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本身就是行动,语言本身就是社会行为,语言本身就是人家关系,我们不能不研究语言社会功能。本书是语言学与文学、美学、史学等等方面的多学科性雅俗共赏的读物,作者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最浅显的话说出学术研究的成果。熔学术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对男女老少各色人等都有好处,都可一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会说话就是财富--王希杰语言随笔选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 秦旭卿 |
出版社 |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语言本身就是行动,语言本身就是社会行为,语言本身就是人家关系,我们不能不研究语言社会功能。本书是语言学与文学、美学、史学等等方面的多学科性雅俗共赏的读物,作者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最浅显的话说出学术研究的成果。熔学术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对男女老少各色人等都有好处,都可一读。 内容推荐 本书共选文85篇,分为五部分。进入本集时未曾发表的有30 篇。 从书中,你可领略到作者过人的学、识、才:丰富渊博的知识,洞幽察微的眼光、挥洒自如的才情。 你可见识到作者所揭示出的说话之情、理、法:情景与情趣,道理与条理,法则与方法。呈现了语言的原生质态,在语言的各级单位——音素、音节、语素、词、短语、句子、篇章中。 目录 前言 一 会说话就是财富 曹子建、崔巨伦及其他 强词夺理之理 贾政的口才和耳才 《红楼梦》内外谈 《红楼梦》修辞短话 呆霸王呆不呆——受众和效果 答话的规则和偏离 反驳的技巧 语不惊人死不休 真真假假的艺术 “英雄”和“竖子” “拜佛西天”解 敬辞与谦辞及骂人话 李白左思优劣论——说写作中的快与慢 汉字的笑话和学问 “黑、漆、七”和高涣之死及语言联想 黄犬奔马句法工拙论补 二 对称和潜词 反成语 迷你,迷你,迷你 “我”和“我们” 瓜子和非瓜子 说“托” “肥肉”的双重“人格” 哗众取宠的“男保姆” 望X 波霸 吹牛拍马:吹牛皮和拍马屁 没有骂人功能的骂人话 地名中的语言学和历史学 “减肥”和“瘦身” 奶茶 量词的魅力 三 并列转义和异类并列 同形异义说略 词性、结构和意义 语词的同义与多义 主语和施受 歧义和模糊 代词的奥妙 眼睛和“看” “落花生”和“花生” 肉夹馍馍夹肉 “老外不外”析 “鸡公”与公鸡 国名混用中的道理 “杀手” 何谓“饮食男” 摩托车修理配件 说“你请坐” 四 词序和修辞 语序和修辞 句式和修辞 上下文和修辞 潜义和修辞 潜意识和修辞 繁简与整散 借代换位 比喻短话 返源格 双关和歧义 曲解与误解——黄旭初扫他妈的墓 对称反射法:造词与转义 说“良辰美景一布登天” “中国的土豆”和“美国马铃薯” “实话实说”和“实话虚说” 名称的艺术 五 萧衍与蔡撙 盗泉与邪蒿 拆字组字 贾皇后、假皇后和姓的得失 马骡之辨 东家之子美丑辨 语文生活中的无理取闹 “你先走先” “龙虎斗”说 东坡肉和广告诗 “王希杰,盖章” “奶贴”和偶发词 “我是谁” 口头语小札 言语生活长短录 如此“百位大师”和“老编纂家” 二汉教学和汉语保卫战的对话 咪咪公主 不可错过的美 修订后记 试读章节 国名混用中的道理 2000年4月19日的《扬子晚报》上写道: “一湖跨两国中、韩边界白头山巅有个火山口湖,称天池。这个湖泊为中朝两国共有。天池周围,由十六个险峰所环抱,朝鲜六峰,中国十峰。” 同一天的《参考消息》上我看了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3月21日的报道,原题为《冷战时代的和平使团在朝鲜边境地区的作用》。文章报道: “这间会议室横跨北朝鲜与韩国的边界线。” “去年九月,一名北朝鲜士兵叛逃到了韩国。” “他必须忍受北朝鲜和韩国一天将近二十四小时通过喇叭向对方发出的高声宣传,而且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监视之中。” “瑞典过去所做的维护朝鲜和平进程的承诺在多年前就显得有些怪异……”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1.这个半岛,叫做朝鲜半岛,不说“韩国半岛”。 2.两个国家分别叫做朝鲜和韩国。 按理说本来应当是: 朝鲜=北朝鲜+南朝鲜 韩国=南韩+北韩 但是,在朝鲜的立场上,则是朝鲜+南朝鲜。 在韩国的立场上,则是韩国+北韩。 冷战时代,社会主义阵营各国运用“朝鲜+南朝鲜”的说法,因为朝鲜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西方各国则喜欢用“韩国+北韩”的说法,因为韩国是他们的所谓“自由世界”的一个部分。 3.而“北朝鲜——南韩”的对立,是“朝鲜——韩国”的对立的扩展形式,各自加上一个表示方位的修饰语,因为朝鲜在韩国之北,叫做“北朝鲜”,而韩国在朝鲜之南,就叫做“南韩”。这正如中国古代的“西蜀”和“东吴”的对立一样,绝不是同时存在着两个蜀国和两个吴国。 现在来看上面的报道,问题在于: 天池横跨的是中国和朝鲜,绝不是韩国。说“中、韩边界白头山巅有个火山口湖”,不对。而且“中、韩边界白头山巅有个火山口湖”同下一句“这个湖泊为中朝两国共有”也是矛盾。这样表达,在作者是思维的混乱,起码是不严密,对读者,将可能产生误解。 