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赌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臧小凡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中国揭赌小说第一人臧小凡继《摊牌》后最新力作!

一块价值千万的石头,引来无数贪婪的目光,数条生命为之命丧黄泉,它带来的是财富还是祸患?解石刀闪过,切开的是石头,看见的是人性。

疯子买,疯子卖,还有一个疯子在等待!这就是赌石。作者亲历云南、缅甸,一支妙笔揭开赌石界神秘的面纱,带你亲身领略“一刀涨,一刀跌”的最疯狂、最刺激、最残酷的勇敢者游戏!

内容推荐

玉石商人李在与同伴范晓军历尽千辛万苦从缅甸深山中买来了一块巨大的翡翠石料,并将其命名为“三月生辰石”,准备在赌石大会上狠赚一笔。

经过一番明争暗斗,石料终于以天价卖出。正当李在心满意足地与心上人在爱河徜徉时却被告知,那块石料是假的!买主也因深受打击而去世。李在发誓要找出陷他于不义的幕后黑手,于是,一连串江湖纠葛相继浮出水面,一个个昔日最亲密的朋友成为了怀疑对象,就连苦恋多年的心上人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到底是谁煞费苦心要置李在于死地,他与李在又有着怎样的血海深仇……这场豪赔,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目录

楔子

上部 三月生辰石

 第一章 大象对坦克

 第二章 为什么不杀我

 第三章 150万不见了

 第四章 请你协助调查

 第五章 一切办妥

 第六章 谁也逃不了

 第七章 大买卖

 第八章 赌石大会

 第九章 15条虫子

 第十章 筹码失效

 第十一章 二秀桂桂和淫羊藿

 第十二章 怪胎出马

 第十三章 旅游学校毕业的“活闪婆”

 第十四章 一切就绪,君已入瓮

 第十五章 鸳梦又重温

 第十六章 石魔的预言

 第十七章 石破天惊

下部 因果报应

 第十八章 搭车

 第十九章 麇鹿迷路

 第二十章 孤注一掷

 第二十一章 我是吴哥的人

 第二十二章 没有理由

 第二十三章 从开始就错了

 第二十四章 我来救你了

 第二十五章 童弟哥的报复

 第二十六章 减刑

 第二十七章 杀人的借口

 第二十八章 朋友再见

后记

试读章节

月亮挂在树梢以外很远的地方,像一个静谧的银盘,照得森林斑斑驳驳的。风一吹,树叶便纷纷起舞,哗啦哗啦响成一片。这是缅甸北部3月的一个夜晚,孟拱乌龙河畔茂密的原始森林都是这样,只要没有暴雨,风永远这么温柔。一只还没睡觉的夜莺突然唱起歌来,像一根穿越黑色森林的丝线,快乐地颤动着,娓娓动听。很快,它倦了,然后悄无声息。接着,风也停了。

森林的平静是暂时的,它不是诗人眼里的憩园,而是一张掩盖秘密的大幕。凌晨3点的时候,静谧终于被打破,随着树枝毕毕剥剥断裂的声音,一头足有5吨重的大象从森林深处出现了,它正奋力拖着一块巨石艰难地向前走着,身后影影绰绰跟着一群人。黑色的森林掩去了他们的面目,谁也看不清他们长的什么样子,他们不需要谁知道,他们只知道向着前方挺进。

前方是中缅边境。

巨石被泛着油光的藤条临时捆绑在一个结实的木架子上,没有轱辘,森林里也没路,到处都是歪斜的树枝、稠密的灌木,以及突兀的怪岩。大象喘着粗气,在仄狭的树林中行进,速度非常缓慢,每10分钟只能把巨石向前拖进两米。

这已经是它最快的速度了。

范晓军,一个身材清瘦、脸色苍白的小伙子,剃着光头,一双单眼皮眼睛傲慢地眯缝着,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屑收到眼里。他的右手大拇指永远固执地向上翘着,好像随时表扬人,那是有一次他跟派出所所长发生肢体冲突后的结果。这种长相很容易引起内向型女人的好感,她们思维单调而极端,不善于主动表达,很容易上当,不知道为什么,她们通常对这种眯缝着眼睛的男人一往情深。不过此时范晓军可没有心情让女人欣赏,他心急火燎,想尽快把这块用150万人民币购买的巨石拖到边境。他知道离中国越近,危险越远。他不耐烦地挥舞双手,用不太标准的缅语命令着:“阿绵礼!阿绵礼!”(快点!快点!)

