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反映了19世纪中叶清咸丰年间,安徽淮北的亳州、蒙城、寿州等地的农民,在张乐行的带领下,组织农民武装,“吃大户”挖取富户浮财,据险扼隘打击老牛会、联庄会团练,举五大旗与清朝军队作战的故事。捻就是“捻子”,皖北农村民不聊生,三五成群,一个捻一个捻,瞎聊瞎论,寻求生路,萌生反叛之心。一小股一小股的叛民慢慢汇集,终于有了核心,成了气候,聚成纵横数省的大军,成了腐朽的清廷的心腹之患,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小说充满乡土气息,语言富有地方特色,该书改用了传统的章回体,精致而耐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捻军(第1部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史清禄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反映了19世纪中叶清咸丰年间,安徽淮北的亳州、蒙城、寿州等地的农民,在张乐行的带领下,组织农民武装,“吃大户”挖取富户浮财,据险扼隘打击老牛会、联庄会团练,举五大旗与清朝军队作战的故事。捻就是“捻子”,皖北农村民不聊生,三五成群,一个捻一个捻,瞎聊瞎论,寻求生路,萌生反叛之心。一小股一小股的叛民慢慢汇集,终于有了核心,成了气候,聚成纵横数省的大军,成了腐朽的清廷的心腹之患,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小说充满乡土气息,语言富有地方特色,该书改用了传统的章回体,精致而耐读。 内容推荐 捻军是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与太平天国几乎同时的中国北方大规模农民起义,其规模声势略逊于太平天国,但活动的范围和影响、经历的时间却很大很久。《捻军》是一部全景式反映这场农民起义的长篇历史小说。作家以大量史料为依据,精心构思情节,打造人物形象,对捻军的兴起、发展、全盛到最后衰亡作了深刻的文学性记录。本书是《捻军》的第…部,主要讲述捻军兴起的过程,以清朝咸丰年间为背景,反映安徽淮北的毫州、蒙城、寿州等地的农民,因大歉年缺吃食,在张乐行的带领和太平军北伐部队的影响下,组织捻军武装、“吃大户”挖取富户浮财,打击牛老会、联庄会团练等地主武装,聚五大旗与清朝军队作战的故事。小说充满当地乡土气息,情节脍炙人口,富有可读性。 目录 第一回 道光帝阳寿已尽 皇四子承谕登基 第二回 孙立阶霸道遭打 龚得树仗义中枪 第三回 三男汉几分醉意 二女子神秘行迹 第四回 刘天福助威出手 王照琼碰硬惊心 第五回 登门客女扮男装 赵管家夜送润笔 第六回 王照琼解俘亳州 张敏行救人毁桥 第七回 苗沛霖碰跌花瓶 张乐行赔偿古董 第八回 巡抚告示平盐价 众人聆听天道理 第九回 张乐行赈济饥民 刘天福犯错污女 第十回 牛庚聚筵议马队 孙椿函札邀联盟 第十一回 孙知州恃强举兵 白师爷占卜献谋 第十二回 亳州兵泥泽失陷 洪沟湾火海云天 第十三回 刘永敬傲慢挑战 苗沛霖忿恨燃炮 第十四回 蒋巡抚鼓荡平捻 徐统领锦囊多计 第十五回 西阳集斗酒争强 半土坡开仗大打 第十六回 战场刀锋寒月色 备战会议闻母亡 第十七回 刘饿狼弄巧脱身 芦老照蛮干立功 第十八回 田云山出行惹祸 郭光定哭庙得福 第十九回 纤船夫草命偷生 湖团汉覆巢逃亡 第二十回 咸丰帝情怀汉女 曾国藩据实陈谏 第二十一回 司事讹诈苦力钱 任乾举义盐码头 第二十二回 苗沛霖盗窃银两 红胡子丧良杀戮 第二十三回 龚军师指迷轻重 两少年醒悟地天 第二十四回 --11:~山任柱悍反 小任庄好汉结拜 第二十五回 宋维屏异想擒天 吴三麻快枪落鸟 第二十六回 李昭寿落魄发誓 张乐行潜身掠库 第二十七回 知县丢军火惊慌 奸细断舌头撞墙 第二十八回 老牛会觥筹交错 大槐树独具只眼 第二十九回 刘饿狼借兵击敌 老牛会得助退兵 第三十回 十八汉牢房雌伏 五旗捻会馆结盟 第三十一回 破永城牛庚遭戮 闯县库金标冒功 第三十二回 陆三元献马愧疚 李南华押车汗颜 第三十三回 李鹤章少壮高昂 周天爵老谋深算 第三十四回 太平军势如破竹 