后一篇报道中,标题是“朝鲜”,而正文中则是“北朝鲜”,而且一再将“北朝鲜”与“韩国”并列,从中性原则上说,当然是不妥当的。但是,这个不妥当是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作者是站在西方世界的立场上来报道的,以韩国为立足点的,所以韩国就是韩国,而朝鲜则习惯地说是“北朝鲜”,这个“北朝鲜”是“北朝鲜——南韩”式的“北朝鲜”,并不是“朝鲜——南朝鲜”式的“朝鲜”。“北朝鲜——韩国”的并列中的“韩国”是“南韩”的同义形式。 附白: 4月26日的《参考消息》上有一篇报道,题目叫做《跨出的第一步与遥远的第二步——朝韩首脑会晤评析》。而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的原题是《两个朝鲜,金先生会见金先生》。从修辞学的角度上说,应当承认,原题比中文标题要漂亮些,更加吸引人,更有趣味。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的是“两个朝鲜”,而不是“两个韩国”。但是,文章同样也是“韩国”和“北朝鲜”并列,而不是“韩国”和“朝鲜”,或者“北朝鲜”和“南朝鲜”,或者“北韩”和“南韩”。 这两个国家名称的混乱运用的背后,显然隐藏着作者的道理的。读者必须绕清楚这些弯子。而在绕这些弯子的时候,也是在训练着自己的思维。 P217-218 序言 1989年7月10日,正当盛夏酷暑,接到希杰寄来的书稿,好像吹来了凉风,我马上畅怀阅读起来。虽然时常有事打断,但不到两天就把它读完了。 前人论治史要有学、识、才,其实治哪一种学问不要这三样东西呢?读希杰这本稿子,就产生了这样一种观念:这本书稿就是这三样东西的结晶。 第一是“学”。希杰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博闻强记,我是早就知道的。他作学术讲演,连续七八天,不拿讲稿,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虽然由于方言关系(张志公先生说:“希杰除了普通话不好外,其他都好”),间有听不清的字句,但是总是座无虚席,从不会有人退出。这是由于他的讲演有扎实的内容吸引人。这本书稿同他的讲演有同样的风格。征引极其广博,古今中外,经史百家,社会自然,天文地理,甚至嬉笑怒骂,道听途说,无不随手拈来,便成佳篇。所引用的材料绝大部分是新的,第一手的,未被人引用过的,引人人胜,使人耳目一新。比如其中一篇《盗泉与邪蒿》就引证了唐朝李百药《北齐书》、唐朝李延寿《南史》、元朝脱脱《金史》、明朝宋濂《元史》等许多别开生面的材料,得出一个结论:要注意名与实的关系。全书无不是从古今事例生发开去,概括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这就可以看出作者宏富的学问根底。 其次是“识”。希杰有深厚的普通语言学理论根底,有学术胆略,善于和敢于提出新问题。他从不空口说白话,言必有据,但也不就事论事,必从事例中抽象、概括出一个道理来,使人受到启发。即使材料是人们所引用过的,也必发人所未发,对人有所启迪。所以有学生对我说:“读了王先生的书,人会变得聪明。”比如在《东家之子美丑辨》中,作者重提王若虚抨击宋玉的话: 宋玉称邻女之状日: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予谓,上二太字不可下。夫其红白适中,故着粉太白,施朱太赤。乃若长短,则相形者也,增一分既已太长,则先固长矣。而减一分乃复太短,却是原短,岂不相窒乎? 作者赞扬王若虚早就发现了“话语前提”(语言学界近年来才从西方引进的话语语言学的最新成果): 增加一分则长 前提:原先不长 增加一分则太长 前提:原先也长 减少一分则短 前提:原先不短 减少一分则太短 前提:原先也短 揩粉则太白 前提:原先就白 抹胭脂则太红 前提:原先就红 现在漂亮了 前提:原先不漂亮 现在更漂亮了 前提:原先也漂亮 春天到了 前提:原先是冬天 大姑娘了 前提:原先是小丫头 比猪八戒还丑 前提:猪八戒就丑 作者说,王若虚用实例说明一个古今一律千真万确大有用处的话语前提规则。但是这也有片面之处——忘记其他因素了。其实宋玉是用大夸张方法,不妨说,宋玉是“三段论者”: 原先:不长增半分:长增一分:太长 原先:不短减半分:短减一分:太短 作者说:“他只不过是省去一个中间环节罢了。因此我们一般读者,都同王若虚不一样,并不认为有两个‘太’字,就表示东家之女又高又矮,丑八怪,而相信她高矮绝对适中,恰到好处,美。”在王若虚以前,中国文坛几乎都相信宋玉的话,在王若虚以后,颇有人怀疑宋玉的话了。今天希杰用话语前提理论作出了科学辨析,评论公允,确是发前人所未发的。这非“识”而何? 再次,就是“才”了。读希杰的书是一种享受,无论是读他的专著,还是读一二千字的短文,你一接触它就被粘住了,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他才华横溢,文笔生动活泼,读他的著作“像吃鸭梨儿,又甜又爽口”(吕叔湘先生对流畅作品的比喻),又因为希杰是“以学术研究成果,用最浅显的话说出来,所谓深入浅出”(王力先生语)。所以希杰的这本文集,学术性和娱乐性熔为一炉,对男女老少各色人等都有好处,都可一读。 读希杰这本书稿,使我联想到著名作家秦牧的《艺海拾贝》和《语林采英》两本书。前一本专谈文艺理论,风行一时,影响极大;后一本专谈文学语言,1982年由上海和广东的两个出版社同时出版,影响虽稍次于《艺海拾贝》,但声势颇大,知名度极高。一般知识分子从中所获教益颇多,是有口皆碑的。我觉得希杰与人合写的《语言学——在你身边》可以与之比美,尤其是这本书更是这类读物的后起之秀。这是语言学与文学、美学、史学等等方面的多学科性的雅俗共赏的读物,在科学性、知识性和文笔——可读性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我个人以为,在这些方面至少不亚于前面提到的那两本书。