缅语听起来既不短促也不威严,像从鼻子后面发出来的,听起来如同耳边飞过一只缅甸蚊子。当然,能听懂范晓军命令的不是那头疲惫不堪的大象,而是10个穿着“布梭”(纱笼筒裙)的当地男子。他们赤裸着上身,光着脚丫子,头发蓬乱,浑身散发着臭味,眼睛却在黑夜里炯炯有神。听到范晓军的命令后他们也没动窝,仍然拖拖沓沓地跟在大象后面,他们知道,在原始森林目前这个速度非常正常。出于对眼前这位老板的尊敬,有几个人上前象征性地拍了拍大象的臀部,然后牵着耳朵,摸着鼻子,低声向大象说着什么,像热恋中的爱人在含情脉脉地倾诉。大象显然听不进去,仍然不紧不慢,四只粗壮的象腿更加沉重。

“阿绵礼!阿绵礼!”范晓军仍在喊着。

石头太重了,大约有600公斤,但是大象拖这种重量的石头应该不太费劲,就像人手里拿着一根火柴,如果它高兴的话完全可以撒着欢地奔跑。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森林里根本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即使有路他们也不能走,他们必须隐蔽自己。

范晓军恼怒地用汉语对身边一个缅甸人说:“哥觉温,我怎么感觉我们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太空漫步,所有动作都慢好几倍。照这个速度,下辈子也过不了密支那。”

密支那坐落在伊洛瓦底江边,是缅甸最北的河港和铁路线终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民党部队和北战区司令部的麦瑞尔突击队对本多政材中将的日本第33军进行了长久的围困和激烈的战斗,史称密支那大捷,被誉为“亚洲的诺曼底登陆”。范晓军就想再“诺曼底”一次,然后再到甘拜地,就可以越过边境从黑泥塘密林回到中国。

那里安全,有人接应。

懂汉语的哥觉温是个身材短粗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光洁,鼻孔宽大。听到范晓军抱怨,他像个诗人一样摇头晃尾地吟唱道:“连绵的甘高山脉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没尽头。古老的甘高山脉没有速度,大象等于蜗牛,只能听天由命……”

哥觉温说话的时候露出很白的牙齿,脸部其他部位在牙齿的衬托下完全可以忽略。范晓军刚认识哥觉温的时候特别羡慕他的牙齿,没有被虫蛀过,更没有尼古丁的侵袭。但哥觉温告诉他,这是因为他从不刷牙的缘故。听到这话后,范晓军一看到那口白牙就觉得反胃。

范晓军朝地下啐了一口,气急败坏地说:“哥觉温,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你把话听清楚了,我不管什么大象与蜗牛赛跑,丑话说在前头,这个月底再过不了密支那,你们的酬金起码减一半。我不能养一群磨洋工的家伙!”

“你说的是真的?”

“我说话算话!”

哥觉温转身嘟嘟嚷嚷对其他人翻译了范晓军的话,他们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右手不由自主向背后摸去,他们每个人的腰后都插着一把令人胆寒的长柄缅刀。缅刀即传说中的血刀,刀身软,可曲藏于外衣之下。如刀身破荤,便吸血无数,能隐隐生出红光。

森林中的空气似乎一下子凝固了,让人透不过气。突然,头顶上传来几声尖利的鸟叫,像金丝绒撕裂的声音,特别刺耳。深夜鸟叫可不是什么吉利的事儿,它会让人想到墓地、污血、枯骨。

