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上海封面人物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伟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设若把电影业比作庞大的天体,最引人瞩目者不啻是第一线演员,他们是最最耀眼的星辰。本书由电影史研究专家张伟主编,收录20世纪20年代-40年代著名影星二十七人。从步入电影界开始,叙述其光辉灿烂但不平坦的一生。他们对电影艺术的感悟、实践、思考和探索,勾勒出中国电影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平庸走向辉煌的历程。他们同时也是沪上报刊出镜率最高的封面明星,由此可见他们所感知、所引领的时代风尚。这些“过时”的时尚,展示着近代中国社会审美意识的流变,以及对现代审美取向的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二十七个著名影星的光辉灿烂但不平坦的艺术人生。这二十七个影星都是当时沪上报刊出镜率最高的封面明星,由此可见他们所感知、所引领的时代风尚。这些“过时”的时尚,展示着近代中国社会审美意识的流变,以及对现代审美取向的影响。

目录

序\1

王汉伦 用老虎的姓做新女子\1

杨耐梅 浪漫奇女子\11

陈波儿 踏浪而来的一抹清波\21

胡 蝶 蝴蝶飞过沧海\31

徐 来 幸福向左,美人向右\51

阮玲玉 玲珑玉,泣血花\59

陈玉梅 影坛“老板娘”\77

金 焰 人生如金,性格似焰\85

李绮年 绮年忽逝,玉貌留影\95

王 莹 漂泊的新女性\107

叶秋心 乱世一叶,谁识秋心\117

王人美 停不下脚步的“野猫”\125

赵 丹 比电影更传奇\137

谈 瑛 摩登女郎“黑眼圈”\147

黎莉莉 默片时代的最后一位明星\157

陈燕燕 从南国乳燕到悲剧圣手\167

英茵侠 骨柔情奉知己\177

袁美云 天边一朵云\187

顾兰君 誉满银坛的“小姨”\197

龚秋霞 亦歌亦影的“复调”人生\207

陈云裳 南国佳人,云裳仙子\215

上官云 珠沧海月明珠有泪\225

白 光 做人何必假惺惺\237

白 杨 明如春水,直若白杨\249

周 璇 心有千千结\261

李丽华 “三笑”倾城的小咪\275

陈娟娟 一夜长大\285

跋\295

试读章节

■艳名,艳质,艳闻,艳迹

《玉梨魂》让人们惊奇地发现一位大胆不羁的女演员,电影观众头一次在国产片中领略到这样不同寻常的女性。杨耐梅一直希望将其靓影展现银幕,让更多人为自己倾倒着迷。事与愿违,明星公司拨给的第二个角色,是电影《苦儿弱女》中的配角。这是郑正秋编剧的又一部家庭伦理剧,王汉伦依然是雷打不动的女一号,演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效仿孟母三迁与断机的典故,教育儿子去恶习走正道。杨耐梅演地主的老婆,丝毫没有发挥余地。其实明星公司并未忽视崭露头角的杨耐梅,下一个剧本《诱婚》就是专为她度身定制。她总算盼来出任女主角的机会,演一个名叫云英的虚荣女子,放弃两小无猜、品性纯良的表兄,被图谋野心之人迷惑,虽父母不允,而执迷不悟。这一角色正能发挥杨耐梅之长,她自己就是从小受宠的富家小姐,不服父母管教,且爱慕虚荣,许多性格特征与角色都相吻合,表演起来自不费力。

《诱婚》公映,杨耐梅以其有争议的表演,获得无争议的成功。她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以风流放荡著称的女明星。杨耐梅受到影迷和媒体的追逐,为之兴奋和眩晕,但是这一切给她的家庭带来极大的失望和痛苦。爱女自毁前程,不仅“堕为戏子”,“自逐末流”,更以放浪形骸沾沾自喜于银幕,杨耐梅的父亲不能接受,又无法改变她的选择,父女感情破裂,杨耐梅负气离家。

