的时期能够顺利面世,得感谢广州文化出版社的支持。他们没有要我自筹部分印刷费,或包销一两千本,这在当前来说,是很照顾了。说明一下,似有必要。 我们的出版事业如何走出低谷?大家正在关心这一严肃的历史课题。当国家能够对正当的出版事业提出优惠政策的时候,当醉心于阅读“拳头加枕头”情节的读者大大减少的时候,我们的出版事业是应该大有转机的。那时即使不是欣逢建国多少周年,出版活动也应该比现在更加活跃。 1989年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