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总是会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让人在瞬间懂得了生活中故事与故事之间的含义,让人体验了岁月与人物之间的心事和激情,但往往到那时,该发生的或不想让它发生的都已经发生,所以三毛会说:不可说,不能说,一说就是错。可是作者很想结束“感性”和“理性”在人们感情抉择中的分离状态,想告诉人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是可以获得你真正想要的生活的。那么,我们究竟凭什么来作出这种选择?这就是作者想通过这本书来回答的问题。也许在我们摆弄完了这些青豆、玉米粒儿、胡萝卜和马铃薯,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幡然醒悟:感情上想不明白的事情其实你永远想不明白,这时候理性也许更可以帮助我们。究竟为了什么?为了不会错过那一生只属于我们一次的机会,而不要让感情白白地等了你一生,如果你说——你需要的是至爱。
我是一个听故事的人,在许多个不眠之夜,随着大家的讲述而同喜同悲,于是就试着去做一个记录故事的人,生怕云淡风轻的声音会承载不住厚重的故事。
有人问我,节目中你是什么?想起民间有两个有关稻草的故事:一是关于人在湍急的河水中抓住了一根稻草上岸的故事;二是关于一头牛负载了一车的重物,结果被一根稻草压死的故事。我一直努力在成为第一个故
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幸运的,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并被认同是快乐的,能够在工作中相遇一个同甘共苦的群体是幸福的。热情的“席梦思”们替我整理和保存了一些节目中的即兴话语,特别要谢谢”紫色海之泪”和“梦舞芸晓”们的辛勤工作。
CD中收录的是听别人说过,并在节目中讲过的小故事。如果我讲述的故事在某一瞬间被你听到并喜欢,而在另一个你需要的瞬间记住并用到了,我会非常快乐!
时光荏苒,那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写作文总爱用这个词来开头。
不过糊里糊涂告别学生生活,离开西部边陲城市,落脚于这个繁华都市,起起伏伏中再回头去看当年的日子,我才明白它真正的含义——时光荏苒啊时光荏苒,恍惚间,那满天满地弥漫校园的小小的细细的白花,又在心里静静开放。
初中那三年,学校里的男孩子都在迷金庸,女孩子看琼瑶,而我是在读三毛的日子里度过。别人也看三毛,还在自己的小本上抄写三毛语录,而我记住的净是书里写的如何包各种各样美丽的饺子,如何从破烂里寻出宝贝,如何和人讨价还价,如何在沙漠国家里考驾照,如何为改善生活去当素人渔夫,甚至如何独自一人在家中度过一个寂寞的周末,还有给从没见过照相机的土著人留影……这些琐碎的美丽让我着迷。
三毛的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她在书中描绘的少年心事和对学校的反抗,正合我当时的境遇和心情——我看着这个爱书的有自闭症的小孩变成一个朋友遍天下的快乐的人,感到振奋和战栗,因为我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但现在想起来,当年的同学们看我,一定和三毛的同学看她一样,显得不合时宜、落落寡欢……
初三那年,杨老师来教我们作文,第一次上课提问,他叫到我,问题是什么我已经记不起来,只是记得我和往常上所有的课一样,遇到老师提问,默默地站起来,什么话也不说,然后默默地看着老师——显然,杨老师早已经从班主任那里知道我这个乖僻的学生,所以第一个提问才专门叫我,他也没有说话,默默地看着我,眼光里全是温和。班里其他同学七嘴八舌地向老师解释,但他要大家不要说话,说:我们给这位同学一点时间,如果她实在不愿意讲,那我们再请她坐下,再换一位同学。
我记得那天我始终没有讲话,但他始终用温和的目光看我。