安庆城土崩瓦解 第三十五回 咸丰怜悯赛尚阿 僧王举荐曾国藩 第三十六回 磨盘村修圩筑寨 高公庙举火鸣枪 第三十七回 周天爵深算招安 张乐行薄宴相待 第三十八回 张乐行推心问计 龚得树置腹献策 第三十九回 李鸿章热笔撰书 吕贤基燃香占卜 第四十回 京高官走马回籍 捻好汉亮相社戏 第四十一回 顺天军洗礼振威 众京官蒙尘倒栽 第四十二回 老佣一纸戏知县 圣兵四路战兵勇 第四十三回 罗泽南始创湘勇 曾国藩挂帅团练 第四十四回 刘洪立轻心落险 张乐行重义起戈 第四十五回 苗沛霖上书碰鼻 张乐行下访解难 第四十六回 夏金书父子被戮 李鸿章兄弟遭败 第四十七回 知府金光筋手毒 班头郭光定心善 第四十八回 固天爵谋计设诛 张乐行克敌回师 第四十九回 天欲飞霜练勇刀 云将作雨圣兵血 第五十回 周天爵沙场点兵 李鸿章城郊决战 第五十一回 林丞相兵临蒙城 宋知县悬梁尽忠 第五十二回 圣兵雉河集访主 捻子张老家待客 第五十三回 三尺剑近赠真情 六千银远送假意 第五十四回 古地道兵民一心 亳州城叔侄二意 第五十五回 张凤山额头中弹 刘成忠屁股挨枪 第五十六回 陈玉成智取舒城 吕贤基沉身池塘 第五十七回 罗绡光白昼埋伏 李鸿章黑夜偷袭 第五十八回 龚得树诡秘备礼 周天爵终老官场 第五十九回 刘瀛阶网络八方 刘洪立活受千刀 第六十回 胡元炜献城升官 江忠源沉水悬尸 第六十一回 咸丰赠僧王宝刀 圣兵熬北方冬天 第六十二回 马昌台辱刘三姑 张元隆助罗春妹 第六十三回 天国招揽捻首领 联军驱逐知府兵 第六十四回 刘知县授计擒首 陆师爷上门说项 第六十五回 救饥童装神弄鬼 赌输赢死无完尸 第六十六回 员外郎捐银十万 曾国藩降官二级 第六十七回 张禹爵喜获铜人 苏添福怒惩鸨婆 第六十八回 联庄会救险搬兵 东兴集血戮逃亡 第六十九回 苏老天螳螂捕蝉 祝委员黄雀在后 第七十回 晴对雨众人上房 炮对枪举旗复仇 第七十一回 四路捻势如破竹 三圩寨各使战术 第七十二回 祝垲会哨三万勇 添福伤亡二千捻 第七十三回 张家店噩梦初醒 肖知州新官上任 第七十四回 罗春妹哭说援兵 苗沛霖笑谈新军 第七十五回 袁甲三坐堂审案 袁尘文隔窗偷听 第七十六回 称王好似初相识 迎送犹如拂微尘 第七十七回 联庄会孤掌难鸣 十八铺众志成城 第七十八回 山里人敬赠野参 罗绡光诚学书法 第七十九回 福济邀请李鸿章 督抚议论袁甲三 第八十回 占昭关假圣兵笑 夺含山李鸿章哭 第八十一回 一石双鸟官拜计 二官临门报恩人 第八十二回 评天国开考文武 拜义父求助北行 第八十三回 驯马人伯乐在世 李士钴凤雏显身 第八十四回 张禹爵逮废足人 陈思伯说扫北事 第八十五回 咸丰帝喜报红旌 林凤祥受审凛然 第八十六回 张禹爵围壕送饭 僧王爷开河水淹 第八十七回 昭寿绑架李素贞 文祥暗杀马超江 第八十八回 紫花信醒糊涂人 忠义宴成生死场 第八十九回 曾国藩奖授宝刀 陈玉成火烧水师 第九十回 袁尘文绝望悬梁 袁甲三褫职回京 第九十一回 老乐起誓折烟杆 捻子开班学文武 第九十二回 李士铦舌善游说 李四一粪便退敌 第九十三回 皇帝赐宴勤政殿 巡抚奏折黄河灾 第九十四回 西怀王中炮落马 日竹娃挨枪丢命 第九十五回 郑景华畅谈形势 张乐行制定条例 第九十六回 山西会馆聚五旗 共襄义举饮血酒 第九十七回 咸丰坐殿听陈奏 僧王驱马下刑部 第九十八回 刘铭传守株四房 李鸿章择势三山 第九十九回 一县之尊黔驴技 三千练勇鼯鼠胆 第一00回 张乐行布局攻防 李鸿章飞书劝降 第一一0一回 龚得树泥台诱敌 达凌阿马兵覆灭 第一一0二回 补天侯撞桌丢命 太史官夺城揽功 第一一0三回 攻王楼巡抚挂帅 出援手军师领兵 第一0四回 武隆额兵进中路 张乐行弃守雉河 第一0五回 麻种集征袍悲歌 夏邑城高台欢唱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回 道光帝阳寿已尽 皇四子承谕登基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1850年2月28日),躺身圆明园慎德堂的道光皇帝病笃,自知寿数已尽,遂召宗人府令定郡王载铨、御前大臣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恰亲王载垣、郑亲王瑞华、军机处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昌芝以及总管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文庆等十人前来,并命人取来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背后的锦匣,以便启封出示朱谕。