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玛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挪)乔斯坦·贾德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的另一位同伴是比尔;我想他应该也提过他的姓,但我一转头就忘了。他已经五十好几,来自加州的蒙特雷市,他显然是个由年轻人负责供养的退休老人,手头宽裕,追求冒险。我很快为他勾勒出一幅图形,他是个典型的北美个I生代言人,也就是毫无限制地、尽其全力体验世上的所有欢娱,而没有配偶、子女或密友之类的社会关系让他分心。比尔有点像个孩子。我记得,当时我想到有些人从来都不会长大,只是变得非常有钱——往往也非常年迈。

来接我们的是个英国人,自称约翰。他身形壮硕,大约六十开外的年纪,不穿鞋至少也有六尺三时高,一头灰色的头发,以及已经接近纯白的两旁鬓毛。后来我才晓得他并不是马拉福的员工,而只是和我们一样的观光客。因为园主正忙,所以他主动来接我们。他似乎很想赶紧认识新的客人。

汽车不久便行过乡间小路,朝马拉福植物园驶去,我对当地的美景惊诧不已。该植物园内有十座茅屋,还有一栋总馆,散布在一座老旧的椰子农庄里。这些茅屋,在他们岛上被称为“布尔”,都建在山脊上,在茂密的丛林和摇摆的椰子树之间,俯瞰着大海。因此几乎无法从一座茅屋远眺另外的一座,或至少遥望别人的门。总馆的建造方式比较像是岛上传统的社区活动中心,墙壁四面开放,挑高的山形屋顶上盖着棕榈叶。它壮观的木头地板上有一个可以作为接待区的空间,有酒吧和餐厅,名称是响亮的“瓦纳纳福”,还有一片宽广的舞池。

在登记进入旅馆的手续完成之后,我们在酒吧里一一接受欢迎,被献上椰子,外加一个绚丽的芙蓉花圈和一根草。我们坐在那里闲聊,而马拉福那天早上必须上班的人一一来向我们问好。“布拉!”他们说,“布拉!”在斐济群岛,人们经常将这句土著问候语挂在嘴上,以至它几乎已经成为一句口头禅。但比起大多数其他语言的相对文字来说,它的意义更为广泛。“布拉”可以代表的意义从“嗨”、“哈罗”和“日安”,到“你好吗”、“好好玩”和“再见”等等。

每一个人都知道我叫“法兰克”,比尔是“比尔”,罗拉是“罗拉”。仿佛在过去的几个星期以来,整个地方的人都没有事做,只是全心全意准备迎接我们的到来,让我们觉得像是精英一样特别。我们来到马拉福是打算涤净自我,重生成为一个全新的个人。比尔发现斐济文的“马拉福”意指“宁静详和”,罗拉则是想找个最合适的地方,去看看该岛名闻遐迩的鹦鹉。

有人陪我经过一座游泳池,穿越棕榈丛,到布尔三号,片刻之后,我在阳台上坐了下来,望着大海,满心虔敬地品尝那今日世界已然寥落的自然珍宝。我指的是宁静—一人类这个种族基本上已经将它完全根除。

我终于又站在陆地上,虽然我实在无法感觉到自己已经确实降落,真正把那班飞机抛诸脑后——即使我已经确知,飞回纳地的班机上一定会有我的位置。我还处于一种坐立难安的恐慌之中,我相信自己永远无法摆脱这种精神状态。感觉起来像是我在享用一杯冒着泡沫、令人兴奋的透明酒精,但是心里明白,这回它绝不会离开我的身体。

我听过医生变成忧郁症患者,登山的人患了惧高症,牧师失去他们的信仰。我也一样惨。我是个古生物学家,结果却怕起了骨头。我是个动物学者,却无法接受自己也是动物的事实。我是进化生物学家,却发觉很难忍受自己在地球上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有半生的时间在检视哺乳动物残留的骨骸;带着穷根究底的热情,我将自己完全投入分析死去的动物残骸,而今我竟已经滋生出一种几近恐慌的恐惧感,因为总有一天,我也会把我自己的一小堆骨骼,存到我所耽溺的同一群素材之中。我觉得自己已经破产,但是谈不上像是着魔一般,只是出现了绝对直觉的觉醒。释迦牟尼佛见到一个病人、一个老人及一具尸体。我在孩提时代便误打误撞地遇到一只森林里的小鹿尸体,而今——在纳地到马提一段惊险万状的飞行之后一旧伤再度见光。

