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媛媛(附光盘美丽天使)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邓定维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妈妈别难过,媛媛是去做天使!”这是我们见过的最美丽的遗言。这是著名艺人李媛媛离开人世间留给她妈妈的最后一句话。

李媛媛是一位艺术天才,是演艺圈里的一个奇迹。

本书记录了李媛媛从艺十八年的点点滴滴,书中穿插着大量的图片,囊括了她从小到大的所有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此外还附有她的创作演出年表及影视获奖记录。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讲述了著名艺人李媛媛的生平事迹。媛媛在童年时就抱有表演的梦,小小年纪就考进了上戏这座全国有名的艺术殿堂,实现了她的理想。之后她以满腔的热情,走完了她十八年的演艺生涯,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

书中穿插着大量的图片,囊括了她从小到大的所有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此外还附有她的创作演出年表及影视获奖记录。

目录

大爱的往返(代序)

忘不了

引言

一 媛媛本来叫圆圆

二 10岁的媛媛上了银幕

三 偷偷报名考“上戏”

四 步入艺术殿堂

五 乳气未脱的雏鸟

六 在创造角色中成长

七 可爱的“小老师”

八 话剧舞台上升起的一颗新星

九 走进《上海的早晨》

十 “三姨太”迷倒了亿万观众

十一 “三姨太”的粉丝

十二 “我算啥腕儿?要么是脚腕儿……”

十三 黄蜀芹导演说:“你演孙柔嘉,我到哪儿去找苏文纨?”

十四 钱钟书先生说:“你就是苏文纨”

十五 “红蜻蜓”寻找失去的爱

十六 母女同演《红蜻蜓》

十七 香山脚下,演一回老夫少妻

十八 说片酬会脸红的明星

十九 她想拥有五个孩子,教他们唱“多、来、咪”

二十 告别上海

二十一 在电视节目中大放异彩

二十二 与记者、观众、影迷的近距离接触

二十三 老妈当“秘书”,为女操碎心

二十四 做一回“航空天使”

二十五 带上妈妈看世界

二十六 在京城舞台上的闪光亮相

二十七 娘家姐妹喜相逢

二十八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二十九 “角色为大”扮老妇

三十 “南京是我的福地”

三十一 “空白”中的意外惊喜

三十二 因一个好角色再次推迟做妈妈

三十三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十四 龙年喜得“龙子弹”

三十五 晴天霹雳痛煞众人心

三十六 最后一次给儿子喂母奶

三十七 她和丈夫有个约定

三十八 “我的头型还不错,演个尼姑准好看”

三十九 最快乐的日子

四十 心若在,梦就在

四十一 泪水决堤似地流

四十二 来自“媛缘网站”的力量

四十三 “金鹰”飞抵病榻前

四十四 “嫒媛,加油!媛媛加油!”

四十五 特殊的颁奖仪式

四十六 师生相见在荧屏

四十七 相见时难别也难

四十八 我要救她,一定要救她

四十九 泣血慈母心,寄语求上苍

五十 “儿子,快叫我妈妈……”

五十一 冷月秋风,明星陨落

五十二 八宝山凄美的送行

五十三 她去做天使了

她留下美丽

绝唱回眸

持久的美丽

永远的媛媛

无期的相约

樱花树下忆嫒媛

李嫒媛创作演出年表

李媛媛社会活动大事记

李媛媛影视获奖记录

后记

试读章节

相见时难别也难

也许是她和家人的一片苦心感动了上苍;也许是药物起了作用;也许是老天爷不忍心小洋相失去母爱。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媛媛的各项指标恢复了正常,她勇敢地越过了一年的生命极限,高高兴兴地出院了。全家人欢欣鼓舞,高高兴兴地过了一个团圆的春节。媛媛和杨诚小两口还计划着去海南等地疗养。

谁知好景不长,春节后不久,媛媛的腿突然开始浮肿。大家觉得这不是好兆头,于是带她再次去医院检查,结果给全家人兜头浇了一盆凉水。她的肿瘤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进一步扩散了。

妻子病情的变化牵动着丈夫的心。杨诚听说上海有治这类肿瘤病的专家,决定带着妻儿举家飞往上海就医。

媛媛提前把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了我,她说这次是来治病的,除了我,她不想惊动任何人。我知道她是不想打扰大家,所以只把这件事告诉了她最要好的朋友顾艳。

