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格子间女子(在办公室闲逛才是正经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晓玮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本供办公室女职员阅读的书籍,内容主要介绍了全脂职场攻略、新鲜游戏规则、多汁茶水间八卦、浓彩格子间白日梦等。

  使用方法:把它藏在文件纸堆之下,在上班间隙偷偷挪出来,看一下,看一下,若周围同事正貌似忙得不可开交,且老板时时可能从天而降时,味道更好;看完后,把本书当神秘礼物包扎好,匿名地投放到其他同事

甚至老板的信箱,则风味最佳。

阅读完本书,能使初入职场的格子间女子懂得如何进,老练格子间女子懂得如何退。

内容推荐

全书分四个章节,每个章节按照一个办公室女子日常上班时,在办公室空间出没的四个地点来命名和展开,每个章节展示一个上海白领女子朝九晚五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四个章节风格各异,各有侧重,目的是为突出新摩登时代都会白领女子的百变多面性和情感的不定起伏,也体现了现代办公室多元空间里的多样化生存状态,同时亦让口味各异的读者各持所需,在阅读过程中各自获得令她们满足的阅读经验。

第一章:我和你和我们八立方米的办公空间(讲述办公室生存的日常故事) 

第二章:茶水间和午餐桌上交头接耳的一切(讲述办公室情感类故事) 

第三章:老板办公室及通向那里的漫长走道(讲述办公室政治类故事) 

第四章:档案室文件柜后有个半人高的黑洞(讲述办公室奇想类故事) 

全书四章的渐进过程就好象是享用一顿完整的西餐,第一章讲述办公室生存的日常故事就好象是作为头道的蔬菜沙拉,清口定调,是你在你的办公空间内每日会见证和经历的办公琐事;第二章就好象是一碗奶油浓汤,是肥美多汁的办公室八卦,谁和谁又好上了,谁和谁又分手了;第三章就好象是一盆海鲜意粉,是办公室里安身立命获取办公室营养所必须掌控的办公室政治技巧;第四章就好象是饭后甜食,新鲜甜美味道迥异,让你的口舌在前面三道咸品的扫荡后换一个口味,换一副脑筋,进入到一个由办公室内爬伸到办公室外的奇想空间,在办公间隙,钻进档案室文件柜后那个半人高的黑洞,一直爬一直爬,谁也不知道那个黑洞的尽头在哪里。柜子后那个半人高的黑洞是有出典的,来自于那部很多文艺青年都很赞的美国荒诞电影:《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Being John Malkovich),电影里的男主角在找資料時,在文件柜后发现后发现了一条黑漆漆的通道,探身进去后,却意外发现这是进入著名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心灵的入口。 

每个章节安排约15篇文章,并在全书中穿插十几幅趣致摄影作品, 以单页或者蝴蝶页的形式展现,使整本书翻阅起来有活色生香的活泼灵动之感。

本书的叙述主体是眼光永远比生活高一点的上海新一代OFFICE中高级女性白领,也就是“格子间女子”。其目标读者是即将进入职场或者正在职场的白领女性读者,对上海“格子间女子”这个时髦集团感兴趣的中青年男性读者。本书语言的风格是时尚的、现代感强、幽默的、睿智的,反映上海“格子间女子”身边那亲切的司空见惯的日常工作,或带有职场的指导性建议,或引领OFFICE新潮流,或启发白领职员换一种角度看生活看工作;所以它即是纪实的,也是引领的,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总之它是一本具有现代女性主义特征的城市风格读本,散发着幽默时尚的上海摩登气息,鼓励读者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上海,更重要的是热爱自己。

目录

前言Memorandum

1.我和你和我们8立方米的格子空间

1.1她们电脑上的字流出来的汗都是樱桃色的

1.2一个Email焦灼症患者的来信

1.3下午4、5点钟的坐班人比较馋

1.4刀叉和二郎腿的小名堂

1.5Everything、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Designer’s Pronunciation,But Were Afraid tn Ask

