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在她的笔下,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快、“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俏皮,又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更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独。……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背后,到低隐含着什么样的别样情怀?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所讲《李清照》的基础上增订润色而成。对一代词宗李清照那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进行了精彩的讲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康震评说李清照/百家讲坛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康震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在她的笔下,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快、“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俏皮,又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更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独。……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背后,到低隐含着什么样的别样情怀?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所讲《李清照》的基础上增订润色而成。对一代词宗李清照那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进行了精彩的讲述。 内容推荐 说起李清照,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清丽、端庄,略带感伤的才女形象。李清照的词,是那样的清新、秀丽,那样的感伤、多情,令数百年后的我们不禁为之动容。李清照只能被局限在闺阁庭院之中,从无可能参加科举,步入仕途,更不可能像男性作家那样周游四海,广交朋友。然而她的诗词文章却总是透露出一种健朗、开阔的气质,总能表现出较为成熟的政治眼光与知难而上的政治勇气。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封建制度的压制之下,作为一个女性,李清照为什么能够具有这样开阔的眼界与见识?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是何种环境陶养出李清照压倒须眉的才情? 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步步走近这位传奇的女词人,一一破解这些问题。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书香才女 第二章 门当户对 第三章 喜忧参半 第四章 风波再起 第五章 国难当头 第六章 生离死别 第七章 颠沛流离 第八章 再嫁婚变 第九章 夕阳岁月 第十章 一代词宗 主要参考书目 李清照代表作品选 后记 试读章节 对仕途一向顺遂的赵明诚兄弟来说,闲居青州肯定充满了失去政治靠山的痛苦、失意、沮丧与难过。但从现有的资料看来,有一点可以肯定:赵明诚与李清照退居青州之后,并没有因为政治失意而牢骚满腹、垂头丧气、愤世嫉俗、一蹶不振。相反,用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的原话来说,他们是“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这里的穷并不是指经济上的贫穷,而是指政治上的困境,因为赵明诚夫妻在青州“仰取俯拾,衣食有余”。他们虽“穷”却不坠青云之志,这个志指的就是坚持做人的骨气、品格与道德。 赵明诚夫妻为何能够在政治困境中坚强不屈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夫妻二人感情深厚,彼此相亲、相爱、相知、相敬。特别是李清照,并不因为赵挺之对待自己父亲的态度而迁怒于赵明诚,也并未因为赵家现在遭殃而对赵明诚反唇相讥,幸灾乐祸。相反,她一如既往地给予赵明诚宽容、谅解与关爱,并深情地爱恋着处在人生低谷的赵明诚,这对于身处逆境当中的赵明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撑。 李清照为青州的居所取名“归来堂”,为自己取号易安居士,以表明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志趣。这个斋名与雅号来自于陶渊明《归去来辞》的题目以及其中的两句话:“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靠在窗下寄托傲然的情怀,房间虽小仅能容膝内心却非常满足。 他们夫妻二人能够安于困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共同致力于金石碑刻书画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青州十年,这一项工作几乎占据了他们生命的全部,他们的人生价值全都体现在这项工作当中。这其中凝聚着他们的爱情、友情与知己之情,也凝聚着他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与珍视。 其实,精美的文物固然赏心悦目,但整理收藏的工作却是枯燥繁琐的,而赵明诚、李清照夫妻却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快乐,李清照将这种快乐详细记载在了《〈金石录〉后序》中。 有一次,他们“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得到一批珍稀的古人字画、青铜器皿,于是反复观赏点评。白天把玩一整天仍感到不满足,于是晚上继续看,直到夜深了还不想收起来,最后不得不“夜尽一烛为率”,规定点完一根蜡烛后必须休息。看了一天仍看不够,看来这批字画文物真是带给他们无穷乐趣! 他们两个人还经常比赛记忆力。“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他们指着成堆的古书,要求说出某一件事在某一本书中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说中者奖一杯茶。李清照“性偶强记”,说中了!她举起茶杯得意地大笑起来,一个不小心,茶杯打翻在怀,泼了一身茶水,奖品也没了,岂不好笑? 赵明诚搜集文物,上至上古时代,下至隋唐五代以至当朝;从青铜鼎彝之器到书籍字画,从中原文物到域外珍宝,无所不有。