再一次,我将长长的影片转回到四十亿年前地球生命开始的时刻。我看的是自己的历史,我自己的祖先,而不只是我和那活在几亿年前的,小小有如哺乳动物一般的爬虫类之间的关系。而是要再往前,回到原始的爬虫类,两栖类,肉鳍鱼,无脊椎动物,并回到全世界第一个活着的细胞。我不仅是一个活在几亿年前,像哺乳动物一样的爬虫类的后代,同时我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有着那么古老的基因。无论以细胞分裂,或是以生物化学转换流程,甚至以分子生物学来说,我都是未曾中断的长链中最后的一环。我逐渐明白,我的构造原理和那简单的单细胞有机体并无二致,它终究是我的祖先。严格说来,我只不过是一枚细胞的殖民地——一个重要的分别是,我的细胞比培养皿内的细菌更容易进行合纵连横的工作,它们的分化也比较大,因此比较能够进行较为激烈的责任分担。但是我,一样是个别细胞所形成,而且它们各自都是根据一个较低层次的共同起源,即遗传密码一那个杰出的计划,它埋藏在我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里。单是遗传密码本身就代表着好几亿年来各种细微改变的累积,是轻率的核酸不经意的戏耍玩弄。然而就基因来说,我不过是完全相同的两个细胞所完成的巨型结构。至于这些超无性细胞繁殖系统是如何彼此联系?甚至是如何为了整体的最大利益而开启与关闭自己的基因?这是地球上的—个重大谜团。

P38-40

目录

解开人类生存之谜/傅佩荣

序曲

给薇拉的信

最后一眼最珍贵

没人要猜的谜语

进步的两栖类

喂蚊人与壁虎

悲戚的灵长类

热带高峰会

橙鸽

二分之一的悲伤

雏菊

侏儒与神奇肖像

逻辑怎能包容矛盾

后记

箴言/傅佩荣译

序言

经过一百五十亿年的等待,我终于要动笔写这篇文章了。原来从创造宇宙的大爆炸开始,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就我眼前的这一件事。仔细读完贾德的新作《玛雅》之后,我很难想到不同于上述所说的开场白。

《玛雅》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是带有悬疑色彩的爱情小说,还是深寓哲思趣味的散文随笔?或者,是探讨生命起源以至人类演化的科学著作,还是关心永恒并且触及来世与轮回的宗教假设?正确的答案是:以上皆是。如果再加上解说西班牙画家哥雅的玛雅画像的神奇轶事,内容就更完整了。

这简直是个万花筒啊!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德魔术般的手法。

太平洋探险队的最后一站是斐济群岛中的塔弗尼岛。这里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所经之处,新的千禧年将会在此露出第一道曙光。法兰克是探险队的一员,专业的生物学者,但是心中常有对永恒的渴望。时间是一九九八年十一月间,西班牙国家电视台派了安娜与荷西,来这里拍摄有关迎接千禧年的背景报导。这一对恋人之间的对话非常特别,好像是背诵古老的箴言,其中蕴藏了某些洞识,但却又不是一目了然的。法兰克的好奇心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法兰克从此时开始的所见所闻与沉思冥想。他将这一切写成一封长信,寄给因为女儿过世而与自己分居的太太薇拉。在陆续写下这封信的过程中,他与薇拉相聚又复合,而安娜与荷西的故事也在经过高潮迭起的剧情之后,得到圆满的结局。

“玛雅”一词使人眩惑。我们可以找到一连串与它发音相同的词。南美洲的“玛雅”古文化已经是历史陈述;而印度教的“玛雅”观念依然通行,它是幻象或面纱,遮蔽了真实界,使人们的觉悟显得格外困难。接着,安娜的家族名字正是“玛雅”,源自一个吉卜赛祖先:而这一系列祖先之中,也许有一位叫“玛雅”的女子,曾经提供了姣好的面貌,让画家哥雅画成了名作。安娜长得酷似画中的玛雅,以至常有入觉得她面善。这是遗传基因的巧合?还是轮回转世的例证?

法兰克是生物学者,在研究生命演化的现象时,偶尔会觉得自己像是“当今的达尔文”。既然如此,本书中有关生物演化的观点难免层出不穷。譬如,宇宙的存在是由一百五十亿年前的大爆炸所造成的,但是一直要到四十亿年前才有生命出现,接着是六亿五千万年前像地鼠的生物,演变到三亿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两栖类,最后,人类成功地出现,不过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想到人生不过数十寒暑,而整个酝酿与准备的过程竟然如此漫长及繁复,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忽略这个问题,就会面临旅店中的壁虎对法兰克的质疑:人的大脑多了一些东西,具有理解能力,但是却因此遍寻不着生命意义,以致要靠酒精来麻醉自己吗?人这个物种只会制造借口、寻找掩饰,凡事都要经过伪装吗?当然,壁虎在演化路径上是人类的前辈,在法兰克笔下,则代表生物对人类提出不解之处。它对法兰克说:“我是你的双胞胎兄弟,代表你的规矩。”意思是:人与其他物种是同源的,但是人的某些行为显然有违一般生物所遵循的规矩。这其中当然包括科技发展与生态破坏。本书结语有一段是:“因此,保留此一星球的生存环境,不仅是全球的责任,并且也是全宇宙的责任。有朝一日,黑暗可能再度降临。而这一回,上帝的神灵将不再浮现于水面。”