摆脱家庭约束,杨耐梅拍电影再不用藏着掖着,摄片不断,相继推出《好哥哥》、《新人的家庭》、《空谷兰》等,均成绩不俗,她与王汉伦、张织云、韩云珍诸女星熠熠争辉,艳名远播。

1926年上映的《良心复活》,剧情由包天笑改编自托尔斯泰的《复活》,做了中国化的变动,杨耐梅和奶油小生朱飞主演。该片导演卜万苍出了个“明星随片登台”的点子,让杨耐梅跑到电影院现身说法,明星公司和影院的精心设计,使观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影片中有一场戏是杨耐梅哼唱《乳娘曲》哄儿入睡,放到此处,忽然银幕升起,灯光渐亮,中央大戏院的舞台完全复制片中布景,坐于其间的正是杨耐梅,表情装扮都和戏里一模一样,小型国乐队在布景后面伴奏,杨耐梅抑扬顿挫唱起《乳娘曲》。默片时代,本来观众只能从字幕和演员的口唇翕动来依稀体会这无声的吟唱,杨耐梅亲临献歌,观众不仅能聆听真实的歌曲,还能欣赏真实的明星,怎不让人激动。对于杨耐梅的众多影迷,这更是干载难逢的机会,银幕上亦幻亦真的偶像竟然声息可闻地和自己同在一所电影院,一睹庐山真面目似乎让他们感受到一亲芳泽的温存,影迷为之疯狂!杨耐梅一曲唱罢,银幕落下,电影继续放映。这段别出心裁的“插曲”只有三分钟,而效果轰动异常,场场爆满,空前卖座。

卜万苍与杨耐梅合作的《湖边春梦》,是明星公司请田汉编写的一出极富诗情画意的感伤剧。失恋致疾的青年(龚稼农饰)搭火车赴杭疗养,车上偶遇一美艳少妇(杨耐梅饰),不觉情思入魔。青年在西湖边住下后,一日于湖畔红楼遇少妇,妇称独居,恐有强盗,青年表示将万死不辞护其安全。当强人来袭,青年惊醒,方知一梦。青年至湖畔寻梦,未见心上人倩影。登车返沪,又与少妇同车,告之梦中险奇之历,少妇携夫,视为笑谈,不予理会。《湖边春梦》在西湖实景拍摄,男女主角在山水画境中谈情说爱,各处名胜一一摄入镜头,并由杨耐梅扮演的少妇介绍古迹佳话,既是一部如梦如幻的爱情片,又开启了观光片的先河。

外景队一行十多人在导演卜万苍的带领下从上海乘火车来到杭州,时值初春,游人如织。由于当地报纸事先的宣传,仰慕杨耐梅的数百众影迷齐聚火车站守候偶像驾到,当时的影迷远没有今天呼天抢地汹涌如狂澜的追星之势,甚至还不流行签名索照,只是远远站定指指点点评头论足,有时会有人喊上一嗓子:“杨耐梅笑一笑,笑一笑!”  两位主演杨耐梅、龚稼农都是初次造访西子湖,除了在戏中为观众作“导游”,拍片闲暇,他们也流连苏堤柳岸,饱览“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寻踪灵隐虎跑等。龚稼农晚年忆起与杨耐梅偕游“天堂”,犹兴味十足地写道,西湖美景“无一遗漏”,“马步船行,亦甘亦苦,不胜忆记”(龚稼农:《西子湖畔丽人行》,《龚稼农从影回忆录》,台湾文星书店,1967年)。杨耐梅为杭州之行特意添置十多套新衣,以期《湖边春梦》中的少妇更加款款迷人,不过她私下游湖时,另备布衣,薄施脂粉,免被影迷认出困扰行程。