其实现场不止这10个人,前方几十米的地方还有10个。他们正汗流浃背挥舞锄镐挖坑,准备把拖到这里的巨石掩埋起来,然后就地休息,第二天夜晚再前进100米,再挖坑,再埋。三个月以来,他们一直用这种昼伏夜出的“掘进”方式拖着巨石前进,为的是躲避缅甸方面的缉查,以及一些不明武装势力的拦截。

哥觉温朝前方怪声怪气喊了一嗓子,挖坑的10个人立刻朝这边走了过来,他们一只手拎着锄镐,一只手伸向后腰。范晓军知道,他们中有几个缅拳高手。在东南亚国家,除了泰国,缅甸算是第二个武风盛行的国家。缅拳,缅语称为“斌道”,是一种实战性极强威力巨大的徒手搏击术。他们的胫骨非常坚硬,完全是一根根铁棒,可以轻易踢断你的脖子。当初范晓军之所以雇用他们,不光是为了挖坑,更多的是让他们兼顾保镖,保护范晓军的人身安全,因为路途漫漫,森林里不可预知的事情太多了。

这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凶狠地刺向敌人,也可以反戈一击戳进自己的喉咙。P2-4

序言

这张脸实在太令人讨厌了,肥,布满褶皱,像一只快要泄气的气球。两只精亮的眼睛镶嵌在肿泡的眼袋里,老鼠一样一眨不眨盯着额头上冰凉的苏制马卡洛夫9毫米手枪枪管。

“说,我全说,一分钱不要!”主任努力挤出笑容,想极力讨好握枪的人。

“我说过不给钱了吗?”对方低声反问。

“没有没有,但我不要钱了,一分钱都不要,说话算话。真的不要!”

“你奶奶的,这世界有甘心不要钱的人吗?”

“有,我就是。我是真……真的不要!以前我提出的价码全部作废,不算数,我……我……免费提供服务,我……我告诉你……”由于恐惧,他的嘴唇打着哆嗦嘬在一起,像个屁眼,“酸……”

“然后呢?”

“哦,不是酸,用酸和碱……按比例,还不对,是氢氟酸溶液,浸过土壤……培育,然后埋起来。”

“听不懂。”

“我给你写出来。”主任说着从抽屉里拿出纸和笔,飞快地划了几笔。

那人接过一看,纸条上写着一串歪歪斜斜的数字和字母:CaF2+H2SO4=2HF+CaSO4。

“妈的,还是不懂。”那人不耐烦地说。

“其实你要是学过化学你自己都能琢磨出来……”

“我学个屁化学!”

“我就是比喻一下,我只是想告诉你,这没什么技术难度。”

“你的意思是,我找你是多余的?”

“不不,不是那个意思。你……能不能把枪拿开?万一走火……”

“少废话!我知道力度。皮壳呢?”

主任咽了一口唾沫,拼命让自己冷静下来:“这个很重要。一定要用老坑种的翡翠皮壳,利用买家的习惯思维。那种皮壳一般是褐红褐黑色,尤其是石皮细润可爱的冰料,出翠率高,很多人都从这种石头上发了大财,所以它更具有迷惑性。”

“埋多长时间?”

“起码半年,最好半年以上,越久越好。”

“嗯,我现在要知道的是颜色,这是关键部分。颜色怎么办?”

“用激光注入,这个最先进……”他嘟嘟囔囔说了半个小时,终于把这个秘密讲完了。

握枪的人把食指伸直,然后重新搭在扳机上。

“别开枪!求求你!我什么都说了,没有任何保留。我不要钱,我真的免费……”

握枪人的手指松开了,他慢慢向门口退去,台灯柔和的灯光被灯罩挡着,很难看清他的长相。退到门口,他停了下来,说:“是你自己说不要钱的。”然后就在门口消失了。

肥胖的研究中心主任颓然倒在沙发上,大口喘着粗气。他抓起桌上的茶杯,狠狠喝了一口。一分钟过后,他的肚子开始绞痛,像刚才那根冰凉的枪管在里面搅动。他想张口说点什么,好像要把刚才闯入家里的握枪人召唤回来。不行!疼痛已经开始向每根神经扩散。从人体生理神经学角度分析,神经脉冲沿神经纤维的传送速度为每秒120米,主任的身高只有1.58米,所以只需要大约0.013秒,他全身的206块骨头就被疼痛咬噬了,同时,他的手指尖脚趾尖有了一种麻酥酥类似针刺的感觉。

是毒!