然而,诸大臣没有一个敢上前接受。 原来,事先皇子奕沂的生母静贵妃已知朱谕内容是皇四子奕泞为继位人,为阻挠开示朱谕,她指使太监告诉众大臣不许接受锦匣。特别是季昌芝早明白静贵妃的意图,于是他带头不接锦匣,从中作梗。 道光这时说话虽然比较困难,但头脑仍然清醒,看到这一番情形,顿时大怒,抬手使劲地拍打床铺:“……外甥……你来启匣……” 僧格林沁急忙跪步上前,接锦匣;启封后,见里面有一份立储密谕,上面写着两行汉字: 皇六子奕诉封为亲王 皇四子奕泞立为皇太子 在后一行的汉字旁边,又书满文字样。 僧格林沁展示朱谕,且走到众人跟前,一人一人让他们看清楚。 “皇四子……奕泞着立为皇太子,望尔等大臣……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以国计民生为重,善恤其他……” “遵旨!”众人跪着齐声应。 道光把目光转向僧格林沁:“各地……多有匪患,江山……震撼……外甥……忠直不阿,谋勇兼备……社稷……有赖……还望……” 道光脸面爬上一丝微笑,缓缓闭上眼睛,须臾停止呼吸。 僧格林沁再也忍不住,大恸失声……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1850年3月9日),爱新觉罗。奕泞继得清朝第七--代皇帝,在太和殿正式即位,定来年新年号为“咸丰”。 没有多少时候,京城里的孩童嘴里却传出“一人一口赶干戈(咸),二主争山打破头(丰)”的儿歌。果然,咸丰登基不到一年,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l月11日)就有拜上帝会的首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率领众徒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造反,洪秀全称起“天王”,与大清皇帝咸丰争夺江山。 朔风“嗖嗖”刮着,像鞭子抽打着大地上的万物,天空中阴云在翻滚,隐隐可见。 紫禁城内景运门东北的奉先殿,建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这里类似民间的家庙,供奉着清朝历代帝后先人。各个牌位前的供桌上摆着丰盛的祭品,被一片香烟笼罩。在内务府掌仪司官的引导下,咸丰乘步辇出宫,到了奉先殿外门诚肃门下了步辇。导官引着皇帝人奉先左门,在殿阶下洗了手,来至太祖香案前。 咸丰燃上炷香一支、辦香三支,行三跪九叩,依次行初献礼、亚献礼,亲口朗诵自个儿写的祝文:“满洲先世、列祖列宗:本族源远流长,天资超类。先辈功高日月,德满九州。巍巍大清江山,风景如画。值此吉日,拜谒祖宗……”接着,他闭上眼睛默祷,“祈盼上天垂怜,佑吾大清江山!如今国家灾荒多达一百零八州县,饥民如流,国库日空。更有南蛮长毛猖獗,白莲教滋事,洋夷外族提出扩大通商口岸……” 回到养心殿南书房,咸丰心情好了一些。自从登基,他的书房便搬到了这里。南书房原是道光读书的地方,这儿的每一陈设都留有先帝的印迹。咸丰是个多情重义的入,面对这些父皇早年使用过的物品,读过的书,他顿生对父皇的怀念……咸丰接过小太监奉上的茶盏,呷了一口茶水,身上感到暖和好许。 即位登基之后,才二十岁出头的咸丰皇帝踌躇满志,想把摇摇欲坠的大清江山重新稳固。闻听广西太平军起事,他并没有感到恐慌,相反,心中甚至生出一种渴望:新登基的真龙天子,惟恐天下不乱,天下大乱方能显出自个儿的英雄本色;平定四方,一统天下,美名流传千古,那才是苦苦企盼与向往的。他在老师杜受B的建议下,把从中作梗,带头不接受朱谕锦匣的侍郎季昌芝贬去异地任职,把结党营私、罔恤国是的三朝元老大学士穆彰阿“从宽革职,永不叙用”,把在鸦片战争中妥协卖国的两广总督耆英“降为五品顶戴”员外郎;提拔赛尚阿、纳尔经额为协办大学士,继又拜为大学士,以助拨乱除弊,重振朝纲。