1.6特别响,非常近

1.7好奇是碗需要抵制的辣肉面

1.8那些喧哗的鞋子

1.9髋骨下方不远处

1.10不能造型就造反

1.11寄给育龄后期熟女的年度家书

1.12母女间·购物事

1.13上海的缓慢日光区间车

1.14为了紫外线的味道和光柱下的舞蹈而已

2.攀登公司阶梯和老板房间里的气味

2.1办公室配偶

2.2艾米莉的办公室Gossip经

2.3到底是谁把迪尔伯特那厮挂在墙上

2.4晚期旅行后伤感症

2.5中青年极限退休者联盟

2.6一场充斥陌生人的宴会始末

2.7收发小姐请给我留信

2.8求职正确的卖相

2.9工号条形码纹身

2.10玛格丽特的甜美Tea B reak

2.11礼拜一

2.12格子间女子小变奏

3.茶水间和午餐桌上交头接耳的一切

3.1听到Beep声后请留言

3.2女会计和男会计的对账单

3.3当凹先生遇到凸小姐

3.4光荣夫妻是怎样炼成的

3.5穿Prada的伊丽莎白们

3.6分手自救灵药

3.7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3.8“Ex”这个词,读来舌头都不用动

3.9攻破女人城池的“电”马

3.10碎碎念的小S的J计划

3.11瞎七八搭

4.档案室文件柜后有个半人高的洞穴

4.1黄金葛

4.2路过1995年的海马

4.3招牌公司三明治(Signature club sandWITCH)

4.4Haute手纸的神经策划案

4.5Kiss范特西

4.6美差

4.7约会管理的新模式

4.8无敌快人一生记

4.9“梦作”

4.10飞行常客忧郁症

4.11手机癫痫症

4.12那一年,恋人们都玩L-Mail

4.13键盘上的踢挞挞

4.1415号的避孕丸

试读章节

1.6特别响,非常近

她爷爷60岁退休那天是被一辆“解放”牌两吨平头大货车欢送回来的,车上安放红肚大鼓一台、黄铜锣钹几扇、负责全手工制造喜庆气氛的退休欢送班底一车斗。因为卡车一路上敞篷而来,仪仗人员个个风尘仆仆,不免发丝凌乱、衣襟尘染,为了时刻维持重心的需要,腰腿下盘还隐约酸痛,但手下却因新村里围观的老少渐渐壮大起来而不得不加紧鼓点;而锣鼓这一闹翻了天,街坊间便更是倾巢而出来轧闹猛了,卡车上下的情绪便这样拳来脚去地高飙起来。本来有点走形式的场面一旦有了巨大的声响和渐渐加厚的人群,便会无一例外地缓缓游离出那本来的主题。

她爷爷本来很为自己今天要做主角这件事而忐忑不安,真不知该如何表现才得体,可就在那人声和锣声共振到最响亮的瞬间,他才总算把那颗悬吊着的心放了下来。因为他意识到原来这欢庆的现场,基本上已经没有他什么事了,他只是这场盛大演出中,属于出场序排在第一位的群众演员而已。那张在仪式高潮时颁发的“光荣退休”奖状后来便一直停在她爷爷卧室墙头,墙壁衰老的颜色缓缓侵入了包在镜框里的赭红丝绒,并最终和先前已在墙上的泛黄家庭合影、老人家先父先母的遗像、若干纺织女工在织布机前亲切交谈的年历画、以及终有一天,奖状主人自己的遗像一道,共同拼起一幅和谐的家史拼贴画。

20多年后,她爸爸的60岁退休时刻趋于安静,敲锣打鼓送退休不复流行。他只需把私人物品统统收罗在纸箱里,一个人踱出单位大门,如同旧京戏舞台上那面无表情的“检场”:一场戏演毕换场时,默默走上舞台,将不用的道具换下,再默默地走下舞台,就此宣告新篇章。她爸爸随后跳上一辆坐了40年的公交车,那1小时的返程让他迅速完成了由黑到灰到灰白的40年时光走廊的穿越。

围绕退休的活动同样低调,好像一场手脚利落的交割:老同事们自发凑分子送上实惠礼品若干,他则以等值的规格回请大家吃顿饭,便告银货两讫。最后幸亏还有个在北京的协作单位,倒还残留着一点旧规矩,闻讯特意给她爸邮寄来一枚22厘米×28厘米的铜牌,上刻规规矩矩的楷体字:“某某某同志退休留念”。他把实惠类礼物分赠了小辈,惟独保留了那块有组织痕迹的牌子,并将其安置在奖状红的绸缎上,横拍竖拍了好多张铜牌特写照,好像他的退休直到这枚东西的抵达终告生效。快门一顿一响着,她爸那一生的机关生涯,恰似一张使用了40年超长速延长曝光的照片,其问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可是冲洗出来的照片中,所有曾经活动着的人和物都成为一条淡淡绰绰难以辨认的淡烟薄雾,而惟有那栋40年来纹丝不动的都铎式花园洋房办公楼依然清晰无比。

