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薛明剑文集(续编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陈文源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选录了薛明剑从1915年至“文化大革命”前50年间的文稿及相关资料52篇(部),诗词、楹联49首(副),分上、下两册,上册为《衣食住行工艺概要》四编,下册分“关注民生国运”、“文史研究资料”、“诗词补遗”、“附录”四编,共约74万字,照片、插图200余幅。该书的出版,为研究薛明剑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为研究近现代中国史和无锡地方史,提供了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内容推荐

本书借薛明剑之口、之笔,着力介绍了无锡市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全书既是对薛明剑生平业绩的评介,更是一部对无锡市诸多方面历史变迁进行描述的史志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衣食住行工艺概要》四编,下册分“关注民生国运”、“文史研究资料”、“诗词补遗”、“附录”四编。该书既可作为作为职业学校和大专院校的非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学习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职业人员阅读使用。

目录

上册

衣食住行工艺概要 第一编 衣

 第一章 古代工艺起源

 第二章 现代工艺趋势

 第三章 全国工艺概况

 第四章 江苏工艺现状

 第五章 工场建筑设备

 第六章 各项工资制度

 第七章 管理员及工潮

 第八章 汽锅与原动机

 第九章 蚕种制造方法

 第十章 蚕茧缫丝方法

 第十一章 制造丝绵方法

 第十二章 屑茧纳丝方法

 第十三章 同宫茧缫丝法

 第十四章 丝线制造方法

 第十五章 丝织绸绉方法

 第十六章 丝织花缎方法

 第十七章 籽棉轧花方法

 第十八章 制造脱脂棉法(附:脱脂棉布)

 第十九章 棉花纺纱方法

 第二十章 制造绒绳方法

 第二十一章 机织绒绳衣服

 第二十二章 棉纱织布方法

 第二十三章 机械织袜方法

 第二十四章 毛巾织造方法

 第二十五章 贝壳纽扣制法

衣食住行工艺概要 第二编 食

 第一章 面粉制造方法

 第二章 制造米粉略述

 第三章 碾米业之概况

 第四章 豆油制造方法

 第五章 各种食油制法

 第六章 酱醋工艺制法

 第七章 各种酱菜制造

 第八章 制造茶叶方法

 第九章 咖啡之制造法

 第十章 果酱果露制法

 第十一章 糖类制造方法

 第十二章 陈皮梅制造法

 第十三章 辣酱油制造法

 第十四章 火腿与腌咸肉

 第十五章 藕粉制造方法

 第十六章 饮类工艺制法

 第十七章 石花菜制造法

 第十八章 人造牛乳方法

 第十九章 人工孵鸡方法

 第二十章 制造番茄酱醋

 第二十一章 人工制冰方法

 第二十二章 罐头食品制法

 第二十三章 中国制碱工艺

 第二十四章 肥田粉与兽骨

衣食住行工艺概要 第三编 住

 第一章 石灰制造方法

 第二章 水泥制造方法

 第三章 草纸制造方法

 第四章 改良纸筋上厂

 第五章 制造砖瓦方法

 第六章 制造玻璃方法

 第七章 陶器制造方法

 第八章 磁器制造方法

 第九章 搪瓷器具造法

 第十章 火柴制造方法

 第十一章 各种灯火类别

 第十二章 制造洋烛方法

 第十三章 创设锯木工场

 第十四章 洋硷制造方法

 第十五章 肥皂制造方法

 第十六章 桐油制造方法

 第十七章 中国漆制造法

 第十八章 机器工艺略述

 第十九章 造纸工艺略述

 第二十章 氯化造纸粕法

 第二十一章 牙粉牙膏制法

衣食住行工艺概要 第四编 行

 第一章 纸伞制造方法

 第二章 布伞制造方法

 第三章 橡皮雨具制法

 第四章 蓑衣箬帽草鞋

 第五章 各种车轮工艺

 第六章 各种船舶类别

 第七章 火车之制造法

 第八章 石路建筑方法

 第九章 碎石路建筑法

 第十章 压紧土沥青路

 第十一章 木路建筑方法

 第十二章 混合式之道路

 第十三章 石板路建筑法

 第十四章 枥柴捆筑路法

 第十五章 水泥路建筑法

 第十六章 砖路建筑方法

 第十七章 软木路建筑法

 第十八章 橡皮路建筑法

 第十九章 钢铁类之轨路

 第二十章 开浚河道工程

 第二十一章 中国橡胶工业

 第二十二章 手电筒制造法

 第二十三章 干电池制造法

下册

关注民生国运

 工场设计及管理

 我国实业之起源及今后之趋势

 发起“国难自救会”