另起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剿平太平军。 “下雪了!”小太监惊喜地细声叫出口。 咸丰倏地抬头望去,只见稀稀落落的小雪正被风从那扇半开的小窗户送进来。他淡眉下的两只大眼睛顿时亮了许多,似有了一种预感:这场雪后会风调雨顺,剿平洪秀全的战事也会很快得胜。 御案上一对碗口粗的搽金红烛吐着光亮。 咸丰翻开一封奏折,内容是:原顾命大臣之一的侍郎季昌芝被派任闽浙总督,到任后不久即生病暴亡。咸丰苍白的倒三角形的脸上现出一丝微笑,提起一管“万年青”,打开笔帽,笔端探进金瓯用酒润湿,在案旁的吉祥炉上熏一下,再蘸上朱墨。他略一沉思,批了“不恤典”三字。P1-3 后记 对于捻军资料的接触,是在我上中学的一九六九年,那时还在“文革”中,意外见到废品回收站里有两本破旧的《捻军》资料,我花了一角七分钱买它回来,由此开始,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我。两本《捻军》资料使我“快意之事莫若此”;萌芽于心,酝酿启念,决计“市隐为志”、“下帷发愤”写作《捻军》。抱着“成之无名,不成无损”的态度,心闲着笔。 想依照《三国志》写一部《三国演义》谈何容易!手头上的两本《捻军》资料只是粮仓一粟。《捻军》的“《三国志》”在哪里呢?好在“文革”在一九七六年结束了,解禁的各家图书馆成了我的“《三国志》”……寻觅资料的日于是长期的、艰苦的、难忘却的。 为了写好心中的《三国演义》——《捻军》,我多次按图索骥,去捻子的家乡寻根溯本,收集捻军文物,与田野冬闲的捻子后代们,在场角檐前,笼袖曝日,家长里短,倾谈为乐……归起来说,花费在“粗糙贫薄、衣饰屋宇”上的“研究”,大大超过着笔。 一九八八年年底,我调入报社工作,次年正式动笔写《捻军》的上部《兴起篇》,没想吃了“记者”这碗饭,“不务正业”的时间就少了,断断续续写了十年,几易其稿,终于“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荚”,成了现在的九十多万字。 出版过《张乐行评传》、《晚清枭雄苗沛霖》、《曾国藩传》等专著的捻军史学专家池子华先生(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看了拙作《捻军》部分章节后,来信鼓励道:“大稿先睹为快,我一口气读完,感觉不错;史实、人名、风俗习惯,准确无误,实属不易,佩服。”并将拙作转给安徽省滁州市文联主席、捻军史专家吴腾凰老先生。 吴腾凰老先生是蒙城人,六十年代曾与著名捻军史专家江地先生一道调查捻军史迹,有许多捻军史学作品问世。他给我来信提出宝贵意见和热情指教,并且勉励说: 我佩服的池子华博导转来先生您给他的信和尊作“周天爵招抚张乐行”部分,他让我“过目”,甚慰。我和子华同是喝涡河水长大的,他在涡河上游之滨’我在涡河下游蒙城西阳集之南,上下不过百里。我们从孩提时代起就会唱“咸丰二年半,家家都打齐头钐”和“跟着张老乐,有吃又有喝”之类的歌谣;就听老人讲述大捻子打捎的故事。在中学时代和大学时代,总希望有人能将这一历史活话剧写成小说或搬上银幕,让有情亦无情的历史记住他们……可数十年来,我们的文友不是记载歌谣、故事,就是写点自然主义的戏剧、电影文学剧本,不能从更高的角度,哲学的思考去塑造捻子形象,启迪当代和后代人,时常让我们引以为憾事。今捧先生大作,虽然是一部分,就感到笔力非凡。您对历史环境、历史词汇的掌握,对人物个性的把握,对人物思想的演进都考虑得十分周到。由此,我认为您有把握将捻子的悲壮史诗描绘出来,我愿尽我的微薄之力,尽捻子后代的一点心血为您的尊作问世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山东文艺出版杜资深编辑董乃德先生看了拙作《捻军》,来信道: 从中可以感觉到您对这段历史的深入研究,史料翔实,人物的塑造和把握都颇见功力,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地的风俗民情、清时官场礼仪,徽班社戏、行营会哨等细节的描写都极精到,经得起史学界人士的推敲。看得出,您的创作态度是谨严的,不同于一般通俗的“戏说”之类,可以相信,这部作品对捻军起义这段历史的表现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足以在文学作品中填补晚清农民起义历史的一段空白。