她目前30岁尚不到,却已暗簇簇地在为退休之事盘算,目标便是40岁之前退休。为实现目标,她在财务经理的正职外,还为几个初创的高科技小公司做账。她对这些外活的工钱要价不高,但一概都要求丰厚的公司股份,将来只待这些公司中的一个乌鸦变凤凰地摇身上市或被海外财团收购,她这便是押对了宝,这辈子就再也不用营营役役为斗米操劳。  

她连退休派对怎么搞都已有蓝图:地点将在她曾经工作的市中心那幢有如宝鼎的摩天商务大厦屋顶,弦歌笙舞的派对上会有蜜桃香槟润口、有脆皮酿鹅肝点肚、有甜美纷乱的气味伺鼻、有不包括任何一位前同事的宾客阵容悦目,退休派对上将没有40岁以上的人,如有个别头发雪白的,那定是为了配合退休派对这个主题特意染就的。来宾不许送礼,且都会收到一份精美礼品,她为她们不得不继续滞留在职场捱命而深表同情和安慰,而她就此将迈向真正美好的生活,因此应当她送礼给大家才是硬道理。一架直升机将在退休派对高潮时缓缓停落人群,直升机会把她从这座灰蓝玻璃山巅上抄起,再把她放落到某个吃不准读音的广阔墨绿岛屿。直升机螺旋桨飞转时的轰鸣声,定将让她回想起爷爷告退时的锣鼓声、爸爸告退时的快门声,特别响,非常近。

1.7好奇是碗需要抵制的辣肉面

作为上海女人的你,当然并非不喜八卦,你是热爱的,但是这种热爱就好像对上海辣肉面的那种抵制性热爱:一种激烈思想争斗后依然会恋恋不舍躲开的热爱。你深知过去的那些好奇心曾带来怎样巨大的成本,恰似当年中了碗八宝辣肉面的蛊后,不久就能在小肚腩上轻易揪起一手把温厚的小白肉。

当你初次受强烈好奇心的驱使,借了一只耳朵给一个怨妇,那种收听后深入脏腑的满足,好像冬日筋疲力尽Shopping后一海碗宽汤窄面热浇头的阿娘辣肉面。听毕,你如姐妹般地给予对方建设性的意见,如果她真的不打折扣地去实施,生活便会有起色起来,但是怨妇才不会,她似乎下意识地相信自己每多倾诉一次,将多释放一点悲痛,自己也会从悲剧的主角身份中稍微抽离一些。于是,她便开始不识相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电话—短消息—MSN—Email围攻你,逆风而行地开始倾诉苦旅。问题是如果每次倾诉有新鲜作料倒也情有可原,可是没有,全然没有,再也不会有了,她把那碗早已吸饱了汤汁,新鲜浇头欠奉的烂糊面热了又热地端上来,怨眼圆睁,便是要你在她眼皮底下,把面吃光。只因她在漫长频繁的诉说中,其想象逐渐进入了更年期:干涩、烦躁、频频骚扰着正常人,谁让初始时那聆听的快感奖杯被举得如此之高,随之却缺乏源源不断的后继力量托举,使那快感很快便摇摇欲坠,并最终落到粉身碎骨的无趣下场。

你其实是怨不得人家怨妇的,如同你冲动消费时进仓并不需要的货物,你怨不得商家的诱惑。而且作为倾听者的你心知肚明,对方之所以陷入厄运,多半是由于她自己看事、看人不清或者性格缺陷,而且还执迷不悟,但是让你如何义正词严地向她指出呢?她需要的是个原告方的证人和她在没有大陪审团的无形法庭上并肩作战,而不是头脑清楚、心智成熟的法官指出她的过错。你便只能很气馁地重复那些苍白的、或劝慰或谴责的话,你与其说是在生怨妇的气,还不如说是在生自己的气呢,因为你无法跳起来给她当头棒喝,或者索性如善拿她人悲剧来灌溉自己情感的那些北方女子,她们会在乍听之下便拍案而起,立刻诉诸行动,向故事中的反面角色吹响正面讨伐的号角,及至后来,受害者反而要苦苦哀求那意气风发的客座指挥官:放他一条生路吧,他其实也没有我讲得那么夸张……