这段话提及了“全宇宙”与“上帝的神灵”,正好是我们转向哲学省思的坦途。在此,书中角色暂时退居幕后,因为他们以各种方式表现的,其实是作者贾德的观点。以下稍加引申说明。

首先,关于宇宙的起源,要问它是上帝所造,还是自己恒存?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家,比较偏好“自然神论”,亦即:上帝创造宇宙之后,放手不管,让它自己去发展。这种看法与当代科学界所宣称的大爆炸理论是可以相容的。它一方面不必否定上帝存在,同时又维护了宇宙的自主性。于是,人类可以认为自己是上帝造的,只是方法变成长期的演化。

演化的目的是一般入的意识。人有意识,就好像宇宙终于张开了眼。人观看万物的眼,正是宇宙观看自己的眼。这里贾德借用的是黑格尔哲学:上帝是无限精神.人是有限精神,由于精神的本质必须活动(因为完全死寂的是物质),所以无限精神是创造了有限精神,好让后者可以回归自己。回归的方法是充分发挥意识的作用,使精神可以经由艺术、宗教与哲学,走向绝对精神的领域。贾德没有详细介绍上述内容,但是在字里行问提醒大家:新的千禧年到了,人类尚在成蛹阶段,如何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蝴蝶呢?除了展现心灵的潜能,提升精神的境界,此外别无出路。

另一位哲学家的身影也依稀可见,那就是法国的德日进。德日进把达尔文的演化论、柏格森的创化论,以及他的天主教信仰结合起来,说明了生物进化的轨迹与人类未来的正途。关键在于人类跨越过了“反省的门槛”,展现了可贵的自我意识,可以思考、判断、设计与抉择,然后有能力带领宇宙的演化走上正确的方向。这方向就是:由自我意识推扩为“我们”意识,转化为“爱”的行动。他说:“在我看来,地球的整个前途,正如宗教,系于唤醒我们对未来的信念。”

贾德提醒我们:科学的年代已经接近“闭幕”阶段。人类透过科学研究所能知道的,大概都已经知道了,所能做到的,也做得差不多了。难道下一步真的是要强力介入宇宙的演化行程,弄得天翻地覆,以致“黑暗之日”再度降临吗?我们面临了生命转弯的地方,那么何不放松心情,减缓脚步,对古老的宗教启迪与哲学智慧,重新燃起请益的热忱。说不定这才是解开人类生命存在之谜的契机!

相较于贾德的成名作《苏菲的世界》来说,这本《玛雅》适合所有具备成熟思考能力的入阅读。其中的哲学分量固然不轻,但是作为主导线索的却是今日流行的生物学知识。哲学与生物学的聚焦之处,正是“人生有何意义?”这样的大问题。《玛雅》中有一句箴言回荡在字里行间:“创造一个人得花上几十亿年。而魂飞魄散却只在转瞬之间。”因此,人应该珍惜此生。珍惜的极致,就会像本文的开场白所说的了。

谈到箴言,就是安娜与荷西口诵的那些语句。箴言共五十二则,原本写在五十二张扑克牌上,在玛雅家族中流传。相关的这一段故事是全书最悬疑的部分,而这些箴言究竟说了些什么?说出作者对宇宙起源、生物演化、人类意识浮现等重大问题的看法。每一则箴言都值得省思再三,合而观之,则是浩瀚澎湃的史诗。读来使人心胸开阔,觉得人类与全部生物、整个宇宙都极为亲密,接近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意境了。

《玛雅》若是一本单纯的小说,也许会引起一阵阅读风潮,若是一本哲学著作,也许会受到学者的讨论。现在它兼具两种特质,相信将会带动整个社会的求知欲,促使大家关心一些属于根源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的、单一的或标准的答案,但是只要想到它们,就会帮助自己的心灵变得比较沉淀、比较稳重、比较内敛,因而也可能以更清醒的意识品味自已的生命。

内容推荐

在南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上,痛失爱女的生物学家法兰克,遇到一对西班牙籍的神秘夫妻。他们以一种箴言式的语言交谈,听来直击心灵却又难以理解;更奇异的是,妻子安娜有一种惊人的美,每个见到她的人都觉似曾相识,可是都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

《玛雅》以生物学与哲学聚焦人生意义,在永生与必死之间,天使与蟾蜍之间,抒发人类对于永生的憧憬及对生命永不妥协的渴望。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是带有悬疑色彩的爱情小说,还是深寓哲思趣味的散文随笔?或者,是探讨生命起源以至人类演化的科学著作,还是关心永恒并且触及来世与轮回的宗教假设?全书以生物学与哲学聚焦人生意义,在永生与必死之间,天使与蟾蜍之间,抒发人类对于永生的憧憬及对生命永不妥协的渴望。

  作者乔斯坦·贾德保持一向的作风,除了一颗赤子之心,在故事中注入哲学的思想让人堕入扑朔迷离的故事之馀,也不断反思人生的问题,发人深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