 提倡种植除虫菊——上书实业厅长请求通令各县农场试植

 迅赐救济 以杜危机——上书省主席及实业厅长

 金融与实业

 乡村工业化历程中之民众教育任务

 谈养兔法

 国民参政会及驻会委员会提案选录

 建设苏南工业区计划书

 出席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二次大会之经过——告苏省父老兄弟姐妹书

 挽救工业空前危机 请求改善工资办法

 无锡县自治实验乡工作计划书

 工业生产征税不应与商业税同一办理——致立法院孙院长电

 对《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之修改意见

 为竞选立法委员发表二愿望

 誊写印刷技术手册

文史研究资料

 东瀛考察记

 日本纺织业之现状——赴日考察演讲之一

 访日观感及日本丝、纱、面三业之现状——赴日考察演讲之二

 记荆梦蝶之死

 北行纪略

 塘沽参观记

 参加京口两会记杂

 夷族“土司”代表高玉柱女士之演讲

 参加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会议志杂

 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巡礼

 无锡附郭被炸记

 游峨纪程

 纪念国庆要粉碎敌人的包围

 全国救济总署调查:无锡被敌破坏灾情

 申新第三纺织厂调查报告书

 从工业协会到工业会

 工业会之创组动机及其未来——苏省工业会发起人薛明剑答记者问

 薛福成年谱(卷三)

 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期间残杀抗日志士的暴行——杨孝权同学亲历亲闻记

诗词补遗

 题李锺瑞四季花卉如意图

 复室人步其原韵

 留别江苏省立体育所诸同学(七律二首)

 赠别张士一、江逢治、俞夙辰、王儒堂、黄任之、沈信卿诸师长

 奉和静廷原韵

 挽乔女士仙逝并慰王君秋魂

 东游诗

 题《春镫夜谭录》

 悼夫人李锺瑞

 题花纹板

 寿同事糜子襄七十即步原韵

 与徐沄秋先生同游苏州灵岩山

 寿姚虞琴同馆九十生辰

 放蜂途中口占二绝

 纪张次溪以明季袁崇焕督师故宅听雨楼遗址捐献京市改作公园

 自学小组

 在世界观学习会上偶成

 市人委选拔一百三十八名优秀工人为工程师

 民革招观立体电影

 我国登山健儿登上喜马拉雅山最高峰珠穆朗玛

 幼女禹政参加围筑长兴岛农场

附录

 薛明剑先生追悼会纪实

 政治实业家薛明剑(圣喟)

 无锡薛明剑先生(樊明五)

 无锡最早的公共体育场(薛禹言)

 无锡旅川同乡会

 自治实验乡成绩斐然

 无锡沦陷志略(李锺瑞)

 《民众实用工艺》序(钱基博、高阳、庄可勤、武宝琛、倪修栋、史可振、茅宗杰)

 于平凡中悟真情——忆母亲孙黻铨(薛禹易 薛禹胜 薛禹政 薛禹全)

 薛明剑先生亲属简表

 编后记(土耀元)

试读章节

第四章 工资制度

第九节 论工制度

论工者,劳工于一日内,遵行规定时间之工作,而给一规定之工银是也。其数大都准乎同业现状,视劳工工作之良否与雇佣岁月之多少等项,酌量定之。论工制的优点,在于简单容易,惟不适于生产劳工。最好用于门房、巡士、水夫、打扫役等,因其劳动未可于制品计量故也。若施行于一般生产之劳工,则工作之能率不能增进,实非所宜。

我国旧式工场,喜其简易而习用之,于管理上遂发生极大困难。因此种制度,对于工人不能激励鼓舞,使之肆力工作也。使管理者纵能严于督工,而制度之根本精神不能导人于勤,是以虽尽鞭策能力,终属无补于事。盖好逸恶劳,人情之常。苟无激励,决不愿勉事操作。今使勤勉诚笃之人与怠惰狡猾之辈同一报酬,遂使工人养成偷逸劣性。况此种制度下之成品出数,决不优良。虽曰成绩常劣之劳工,可以除去不用,然劳工本身责任观念,终不若在他种制度下之切。是故生产劳工采用此种制度者,工作时间每多浪费虚抛,工资亦必因此增高;间接并增加利息、物料、动力开支等费用负担,故实不适于生产劳工用也。苟因工场之情形,工作之性质,不得不采用此制者,务必时加训导,并须观察劳工之勤惰能率,随时记录,凭以赏罚进退,以补此制之缺。