可是此刻,怨妇的倾诉对象却是典型上海熟女的你,你正作为她悲惨世界的惟一救命稻草而存在,你所能做的,就只能是在屡次毫无进展的倾听后,开始在MSN上悄悄Block她,凡她的来电显示一概不接,见她正冲向你的格子间,你便赶紧拿起文件夹作赶会议状……一来二去,怨妇便痛心地意识到自己再度被抛弃的事实。如果怨妇有幸找到新的倾诉对象,你便很有可能成为被起诉的第二被告,而一般来说,怨妇总会很快抓到新的诉说对象的,这个世界总有那些初出茅庐等待着在经验教训中老到起来的人,或者也有些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人一不小心又栽进了陷阱。你这便失去这个怨妇朋友了,这并不是你所希望的,你愿意和所有你经常要照面的人交好,遇到时可以权作微笑地挤眉弄眼—下。所以,为了这种被动的喇叭腔局面不再出现,你需要事先便主动抵挡住前去倾听悲剧的诱惑。

但是,你种养在内心后花园的,那株叫做“好奇心”的闲花终究还是在那里茁壮地成长,需要定时浇灌。怎么办呢?你只需找出那个才刚刚开始收听怨妇传连载的新听众。新听众此刻正沉浸在那碗刚出锅的新鲜大肉面的鲜美里,也急于要享受—下作为新闻发布人的强大权威感呢。收听转播是浇灌你的好奇心的最佳选择。你每每在她还未说完时,便急急地做出种种自作聪明的猜测,她会白眼嗔怪道:“让我讲光好勿啦?!急煞脱来,急煞脱来!”(沪语)(让我讲完好吗?急死了,急死了)你当然可以忍受那种轻微的呵责,因为你深知对方为此刻的口舌之爽所要付出的代价即将到来,所以你立刻认错,发誓不再插嘴,耐心地听她继续添油加醋地娓娓道来……

P18-24

序言

1.从亭子间女子到格子间女子

记得本世纪初的一个平常冬日,当时已生活在外两年的我回到故里——上海,一个人闲逛到凯旋路中山西路路口,当时此地远没有像现在那样具有大都会质感的热闹,它被助动车修理铺和排档小饭店包围着,四周毫无那个即将刷新办公室人群交通方式的轻轨或者地铁即将到来的迹象。这里依然残留着属于上个世纪转型社会的某种气味:一些潦草,一些嘈杂,一些带着点市井粗鲁味的生机盎然。忽然,我眼前如同被突然安放了一架正在播放广告的巨型液晶显示屏似的,只见一辆通体中国红的“911”路双层公交车于无形处,以一个漂亮的弧形转弯跳入视野,随之旋风般从我面前一掠而过。我总算赶及读到了车身上的巨大标语:“NEXT STOP-LONDON”。(英语)(下一站-伦敦)这个情景当时对我来说,有点从天而降的超现实意味,而现在想来,接载我们上海亭子间女子前往她们的下一站——格子间的大型客车,就在当时,以其充裕的载客量、全球化的精神、炫目的速度和时尚的面目野心勃勃地出发了。至此,上海亭子间女子作为上海女子形象代言人的时代已然落幕,取而代之的,则是发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花于十年后的上海格子间女子。上海女子形象的新世纪——格子间时代已然到来。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上海亭子间女子被记录者不厌其烦地描绘,讲述她们如何在螺狮壳做出精致的道场,硬是用有限的经济和资讯资源在狭窄封闭的弄堂空间里营造出鲜活灵动的生活图景。如今,上海女子的住所不断地宽大敞亮起来,亭子间已成为她们童年或者少女时期的怀旧记忆,可她们上班的场所却反而缩小起来,她们清早从三房两厅两卫的寓所冲出来,为的是杀向那个被隔板围成的4平方米左右的格子空间。从亭子间女子过渡到格子间女子,上海女子的眼界更宽广、语汇更国际、打扮更时尚,可是,她们上海女子的那根精巧的骨子,那种细小的热心和终归的冷静却一直未曾改变。穿过上海女子柔媚的外表和酥软的声音,抵达她们如老城厢弄堂般曲折的肚肠深处,却仍然种着那么一小粒无比坚硬的结石,传达着男性般强大的意志和决心。否则,她们怎能对付当年亭子间和现在格子间里的那些波澜壮阔的人和事呢?