因此很具有出版价值。 吴腾凰老先生得眼疾来沪医治,病床上还非常关心拙作《捻军》,特别对拙作中引用“捻军歌谣”嘱咐再三: 在一九九九年八月安徽涡阳召开的全国捻军史学术研讨会上,我和池子华都提出,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沪版和皖版两本《捻军歌谣》里有一些 今人的仿作混迹其中,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捻军研究学会会长任锋先生正在对捻军歌谣鉴别和考释,我设法请他给你寄一本初稿…… 话后没几天,果真收到任锋会长的信和从涡阳寄来的《捻军歌谣考释》(初稿)。从信里才知道任锋会长并不在涡阳,而是委托别人代寄的书。令我非常感激! 同样令我非常感激的还有上海的太平天国史学专家盛巽昌老先生,他是拙作《捻军》未出版前的“整本”审读者。盛巽昌老先生曾出版过《太平天国职官志》、《太平天国文化大观》、《太平天国十四年》、《水浒黑白绰号谭》等著作,有很高的名望,他百忙中花费时间无私地赐予我《读后意见》: 作者非常熟悉捻军人物,但也忽略若干常识,特别是太平天国方面。此类问题,其实在历史小说中,如张笑天的作品中经常遇到,此处从精益求精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八条)意见…… 明朝的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说心里话,在平常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想就“写书”找人交流是很困难的事。令我喜出望外,竟然获得花钱也买不来的《读后意见》,这对一个写书人是十二分的宝贵啊!那天,我从出版社李伟国、许仲毅两位老师手上有幸取到盛巽昌老先生的《读后意见》,回家后将它敬置在书案上,规规矩矩燃上香,叩了一个响头。 池子华、吴腾凰、董乃德、任锋和盛巽昌五位先生之赐,此恩甚重!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当然与他的天赋有关,而天赋与识拔之间又存在着谜一样的关系,这是让数千年来中国士人困惑、关注、喜悦的不变的主题。因此,钟子期死而俞伯牙砸琴断弦,终生不再奏曲;诸葛亮去世而李严认为自己不会再获重用,终于自刎;因此,韩退之极其沉痛而深刻地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竟然使千百年来中国士人唏嘘感叹,铭刻在心。 现在,虽说我压根儿谈不上是成功的人,但拙作《捻军》的命运使我有幸认识了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李伟国教授,认识了这位敦煌学者和宋史专家;也有幸认识了责任编辑许仲毅老师。我们从没有饭局上一觞一饮,题外闲话二三言;他们留给我的是文人身体力行和工作中的才气与激情。甚感可亲可近! 我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并不因为她是一首完美无缺的牧歌。相反,倒因为她像波澜壮阔的大海;有激流,也有缓流;有朝阳,也有风暴;有汹涌澎湃之势,也有平静如镜之时。拙作《捻军》也肯定不是一首完美无缺的牧歌,它只是我所能做到的与我所应该做到的。写作此书,参考了前辈学者们大量的成果,只是由于文学读物的出版要求,无法一一详细注释说明,只能以参考书目与文献的方式列出,也有的无法列出,在此深表歉意! 在这里,我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是父母给了我来自祖先遥远的血管里的神秘力量!感谢家人对我写作的长期关心!感谢安徽涡阳的张治业、冯俊敏、朱传林,蒙城的彭超勇,合肥的薛鸿,南京的李铮,石家庄的吴昱苒,上海的孙庆桐、杨兵虎、汤国庆、曲传久、朱鸿召、刘芳、刘明等朋友对我收集捻史资料的大力支持!谨此一并致谢曾经关注过拙作《捻军》的朋友们! 史清禄 二00五年秋于上海乐书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