第十节 论货制度

论货者,计物品产数而给工资也。劳工之熟练而努力者,产数多,其得工资亦多。故论货之优点,在能激励劳工,增加制产,绝无偷闲之弊。惟就此制之本体而言,劳工有多得工资之利,而厂主于制品所费之本,仍未能直接减少。例如,一制品之工资为六元,十制品之工资仍为六十元也。其与论工制度不同之点,在彼工资一定,出数可加多,工价亦可低廉。此则出数虽增,惟工人可多获工资,厂主不能减少工资单价。惟厂主于工资之外,可于同一之开支,得多数之制品,而单位制品之负担可轻。盖于工资之外,亦可求原价减少之道。顾吾人于施行之前,有不得不深究细思者,则为佣率一事。

每见厂主鉴于论工制度之不能增进劳动能率也,设然舍旧从新,采用此制。而所定佣率,又完全出于从来之旧经验,工价、出数,悉准乎论工之时。及至新制施行,又惊工资暴增,翻然觉悟前此劳工偷闲之甚,辄有减少工价之举,遂使劳工对于厂主复生嫌隙,其意工制虽改,而所得仍有限,与其逾限而至减少,毋宁守限而得闲逸,因是互相牵制,劳动能率终不能达于最高之境。偷闲之事,因是又起。故于此制施行之前,务必深加研究,确定工人与机械之能率,以定单位制品之工价。一经确定,固守不变,使工人确信无疑,方能达于最高之能率。

若遇工场改良,机械更进,佣率必须更动时,即当与工人详加说明,以释其疑,而免事端。然实行论货制后,偷闲之弊固可免除,而制品不良与共同舞弊,势所难免。盖工资既以出数为定,则工人惟以山货之多寡为衡,于制品之良窳有所勿愿。均匀调整及扫除整理等事,多不导行,影响于制品品质,殊非浅鲜。此论货制流弊,其彰明较著者也。故身任管理者,务必诱之循循,训之谆谆,察其弊窦,烛其诡谲,不严不慑,毋怠毋懈,务使劳工不敢发生上述诸弊。若屡诫不听者,则斥退之。

第十一节 折增制度

此制计资之基在于论工,而论工中又含论货之性质。其法先定标准时间与标准出数。在此标准时间内,所产之标准出数,而定一时间之佣率。如在实际标准出数所费之时间,较标准时间少,则除标准佣率给其劳动时间工资外,尚须与所节省之工资之若干折,以为能率增进之奖励。此折增制度之名所由起也。

例如,标准时间定十小时,劳工能如期造成标准出数,则其工资须依所定佣率,以十小时汁算。如所定佣率每小时五分,则前项劳工可得工资五角,此外并无折增。若劳工完成标率出数,只须九小时,则于该工人除依所定佣率,给以九小时之工资四角五分外,尚须给以所节省一小时之工资五分之若干折,以示奖励。今若等分此节省之工资五分于雇主、劳工之间,则劳工应得二分五厘,合计可得工资四角七分五厘。而于所剩一小时继续工作时,当然再以工资五分给之。又如,劳工能以八小时完成标准出数,则依标准佣率计算之,工资为四角,其所省二小时之工资一角之对折为五分,剩余二小时继续工作之工资为一角,合计劳工以十小时之劳动,可得工资五角五分。如此,劳工既有增加工资之机会,自能努力向上。其结果,劳工如能于标准时间内超额完成标准出数,则于单位制品所费工资得以减少(雇主收此项利益之大小,须视所定折增如何);在雇主方面,除分得所节省之工资外,由时间缩短或出数增加之结果,单位制品所费之间接费同时减少。是故采用此制,雇主所得之利益,较之劳工尤多。