这本书,就是献给拥有亭子间过去,格子间现在的上海亭亭女子。上海“格子间女”疲惫地优越着,优越地操劳着,她们总是看上去那么匆忙,但她们却又似乎总有时间。是的,尽管她们经常在格子间里忙得四脚朝天似的,她们却总有办法私密地享受到在办公室闲逛的乐趣,不管是用她们的身体还是用她们的头脑,悠游在从格子间到茶水间的办公室每寸空间内,正如她们虽然可能很“嗲勿煞”(沪语)(装出娇滴滴的样子)地在博客里抱怨“这人生一路过来始终有点跌跌撞撞呢”,但是她们私底下明白虽然过来的路不至于让自己在回望时幸福地落泪,却总值得素不相识的路人甲乙丙由衷的艳羡。她们因此倍加珍惜。

2.你和我和我们所认识的每一个上海格子间女子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两位格子间顶级女友:芋艿头和李木木,她们就好像是我安插在上海CBD的超级暗线。她们频繁地、对于各自格子间生态栩栩如生的描述,构成了最鲜活的上海格子间女子实时报告,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她们有时难免会取笑我探听她们周围那些人间喜剧、悲情传奇时的那种迫不及待,并对我将其立刻转为文字的冲动大惊失色,但她们又会在经历或者听说了又一出人生如戏的好故事后,火烧火燎地电告或者Email我:“喏,格事体侬倒是好写写看呃”(沪语)(这事情你倒是可以写写看的)。 因为这些“快点写,快点写”的雷声般的催促,我便用上海盛夏阵头雨的速度,积攒了十万颗雨点般的字,汇集成了这本献给“你和我和我们所认识的每一个上海格子间女子”的另类工作日志:《上海格子间女子——在办公室里闲逛才是正经事》。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她们两人恰巧都在2006年顺利地生产了一名“犬”女,名字分别叫做允淯和昕筠。她们将是我们下一代的上海格子间女子,当她们到了也必须把身体关在格子间里,而心灵却漫无边际地在办公室里闲逛的年纪,读着这本20多年前的旧册子时,将会是后悔,还是庆幸她们没有工作在母亲们所处的那个年代?我很好奇。

3.《上海格子间女子》的4个空间

本书按照上海格子间女子在一个日常上班日,会在办公室空间出没的4个地点来展开,每个空间映照都会白领女子朝九晚五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全书4个空间如下:

有关办公室生存类故事的第1间:我和你和我们8立方米的格子空间;有关办公室政治类故事的第2间:攀登公司阶梯和老板房间里的气味;有关办公室情感类故事的第3间:茶水间和午餐桌上交头接耳的一切;有关办公室奇想类故事的第4间:档案室文件柜后有个半人高的洞穴。

你也可以把在这4个空间穿梭行进的过程当成是在享用一顿完整的西餐:有关办公室生存类故事的第1间就好像是一份头道蔬菜沙拉,它的口感到底是清口还是倒胃,则取决于如生菜叶般的格子间日常趣味;有关办公室政治类故事的第2间就好像是一杯佐餐葡萄酒,它的口感到底是圆润还是酸涩,则取决于如酿酒般讲究的办公室政治技巧;有关办公室情感类故事的第3间就好像是一盆主食海鲜意粉,它的口感到底是肥腴还是干燥,则取决于如厨师秘密酱汁般的办公室八卦素材;有关办公室奇想类故事的第4间就好像是一碟餐后甜食,它的口感到底是甜美还是乏味,则取决于你能否找到档案室文件柜后那个半人高的洞穴。柜子后那个半人高的洞穴是有出典的,它来自于那部1999年的美国荒诞电影《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Being John Malkovich),电影里的公司小职员在找资料时,无意中在文件柜后发现了一条黑漆漆的通道,缩身进去后,却意外发现这是进入著名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心灵的入口……

顺便的友善提醒:当你正在赶老板临时给你的、必须加班才能交出的货色,而满面悲愤地在MSN宣告今晚的K歌不得不取消,而老板却面露微笑地在键盘上十指如飞的时候,她并没有如你恶意想像地,在和某个男人在网上调情,她很有可能只是在和她的朋友八你的卦,细致地描述在你的博客中发现的体现你内心奔放的若干细节。你当然不知道你以为在公司藏得很好的博客早已被她发现并悄悄地订阅了,也就是说,她找到了通往你心灵的入口——那个档案室文件柜后半人高的洞穴。

最后,我要感谢三千和BTR两位朋友,他们对于上海和上海格子间影像的别致描摹证明了他们的确是上海格子间男子的美妙异类。还要感谢另一个大块头马克,他的好胃口和幽默感帮助我确信,生活真的是在一天天地,变得更好。我一直以来百分之百信赖的设计师Pixy继《近乎私奔》后的再次欣然操刀出马,和本书的责任编辑——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朱志凌老师从选题、构思到审校过程中的时时跟进、耐心指教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这本书的品味和品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