媛媛到达上海的那天,我和老伴、艳子去虹桥机场接她。我们在出口处等候着,看到所有的旅客都快走完了她还没有出来,心里有些焦急,还是艳子眼尖,指着通道最后穿风衣的女士喊道:“那不是——”

我顿时兴奋了起来,拼命挥动着手中的花束喊道:“媛媛——,”她终于看见了我们,激动地向我们招手。我们迎了上去,热烈拥抱了她。劫后重逢,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滋味儿。

杨诚是个凡事想得很周到的男人,这次举家来沪是他的精心安排。上海是妻子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是她日夜思念的第二故乡,他要让妻子有回家的感觉。他知道妻子喜欢吃上海菜,特意租了可以自己做饭的酒店公寓,连厨师也带了来。妻子在北京住院期间,小洋相不能常和妈妈在一起,媛媛很想念。这次他把儿子带来,是想妻子多和儿子在一起享享天伦之乐。

除了陪妻子看病,他还带着妻儿一家三口去外滩、浦东等地游览。他多么希望妻子故地重游,能唤起昔日美好的回忆,增强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他也希望在儿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座繁华都市的影子,记住这是培育他母亲成长的地方。

为了不影响媛媛治病和休息,我们约好了第三天去看她。我做好了“马兰头拌豆腐干”等她爱吃的上海小菜,艳子买了时鲜水果,一起去看她。

那天她精神很好,兴奋地告诉我们:“老师、艳子,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我去看过病了,医生说那个东西小了。”

“那太好了!恭喜,恭喜。”我们也非常高兴。

我们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边聊边吃着她特地为我们准备的满满一盘水果,不觉已谈了一个多小时。我发觉她已有些疲劳,便起身告辞,并说好以后再去医院看她。

无奈天不从人愿,正当媛媛准备在上海住院时,病情发生了变化。她腰痛难忍,只得带着医生配好的药打道回府。

接到她告别的电话,我和老伴立即去酒店公寓看她。这次她的情绪与上次截然不同。她告诉我昨晚她哭了。我忙问为什么?她说她发现自己年纪轻轻的头上已有了白发,不觉悲从中来,正巧丈夫在她身边就再也忍不住了。

找完全理解她的心情,我和老伴只得好言安慰她。瞬间,她的腰又疼了起来,连坐着都很艰难。我劝她回房躺着,她不肯,坚持要陪我们。我知道她是舍不得我们走。突然,我发现她姐姐一直背着她偷偷抹泪。难道茵茵向妹妹隐瞒了她真实的病情?我和老伴心里一惊!为了让媛媛能休息,我们借故匆匆告别。媛媛坚持一定要送我们到电梯口。

相见时难别也难,当电梯门快要关上时,我强忍泪水对她说:“媛媛,好好保重,你一定要再来,老师等着你。”她含笑点头,我看到了她眼中的悲哀。  回家之后,我立刻给茵茵打了电话,结果则证明了我的猜测,媛媛已病入膏肓。想不到那次相见竟是我们最后一面。这是她最后一次到上海。P130-132

序言

大爱的往返(代序)

余秋雨

她在美丽的高点上临别一笑,使美丽保持彻底的纯粹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戏的邓定维老师为她的学生李媛媛写了一本书,希望我写一篇序。为此,李媛媛的母亲邓坤明女士还特意给我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因为她们听说,我已不再为别人写序言了。

我立即回答,我宁肯推开别的一切文章,也必须写这篇序。本来早该为李媛媛写一篇文章的,但总是举不起笔,感谢这两位姓邓的女士,一位老师、一位母亲,给了我这种推动。

李媛媛离世已有四年,人们已经从悲悼的气氛中走出来了。现在写她,可以比较平静地追踪一位艺术天才的匆忙来去。对于她的离开,人们不愿意诅咒疾病,而只会叹息上天对人世间的吝啬。但是,也许上天有一种刻意的安排,不忍心让李媛媛经历风华老去的黯淡,而只让她在美丽的高点上临别一笑,使美丽保持彻底的纯粹。但是,这样的安排,也实在太残酷了。

她毕竟是她,到最后还是快乐的。她的遗言是:“妈妈别难过,媛媛是去做天使!”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遗言。可见,她短暂的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美丽半步。