他张开手,向桌上的电话抓去。虽然距离电话只有0.5米,但他试了几次,仍然无法够着。20秒后,他轰然倒在地下,双目变得像两颗冰淇淋球,“噗哧”一声凸了出来。他肥胖的肚皮使劲向上挺着,两条短腿绷得很直,脚趾僵硬,膝盖颤抖,像性高潮一样快乐地抽搐着……

后记

为写这本书,今年4月我去了一趟云南。在此书付梓之际,我得感谢一些人。

首先是云南腾冲翡翠珠宝城的沈可树先生。那天适逢腾冲“街子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进入翡翠毛料市场,几分钟后我就被这个人吸引住了。这个肤黑齿白的小伙子当时正往一块玉石毛料上吐口水,用手擦拭后便贴着眼睛向内观测。我问他为什么往石头上吐口水?他回答了,回答得特别详细,然后热情洋溢邀请我到他的店铺喝茶。那天不但喝了茶,我们还喝了酒,然后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接下来的几天,他不厌其烦地向我讲述和展示了什么是冰种,什么是玻璃种,什么是糯米种……对了,他还带我吃傣族的“树毛衣”,临别时还送给我一个他雕刻的翡翠貔貅挂件,并祝我一路平安。我最初对腾冲的好感就集中在他身上。

当然,腾冲的好人不止他一个。

临去云南前,我在天涯社区认识了一个在昆明工作的腾冲女子浅若,爱好摄影与写作的浅若热情又大方,我的行程以及后来在创作此书时遇到的所有关于路程、地名的问题,她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可以这么说,她是我的云南路线图,随时发手机短信便可以“按图索骥”。我相信,去过腾冲的人都能体会到,每一个腾冲人都会用他们独有的热情感染着你,他们的热情好客可以打动你心中那块坚硬的石头。我想,沈可树和浅若就是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我还要说的是缅甸的朱丽娟小姐,在缅甸的整整一天,她给我详细讲述了所有我想要知道的缅甸民俗,这些都在小说里有所体现。还有“受尽磨难”的法国夫妇Paul和Pier,他们除了向我展示法国人的浪漫与友善.还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另一层意义。之所以让他们用真名在小说里出现,是为了永久的纪念。在我与他们挥手告别后,也就是2007年4月13日(这真是西方人心中最不吉利的日子),他们在四川石棉发生了严重的车祸,Paul受了重伤,而红头发的Pier女士则与世长辞。

最后我要说说来自缅甸的一个名叫英子的姑娘。我是在瑞丽一家四川遂宁饭馆认识她的,当时我正在大啖麻辣鱼,而她则在邻桌安静地喝木瓜炖鸡汤。两种颜色的饮食,红的和白的,注定有故事。她的故事在小说里有很多影子,但不全面,我只撷取了一小部分,我想以后有时问一定把她在中国的遭遇详细写出来。她教给我很多缅甸语,我需要什么方面的词汇,就打电话问她,或者发短信,书中所有的缅甸话都来自于她。她目前在中国某个小城市谋生,但愿她幸福平安。

以上所有入都是我要感谢的,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本书的“云南特色”。限于篇幅,有些人我无法一一列出,也无法详细讲述他们的故事,比如开酒吧的那个永远翘着大拇指的北京人,他对樱花谷的描述让我至今向往。

祝福在此文中提到的和未提到但伴随此书成长的所有好人!

臧小凡

2007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