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闽梦影(名家散文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叔同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名家散文经典之一。该书立足李叔同出家前后所做的文章,收录他在音乐、雕塑等方面的艺术心得、与友往来书信以及出家后奔波于各寺间所做的演讲、讲辞,几乎涵盖了他一生的思想变化历程。书中大师“直把杜陵呼小友”的挥洒自如与出家后“誓度众生成佛果”的普济胸怀,让他的文章各有千秋,数分秋色。

内容推荐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指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作词的这首《送别》犹在耳畔回荡,而他本人早在1942年就“送别”了这个世界。

但李叔同的惊世一生不得不让所有人为之惊叹:他“二十文章惊海内”,融音乐、雕塑、绘画、文学、篆刻、书法于一身,却于1918年,舍家弃业,皈依佛门。

《南闽梦影》立足李叔同出家前后所做的文章,收录他在音乐、雕塑等方面的艺术心得、与友往来书信以及出家后奔波于各寺间所做的演讲、讲辞,几乎涵盖了他一生的思想变化历程。书中大师“直把杜陵呼小友”的挥洒自如与出家后“誓度众生成佛果”的普济胸怀,让他的文章各有千秋,数分秋色。

目录

风风雨雨忆前尘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南闽十年之梦影

断食日记

西湖夜游记

改过实验谈

改习惯

行脚散记

弘一大师最后一言——谈写字的方法

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最后之

人生之最后

不如归去归故山

晚晴集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授三归依大意

敬三宝

常随佛学

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

净宗问辨

为性常法师掩关笔示法则

律学要略

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

佛法大意

药如来法门略录

佛法十疑略释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学习初步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心地光明一笑呵

致刘质平(不可交寻常之友)

致刘质平(宜注意者)

致夏丏尊(代购水笔)

致夏丏尊(七秩寿联)

致夏丐尊(父病日剧)

致印心、宝善大和尚(遥忆法座)

致李圣章(剃发出家)

致李圣章(行旅之费)

致旧师子民、旧友子渊、彝初、少卿、钟华

诸居士

致夏丐尊(衰病之由)

致刘质平(四联句)

致刘质平(商定船室)

致瑞今法师(办小学之意)

致刘质平(青岛)

致刘质平(遗嘱——印书)

致仁开法师(退而修德)

致寄慈、刘质平(减少通信)

致圆净居士(自之著作)

致奉若居士(食物之事)

弘一法师绝笔

致夏丐尊(闽中平静)

致刘质平(遗嘱)

亦俗亦佛论长物

呜呼!词章!

《二十自述诗》序

图画修得法

水彩画略论

石膏模型用法

《李庐印谱》序

《诗钟汇编初集》序

《李庐诗钟》自序

《城南草堂笔记》跋

《国学唱歌集》序

《音乐小杂志》序

为杨白民书座右铭跋

《朱贤英女士遗画集》题辞

赠夏丐尊篆刻题记

《李息翁临古法书》序

胡寄尘编《四上人诗钞》题记

晚晴院额跋

《华严集联三百》序

过化亭题记

《护生画集》题赞

《淡斋画册》题偈

竹园居士幼年书法题偈

净峰种菊临别口占

灵岩山印光真达二老像题词

马冬涵居士三异图题偈

永春郑翘松居士《卧云楼诗存》题偈

王梦惺居士文稿题赞

《药师经析疑》回向偈

受赠红菊报偈

临灭遗偈

附录

弘一法师之出家(夏丐尊)

两法师(叶圣陶)

怀念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纪念弘一法师(朱光潜)

试读章节

人生之最后

岁次壬申十二月,厦门妙释寺念佛会请余讲演,录写此稿。于时了识律师卧病不起,日夜愁苦。见此讲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摒弃医药,努力念佛。并扶病起,礼大悲忏,吭声唱诵,长跽经时,勇猛精进,超胜常人。见者闻者,靡不为之惊喜赞叹,谓感动之力有如是剧且大耶。余因念此稿虽仅数纸,而皆撮录古今嘉言及自所经验,乐简略者或有所取。乃为治定,付刊流布焉。

  弘一演音记

第一章 绪言

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人生最后一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今为讲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第二章 病重时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弘一法师所书之字幅寿未尽,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忧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病未重时,亦可服药,但仍须精进念佛,勿作服药愈病之想。病既重时,可以不服药也。余昔卧病石室,有劝延医服药者,说偈谢云:“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谓大错。”因平日既信净土法门,谆谆为人讲说;今自患病,何反舍此而求医药,可不谓为痴狂大错耶!