她的人生,把朝霞和晚霞并在一起享用了。她不喜欢冗长的白天,刚刚结束早晨的灿烂就直接跳跃到黄昏的灿烂,当最后一抹霞光离去,她也离去了,她不愿意消受黑夜。

舞台上的惊人成功,使她快速把握住了自己生命底层的珍宝

不管是元旦还是春节,打来第一个贺节电话的总是她。先是叫我“老师”,后来叫我“院长”,等到我辞职之后很多年还是叫“院长”。

其实我没有正式做过她的老师。1980年代前期应邀为表演戏教师进行美学辅导讲座,她才听到我的课,她那时已经留校做老师。记得她听课时坐在前排,与另一位青年女教师顾艳坐在一起。别的教师都在低头记笔记,她没有,只用眼睛做笔记。对于我讲述理论概念的部分,她表情平静;等到讲到审美事实,她立即深度投入,满眼光彩,甚至还会轻轻地拍打顾艳的手,意思是:“听到了没有?”回想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此后不久,我在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1984年)上看到了她在《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一剧中的表演。这实在让我大吃一惊,因为一般美丽的青年女演员总会把自己的美丽当作扶手,在表演中依赖一下,施展一下,这在艺术上无可非议,观众也乐于接受。但是李媛媛在上台后的两三分钟后就立即超越了美丽,丢掉了扶手,快速进入了饱满的表演状态。她的这个埃及女王,完全进入了莎士比亚的情景,没有刻意的中国印痕和埃及印痕,只有人性深处的烈火,把她、莎士比亚和女王烧熔在一起。这时的李媛媛,目光专注到能穿透一切,行动的力度和节奏都出自本能,既有充分的爆发力又有足够的控制力,完全不再是生活中那么单纯、快乐的女孩子了。

李媛媛的表演,除了快速进入饱满状态外,还表现出一种透彻的纯净,完全洗去了连一些大师级演员也不可避免的矜持和架势。这很难做到,因为演员与角色之间总有不少的距离。矜持,就是一种试图靠近角色的摹拟式架势。但是,李媛媛让必要的架势完全出自内心,中间不残留摹拟的云阴。因此,观众即使后来在看她所创造的三姨太、苏文纨这样的角色,也会直接进入她们的心灵,尽管这些角色与李媛媛差别很大。产生这样的结果必定经过体验,但与别的演员不同,李媛媛不把体验过程放到台上,而是在上台前早就完成,等到她上台,一切已化成一体,澄彻无碍。

可见,她并不只是“本色演员”。台上那个澄彻无碍地化成了角色的她,并不仅仅是从她的“本色”出发的。她的行为力度、行动节奏、表情起落,一旦形成就会像音乐一般合乎法度和程序,达到最佳剧场效果。

那年我担任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的学术委员会主席,来不及把几十台戏看全。但是胡伟民导演几次陪我到长江剧场看李媛媛和焦晃合作的这台戏,哪怕看一些片段、一个谢幕也好。我当时想,一个二十多岁的中国女演员,一上台就把莎士比亚的作品演得如此炉火纯青,真会让莎士比亚在天之灵对中国刮目相看。

舞台上的惊人成功,使年轻的李媛媛快速把握住了自己生命底层的珍宝。那些天我老是在学院食堂门口见到她,满脸都是最幸福、最健康的笑容,似乎还保留着昨夜莎士比亚的高贵。很多老师像我一样停步称赞她,她笑得更天真了,她的四周,全是男学生、女学生们灼热的眼神。

很多年后,她以中央电视台《社会万象》栏目主持人的身分采访我,问我舞台表演和电视剧表演的关系,当时她已演了大量著名的电视剧。我以她本人为例,说明舞台剧永远也不会被电影和电视彻底代替。我说:“你把满场观众的耳目全都捏在自己手里,在不大的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力度,在拍电视剧时一定享受不到。”她笑了,说:“我最想演的还是舞台剧。”