第十二节 补助制度

此制计资之基在于论货,而论货之中又稍含论工之性质,实一变相之折增制度也。此为著者施行于申新纺织厂间接生产劳工工资之计算法。其法,虽以出品之多寡而给以工资之多少,完全为论货制度。惟就社会习惯,定一最少工资限度及较高工资限度。例如,社会习惯上至少须有四角工资方能生活。苟遇天时气候之剧变,工作感受困难;或因其他关系,而影响及于减少出数,所得工资不能及其生活费时,须由厂方补足此数,以安其心。反是而遇天时气候及其他之关系,工作特别好做时,如预定较高工资为五角,苟其论货之工资应得六角,则除五角应得外,五角外多得之一角,须分若干折为厂有。例如,现定七折者,工人实际得五角七分;对折者,工人得五角五分。其至六角外,以至七角、八角时,以此类推。

此虽不合学理,故在东西各国无此制度,惟我国处于论工、论货之过渡时期中,颇有补助前两者缺点之效用。对于温湿设备不完全,以及时有其他影响之工场中颇合用(间接生产劳工尤为有效)。故虽不合学理,亦有暂时存在之必要。惟管理者须兼备论工、论货两种之处理与防卫,以免发生弊端。其优点在工作难做时,使劳工不致因少得工资而他去。惟偶一不慎,即易养成论工之习惯。P603-607

序言

两年前,我来无锡工作不久,曾有幸翻阅由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辑的《薛明剑文集》,现在他们又选编了《薛明剑文集续编》。两部书,洋洋150万字,从中又一次感受到了无锡文化底蕴的深厚,领略到了无锡文化名人的魅力。

薛明剑先生是著名的爱国进步人士、实业家、教育家、学者,也是无锡引以为豪的近代乡贤。他毕生追求进步,从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中年担任国大代表、国民参政员和立法委员,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948年起,他在其胞弟孙冶方和女儿薛禹谷等影响下,配合无锡地下党组织,为无锡解放积极工作,逐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是杰出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战士。他致力于创新创业,24岁时应荣德生之邀,参与申新三厂创建,负责筹建工作。申新三厂建成后,他着力研究企业管理和工艺技术,进行管理改革,建立劳工自治区,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后又自己创办无锡蚕种制造场、允利化学公司、允利机器厂、允利米厂、允福面粉厂等多家企业,并进行企业主和职工股份合作制的试验,堪称具有独创性建树的民族实业家。他勤奋好学,著作等身,抗战前历年编印《无锡指南》和《无锡杂志》,抗战中在重庆编印《江苏乡讯》。1945年9月回无锡后,他兴办中小学,创建锺瑞图书馆、泰伯文献馆,征购全国各省市县乡镇地方志二千余种,共计二万三千多册。新中国成立后,他就将这批珍贵的志书全部捐献给国家。晚年他潜心著述,曾编印出版《誊写印刷技术手册》、《黎元洪年谱》、《中国辞典目录提要》等著作,无愧为学富五车的文化人。纵观薛明剑先生的一生,称得上是一位集社会活动家、企业家与学者于一身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地方;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发掘、整理薛明剑先生遗存下来的文稿和著述,是加强无锡文化建设、提升无锡历史文化品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弘扬先人的精神、启迪后人的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无锡市史志办的同志在薛明剑先生亲属的支持下,不辞辛劳,经多方调查征集,历时两年,于2005年9月编辑出版了《薛明剑文集》,抢救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珍贵史料。为研究薛明剑,研究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社会史、教育史、思想史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然而,正如著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教授茅家琦指出的,《薛明剑文集》的编辑出版,是民国史研究领域一项值得推介的新成果,但这部文集只是薛明剑著作和相关资料中的一部分,一个明显的不足是作为薛明剑一生中的重要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稿太少了。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无锡市史志办又组织力量,再次花费将近两年时间,征集和选编了《薛明剑文集续编》,对《文集》作了更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而且从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上讲,《续编》还胜于《文集》。这从《文集》和《续编》收录的薛明剑的三部重要著作中可见一斑。