若病重时,痛苦甚剧者,切勿惊惶。因此病苦,乃宿世业障。或亦是转未来三途恶道之苦,于今生轻受,以速了偿也。

自己所有衣服诸物,宜于病重之时,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所言供养经像等,则弥善矣。

若病重时,神识犹清,应请善知识为之说法,尽力安慰。举病者今生所修善业,一一详言而赞叹之,令病者心生欢喜,无有疑虑,自知命终之后,承斯善业,决定生西。

第三章 临终时

临终之际,切勿询问遗嘱,亦勿闲谈杂话。恐彼牵动爱情,贪恋世问,有碍往生耳。若欲留遗嘱者,应于康健时书写,付人保藏。

倘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则可顺其所欲而试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须强为。囚常人命终之前,身体不免痛苫。倘强为移动沐浴更衣,则痛苦将更加剧。世有发愿生西之人,临终为眷属等移动扰乱,破坏其正念,遂致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又有临终可生善道,乃为他人误触,遂起麒心,而牵入恶道者,如经所载:阿耆达王死堕蛇身,岂不可畏。

临终时,或坐或卧,皆随其意,未宜勉强。若自觉气力衰弱者,尽可卧床,勿求好看勉力坐起。卧时,本应面西右胁侧卧。若因身体痛苦,改为仰卧,或面东左胁侧卧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强制。

大众助念佛时,应请阿弥陀佛接引像,供于病人卧室,令彼瞩视。

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轮班念,相续不断。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须问病人,随其平日习惯及好乐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随默念。今见助念者皆随己意,不问病人,既已违其平日习惯及好乐,何能相随默念。余愿自今以后,凡任助念者,于此一事,切宜留意。又寻常助念者,皆用引磬小木鱼。以余经验言之,神经衰弱者,病时甚畏引磬及小木鱼声,因其声尖锐,刺激神经,反令心神不宁。若依余意,应免除引磬小木鱼,仅用音声助念,最为妥当。或改为大钟、大磬、大木鱼,其声宏壮,闻者能起肃敬之念,实胜于引磬、小木鱼也。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此事必须预先向病人详细问明,随其所好而试行之。或有未宜,尽可随时改变,万勿固执。

第四章 经命终后一日

既已命终,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动。虽身染便秽,亦勿即为洗涤。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紧。惟望广劝同人,依此谨慎行之。

命终前后,家人万不可哭。哭有何益?能尽力帮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实益耳。若必欲哭者,须俟命终八小时后。

顶门温暖之说,虽有所据,然亦不可固执。但能平口信愿真切,临终正念分明者,即可证其往生。

命终之后,念佛已毕,即锁房门,深防他人入内,误触亡者。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谆嘱,切记切记)。因八小时内若移动者,亡人虽不能言,亦觉痛苦。

八小时后着衣,若手足关节硬,不能转动者,应以热水淋洗。用布搅热水,围于臂肘膝弯,不久即可活动,有如生人。

殓衣宜用旧物,不用新者。其新衣应布施他人,能令亡者获福。

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坟。此等奢侈事,皆不利于亡人。

第五章 荐亡等事

七七日内,欲延僧众荐亡,以念佛为主。若诵经、拜忏、焰口、水陆等事,虽有不可思议功德,然现今僧众视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实益。《印光法师文钞》中屡斥诫之,谓其惟属场面,徒作虚套。若专念佛,则人人能念,最为切实,能获莫大之利矣。

如请僧众念佛时,家族亦应随念。但女众宜在自室或布帐之内,免生讥议。

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回向普及法界众生,则其功德乃能广大,而亡者所获利益亦更因之增长。

开吊时,宜用素斋,万勿用荤,致杀害生命,大不利于亡人。

出丧仪文,切勿铺张。毋图生者好看,应为亡者惜福也。

七七以后,亦应常行追荐以尽孝思。莲池大师谓年中常须追荐先亡。不得谓已得解脱,遂不举行耳。

第六章 劝请发起临终助念会

此事最为切要。应于城乡各地,多多设立。《饬终津梁》中有详细章程,宜检阅之。

第七章 结语

残年将尽,不久即是腊月三十日,为一年最后。若未将钱财预备稳妥,则债主纷来,如何抵挡。吾人临命终时,乃是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为人生最后。若未将往生资粮预备稳妥,必致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多生恶业一齐现前,如何摆脱。临终虽恃他人助念,诸事如法,但自己亦须平曰修持,乃可临终自在。奉劝诸仁者,总要及早预备才好。

1933年1月于厦门妙释寺讲

P43-46

书评(媒体评论)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其谢与缺,罔非自然。至人参化,以入涅槃。此境胜美,亦质亦玄。

悲欣交集,遂与世绝。悲见有情,欣证悼悦。一贯真俗,体无差别。嗟哉法师,不可言说。

——叶圣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