因为体察人情而使人生变得简单明了

我担任院长后,批准了她想调到北京中国实验话剧院的申请。对此,上海戏剧学院实在是忍痛割爱了。但我心中明白,她是一个表演天才,可惜了。

她对我的批准非常感谢,每次来电话都说有很多事情要“请教”我,等她回上海时希望能抽时间与她长谈一次。但是,直到我辞职,还没有找到这样的机会。

我辞职后一年,上海举办艺术节,她来参加了,不断来电话约我,我就通过《新民晚报》的张攻非先生预定,在石门路、威海路附近的一家小饭店请她吃饭,顺便聊天。

可能是张攻非先生向饭店透露了我请谁吃饭,这家饭店的经理、服务员都非常激动,作了奇特的安排。那是一间很长的房间,中间放了一张很长的条桌,桌子两头分别坐着一个人,一头是我,一头是李媛媛。因为离得比较远,我们讲话要大声一点,这样,躲在三扇门外的服务员都可以听到了。我笑着扫了一眼玻璃门外面攒动的人头,说:“你真是出大名了,那么多崇拜者!”她说:“他们也许是想看院长您吧?”我说:“这几又不是学校,怎么会看我!”

那天,我们就这样大声地谈了很久。她详细讲述了在北京的生活情况,说在亚运村那里买了两间小房,然后好奇地询问我辞职的原因。我讲了几条,她还是觉得不妥,因为她已在学校其他老师处听说,我一辞职就有几个被我处分或批评过的人开始向我泼污。她觉得我如果不辞职决不会产生这种麻烦。但她又一再劝我,别理他们,保重心情和身体。

只有一会儿,我放低声音说:“你一个人在北京太寂寞了,还得态度积极一点找个男朋友。”我知道像她这样的人,追求者一定是前仆后继的,但因此也容易失去选择的标准,变得害怕选择了。

那天离开饭店时我去结账,饭店拒收,说我们在他们这儿聊天是他们的荣幸。我说这是两码事,我今天是在请李媛媛吃饭呢。李媛媛拉了我一下说:“人家今天是真情实意,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如果硬付,他们会伤心的。”我笑着点头,发现她总是因为体察人情而使人生变得简单明了,大大咧咧。

后来,有一次我到北京,妻子为我做生日,只约李媛媛参加。她盛装而来,为我们切蛋糕。那天她告诉我们,合心的男友还没有找到。

忘了隔了多久,突然又接到她的电话。她说:“按照院长您的指示,我有男朋友了。”我对她深表祝贺。

在这以后,我开始了远距离、长时间的历险考察,而且一次接着一次,与国内朋友们的交往全都中断了。不知我走到哪个国家,她生了孩子;又不知道我走到哪个国家,她被宣布得了重病……  以感动了的自己去感动一切人

在她离世之后,我经常会想她。每次想起,都会产生一系列有关做人和演戏的思考。

我在上海戏剧学院教了那么多年书,当了那么多年院长,漂亮的男女学生见过太多太多。漂亮而又能演戏的,也为数不少。但是,把真、善、美这三相组合发挥到近乎极致的,是李媛媛。

永远无法想象李媛媛会说一句假话。她是一个用彻底善良之心毫无保留地面对世界的人。正是这一点,使她的美丽表现为圣洁。她读的书未必很多,却有极佳的感受能力,因此会被古今中外一切美好的心灵所感动,结果她也就能以感动了的自己去感动一切人,通过她的眼神、表情和声音。她永远不会欺负别人,哪怕一丝一毫,而只会被别人欺负,但一切想欺负她的人一见到她就不想欺负了。在一个比较正常的环境中,真、善、美的组合有一种不可侵犯性。

她在戏剧、电视屏幕中能够出入一切最豪华的宴会,表达种种最缠蜜的柔情,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都不适合她。她习惯于衣衫草草潜入宴会厅的一角偷吃一口什么便缩颈暗笑。她是低调而又热情的邻家小妹,但交往几次又觉得她更像一个“哥们”,什么都可以信托,保持着山东人的纯朴、爽朗和简明。她几乎热爱一切,热爱父母,热爱姐姐,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学校,热爱山东,热爱上海,热爱北京,热爱沿途风景,热爱人生际遇。而被她热爱的一切,也因她的热爱而变得神采奕奕。这种大爱的往返,使她变得大气,能演各种角色而全都取得成功。她甚至立志要演遍天下百六十行。表演艺术说到底是排除障碍的艺术,许多聪明的演员演不好戏,原因就是心中障碍太多。在李媛媛心中,几乎没有任何障碍。世界的任何一角,都能在她心中获得滋润,然后通过她展现出来。

正是在这一点上,演戏和做人合一了。

李媛媛怎么会变得这样完美呢?

