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湘军(成就书生勋业的民兵)/历史聚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志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851年1月11日太平军自金田揭竿而起,出广西,入湖南,一路向北、向东进军,所向披靡。清军土崩瓦解,统治者一筹莫展,清王朝岌岌可危。值此危难时刻,满腹经纶的一介书生曾国藩挺身而出,创建了一支新型的军队——湘军。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湘军从一支民兵武装一跃成为清王朝的中流砥柱,镇压了太平军、捻军等反清武装起义,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同时它还收复了新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不能不说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奇迹”是怎样发生的?曾国藩又是怎样打造这支新型军队的?湘军的最后归宿怎样?本书将以图文并举的形式一一为你解析。

内容推荐

《历史聚焦》是一套新颖的历史文化小丛书。它受启发于画家与摄影家的取景聚焦。焦点性的历史人物、事件、时段,如同人物瞬间最富于表现力的神情,虽然只是历史的瞬间,却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在适宜的景深中,包涵着立体感的深层义蕴。

在体例上,该丛书策划了“焦点回放”、“焦点透析”、“焦点总评”的基本构架,对各焦点的叙评,繁花纷呈,各极其致。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主要回顾、研究了曾国藩组建的湘军的兴衰历史及其历史影响等。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焦点·历史回放

焦点透析

一、崛起湖湘

1.太平天国狂飙突起

2.湖南士人的反应

3.曾国藩奉命帮办团练

二、兴衰起落

1.创建

2.艰难征战

3.走向鼎盛

4.没落

三、军事建制

1.招募制度

2.组织体制

3.训练制度

4.后勤制度

四、功成要素

1.以卫道相砥砺

2.“为百战艰难之行”

3.战略战术得当

4.求才与育人

五、历史影响

1.主导晚清军制及其变革

2.造成晚清外重内轻之局面

3.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起步

4.作育晚清人才

5.促成哥老会的崛起

焦点总评

深入阅读

试读章节

湘军是一支由曾国藩创办的以湖南人为主的武装力量。它之所以会在咸丰年间的湖南应运而生,主要是由太平天国直接促成的。自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如猛虎出柙,一路北上,而作为清朝正规军的绿营却节节败退,毫无抵抗能力。面对这种尴尬局面,黔驴技穷的咸丰帝不得已借助团练来济急,他从任命曾国藩帮办团练开始,先后命令10个省份兴办团练,奉旨担任团练大臣的有44人,其中山东一省就有13人。可是在这么多的省份和团练大臣中,只有来自湖南的曾国藩脱颖而出,练成了强悍的湘军,镇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挽救了惶惶不可终日的清王朝的统治。为什么一位书生和一个长期默默无闻的内陆省份能力挽狂澜,建此奇功呢?这颇令人感兴趣。

太平天国狂飙突起

山雨欲来风满楼。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为转嫁战费和赔款,加紧对老百姓的盘剥搜刮,而贪官污吏也乘机敲诈勒索,为非作歹,遂使固有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官逼民反,不堪忍受重压的农民被迫揭竿而起,走上反抗的道路。据统计,从1842年到1850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全国发生的反清武装斗争就有90余起之多,遍及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可是,由于它们各自为战,互不统属,力量有限,始终无法汇成冲跨清王朝的巨流。最后,掀起狂飙巨浪的是太平天国起义。

刚开始,新登基的咸丰帝对远在广西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还浑然不知。后来,随着广西地方不靖的奏疏越来越多,他才重视起来,调兵遣将前往镇压。然而撤换了几位领兵大臣,仍未见起色。于是,咸丰帝重拳出击,命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为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办军务,临行前还特赐予遏必隆神锋必胜刀,希望他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赛尚阿走马上任不久,太平军便给他一个下马威,攻克了永安,这是太平天国起义以来夺取的第一个城市。在永安城里,太平军一边休整,一边开始其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建设,主要就是整顿军纪、分封诸王、肃清内奸、补充供给。趁此难得机会,赛尚阿指挥清军,将永安城团团围住,欲一举歼灭太平军。眼看就要得手了,不料太平军却突然撕开清军的薄弱防线,冲出重围,一路北上,兵锋直指广西省城桂林。

桂林城城高墙厚,加上清军又有所准备,自然是固若金汤,太平军围攻一个多月无果,便撤围北进,克全州。随即向湖南进发,陷道州。在道州,太平军补充军械,扩充队伍。他们征收全城铜铁,铸造300余尊大炮及其他武器。同时,吸收了很多天地会会众,兵力大增。休整了两个月之后,太平军一路攻城略地,并于1852年8月17日破湖南重镇郴州。在这里,成批成批的群众加入进来,使太平军队伍达到10万之众。其中,数千挖煤工人入伍后组成“土营”,凡攻坚战遇到麻烦,他们就挖地道,放地雷,点火线,在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