家中的书籍字画堆积如山,“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案头、茶几、床头、枕边到处都是书、字画、碑帖,真好比沉浸在书籍的海洋当中,对一个读书人来说,真是“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收藏日渐增多,于是他们便建立图书室:“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即将所有的文物、藏书分类登记造册。谁要看书,先行登记,才能开库取书。如有污损,肇事者务必修改整齐。李清照自嘲说:收集文物书籍本来是为了追求快乐,谁想到越收越多,现在反而弄得两个人把玩、欣赏文物时总需小心翼翼,“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没有了最初的坦然从容。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快乐呢?难怪李清照回忆起这一段难忘经历的时候说,自己“甘心老是乡矣”! 收集文物有快乐,也有意义。赵明诚曾在《金石录序》中说,他致力于收集文物字画碑刻,“非特区区为玩好之具而已”,而是为了“传诸后世好古博雅之士,其必有补焉”。可见,他们收集文物不仅仅为了好玩,而是希望这些金石碑刻文字能够补救文史著作记载的不足,对国家、社会有些用处。 青州的十年,赵明诚基本完成了金石学著作《金石录》。其中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二千多种,三十卷,成为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规模更大,更具文物、史学价值的金石学专著。赵明诚也因此成为宋代最杰出的文物收藏家与研究家之一。 毫无疑问,《金石录》的完成,也饱含着李清照的功劳,应该说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妻共同协力完成的著作,也是他们幸福美满婚姻、爱情的结晶。赵明诚对于妻子的帮助与支持饱含感激之情。据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的记载,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秋天,赵明诚特地在“易安居士三十一岁小像”上题词,词曰:“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清丽的容貌,端庄的品质,淡泊的人格,回到那乡间的田园,易安居士真是我的神仙伴侣! 总之,青州十年,是赵明诚夫妇生活最安逸、最愉快的十年,也是他们婚姻、爱情生活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十年,更是李清照一生最惬意最幸福的十年。若说崇宁年间李格非的被罢免、大观年间赵挺之的去世,是赵明诚、李清照人生中的两大变故,那么,青州十年的生活可说是上天赐与他们的补偿。P43-46 序言 在浩瀚的太阳系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有十五座环形山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其中一座的名字就是李清照。从此,李清照的名字在太阳的照耀下开始放射更加辉煌的光芒。 作为一名女性,一名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能够在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智者先贤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的瞩目、认可,在宇宙太空大放光彩,这是一个多么瑰丽的传奇故事!而李清照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每一首不也都是一个深情、美丽的传奇故事吗? ——在她的笔下,青春少女是如此的娇羞而俏皮:“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而夫妻间的相思则是如此浓烈、难以开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她的笔下,天涯孤旅的女词人是如此的悲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悲剧英雄虽然失败却依然壮志凌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她的笔下,早春二月是:“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夏日则是“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秋天的傍晚:“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有寒冬时节:“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诗词演绎着一段段传奇的历史、传奇的情感、传奇的人生…… 李清照现存的作品中,词作五十余首,诗作十余首,文章八篇,总数不过七八十首(篇)。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数量相比,这显然是个很小的数字。然而就是凭着这为数不多的作品,李清照居然能在名家辈出的古代文学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充分说明她文学创作的崇高成就。 李清照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她善于汲取、琢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宗”。 几百年来,李清照之所以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除了在诗词方面的突出成就外,她那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也打动着无数人的心。李清照出生于一个诗书官宦家庭,少女时代的她无忧无虑,活泼快乐,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才华。十八岁时,她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妻二人把酒品画,分茶话诗,情深意切,志趣相投,共同整理校勘金石碑刻、书画古籍,生活美满幸福。 然而,靖康之变彻底粉碎了李清照的生活。先是丈夫赵明诚暴病而亡,李清照不得不强支病躯,料理后事,转移整理数万件珍贵文物。面对金兵大举南下,她跋山涉水,辗转流离,备尝艰辛。在逃难途中,她与赵明诚费尽心血收藏的文物一次次遭受劫难。但即便如此,这个孤独的弱女子却始终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关注着社会政治的变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国家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崇高品质,一个杰出文学家的远见卓识与天才创造力。 