银幕上的杨耐梅,其冶艳的演出无人比肩,银幕下的她,话题之多艳名之盛亦无人可及。各种花边新闻,织起了彩色肥皂泡一般的生活。与杨耐梅在明星公司共事的龚稼农回忆说:“民国十四年,我随卜万苍转进明星公司之时,耐梅的生活琐事,被具有好奇心理的影迷渲染传播,真是街头巷尾,茶楼酒馆,人人无不以谈耐梅为见广识多;其实此时的她,也只是因生性放纵,好客,新奇,生活圈子较一般影人为广而已。”

杨耐梅结识了混迹摄影场的小开王吉亭,不久两人同进同出,还大大方方地“共赋同居之爱”。她已从父母家搬出来,再出格的事情也没人管得着了。她和王吉亭住在爱多亚路一幢普通的二层楼洋房。明星公司给杨耐梅的月薪为500元,除了日用开销,多有结余。她自小生长在富裕环境,一贯出手阔绰,尤其在打扮装饰方面,不惜一掷千金,“南京路的先施和永安公司,外滩的惠罗公司的最新女性用品,耐梅总是第一个顾客,几家著名的服装公司更因耐梅的光临而生意兴隆。耐梅的服装式样是新奇的,发型是新奇的,这亦正如前几年赫本型头发为人仿效一样,而衣饰的标新立异,更助长了明星的艳名”。有一次杨耐梅邀请龚稼农、汤杰等几个朋友去“卡尔登”跳舞,她穿一身新设计的裙子,珠光闪闪耀眼夺目,一进舞池,所有女客都投以惊羡目光,男客们更是目眩神迷,龚稼农和汤杰虽是这家舞厅的常客,但在这种阵势下也都有些不自然,而杨耐梅对众目睽睽丝毫不窘,反而感到骄傲与满足。对她而言,啧啧称叹的目光越密越好,这些目光就像聚光灯,将其他人都掩在黑暗中,惟独她光芒四射,艳压全场。大约过了一星期,这套珠光闪闪的衣服已经到处流行,而杨耐梅,又一套新款靓衣出笼了。

出风头,为人所不敢为,成为新闻焦点,杨耐梅无不兴致勃勃。粤剧界名伶薛觉仙率戏班到沪公演,杨耐梅运用自己在社交界的影响,为这位同乡卖力宣传,首演之日,她摘下手上戴的名贵钻戒,用红纸包裹好,投向戏台,如此大手笔地捧角,震慑全场,第二天报纸大肆渲染。连到永安公司买丝袜,杨耐梅都能制造“海上奇闻”。一日她在永安公司的丝袜部坐定,将挑好的丝袜指示男店员帮她穿上,说着伸出玉腿,若无其事地撩起旗袍的裙摆。店员不敢顶撞这位大名鼎鼎的老主顾,只得涨红了脸,颤抖着手,听命行事,而杨耐梅呢,无半点窘色,待她付了款走出永安,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飞快传为巷谈。这是1928年,普通人家的女子尚自遵循束胸掩腿的保守之风,杨耐梅的离经叛道与胆大妄为叫人咋舌。

在交际场如鱼得水的杨耐梅,也以好客闻名。只要是没有工作的周末或者假期,“爱多亚路的二层洋楼里,几乎成了公司同仁或新闻界朋友的俱乐部,筵开三桌,司空见惯,有时兴之所至,便亲自下厨烧几味广东菜飨客,如遇朋友求助,从未有让人空手而回的,这些豪华的生活为众人乐道、渲染,仅仅两年多的银色生活,使耐梅名闻全国,风靡影迷不知几凡!”(《龚稼农从影回忆录》)

不过这时的杨耐梅,应酬各种社交,名气越来越大,渐渐把明星公司的拍片规章抛之脑后,常常迟到,乃至随时电话请假,摄影场上与她搭档的工作人员颇为头痛。

P14-18

序言

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曾说:每一项传播手段的发明都是人类智慧了不起的成就。1825年,法国人涅普斯发明了摄影术,从此,人类可以通过一种载体永久地封存回忆,留住任何一个人们希望留住的特定瞬间。但是,慢慢地人类又不满足于此了,他们发现,摄影只能留住静止的场面,而现实生活却充满了动感,他们渴望那些静止场面灵动起来。于是,经过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神奇的电影终于诞生了: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几部短片在巴黎卡普辛大街14号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公开售票放映,从此,“工厂放工”、“火车进站”等一些人们生活中的寻常场面,成了世界电影史上最初的经典镜头。