统观薛明剑留下的几百万字文稿和著述,有三部书影响深远:一是1919年编印的《无锡指南》,先后修订、重印十八版,其中有几个版本特载英、日文提要,发行数超过十万册,是历史上最早将无锡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的一部书。二是1927年8月上海华新书社出版的《工场设计及管理》,书中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经验,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他自己管理荣氏企业的实践,着重阐述了工场建筑的原则、企业工资制度、关心职工生活、对工人进行文化和技能培训、建立社会保险和企业保险相结合的职工保险制度、企业主和工人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重大问题,是我国早期企业管理的代表性著作之一,王今仍有借鉴作用。三是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衣食住行工艺概要》,这部约计30万字、插图200多幅、原名为《民众实用工艺》的书,是1929年至1930年薛明剑在中央大学劳农学院和民众教育院的开课讲义。这部书的出版,为当时大学毕业生和广大城乡居民自谋生计提供了工艺技术上的指导,同时也为后人研究中国工艺技术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薛明剑的这三部书,《无锡指南》收录在《文集》中,而《工场设计及管理》与《衣食住行工艺概要》则收进了《续编》中,《续编》的分量由此可见。与《文集》相比,《续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无论几十万字的长篇巨制,还是二三百字的短文信函,几乎都围绕一个中心,反映薛明剑先生忧国忧民、关注民生的崇高情怀,这也是《续编》的一个重要价值所在。《续编》的出版,是无锡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幸事。

生而有涯,思想不朽。在《薛明剑文集续编》出版之际,无锡市史志办的同志要求我为这部书作个序,写了上面这些话,谨向《薛明剑文集续编》的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为这部书的编辑出版付出心血的同志致以诚挚的谢意。我相信,《薛明剑文集》和《薛明剑文集续编》的出版发行,对于人们了解薛明剑、研究薛明剑、弘扬薛明剑的思想和精神,继而更好地了解、研究、弘扬无锡的历史文化,必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也必将为无锡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更加丰富的内涵。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

后记

2005年9月,《薛明剑文集》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10月20日,在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大会议室,举行纪念薛明剑先生诞辰110周年暨《薛明剑文集》首发仪式。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代表,北京、南京、上海和无锡本地的20多位专家、教授,以及薛先生在海内外的60多位亲属,共120多人,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和首发仪式。

藉此机会,无锡市史志办邀请薛明剑的部分亲属和专家代表,举行了一次小型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如何进一步开展薛明剑研究的意见。参加座谈会的有:薛先生的儿子薛禹胜(中国工程院院士)、女儿薛禹选(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侄儿薛禹群(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孙薛中川(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外孙武克钢(香港通恒集团董事局主席、云南省政协常委);中国近现代史和经济史、思想史、无锡地方史方面的专家朱元石(研究员)、孙思源(研究员)、徐梁伯(研究员)、唐文起(研究员)、陶伯华(研究员)、张铁民(副研究员)、杨玉伦(原中共无锡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杨锡根(原无锡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和《薛明剑文集》主编陈文源教授。在座谈会上,薛先生的亲属和各位专家,对《薛明剑文集》的编辑、出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一致认为,薛明剑一生阅历丰富,思想敏锐,又勤于笔耕,留下的著作数量很多,涉及的领域范围很广,时间跨越达半个多世纪,《薛明剑文集》中收录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只是一小部分”。由于战乱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的许多著作(包括几十件重要手稿和1949年以前的30多本日记)不知所终,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征集,希望无锡市史志办将这项工作继续进行下去,千万不要中断。

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教授在为《薛明剑文集》所作的“序”中,也明确指出,这部《薛明剑文集》的编辑、出版,“是民国史研究领域一项值得推介的新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又认为,这部《薛明剑文集》,“只是薛明剑著作和相关资料中的一部分”,“希望编者进一步发掘和整理薛明剑的其他著作,将薛明剑一生的活动、思想和精神,更丰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据此,无锡市史志办在2005年11月召集专门会议,就薛明剑著作和相关资料的进一步收集和整理进行专题讨论,作出了具体安排,调整了编委会成员,仍请陈文源教授担任主编,主持第二部薛明剑著作集的编辑工作。随后,即用将近两个月时间,对原来已经收集到而没有编入《薛明剑文集》的文稿和史料,重新逐篇审读,筛选出较有价值的文稿40多篇;并确定了下一步征集的重点:(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公开出版的著作;(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言论和著作;(三)晚年的著作。接着,就在无锡、南京、上海等地进行调查,寻找线索,收集到了薛明剑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一批著作和相关史料。在新一轮征集工作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市史志办领导和陈文源教授于2006年4月中旬专程前往北京,向薛禹谷、薛禹选先生通报了征集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第二部薛明剑著作集的书名、内容、选编原则、工作进度等设想和计划。经过协商,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确定将第二部薛明剑著作集定名为《薛明剑文集续编》,篇幅、规格、版式均与《薛明剑文集》相匹配。争取于2007年10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在北京期间和从北京回来以后,薛禹谷、薛中全先生先后向我们提供了亲属收藏的一批重要史料,其中有薛明剑在抗日战争前后、担任国民参政员期间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批重要文稿和珍贵史料,以及薛明剑与夫人李锺瑞、孙黻铨先后合编的期刊和著作,2006年10月,陈文源教授又亲自带领5位同志,再次到无锡市图书馆,对过去查阅时遗漏的民国时期无锡的地方报刊、一部分上海的《新闻报》、《申报》和抗战时期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等,进行仔细复查,历时25天,找到了薛明剑的文章和相关资料120多篇。至此,资料征集工作大体告一段落,原先确定的三个重点,除晚年的一些手稿,因“文化大革命”中大量被毁、散失,难以寻觅外,另外两部分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直到今年4月中旬,还在无锡和南京找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薛明剑提议建设苏南工业区和创办自治实验乡的一些重要史料。