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单独遇到杨老师的情形,是在一个雨后夏日的傍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小心翼翼地跳过地面的水潭,抬起头来就出现了他——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忽然间咚咚跳起来。他还是温和地看着我,说:“其实我知道,所有老师提的问题,你都能回答,别怕。这样好不好,以后在我的课上,遇到你想回答的问题,就抬眼看看我,我会给你三秒钟,如果你决定了要回答,就朝我眨眨眼睛。”我轻轻地点了点头。后来,他就是我在学校里唯一敢于抬眼正视的老师。
很多时候,放学了,我爱坐在二楼长长的走廊上,腿一摇一晃地晒着太阳,这时总会看着他远远地走过来又走过去,背影不紧不慢,不疾不徐,稳稳地走过去,从容而安详,四周远远的是学校一片树林,树上开着细碎的小花。在树林中掩映的是又高又蠢的水塔。
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把这个场景写进了作文,文章不长,没有开头和结尾,很像时下流行的MTV脚本——但就是这么个会被正统老师骂的东西,杨老师却在全班当范文朗读,并且问我,愿不愿意告诉大家为什么要写“树林中掩映的是又高又蠢的水塔”这样一个细节?那次,我第一次冲他眨了眨眼睛。
很快,中考结束,我考到另一所高中,没有告别就离开初中母校,也没有向杨老师说过什么——但我心里一直觉得,不用说什么,他都懂。
好多好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来到这个城市,还是像小时候一样不合时宜,而且是一个完全的普通人,混在人群之中,像年少时一样常常会生出自卑的感觉。但是在偶尔的瞬间,还会记起当年作文里那些简单的文字,和杨老师简单的对白——很怪,在记起来那些的日子里,晚上睡觉就特别安稳,如果做梦的话也会是一个可爱的梦,你可以在梦里读到类似的话……
偶然的一天,下班前收发室的大爷给我一张明信片,上面抄着一段话: 麦田已经快收割完了,农夫的孩子拉着稻草人的衣袖,说:“来,我带你回家去休息吧!”
稻草人望了望那一小片还在田里的麦子,不放心地说:“再守几天吧,说不定鸟儿们还会来偷食呢!”孩子回去了,稻单人孤孤单单地守着麦田。
这时躲藏着的麻雀成群地飞了回来,毫不害怕地停在稻草人的身上,他们吱吱喳喳地嘲笑着他:“这个傻瓜,还以为他真能守麦田呢?他不过是个不会动的草人罢了!”说完了,麻雀张狂地啄着稻草人的帽子,而这个稻草人,像没有感觉似的,直直地张着自己枯瘦的手臂,眼睛望着那一片金黄色的麦田,当晚风拍打着他单薄的破衣服时,竟露出了那不变的微笑来。
这是三毛《稻草人手记》序言,是杨老师那硬硬的字体。
当天晚上,下雨了。
下雨的时候,最爱对窗而立。玻璃窗冰冷冰冷,被呵出的热气弄成迷雾一片,习惯用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去看窗外的雨景,新的雾气又蒙上来了,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思念中的名字。
又是好多年过去了,现在杨老师的学生是不是还读得懂三毛呢?P2-4
应诺为梦晓的新书作序后,方发现当天是其生日,于是便知道这“作序”生日礼物是赖不掉了。赖不掉还是拖了一阵子,繁杂的事务理所当然成为拖延的理由。如今,新书付梓在即,只好提笔了。
说实话,让我为做主持人的同事的作品写序,一直令我诚惶诚恐。曾与同事说起过:新闻编辑出身的我,对同一座大楼里的主持人们(特别是知名主持人),历来是以看明星的眼光去仰视他们的,收集他们作品的签名版曾是我的爱好,现在要为他们作序实在有点汗颜。
其实,我对梦晓的最初印象,并不是来自广播而是电视,来自于很多年前初创时期的《智力大冲浪》,我是以为梦晓当时富有活力的知识女性形象是很适合这档电视节目的,而当她从这档电视节目中退出后,我才留意到广播中的梦晓,其率直而又严谨、敏锐而不张扬的主持风格给人很深印象,此时方发现广播才是她最适合的地方。