在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仅仅半年之后,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都先后出现了电影放映商们的足迹,其中,印度是1896年7月,日本则要到1897年才有电影放映,而中国是电影最早进入的亚洲大国。根据现有的史料可以确认:1896年6月29日,上海著名的私人园林——徐园率先放映了“西方影戏”,这是电影在中国的首次登陆。被誉为西方文明之花的电影选择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首先绽放,这绝非偶然。自明清以来,上海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世所习称的“江海通津,东南都会”,1843年开埠以后,更逐渐取代了广州的地位,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由于上海在学术信息、西学人才、出版发行以及人口数量、消费能力等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故很快又成为输入西方文化的窗口,近代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大半率先由上海引进传播,从声光化电到天演群学,上海都领风气之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海派风格的中国近代文化在通向太平洋的黄浦江畔开花结果,在“火树银花,城开不夜”的十里洋场发荣孽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这个时代骄子选择上海生根发展,可谓适逢其地,理所当然。

上海是当年中国电影的大本营,无论是生产能力的强大还是硬件设备的完善,或者是消费市场的庞大以及衍生产品的丰富,上海都无愧于中国乃至亚洲第一的荣誉。当时神州大地上的一百多家电影公司,百分之八十活跃在上海,“明星”、“天一”、“联华”等著名大公司,无一例外都将总部设在上海;“大光明”、“南京”、“大上海”、“美琪”等影院,其规模之大和豪华程度在整个亚洲都堪称第一,而且上海当时已经建立起了类似今天院线的完善的放映系统;美国米高梅、派拉蒙、雷电华等八大电影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初已经分别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最高峰时,每年在上海放映的好莱坞影片超过四百部,一些大片的公映时间几乎和美国达到同步;今天大家熟悉的译制外片的方法,当年在上海都已经作过尝试;20世纪前期在上海出版发行的电影报刊,其数量达到了令人惊讶的近三百种。这种种一切都证明:电影选择了上海,给予了上海以荣誉;而上海也尽情回报,使电影这朵文明之花绽放得如此绚烂,充满魅力!

如果把电影业比作一个庞大的天体,那么毫无疑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第一线的演员,他们是最最耀眼的星辰。尽管早在1905年,北京的任景丰请来京剧名角谭鑫培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的片段,开始了中国人拍摄电影的最初尝试;但中国电影的真正起步,实际上是在民国建立以后,大本营是在上海。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就是于民国二年(1913年)在上海拍摄完成的。在那以后,电影人以上海为基地,拍摄了一系列故事短片,演员都是当时演新剧出身的艺人,表演亦未脱文明戏的俗套,很少电影特色。中国电影在走过蹒跚学步的萌芽阶段以后,在1923年前后,以明星影片公司《孤儿救祖记》的成功为标志,进入了一个兴旺和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涌现了一批能真正称之为电影明星的演员。他们既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又有演技,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社会地位已有显著提高,并拥有了一批热情的影迷。“银坛霸主”王元龙、“银幕情人”朱飞、“第一反派”王献斋、“侠客英雄”张慧冲、“新型小生”龚稼农等成为男明星中的出色代表;女明星则更是群星璀璨,殷明珠之青春美丽、王汉伦之端庄贤惠、杨耐梅之风流妖7台、黎明晖之娇嗔活泼,代表了当时女明星中的基本类型。其他还有张织云、丁子明、宣景琳等,都是女明星中的杰出代表。这些演员和编导、摄影、美工等电影工作者一起组成了一支整齐的电影队伍,共同孜孜探索和不断实践,终于使电影开始独立于中国艺术之林。