这次征集到的薛明剑著作和相关史料,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长篇的多,例如《衣食住行工艺概要》这部书,分四编,共有30多万字;1926年的《东瀛考察报告》、1938年的《游峨纪程》、抗战胜利初期的《申新第三纺织厂调查报告书》、1953年的《誊写印刷技术手册》、1960年的《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期间残杀抗日志士的暴行》等,每篇也都有上万字,有的甚至有三四万字。二是内容比较集中,几乎所有著作,大都围绕一个主题:忧国忧民,注重民生。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薛先生爱国爱民的崇高情怀。循此主题,《薛明剑文集续编》选录了薛明剑从1915年至“文化大革命”前50年间的文稿及相关资料52篇(部),诗词、楹联49首(副),分上、下两册,上册为《衣食住行工艺概要》四编,下册分“关注民生国运”、“文史研究资料”、“诗词补遗”、“附录”四编,共约74万字,照片、插图200余幅。这部《薛明剑文集续编》和上部《薛明剑文集》合在一起,薛明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著作,除了《中国辞典目录提要》(解放前夕至50年代初与长女薛禹谷合编)、《无锡工业的发展和上海市场的关系》(1960年)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精心编撰的一批历史名人年谱稿本等尚未找到外,基本上都已有所反映。

2007年1月,《薛明剑文集续编》上册样稿排出,立即寄给了薛禹谷、薛禹胜先生,请他们审阅;4月,全书编好后,又专程前往昆明,听取薛禹胜、薛禹群两位院士和薛禹选、潘正珏、张冬茹、武克钢、萧今、薛中全、薛中梁等九位亲属的意见。从昆明回锡后,将各位亲属提出的意见进行了梳理,对相关篇章作了调整和修订。

近两年来,无锡市史志办始终把这部书的编辑、出版作为一项重要业务,列入工作计划,由秘书处郭明处长负责日常安排和协调。先后参与资料收集、文稿选编、打印和校订工作的,有杨玉伦、徐欣丽、薛中全、徐玲、吴锦初、胡慧和徐云等同志。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和高度评价。尤其是陈文源教授,自从主持《薛明剑文集》和《薛明剑文集续编》工作几年来,无论是春节、国庆长假,还是平时双休曰,他几乎没有歇过。从资料收集到文稿选用和校订,撰写“注释”和“按语”,他都亲自动手。严以正老师也协助陈教授查阅和核对资料,打印和编校文稿,做了大量工作。无锡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市文史馆、无锡市档案馆和无锡第一棉纺织厂等单位,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凤凰出版社的常宁文先生、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的陆国钧先生和无锡市证券印刷公司的严金海、赵超英先生,为本书的出版印刷、图片制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感谢。

我们尤其要感谢武克钢先生和他的夫人萧今教授的大力支持。他们资助了《薛明剑文集》和《薛明剑文集续编》两部书征编和出版的全部经费,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中共无锡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同志不仅亲临史志办,给予史志工作以热忱的指导,在《薛明剑文集续编》书稿完成后,他又亲自为之作序,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薛明剑文集》和《薛明剑文集续编》两部书的出版,为研究薛明剑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为研究近现代中国史和无锡地方史,提供了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今后,我们将从深入研究薛明剑和进一步发掘薛明剑晚年的著作两个方面,继续努力。希望学术界同行和读者朋友们,希望薛明剑先生的后人,对我们的工作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为保护、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王耀元

2007年6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