我相信读到本书的同志都不会认为我这个看法是出于偏好。 希杰多次来信嘱我写序言作为友谊的纪念,现在我把读后感和盘托出以应命,请读者和作者不吝指正。 后记 此书出版15年了,当时遵照出版社的意见,书名改为《说话的情理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初版),现在改回来,仍叫《会说话就是财富》,王希杰先生说“我不怕俗”。他为何这么说呢?当时“时间就是金钱”虽然已经成为华南地区,甚至神州大地的流行语,但在湖南说这句话还是羞羞答答的。为了稳妥,索性避开它。“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现在可以大胆讲“会说话就是财富”了,虽然老老实实的写书人和编书人捞不到好多财富,也成不了大腕。 15年了,社会不断进步,希杰也不断进步,这段期间他笔耕不断,著作如林,但是此小书仍有价值,还常有一些人问到它,坊间也找不到了。于是又从他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中选出一些加在里面增订出版,以飨读者。 在增选文章的时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年级的两位学生张欢和黄健广泛地阅读了王先生的大量语文随笔,把她们特别喜欢的提供出来,然后由我斟酌去取,加以编排,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很感谢她们。 15年前,编辑过程中小女秦穗帮了大忙。修订再版的时候,做父亲的我,对远在加拿大的小穗也要说一句感谢。我相信她会喜欢修订本的。 二 此书出版之前,希杰出版了: 《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年) 《语言的美和言语的美》(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 《语言学在您身边》(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 《语法、修辞、文章》(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主编了: 《语言学百题》(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 《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 《修辞文荟》(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 参加编写的有: 李兆同、徐思益主编的《语言学导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 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 在本书出版之后,希杰的主要著作有: 《修辞学新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修辞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王希杰修辞学论集》(何伟棠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这就是汉语》(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说写的学问和情趣》(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数词、量词、代词》(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语林漫步》(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动物文化小品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语言随笔精品——王希杰特辑》(何伟棠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这就是汉语——王希杰语言随笔集》(日本白帝社2003年,加腾阿幸、许地山译) 《灵活的语言——王希杰语言随笔集》(仇小屏、钟玖英主编,台湾万卷楼出版2004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希杰退休前夕,聂焱教授推出了两本论文集: 《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 《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 我期待着,本书出版之后希杰给读者和朋友提供新的著作。 三 15年前,本书出版之时,希杰正当壮年;15年后本书增订再版的时候,希杰已经退休。在他从事大学教育45年之后,在他从事语言学研究45年之后,在希杰退休之际,我曾赠诗三首: (一) 人生无限好,退休第二春。 望将如椽笔,横扫一千军。 (二) 欲行君就行,欲止君就止。 获得自由身,宏图从此始。 (三) 莫依旧轨动,要效天马行。 天空与海阔,泼墨鬼神惊。 希杰19岁在《中国语文》上发表语言学研究成果,有人说他出山早,少年得志。作为老朋友的我,今天希望他与时俱进,笔耕不已,大器晚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