胡蝶和阮玲玉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坛两颗最为耀眼的明星。她们的表演真实、细腻、朴素、自然,饰演的角色不仅形似,更求神似。如果说她们早期的表演还有程式化的套路,那么进入30年代以后,她们的演技已日趋娴熟,拍片时能将角色的心理活动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没有过火的表演,很少斧凿的痕迹。她们在银幕上塑造的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有不少已成为中国电影人物长廊中的典型人物;她们拍摄的《姊妹花))、《神女》等影片,已成为30年代影坛最为出色的经典之作,她们获得的荣誉已无声地将电影演员的社会地位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以她们为代表的电影明星成为对都市时尚感知最早的人群,她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无一不在聚光灯下被成倍放大,感染着纯情的少年和痴迷的观众。正是从她们开始,电影明星成了无数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职业,而不再是任人玩弄、供人驱使的“戏子”。和她们几乎同时或稍后一些,影坛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电影明星,金焰、赵丹、王人美、周璇、白杨、陶金等等响亮的名字,是和《大路》、《渔光曲》、《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等等经典名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那个时代正是中国电影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平庸走向辉煌的时期,以他们为代表的电影人以自己的热情、真诚、勇气和忘我工作,共同谱写出了中国电影史上光辉灿烂的一幕,同时也写下了他们人生最精彩的一笔。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本书所收入的封面明星绝大多数都是女性,男明星仅有两位:金焰和赵丹。这种令人诧异的性别比例,既是当年众多影刊的现实景象,也和当时女明星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关。中国传统女性是被深深禁锢在家庭闺阁里的,晚清民初,中国女性的生活和形象发生了鲜明而巨大的变化。尤其在都市,女性被推上社会生活的前沿舞台,都市的公共空间里频频活跃着她们的身影,都市女性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代表。她们的服饰发式,其变迁敏感地透露出时代变革的信息。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与娱乐样式,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新奇感,它还是一种宣传时尚生活的最有力工具,各种各样的服装、发式、居住环境、消费场所和社会意识,都可以通过电影宣示于众。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先生研究了30年代上海的摩登社会,他特别关注电影明星在其中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发现在这方面,“封面女郎”是一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些封面照并没有——或者说除了——在一个父系社会里成为男性的关照物,它们也帮助设计中国女性的新形象——拥有新品质的‘现代’女性将不再羞于当众展示她的性格……它为流行的观众口味和欣赏习惯做了铺垫。”(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__1945)》,毛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循此思路,如果我们扫描一下民国期间出版的三百多种上万期电影杂志的封面,就完全能充分感受到谁是当年最红最亮的影星,很少有哪一家电影刊物会浪费宝贵的封面资源去登载一位过气明星,看看这些封面,我们还能明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本书正是以此作为切入口,全面剖析民国期间最受欢迎的二十七位明星的从影历程和人生轨迹。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当年的出版物,也参考了最近出版的学术成果,力求以较新的视角、丰富的史料和平和的心态去展示这些当年风云人物的星途,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也对专业研究人员有所帮助。是为序。

张伟

2006年12月18日午于上图1217室

后记

近年来,我们在从事中国早期电影明星的研究,阅读了几乎所有相关文字:历史的,当今的;国内的,国外的。这些史料及我们原本积累的文献,让我们对中国影坛的前辈们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写作的冲动。这本书就是我们写作计划的一部分,虽仅限于演员,且人数也只有二十七位,但我们认为是很有代表性的。写作任务主要由我的几个年轻朋友承担,他们在从事繁重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在较短的期限内完成了这部书稿,精神可嘉。具体的人物篇章分配如下:胡蝶、阮玲玉、陈燕燕和白光由解舒匀承担,陈波儿、徐来、王莹、袁美云、上官云珠和陈娟娟由严洁琼承担,陈玉梅、叶秋心、赵丹、黎莉莉和白杨由熊欣杰承担,其余十二位均由周渊承担。全书由我策划并负责审校,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张伟

2007年1月28日于杭州旅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