我想,一个从小就讨人喜欢的女孩子可能会比别人更多地吸取世间的美好而变得美好,但也极有可能因太多的溺爱、赞美而被宠坏,变得忸怩作态。李媛媛显然是前一种类型。但是,要把世间所给予的美好铸造成自身的美好,家长和老师也起着不小的作用。因此,我要对邓坤明女士说,您是真正的成功者,因为您亲手培育了一个生命的奇迹。您实现了万千母亲的期望,只不过天妒极致,未能久留。我也要对邓定维老师说,同样作为一名教师,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一位退隐老者为年轻的学生写传记,心中当然不好受,但仔细一想,也有安慰的理由。您擦拭过美丽,守护过美丽,现在,又回忆着美丽,记录着美丽。教师一生要做的事,不正是这些么?

是为序。

2006年12月于北京

后记

我已是古稀之年,欣闻上海音乐出版社即将出版《美丽天使李媛媛》这本书,使我激动万分,因为这是我有生之年唯一的心愿:希望这本书留给她的儿子藉以认识他的母亲;希望这本书能够满足支持过她,关怀过她,喜爱过她的广大观众的怀念之情。总之,希望所有关爱过她的朋友们更了解她。

作者邓定维是媛媛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她待媛媛如师如母,在校园生活的整个过程中,注视着媛媛,关爱着媛媛。媛媛病逝后她很悲伤,2006年清明她来京为媛媛扫墓时,将我多年来收集的有关媛媛盼资料带回上海,不顾年高不辞辛劳,执笔成书实现了我们共同的愿望。

媛媛在童年时就抱有表演的梦,小小年纪就考进了上戏这座全国有名的艺术殿堂,实现了她的理想。培育她成才的是上戏的老师,而我们欣欣向荣的祖国以及这个伟大的时代则是她锻炼并成熟起来的沃土。记得1994年,她参加中国戏剧专家考察小组,应美国新闻总署邀请去美国访问,“美国之音”的记者对媛媛做了采访,最后记者问她是否会留在美国?她回答说:“不会的,因为我热爱我的国家,热爱我的演艺事业。我的观众在中国。”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我“培育了一个生命的奇迹”。不,不是我。是学院,是社会,是千千万万喜爱她的观众,造就了她之后的成就和信念。虽然她过早地带着遗憾离开了她所热爱的一切,但回想女儿的短暂人生是幸运的,是绚丽的……

媛媛病逝后,广大观众、朋友、师生、同仁,齐声叹息。而我作为母亲,老年丧女的悲痛是难以言表的,至今也未能抚平。每每想到女儿就禁不住涌出泪水,陷入深深的悲哀中。

多亏这本书,它给了我莫大的宽慰。所以我首先要感谢余秋雨先生破例为这本书写序,他对媛媛的评价,生动而又亲切,让我感激不尽、永不忘怀。更感谢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全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先生给这本书的题词,他对媛媛的褒奖,让我们全家为之感动。还感谢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李汀先生给予的重要帮助,他不仅提供了该书需要的资料,还在百忙中对书稿提出了宝贵意见。感谢上戏的周端木先生,他抱病来北京为媛媛扫墓,并始终支持这本书的出版,为书稿付出了心血。感谢媛媛生前合作过的导演,感谢媛媛的同学和好友顾艳,他们至今还保留着对媛媛的那份美好的怀念。还要感谢许多关注、关爱过媛媛的记者朋友以及“媛缘网站”上的网友们,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该书用了不少图片资料及影迷的文字,由于媛媛的过世时间较久,无法查证作者身分,因此不能一一署名,一并请原作者见谅!

最后感谢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们,张治远编辑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这本书。可想而知,他们付出了多么辛勤的劳动。

邓坤明

2007年7月于北京家中

书评(媒体评论)

她在美丽的高点上临别一笑,使美丽保持彻底的纯粹。

她的人生,把朝霞和晚霞并在一起享用了。她不喜欢冗长的白天,刚刚结束早晨的灿烂就直接跳跃到黄昏的灿烂,当最后一抹霞光离去,她也离去了,她不愿意消受黑夜。

余秋雨

你的美从心灵深处透出表里如一,和谐典雅,你最后的角色叫『刚强』……

——网友的话

你的离去,留下一片云彩,让短暂的生命如此绚丽……

——网友的话

你眉目之间的微笑是荡涤污浊的和煦春风……

网友的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