晚年的李清照曾再嫁张汝舟,结果发现此人品性卑劣。她不顾世俗的流言蜚语、冷嘲热讽,毅然决然与张汝舟离婚。为此甚至不惜状告张汝舟,自己也饱受牢狱之苦。在封建礼教氛围日益浓厚的南宋,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都是惊世骇俗的举动,对李清照这个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女性来说尤其如此。由此也可以看出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 所有这些,或许正是李清照之所以成为杰出文学家的重要原因吧! 作为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李清照是古代文学群山中一座秀美的山峰,在男性占据主宰地位的文学时代,李清照似乎是一个精彩的意外。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她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透过散落在历史书页里的斑斑点点,走进一代婉约词宗的内心世界,走进这千年词史中的精彩意外,去领略其中那意外的精彩。 后记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性文学家。有机会将她的人生与创作介绍给广大的读者,我深感荣幸。然而,撰写《李清照》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重新反复阅读李清照的所有作品,需要研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还要参阅学术界诸多的研究成果…… 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将历史的李清照尽可能还原、呈现给读者?如何让大家对李清照的思想、情感、个性,对宋词的意境、宋代的女性生活、宋代的文化有所认识、有所了解?这些问题,就是撰写李清照的目的。 为此,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动。这包括文献资料的征引核对,诗词文章的分析解读,历史事件的描述判断,人物个性的品评论说等等。李清照是历史人物,也是文学人物,还是那个时代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所以在实事求是的写作原则下,还要追求优美活泼的文字风格;在宋代社会历史的变迁中,在与其他词人特别是女词人的比较中,细微考察李清照的爱情、婚姻、创作与人生命运,从而给广大读者展示一代婉约词宗“巾帼须眉”的人格魅力,“别是一家”的词家风范。当然,这些只是我自己的美好愿望,具体做得如何,需要读者诸君评判了! 书后附录了李清照一些有代表性的诗、词、文章,大体按创作的先后顺序排列,有的还附加了古人的点评之语,为的是方便广大读者品评、回味李清照及其创作,希望朋友们喜欢。 在本书面世的时候,我要感谢中央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教育专题部副主任魏淑青女士,她在百忙中始终关注我的讲座,给予许多宝贵的支持。感谢《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万卫先生、策划解如光先生,他们给我鼓励与帮助,令我不断增强信心。感谢总导演高虹先生,每次我走进摄影棚,听到他轻松的笑声,就感到无比愉快。感谢编导组的孟庆吉先生、郭巧红女士、李伟宏女士、王珊女士。从2005年起,我先后在《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李清照》等专题讲座,获得观众好评,这其中,都饱含着编导们的辛勤劳动与闪光智慧。两年来,每一期讲座都是我们这个团队合作的成果,也是我们彼此友谊的见证。 我还要感谢中华书局。在我心目中,中华书局具有特殊而神圣的地位。能够成为中华书局的作者,对一个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的研究者而言,是很大的荣耀。为此,我要感谢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先生,他对本书的出版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感谢大众读物编辑室宋志军主任、娄建勇编辑,他们花费大量心血,精心编校设计书稿,显示出敬业专业的精神。相信随后仍由他们编辑出版的《评说苏东坡》也会更加精致。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陈珀如女士。陈女士文史功底甚佳,研读李清照颇有心得。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佘,抽出宝贵的时间校订、核对全部书稿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书稿的部分文字、标题经由她润饰、修订,也增色不少。应当说,这部书稿凝聚着她宝贵的劳动,在此谨致以真诚的谢意! 我的父母、家人是我的第一批听众,也是第一批评论者。他们给我的意见,总是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显示出“以人为本”的宽容大度!两年前的小虎子,现在已经变成7岁的大虎子啦,对我的讲座也越来越会挑毛病了。不过我还是很感激他,在忙碌的小学学习生活之余,抽出宝贵的时间观看“小爸爸”的讲座。 《李清照》播出前后,我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的来信、来函、来电,表达对我的鼓励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及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的领导、同事们,对我的讲座非常支持,给我提供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在此也表示真诚的感谢! 几年来,“百度贴吧——康震吧”的各位朋友始终关心支持我的工作,在此谨表谢意! 在本书撰写中,先后有数家出版社希望出版此书,对他们的厚爱也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书参考了学术界李清照研究的部分成果,书的末尾列出了部分主要参考文献、书目,其余限于体例、篇幅未能一一列举、注明,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还是那句话,没有学术界长期的研究与积累,就没有李清照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也不可能有《李清照》讲座的成功。我自己的小小体会与思考则是不足道的。 希望这本小书,能够带您进入李清照清丽婉约的词境,丰富多样的人生,能给您的生活带来一点愉悦与快慰。 由于写作时间紧,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祈各位方家多提宝贵意见。 康震 丁亥年初冬 北京师范大学丽泽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