上海广播新闻资源整合后,在一个部门工作成了同事,更感受到了梦晓对广播的执着与热情。正是梦晓和其带领的团队的努力,《相伴到黎明》占据了上海广播市场深夜时段的最大收听份额,也正是梦晓与其同事、合作伙伴的创新和开拓,广播节目有了电视播出版,并赢得了不菲的收视成绩,这是广播的力量所在,这也是梦晓的魄力所在,因为重现荧屏的梦晓已更为知性、大气。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播新闻中心主任
乐建强
2007年7月25日凌晨
这个夏天格外的热,把所有的稿子都交付出去的时候,我却是冰凉的,像一个不太有把握的考生交出试卷的感觉。习惯了用嘴和大家说话,文字似乎一直是自己给自己看的秘密,今天公示于众,心中充满了忐忑。直到三天后的早晨,费维耀总编的一个短信,才让我这颗七上八下的心暂时落回了原处。谢谢费总编给一个初写者的鼓励,你让整个夏天的烈日变得如骄阳般美好:谢谢刘丽娟副总编,是你坚持不懈的电话和短信的叮嘱,才使得我这个懒人可以如期完稿;谢谢我的搭档董琳小姐,是你平日的默契相伴,才会有今天这本书的不同篇章:谢谢可爱的龚蓓,你那甜甜的笑容和每次我迟到时的安慰,让我记忆深刻;谢谢帅气的郑杰美编,你的才华让这本书增添了光彩。
回想一路走过来的历程,太多的故事值得记忆,太多的人值得感谢。记得刚做主持入的那个春节,大年初一做好直播节目,时任东方电台党委书记的赵凯老师把我叫进了他的办公室,指了指他桌上的长途电话说,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吧,然后关门离开,留下我独自热泪盈眶……十五年了,请允许我在这里对赵凯先生说声迟到的谢谢!这些年每当别人需要关心的时候,您那慈祥的目光总会浮现在我心里。
一路走来最让我感念和铭记的恩师,是我的老部主任张福荣先生。《相伴到黎明》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形式的新颖、内容的独特,一下子就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热情,是您告诉我作为一个主持人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要不卑不亢、宠辱不惊。您的那句“只有在节目上你才是梦晓,下了节目你就是个普通的女孩子”至今使我受益匪浅。在策划和完成首届大学生创作歌曲邀请赛的活动时,张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们安心认真去做吧,出了问题算我的!”在成长的路上,张老师就像是个领跑教练员,所有的苦累他和我们一起扛,甚至比我们还要辛苦和操劳,但当掌声响起的时候,他总是站在镁光灯拍不到的地方,微笑地注视着领奖台上的我们。
常常觉得我们这些年轻的主持人就像是他们的孩子,在他们的包容下成长,在他们的鼓励中成熟,在他们的盼望里出色。可是我们也真的太像孩子,在羽翼丰满后忙着飞翔,去看外面的世界,而忘了对他们说声谢谢!发自内心的深深的感谢!这些“他们”包括陈圣来先生、王历来先生、殷明华先生、郎佩英女士、李平先生、王功立先生、史美俊先生、多年的老编务蒋小龙先生和英年早逝的张鸣先生、杨福春先生,原谅我挂一漏万的感谢,只要是风雨同舟的岁月中共同度过的同路人,都是我记忆的花园中鲜艳的花朵。谢谢石头、柱子、肖峰、强强、杨杨和武平——我最初的团队伙伴,那段美好的青葱岁月,一定留在每个人的心怀里;谢谢我现在的广播、电视节目团队,因为你们让我在工作中收获了开心,感到了快乐!还要特别感谢的是我近九十高龄的外公外婆、阿姨姨父和舅舅舅妈,是你们让我这个自幼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享受到了比常人更多的亲人之爱;谢谢远在异乡的爸爸妈妈,你们的牵挂和爱是我生命的最大动力;谢谢我的爱人,是你让我懂得无论拥有怎样的生活,一定要感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