克郴州后,西王萧朝贵亲率2000名精锐之师从小道直趋长沙,途中连下永兴、安仁、茶陵等城,队伍不断壮大,接近长沙时,已有6000人左右。当太平军旌旗蔽日,兵临长沙城下时,湖南巡抚骆秉章、提督鲍起豹惊慌失措,临时布防。鲍起豹情急之下,还命人抬出城隍庙神像,置之城头,相与对坐,以资“镇压”。萧朝贵因不熟悉地形,误把长沙东南角的魁星楼当做城楼猛攻,而长沙城反倒安然无恙。战斗中,萧朝贵在城下督战指挥。他衣着鲜艳,结果成了清军的射击目标,中炮负伤,不治身亡。洪秀全闻讯后,亲率大军围攻长沙。可是,久攻不下,乃移营北上,克益阳,取岳州。太平军在两地获得几千条民船,编成“水营”,从此拥有了一支庞大的水师,大大增强了进军长江流域地区的能力。另外,在岳州,太平军还意外得到一大于比200年前吴三桂留下的武器弹药,充实了自己的力量。

1852年底,太平军水陆两路齐头并进,由岳州进入湖北,连破湖北重镇汉阳、汉口,围攻省城武昌。1853年1月12日,武昌被攻陷,湖北巡抚常大淳等文武官员殉命。这是太平军首次攻占省城,军威大振。在此度过天历的新年后,太平军作出了沿江东下的战略决策,浩浩荡荡,直奔他们心目中的“小天堂”南京而去。

距金田起义仅2年,太平军就高歌猛进,取得如此重大进展。这令咸丰帝既震惊,又愤怒,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兴师动众、挥金如土,却落得这般下场?他只能怪自己所用非人,于是频频走马换将,可仍无济于事。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其实就出在被他倚为干城的清军——八旗、绿营身上。

八旗、绿营向以剽悍和勇武著称,曾经四处征伐,所向披靡,是清廷底定中原、戡平动乱的劲旅。可是,前者入关以后,养尊处优,逐渐开始腐化,战斗力大为削弱,后者则后来居上,取代前者,成为清军的主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乾隆末期,后者也营务废弛,勇猛不再了。据载,1784年,乾隆在杭州检阅绿营,居然看到了“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这样令他龙颜大怒的一幕。绿营军事技能的低劣马上在战场上显现出来,嘉庆初年,面对爆发于湖北、四川、陕西交界的白莲教起义,绿营已力不从心,难以镇压,清廷只得命川、陕、楚各地兴办团练协助作战。到了中英鸦片战争之时,绿营的腐败无能更加显露无遗,远远地望见夷船,急发空炮数声,转身就逃。许多人看清了绿营的丑恶嘴脸,均无情地予以揭露,并大加鞭挞,说绿营兵“全无技艺,临阵唯恃炮火”,“能披坚执锐者绝无其人”。但是,本身也已衰微颓败、昏庸颟顸的清廷哪里意识得到呢,即使意识到,也不知道该如何整顿呀!于是,绿营越来越积重难返,孱弱不堪。因而,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势力还不算大的时候,兵力占压倒性优势的绿营便弹压不住,甚至还闹出了“千兵不敌七贼”的大笑话。1851年6月,在广西象州战役中,7名太平军进攻绿营威宁营,该营千名清兵竟吓破了胆,集体弃营而逃。事后,广州副都统乌兰泰也无奈地承认“实出情理之外”,不得不向咸丰帝自请治罪。

而当太平军杀出广西、挺进湖南之后,那就犹如蛟龙人海,畅游无阻,绿营更加对付不了。事实也正是如此,太平军一路突进,势如破竹,力量越来越壮大,而绿营不敢撄其锋,所能做的只是远远地尾随在后。倘若照此下去,太平军很难扑灭,所以清朝方面亟需一支能够取代绿营的新的军事力量,这就为湘军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P7-12

序言

《历史聚焦》,是一套新颖的历史文化小丛书。顾名思义,她受启发于画家与摄影家的取景聚焦。焦点性的历史人物、事件、时段,如同人物瞬间最富于表现力的神情,虽然只是历史的瞬间,却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在适宜的景深中,包涵着立体感的深层义蕴。也因此,《历史聚焦》的根本追求,就是透过“蒙娜丽莎的微笑”,去探究深层次的“达·芬奇密码”。

由是,《历史聚焦》的叙述方式,也必不雷同于读者熟悉,却不免厌薄的传统历史课本与历史知识读物。她自然要求在学术上有所创新,然而这“学术”,却要通过浅切可读、生动可感的叙述,画龙点睛、一针见血的评析来传达。她具有一肩双挑的功能:是历史通俗读物,更是准学术性的历史通俗读物。

所谓历史的焦点,其实是诸多历史文化因素,在特定人物、事件、时段上的“纠结”;因此通过现代性的多元化视角,在“世界的中国”之视域下,将“沉潜”史料的功夫与独断别裁的“高明”结合起来,将“历史的知性”与“哲理的知性”统一起来,从纠结的历史“形”态之合力中,揭示其内在的走“势”,而拒斥各种教条化、规范化的先验框架,便成为本丛书的首务。于是,从材料的开掘与审度,焦点的发现与提炼,直到文章的布局与组织,文笔的清通与切要上,《历史聚焦》都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十分感谢加盟《历史聚焦》的第一批作者,尽管编者在丛书体例上,策划了“焦点回放”、“焦点透析”、“焦点总评”的基本构架,然而作者们的功底与史识,却使得对各焦点的叙评,繁花纷呈,各极其致。太史公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们曾要求,《史记》应是《历史聚焦》作法上的参考系;我们更希望,通过《历史聚焦》,能团结一批既能得中国史学传统精髓,又富于现代意识的中青年史学家,以提升“历史文化走向大众”的品格。

赵昌平

2007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2: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